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佩佩;吕福堂;高祥斌
【摘 要】运河申遗工作即将拉下帷幕,这次申遗的提出推动了运河沿岸城市的绿化工作.通过对聊城主城区段运河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可知:该地区园林绿化效果比较好,表现在93%的植物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物种、植物整体上生长状况良好、植物配置形式多样;但也有不足之处,具体是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景观设计中人的参与性不强和有待加强的管理工作.基于这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27)001 【总页数】7页(P69-74,93)
【关键词】京杭运河;聊城;应用现状;植物配置;景观分析 【作 者】吉佩佩;吕福堂;高祥斌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688.9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 794km,开凿到现在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1].京杭运
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次申遗的提出给中国人们一次重新审视和修复历史遗产的机会.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运河文化,聊城于2004年率先在运河沿岸建起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大学专门成立了运河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但是,基于聊城市运河的滨水绿地研究却很少.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的窗口和文明的标志,亦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河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2-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京杭运河聊城主城区的滨水植物及景观为研究对象.聊城市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 463-2 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聊城运河南起东平县的安山西南,北至临清,全长达126km,流经今东平、阳谷、东昌府区、茌平、临清等五个县市[5].本文通过对东昌府区市内运河沿岸景观的认识了解,以运河总体及运河大码头街段、清孝街段、鼎顺花园附近、利民路北运河段、运河中路段、和兴华路北段等6处随机样点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资料查询、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的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对运河进行比较详细地资料了解分析后,对其滨水绿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场记录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应用方式、株数等,并针对典型配置拍摄其整体及各部位的照片,然后搜集相关理论和研究动态的资料,制作植物调查统计表,
对运河总体滨水景观及各段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知:京杭运河聊城段(以下简称“运河”)的主要园林绿化植物约有72种,隶属于34科60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25种、藤本6种、地被5种、另加上麦冬等草坪草.应用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有日本晚樱、西府海棠、碧桃、紫叶李、山楂、石楠、榆叶梅、蔷薇、月季、珍珠梅、棣棠等14种植物,其次是木犀科7种:大叶女贞、白蜡、小叶女贞、小腊、金叶女贞、迎春和连翘,豆科5种:国槐、刺槐、合欢、紫荆和紫藤.物种以落叶乔木为主,其次是落叶灌木,分别有植物28种和17种,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都约为8种.其间的比例关系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约为1∶4,常绿灌木:落叶灌木约为1∶2.(表1)
运河主要植物有5个引种[6]:雪松、日本冷杉、刺槐、法桐、火棘,6个变种:龙柏、日本晚樱、碧桃、红叶小檗、小龙柏、金叶女贞,60个乡土树种,最常见的乡土乔木有垂柳、国槐、紫叶李、毛白杨、西府海棠、碧桃、栾树、白蜡和苦楝等,最常见的乡土灌木有月季、小叶女贞、黄杨、贴梗海棠、紫荆、紫薇和榆叶梅等,最常见的乡土藤本有连翘,最常见的地被有景天三七和鸢尾,另外,麦冬是开始大量人工引用的草坪草.在5个引种中,雪松作为常绿树被大量应用,法桐作为行道树和孤植树被大量应用.而6个变种中的小龙柏和金叶女贞作为常绿树种和绿篱被大量应用在岸坡和道路两旁.(表1)
