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年32卷第1O期 临床兽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技术 卢维超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永定 36412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 病,影响目标为2周至4月龄的猪,经常在保育阶段以及断奶阶 段发病,严重情况下,其死亡率甚至会达到5O%左右。以呼吸困 难、被毛粗乱以及咳嗽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诊治不及时,给猪场 因片段的扩增引物方式对PCR方式进行建立。我国国内学者也对 PM、PCR以及APP的复合诊断方式进行建立,能够应用在临床诊 断工作当中,在对一次PCR反应进行利用的基础上则能够在同一 时间实现APP、HPS以及PM的特异性片段扩增,在具体诊断当中 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青年猪及断奶仔猪,5~8N龄猪感染率相对较 低,60kg ̄的育肥猪感染率更低。当妊娠母猪感染该病症后, 可因此导致流产。同时,该病症也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一般来 说,4—10月份副猪嗜血杆菌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且经常同猪圆环 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并发出现。 2临床症状 在患病后,病猪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反应迟钝、厌食、 跛行、颤抖、生长不良、共济失调、衰弱及被毛粗乱,体温在 40.5℃一42℃之间,保育阶段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有两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断奶约一星期,第二个高峰在60日龄左右。 3诊断 3.1微生物诊断 细菌分离是常用的确诊方法。细菌分离对病料采集时间、培 养基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 且没有经过抗生素治疗的病猪,通过人工致死方式的应用从其全 身不同部位对新鲜病料进行采取,一般情况下,需要保证在对病 料采集到送检的整个时间需要控制在24h以内。同时,副猪嗜血杆 菌在生长环境方面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对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则可以看见单个从球 杆到细长,甚至存在丝状等形态各不相同的菌体,且具有荚膜的 存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可以单菌落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垂 直的方式放置在无NAD的血平板上,在37℃环境下培养1 2d,看 是否存在“卫星生长现象”。 3.2血清学诊断 间接血凝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经常应用在副猪嗜血杆菌病 诊断上。在国外,以往以补体结合试验为主进行治疗,且在急性 病例临床经过1周以后也将出现循环CF抗体,在我国国内也具有 相关研究。对于HPS来说,由于其可能具有单个猪不同标本不同 血清型情况的存在且可能多个菌株同时受到感染,对此,琼脂、 补体、协同以及间接血凝试验在具体诊断中也将具有不够准确且 不一致的情况,并因此对诊断意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比来 说,间接ELISA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 敏感以及特异特征,无论对病的检疫、流行病学调查还是诊断都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在HPS抗体监测 工作当中,但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在血清型分类方面则存在一定 的不足。 3.3分子生物学诊断 3.3.1 PCR方式。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因自身灵敏、快速、特异 以及简便特征的存在,被较为广泛地应用在动物疫病的检测以及 诊断工作当中。目前,国外学者已经通过编码转铁结合蛋白A基 具有重要的意义。 3.3.2其他方式。其他方式方面,目前重复序YOPCR、原位杂交 以及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式也较为广泛地应用在了猪副猪嗜血杆 菌病诊断工作当中。对于限制性片段来说,其具有较高的灵敏特 征,在培养时,可以检测到小于I ̄VFU,且被应用在猪副猪嗜血 杆菌病感染以及多样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具有病院检测以及 病理观察的作用。 4综合防治措施 4.1科学饲养管理 在猪场实际饲养工作当中,需要对封闭式管理进行实行,在 对全进全出制度积极坚持的基础上在每批猪转出之后,要实现猪 舍内外的彻底消毒以及清洗,在保证空置时间在7d以上后才可以 将其转入到猪群当中。同时,需要做好春秋的防治工作,为了最 大程度对猪的应激进行减少,在仔猪转栏时,需要向其中对VC饮 水以及加多康进行添加。同时,要充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消毒 剂方面,可以对复合碘类以及复合醛类等具有较小刺激性的消毒 剂进行选择,保证每周进行1—2次清洗。 4.2科学免疫 对于副猪嗜血杆菌来说,其具有较多的血清类型,在实际 工作当中,可以选择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实现免疫工作的处 理。对于初产母猪,可以在产前40d进行首免,在产前20d进行二 免,经产已免母猪产前30d免疫1次即可。对于存在疾病威胁的猪 场,则需要同时做好仔猪的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时间对免疫时间 进行推断。对于仔猪免疫,其一般需要保证在7—30日龄内进行处 理,每次0.5头份,保证在一免之后1 5d再进行一次重复免疫,保 证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d以上的间隔。 4.3药物治疗 在病症发生早期,通过抗生素的应用则能够起到延迟发病以 及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而在停药之后,则可能使该病症存在再度 暴发的情况,而如果大量、盲目投药,也可能会对抗药性产生以 及药物残留的风险进行增加。当较为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暴发之 后,抗生素则不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就在国内副猪嗜血杆菌 的药敏试验少有报道,但从实际应用效果反映氟甲砜霉素、头孢 菌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都将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曙光.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和体会fJ1.中 国动物保健,2016,(7):66~67. [2】张珠棋眉0猪嗜血杆菌病的诊疗与体会【J】_福建畜牧兽医,2016, (4):177—178. [3]刘伟-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fJ1.现代畜牧科技,2016, (3):66-67.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