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细化工产品分析》课程标准

《精细化工产品分析》课程标准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精细化工产品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学时 精细化工产品分析 工业分析技术 开课分院(系部) 课程代码 先修课程 1012564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建材产品分析 64 有机产品分析、工业分析技术综合实训 后续课程 编制人

审定人 制(修)定日期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

《精细化工产品分析》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针对精细化工企业化验员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领域课

程,本课程构建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并为后续《有机产品分析》等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采用以行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中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其次,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应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安排;对于相同性质的、相互之间联系较少的也可以采用并行的方法安排。

(2)本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应该覆盖到化验室的职能、

精细化工产品质量检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分为精细化工产品基础知识及通常项目的检验、油脂的检验、香料香精的检验、表面活性剂的检验、合成洗涤剂的检验、肥皂的检验、化妆品的检验、涂料染料和颜料的检验、油墨的检验、胶粘剂的分析共10个学习情境。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方法的设计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精细化工产品分析检测项目为载体进行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化工生产过程基础,展开化工分析检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创新的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化工生产的基础职业能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现代化工发展的主流是精细化工,所以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种类。特别是对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具体的化学品的结构、性质和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精细化工产品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对精细化工产品进行检测分析,为将来从事化工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具体目标 单项能力 教学方式、手段 能力目标 核心价值观 1、掌握分析天平、检验用辅助设备、玻璃仪器的使用知识; 2、掌握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配制知识; 3、理解实验室环境管理和工作管理知识; 4、理解四大滴定、重量分析、可见-紫外分光光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知识 讲授法、讨论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勤奋、踏实 5、理解影响滴定反应的因素和测试误差产生的原因; 6、掌握分析数据的数理统计和可疑数据取舍知识; 7、掌握分析结果的计算; 8、掌握复杂试样的采集、分离和分解方法。 科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团结协作、学规范、树立方法:现场教学法、任2、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安全意识、培3、能制订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方法 法; 育创新精神 4、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手段:网络资源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1、领悟7S的管理,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2、追求实是求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方法:案例教学法、情3、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感教学法; 素质 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手段:自主探究法、网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络资源教学。 6、关注全面质量管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树立专业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分为精细化工产品基础知识及通常项目的检验、油脂的检验、香料香精的检验、表面活性剂的检验、合成洗涤剂的检验、肥皂的检验、化妆品的检验、涂料染料和颜料的检验、油墨的检验、胶粘剂的分析共10个学习情境。