表1 京杭运河聊城段滨水植物汇总生活型 植物种名 科属名 类型 出现地点乔木 雪松 松科雪松属 常绿 1、2、3、4、5、6圆柏 柏科圆柏属 常绿 2、6龙柏 柏科圆柏属 常绿 3、5日本冷杉 松科冷杉属 常绿 5黑松 松科松属 常绿 2、3、5、6侧柏 柏科侧柏属 常绿 1、3大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 常绿 3、6构树 桑科构属 落叶 2日本晚樱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 落叶 4、6西府海棠 蔷薇科苹果属 落叶 1、2、5、
6山桃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 落叶 3、4、5、6碧桃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 落叶 3、4、5紫叶李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 落叶 1、3、4、5、6柿树 柿树科柿属 落叶 4、6石榴 石榴科石榴属 落叶 1、5垂柳 杨柳科柳属 落叶 1、2、3、4、5、6旱柳 杨柳科柳属 落叶 1、2、6毛白杨 杨柳科杨属 落叶 1、2、3、5、6黄栌 漆树科黄栌属 落叶 5五角槭 槭树科槭树属 落叶 3、6栾树 无患子科栾树属 落叶 2、3、4、6枣树 鼠李科枣属 落叶 2、6国槐 豆科蝶形花亚科槐属 落叶 1、2、3、4、5、6刺槐 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槐属 落叶 2合欢 豆科含羞草亚科合欢属 落叶 1、5
续表1 京杭运河聊城段滨水植物汇总生活型 植物种名 科属名 类型 出现地点白蜡 木犀科白蜡属 落叶 1、3、4、5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 落叶 2、6苦楝 楝科楝属 落叶 1、2、5、6臭椿 苦木科臭椿属 落叶 4、5法桐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落叶 2、4、5、6青桐 梧桐科梧桐属 落叶 4山楂 蔷薇科山楂属 落叶 4火炬树 漆树科盐肤木属 落叶 5梓树 紫葳科梓属 落叶 2金银木 忍冬科忍冬属 落叶 2、3灌木 火棘 蔷薇科苹果亚科火棘属 常绿2红叶小檗 小檗科小檗属 常绿 2、3、5小龙柏 柏科圆柏属 常绿 2、3、4、5、6石楠 蔷薇科苹果亚科石楠属 常绿 2、5小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 常绿 1、2、4、5黄杨 卫矛科卫矛属 常绿 3、5、6雀舌黄杨 黄杨科黄杨属 常绿 3、5凤尾丝兰 百合科丝兰属 常绿 1、3、5金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 落叶 1、2、3、4、5、6榆叶梅 蔷薇科李亚科李属 落叶 4、5贴梗海棠 蔷薇科木瓜属 落叶 2、6香茶镳 虎耳草科茶镳子属 落叶 4蔷薇 蔷薇科蔷薇属 落叶 4、6腊梅 腊梅科腊梅属 落叶 2、4、6月季 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属 落叶 1、3、4、5、6棣棠 蔷薇科棣棠属 落叶 1、4、6珍珠梅 蔷薇科绣线菊亚科珍珠梅属 落叶 6小蜡 木犀科女贞属 落叶 6锦带 忍冬科锦带花属 落叶 5接骨木 忍冬科接骨木属 落叶 5紫荆 豆科云实亚科紫荆属 落叶 3、5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属 落叶 1木槿 锦葵科木槿属 落叶 5无花果 桑科榕属 落叶 4、6红瑞木 山茱萸科梾木属 落叶 4、6藤本 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 落叶2凌霄 紫葳科凌霄属 落叶 2紫藤 豆科紫藤属 落叶 2
迎春 木犀科素馨属 落叶 2、3连翘 木犀科连翘属 落叶 2、3、4
续表1 京杭运河聊城段滨水植物汇总注:出现地点一栏中的1、2、3、4、5、6分别指:样本1:利民路北运河西岸;样本2:鼎舜花园附近运河;样本3:运河清孝街段;样本4:运河中路段运河边;样本5:运河大码头街段;样本6:兴华路北段.生活型 植物种名 科属名 类型 出现地点草本 竹子 禾本科竹亚科竹属 常绿3景天三七 景天科景天属 多年生 2、3麦冬等草坪草 1、2、3、4、5鸢尾 鸢尾科鸢尾属 多年生 2、3、4、5萱草 萱草科新西兰麻属 多年生 4、5蜀葵 锦葵科蜀葵属 多年生 2玉簪 百合科玉簪属 多年生 2古树名木 国槐 豆科蝶形花亚科槐属 落叶 2、3
2.1 各样本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 样本1.样本1的附近是仿古式建筑,用于商业、休闲娱乐,而非居民区,特别古色古香,这与运河的悠久文化是相得益彰的.从应用现状分析:此处共有园林植物19种,其中常绿乔木有雪松和侧柏2种、落叶乔木有垂柳、白蜡、国槐、紫叶李、西府海棠等10种、常绿灌木是小叶女贞、凤尾丝兰和黄杨3种、落叶灌木有金叶女贞、月季、紫薇和棣棠等4种,无藤本植物,无规划地被植物,物种比较单一,形式单调.从生长势分析:样本1的植物生长良好,特别是国槐、垂柳、紫叶李、大叶黄杨等优势树种,且无病虫害,这与样本1物种少、整洁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从植物配置和景观分析上看:运河两岸的道路是较窄的单行道,道路两旁以国槐为行道树,河岸线景观采用乔+灌的稀疏型林地作为配置方式,构成岸线景观半虚半实的空间,在虚实之间,创造了一种似断似续,隐约迷离的特殊透景效果.滨水斜坡上以垂柳、小檗、龙柏等组成的乔+灌+草配置为主,但草本植物疏于管理,杂乱无章,滨河绿地处有许多石桌、石凳、景石、红灯笼等小品共游人休闲、观赏.景观小品,是人工构筑于自然景观之上的艺术品.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意蕴,是自然水景的升华.小品内涵的重要性不容低估,重要的雕塑有时和水景相映
成趣,甚至可以成为国家或者城市的象征.
