植场勐混合种植基地示范园
灌 溉 工 程 二 期 项 目
西双版纳绿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西双版纳绿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勐养正清种植场
混合种植基地示范园蓄水灌溉工程二期项目
一、概述
1.1 自然地理概况: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距省会昆明640公里,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景洪市地处东经100°2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东邻普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连勐海县,北接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国境线长112.39公里,澜沧江由北向南穿城而出。景洪市东西横路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北高南低,境内山脉走向多由西北至东南。北部是无量小尾梢,西部是怒山余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在群山和河流之间,镶嵌着景洪坝,勐龙坝、橄榄坝、勐养坝、勐宽坝、普文坝、景讷坝、勐旺坝、勐宋坝等10个坝子,被称为
“山国里的平原”。较大的坝子有勐龙坝、面积79平方公里,景洪坝面积77平方公里,橄榄坝平方公里。景洪市是走向东南亚的前沿窗口,是国际大通道中的一个重要城镇。
勐养镇位于景洪市北部,距景洪城18公里,东与基诺山乡和勐腊县象明产田相连。南靠景洪镇,北壤景讷乡、大渡岗乡、西与勐海县勐宋山相连接。镇政府是内地陆地返往西双版纳州及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道。勐养镇是中国第一条生态高速公路,中国第一条“AA”级公路旅游景区—思小高速路的终点站,也是昆曼国际大道中小景段的起点站、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起地面积688.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24.42平方公里,占3.65%,山区664.08平方公里,占86.45%。
1.2水文土壤:
勐养镇年平均气温20.5 摄氏度,最高气温38.9摄氏度,最低气温1.4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平均海拔745 米,全镇最高海拔1633 米,最低海拔550 米,土壤以砖红壤和茨红壤为主,厚度100 厘米,有机含量1%-1.5%。辖区森林覆盖率68%,林业国地总面积22617.6 公顷,其中国有林地总面积8339.5 公顷,集体林地总面积14278.1公顷。境内有69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AAAA”级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野象谷.
1.3勐养镇社会经济状况:
全镇总人口14910人,农业人口13058人占88%;有汉、傣、彝、基诺、布朗等13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3724 人,傣族7759人占全镇人口的53 %,为主体民族,布朗族2260人占14.6%,基诺族1904人占12.7%,彝族1194人占7.5%,其他民族1793人。坝区21个村小组,半山区11个村小组,山区23个村小组,坝区人口9816人,占总人口的 66%,山区人口5094人,占总人口的34%,密度每平方公里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
全镇有耕地面积19084亩,其中水田14497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6972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27406亩,总产量8975吨,农民人均占有粮687公斤。水果年产量1463吨,蔬菜年产量1594吨,橡胶53182亩,其中开割30172亩,干胶产量3109吨,砂仁4758亩,收获2447亩,产量13.4吨,茶叶4806亩,产量114.6吨。 全镇生产总值898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016万元,增长22.7%,第二产业743万元,增长2.6%,第三产业3223万元,增长1.8%,其比例为56:8:36,农村经济总收入54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2元,分别比上年增
加1986.62万元、193元;财政收入247万元,财政支出531万元。
全镇有乡镇企业249个其中橡胶加工企业2个,茶叶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粮食加工企业4个;第三产业企业211个,个体工商211户,从业人口1290人,全镇个体注册资金超过120万元。 勐养镇充分发挥利用交通便捷等区位优势,火力发展橡胶、坚果、茶叶、西瓜、东升南瓜,甜脆玉米,台湾青枣、香蕉等经济作物,积极发展养中、鸵鸟,野猪等大牲畜,建立了石斛种植基地,并尝试发展花卉、苗圃等产业。还逐步形成山区以种植橡胶、坚果、茶叶等混合种植为主,坝区以种植粮食和冬季农产品为主的农村经济业区。
全镇辖7个村委会(即:城子村委会、曼景坎村委会、曼洒浩村委会、曼纳庄村委会、昆格村委会、跳坝河村委会、大河边村委会),共55个村小组。辖区内驻有国营勐养农场及州、市、镇属单位41家。
1.4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景洪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资源
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生产规模小,零星散乱,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主要原因有:
1、项目区年降雨量1650毫米,且多集中在5至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因水利设施不完善,致使水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调节能力差,同时由于项目区四块分布零乱,排水畅,夏季暴雨强度大,易造成涝灾,而春季水资源又得不到合理调配发生春旱年,有的田块无水栽种,有的田块水用不完,限制了土地生产的发挥。春旱、夏涝是项目区土地,水利资源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2、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种植结构单一,冬季无种植,农民的收入低,积极性不高,复种指数难于提高。
3、社会经济落后,无力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改善,水利化程度低。
二、项目简介:
2.1混合种植二期灌溉工程
西双版纳州绿通公司正清种植场位于勐养镇昆格办事处,纳回帕,纳板二组,曼蚌汤三个自然村中间,三个自然村共有农户251户,总人口1134人,耕地面积6598亩,人
均占粮797公斤,人均纯收入3779元,我公司根据中央“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省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着力发展新型优势产业”以及西双版纳州及景洪市十二五规划产业布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广种植澳洲坚果我公司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种植坚果1000亩,橡胶800亩,松树圃花树700亩共约2000亩的混合种植基地。在我公司带动下,各村户积极参与种植,种植坚果、橡胶、茶叶等混合型种植业,充分发挥周边农户丰富的热区资源,提升改造传统的粮食茶叶等热区产业的需要,更是培植机关报的热区后读产业,拓展农民经济增长空间,提高农民收入。
2.2混合种植基地存在的问题
1、目前混合种植基地无蓄水灌溉工程,主要靠天降雨为主,灌溉保证率低。
2、该区域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造成水利工程少,且缺乏灌溉控制性工程,灌溉缺水类型为工程性缺水。
3、现有的水干渠基本没有防渗措施,渗漏严重输水损失较大,土渠边坡不稳,垮坍严重,导致灌区灌溉水利系数低。
这些问题反映了项目区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抗卸灾
害的能力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该区域水资源丰富,因无灌溉工程,水资源利用率低,土渠边坡不稳,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该工程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建立蓄水灌溉工程,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2、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由于蓄水池的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气温,有利于农业混合种植物的农产。
3、节约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建立蓄水池,施肥灌溉能够减少人工施肥的劳动强度,只需将肥料兑入蓄水池进行灌溉施肥。减少肥料流失,肥料利用率高。
4、通过实施水利灌溉工程,增加了该区农业,渔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发展,提高科技含量。
2.4综合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工程建成后,解决2000亩混合种植基地缺水灌溉,其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反应在农作物提高产量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产量15%,使农民农田灌溉得以保证。
2、社会效益
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掌握更多生产技能,使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参与市场经营,推动
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缓解了灌溉区内用水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对边疆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3、生态效益
防止因盲目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总产量和提高收入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保障了我市资源和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保护水土流失,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及相关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促进农业可技读发展和环境保护将产生积极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灌溉工程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相当可观的。通过工程的实施,即可成分利用水土资源,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张的状况,又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可改善自然环境,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工程及工程总投资 3.1工程预算表 材料 红砖 江沙 水泥 碎石 运费 工时 合计
数量 单价 0.70 350 650 350 200 4000 金额 175000 75000 39000 70000 41000 100000 500000 250000 块 200 60 200 210 25 m³ T m³ 车 个 3.2项目工程
2000亩混合种植基地建立蓄水池25个。共投入资金50万元。
3.3工程总投资
根据以上预算工程总投资50万,自筹20万元,申请扶持30万元。
西双版纳绿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20012年2月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