2.1.2 样本2.样本2与聊城的重点景区东昌湖毗邻,附近有不少中高档小区,餐饮业比较兴旺,是附近居民休闲的首选之地.从应用现状分析:此处约有园林植物35种,物种比较丰富,其中乔木17种,灌木8种,除了栾树、法桐、国槐、垂柳、西府海棠、小龙柏、小叶女贞等常见乔灌木,还有枣树、构树、梓树、金银木、腊梅等不常见乔灌木.物种比较丰富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藤本和地被植物比较多.样本2有个供休闲娱乐的长廊,约8米,长廊上爬满凌霄、紫藤等藤本.因运河申遗,配有鸢尾、玉簪、景天等地被植物的绿化,但因是刚移栽,绿量还小.样本2有两棵古树名木——国槐,分别是树龄200余年的二级文物和树龄500余年的一级文物.从生长势分析:此样本部分地段呈自然式种植,虽物种丰富,但疏于管理,有病虫害,蚜虫比较严重,像紫叶李、海棠等顶梢有明显的卷叶.另外部分地段因没有良好的修剪、除草,游人又多,卫生条件不好.但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处对两颗古树的管理相当重视,对其进行支架、绑扎、外围栏杆,所以两棵国槐生长状况良好.在夏季,有不少中老年人在附近休闲.从群落配置及景观分析:样本2有开敞植被带和郁闭型密林地两种配置模式.开敞植被带乔灌木很少,空间开阔明快,通透感强,构成了岸线景观的虚空间,适合游人聚集,往往成为运河游憩中的集中活动场所.郁闭型密林地由乔、灌、草组成,郁闭度比较高,往往成为运河的风景林.在景观上,构成岸线的实空间,保证了水体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在功能上,是林间漫步、寻幽探险、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2.1.3 样本3.样本3周围既有居民区也有商业街,商业街以古玩字画、茶艺为主.植物应用现状:此处共有园林植物30种.其中落叶乔木垂柳、紫叶李、栾树等10种,常绿乔木雪松、龙柏、黑松等5种,常绿灌木红叶小檗、小龙柏等5种,落叶灌木月季、紫荆等3种.五角槭、金银木、雀舌黄杨、紫荆和竹子等在其他样本少见或没有的植物在样本3中大量出现.行道树以国槐、栾树为主,地被植物主要是刚
栽植的景天类和鸢尾.植物生长情况:样本3的植物生长良好,没有严重病虫害和残枝,尤其是运河西岸的一片竹林长势非常好,但是刚栽植的地被植物水分供应不充足,不利于成活.群落配置和景观分析:样本3的岸上植物配置疏密有致,既有开敞的小广场也有郁闭型密林地.种植形式上看,既有孤植式国槐、疏林式金银木群,也有组团式月季、绿带式黄杨、自然式五角槭等.滨河的岸坡绿地处,植物比较单薄,样式比较单一.此样本也有一棵树龄500余年的国槐,虽然已有栅栏维护,但树干已空,抗风能力差,应当及时养护.
2.1.4 样本4.样本4人流比较少.植物应用现状:共有园林植物约29种,其中落叶乔木有白蜡、栾树、青铜、山楂、臭椿、垂柳、国槐等13种,常绿乔木只有雪松1种,落叶灌木有榆叶梅、香茶麃、蔷薇、月季、腊梅等9种,常绿灌木有小龙柏和小叶女贞2种.行道树以白蜡和栾树为主,优势种是日本晚樱、蔷薇、月季、香茶麃、榆叶梅、腊梅、碧桃、紫叶李等低矮花灌木和小乔木,部分高大乔木像青铜、臭椿、法桐主要是零星分布或片植,可以抬高天际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植物生长状况:样本4的植物总体生长良好,但是高羊茅等草坪长势太强,修剪不及时,与杂草混为一谈.另外,臭椿树干上有不少椿象.群落配置及景观分析:样本4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为主,体现一种滨水的自然特性,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采用大体量的花灌木是样本4的一大特色,若加上修剪精细的草坪效果会更好.另一特色:秋季观果的柿树阵,因刚规划,树下鸢尾的绿量也很小,所以整体郁闭度极低,显得很空旷.不过,相信两三年后效果会很好.
2.1.5 样本5.样本5附近是山陕会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八年(1742年),是一座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7].它坐西朝东,面河而立,每年都迎来全国各地游客.因游客络绎不绝,相关部门也比较重视此段运河的绿化.植物应用现状:样本5共有园林植物33种,其中落叶乔木15种,常绿乔木4种,落叶灌木7种,常绿灌木7种,乔约灌比10:7,是6个样本中乔、灌数最多的
样本,也是6个样本中常绿树最丰富的样本.行道树以臭椿、国槐、苦楝为主,滨水区除了运河边常见的垂柳、雪松、西府海棠、紫叶李、国槐、月季等乔灌木之外,还有黄栌、冷杉、西洋接骨木石榴、火炬树、锦带花、木槿等不常见的植物,萱草、鸢尾、麦冬等地被植物也很丰富.植物生长状况:样本5管理得当,生长状况良好,没有病虫害、枯枝等,修剪精细.植物配置及景观分析:样本5的植物配置以郁闭型密林为主,在山陕会馆的前面是一个作为开敞空间的小广场及亲水平台,这样的一闭一合使景观产生空间变化,形成空间层次.另外,亲水空间也是滨水区很能吸引人的地方,像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但是,聊城段运河全程被钢筋混凝土硬化,大部分还有栏杆隔离,仅少有的几处像样本5这样的亲水平台和传统的水埠头可供人们戏水.水埠空间是指设于驳岸上,为方便贴近水面而入水建造的踏阶,又俗称为“水桥头”[8].水埠设计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虑.水埠头大多半掩于水中,下一步水便触手可及,这种亲水的景观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人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恰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亲近水域的心理需要[9].样本5重视岸坡绿化,在河道斜坡上,金叶女贞、雀舌黄杨、黄杨等都以模纹造型的形态展现,且修剪精细.
2.1.6 样本6.样本6附近大都是新兴小区,随之而起的是运河周边的规划,包括滨水绿地的植物规划、休闲广场和交通道路等的规划,但管理相当差,杂草丛生.从植物应用上看:物种相对丰富,约31种乔灌植物,其中乔木19种,灌木12种,在其它样本中较少出现的植物有珍珠梅、小腊、贴梗海棠、无花果、红瑞木等.由于杂草比较茂盛,植物配置及景观方面难以分析,但是样本6有个新建的拱桥,桥在滨水景观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桥除了其基本的交通功能外,它还是人们的交流空间、造景空间、观景空间,是滨水景观中重要的多功能空间[10].样本6处是步行桥,步行桥提高了人通过时的行程质量.没有机动车的干扰(噪音、高速行驶给人造成的恐惧、尾气、等),人可以缓慢通过,甚至驻足、停留、休憩,
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感受水体.另外,配上桥下的置石也成为一处具有特色的透景空间.
2.2 运河总体植物应用及景观分析 图1 各样本中不同植物种类的分布
由上文可知,聊城主城区段运河约有园林植物72种,且93%为乡土物种.乡土植物不仅能展示地方资源,创造地方性景观,而且苗木易获取,生产成本低廉,养护容易[11],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材料.山东的乡土植物挺丰富,但是应用在运河绿化中的并不多.从图1可以看出:6个样本中落叶植物被大量应用,而常绿植物只有在样本3古玩街和样本5山陕会馆附近应用比较多,这样就造成运河冬季景观萧条,基本达不到四季常绿的效果.另外,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应用很少,只有在样本2中的长廊处看到大量藤本,像五叶地锦、爬山虎、扶芳藤这种在山东较普遍的乡土植物没有出现在运河滨水区.地被植物不丰富是运河整体的一大弊病,虽然近两年在加大鸢尾、萱草、玉簪的应用,但是种类只限制在这三四种,没有意识到二月兰、鼠尾草、蛇莓、紫花地丁等这些既易打理又具有自然风情的地被植物的应用.最后,运河在聊城段已失去航运功能,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滨水区,水生植物是不应该缺少的.水生植物选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水质、土壤特征等[12].像挺水植物荷花、菖蒲、千屈菜,浮叶植物睡莲、王莲,沉水植物金鱼藻等这些都可以以浮床等各种形式应用在不同深度的河段,既美化了水面,又有净化水体的作用.
从植物生长状况来看,整体上生长状况良好,乔灌木生长茂盛,没有大量死亡、枯枝严重的现象,只是在样本2,部分植物蚜虫比较严重、臭椿上有椿象等害虫.样本5是管理最好的地段,植物修剪都很精细,且杂草基本不存在,但是样本4和样本6的败笔就在草坪的管理上,主要原因是没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古树名木是运河兴衰史的见证,它们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在调查的
6个样本中,有三棵古槐,生长状况良好,都已被设立保护标牌,只是其中一棵古槐树干已空,应及时复壮.
从植物配置及景观分析来看,聊城主城区段运河的植物配置形式比较多样,既有空间通透的稀疏型林地,也有视野开阔的开敞型植物景观;既有曲幽探险的郁闭型密林,也有野趣横生的自然式种植.应用比较多的是郁闭型密林,其次是具有透景作用的稀疏型林地,其作为运河这个长距离线性景观的植物配置,效果很好.但由于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所以距离“移步异景”还有一定差距.效果比较好的是样本4大体量花灌木的应用和样本5常绿乔灌木的合理配置.值得注意的是,运河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对人的参与性不是很重视,表现在:1)运河岸线全部硬化,2)亲水空间少,3)休闲桌椅很少,4)体现运河文化的雕塑等小品比较少. 3 结语
通过对运河滨水区园林植物及景观的分析可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的聊城,在“运河古都”的打造中投入不少人力物力,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此不一一列举,主要讨论存在的不足及自己的建议,希望对运河景观的今后建设有所帮助.
第一,园林绿化植物约72种,不够丰富.可以加强乡土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应用,营造自然、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约型园林景观.可供应用的地被植物有:二月兰、紫花地丁、蒲公英、旱三七、萱草、鸢尾、白茅、鼠尾草、黑心菊、蛇莓、马兰、夏枯草等.可供应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芦苇、香蒲、菖蒲、千屈菜、水生鸢尾、大花美人蕉、睡莲、金鱼藻等.也可以加大对样本中少见乔灌木的应用,像构树、五角槭、金银木、黄栌、火炬树、锦带、木槿、石榴、腊梅、竹子等.
第二,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对于杂草的处理和草坪的修剪一定要及时,游客比较多的地方加大卫生的监管力度.落实《运河古槐保护实施方案》中的具体细节.可以招募志愿者参与运河管理,在招募和管理过程中宣传运河文化,使人们在运河
的活动中自觉、自知、自爱.
第三,在景观设计中,加强人的参与性.增设休闲桌椅、亲水平台和与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有关的山石、雕塑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阮仪三,王建波.京杭大运河的申遗现状、价值和保护[J].中国名城,2009(9):8-15. [2]潘宏图.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策略研究[D].西安:西南交通大学,2005.
[3]王卫红,魏建平,邵松柏.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研究—以广州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建设为例[J].建筑科学,2006(6):103-107.
[4]韦松林,彭璐.城市滨河景观带的建设[J].基建优化,2006,27(1):8-81.
[5]邢培华,邢莉.近代聊城大运河述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47-149. [6]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陈永金,李胜虎,赵立霞,等.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经济文化影响的地理分析[J].商业研究,2011(1):52-56.
[8]於贤德.城市美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9]羊笑亲.江南中小城市滨水景观设计[D].无锡:江南大学,2004.
[10]王姣姣.人、景观、生态——城市滨水区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6. [11]王思元.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51-53. [12]刘英,邱艳昌,姚文飞,等.浅析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3):80-82+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