表1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所融入的思政元素 参考学时 知识: 1、熟悉精细化工产品检验的国1、精细化工产品检验的国家家标准、生产企业标准、精细化标准、生产企业标准; 工产品检验程序; 2、化工产品检验程序,产品2、‘理解产品检验在精细化工1、追是求事、一丝不苟检验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生产中的作用; 的工作作风;2、坚持安理论:2全、节约、环保意识; 3、化工企业质量部门的结3、掌握检验用设备的使用知识; 实践:2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构、作用及工作程序; 4、能够掌握精细化工企业质量德品质。 4、检验仪器、试剂; 部门的结构、作用及工作程序。 5、通常项目的检验技术; 能力: 6、产品检验报告单。 1、能正确选择分析仪器,合理选择分析仪器的使用环境; 学习情精细化工产品检验基本2、能正确选择分析试剂,正确保管分析试剂; 境 知识及通常3、能够进行通常项目的检验; 4、能够正确填写产品检验报告单。 1 项目的检验 知识: 1、掌握油脂的采样方法;2、掌握油脂的熔点、凝固点、相对密1、油脂的采样; 方法; 2、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 3、掌握油脂的酸值、碘值和皂化3、相对密度的测定; 值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4、色泽的测定; 学4、掌握油脂的不皂化物总脂肪1.树立职业责任心;习5、水分和挥发分的测定; 物、氧化脂肪酸的测定原理和方2.养成爱岗敬业的职理论:4油脂的检验 情业精神;3.坚持规化操实践:4 6、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的测法。 境2 作安全施工的理念。 定; 能力: 度、水分、挥发分的测定原理和7、不皂化物的测定; 8、总脂肪物的测定; 9、化脂肪酸的测定。 1、能正确进行油脂的采样; 2、能正确进行油脂的熔点、凝固点、相对密度、色泽、水分、挥发分的测定; 3、能正确进行油脂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4、能正确进行油脂的不皂化物、学习情 香料香精的检验 1、香料香精的采集与制 备; 总脂肪物、氧化脂肪酸的测定; 知识: 1、养成细心思考、勤于理论:41、掌握香料香精的采集与制备动手工作态度;2、树 实践: 方法; 2、香料的感官检验; 境3 3、香料的理化性质(溶解度、酸值、酯值、1基化合物、含酚量)测定; 立良好的职业道德;3、形成安全文明操作的意识和习惯。 4 4、日用香精中重金属(以2、掌握香料的感官检验方法; Pb计)的测定; 3、掌握香料的理化性质(溶解5、日用香精中含种(AS)量的测定。 度、酸值、酯值、班基化合物、含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4、掌握日用香精的检验方法。 能力: 1、能够进行香料香精的采集与制备; 2、能够进行香料的感官检验; 3、能够进行香料的理化性质(溶解度、酸值、酯值、班基化合物、含酚量)测定; 4、能够进行日用香精的检验。 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能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能试验; 知识: 2、表面活性剂的定性分析; 学试验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性分析方法; 1、形成严谨踏实的的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定量3、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工作作风; 理论:4习表面活性剂分析; 原理和方法。 2 .树立创新意 实践: 情的检验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定量能力: 识; 4 境4 分析; 1、能够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性能试验; 量分析; 2、能够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定性6、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 3、能够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 分析。 1、颗粒度的测定; 知识目标: 2、粉视密度的测定; 1、掌握合成洗涤剂颗粒度、粉3、PH值的测定; 视密度、pH值、碱度、泡沫的1、培养学生严谨治学、4、碱度的测定; 测定原理和方法;2、掌握合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学5、泡沫的测定; 理论:4洗涤剂去污、再沉积试验原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习合成洗涤剂6、去污、再沉积试验; 实践: 和方法;3、掌握加酶洗衣粉酶维方式;情的检验 2、逐步形成安4 7、加酶洗衣粉酶活力的测境5 活力的测定; 全生产、节能环保的职定; 4、掌握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业意识; 8、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 磷酸盐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9、聚磷酸盐含量测定; 能力目标: 10、磷酸盐的含量测定。 1、能够进行颗粒度、粉视密度、 pH值、碱度、泡沫 的测定; 2、能够进行去污、再沉积试验; 3、能够进行加酶洗衣粉酶活力的测定; 4、能够进行表面活性剂、聚磷酸盐、磷酸盐含量测定。 知识: 1、掌握肥皂溶解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肥皂硬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掌握肥皂中水分和挥发分的1、肥皂溶解度的测定; 测定原理和方法; 1、形成团队合作精神、2、肥皂硬度的测定; 学4、掌握总脂肪物的测定原理和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3、肥皂中水分和挥发分的测方法; 理论:2习学习态度; 肥皂的检验 情定; 5、掌握氧化物的测定原理和方2、建立化工生产的安实践:2 境6 4、肥皂中总脂肪物的测定; 法。 全、环保意识; 5、肥皂中氧化物的测定。 能力: 1、能够进行肥皂溶解度的测定; 2、能够进行肥皂硬度的测定; 3、能够进行肥皂中水分和挥发分的测定; 4、能够进行总脂肪物的测定; 5、能够进行氧化物的测定。 知识目标: 1、掌握化妆品感官(色泽、香气)检验方法; 1、化妆品感官(色泽、香气)2、掌握化妆品物化性能的检验检验; 方法; 2、物化性能的检验,如乳剂3、掌握化妆品中重金属(神、学习情境7 化妆品的检验 检验、耐热耐寒检验、粘度的汞、铅)含量的测定 测定、离心检验、色泽稳定原理和方法; 性、相对密度、浊点的测定、理和方法。 PH值的测定;3、化妆品中能力目标: 重金属(神、汞、铅)含量的1、能够进行化妆品感官(色测定;4、化妆品的微生物检泽、香气)检验; 测。 1、培养学生的化工安全、环保意识和从事化理论:4实践:4 度、牢固度、干燥速度、抗水4、掌握化妆品的微生物检测原工操作的职业素养。 2、提升文字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进行化妆品物化性能的检验; 3、能够进行化妆品中重金属 (碑、汞、铅)含量的测 定; 4、能够进行化妆品的微生物检测。 1、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粘度的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验; 2、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遮盖力1、涂料、染料和颜料粘度的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验; 的检验; 3、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硬度的2、涂料、染料和颜料遮盖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验; 力的检验; 学3、涂料、染料和颜料硬度的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验; 学生分析问题、推理、涂料、染料的检验; 理论:2习5、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冲击强归纳的能力; 和颜料的检4、涂料、染料和颜料附着度的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检验; 情实践:2 验 2、使学生掌握科学探力的检验; 境8 6、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干燥、究的方法。 5、涂料、染料和颜料冲击光泽度的检验方法并能够进行强度的检验; 检验。 4、掌握涂料、染料和颜料附着力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6、涂料、染料和颜料干燥、光泽度的检验。 知识: 1、掌握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检验方法; 2、掌握油墨干性、粘性及增值检1、油墨颜色检验; 验方法; 2、油墨着色力检验; 3、掌握油墨飞墨、稳定性、耐乙3、油墨细度检验; 醇、耐碱、耐酸和耐水性检验方4、油墨流动度检验;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法; 5、油墨干性检验; 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学掌握油墨渗色性、粘度、光泽立体思维能力,强化专6、油墨粘性及增值检验; 4、理论:2习检验方法。 油墨的检验 7、油墨飞墨检验; 业素养。 情实践:2 能力: 8、油墨稳定性检验;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境9 9、油墨耐乙醇、耐碱、耐1、能够进行油墨颜色、着色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酸和耐水性检验;10、油墨细度、流动度检验; 能力。 2、能够进行油墨干性、粘性及增渗色性检验; 11、油墨粘度检验; 12、油墨光泽检验。 值检验; 3、能够进行油墨飞墨、稳定性、耐乙醇、耐碱、耐酸和耐水性检验; 4、能够进行油墨渗色性、粘度、学习情境10 1、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论:42、胶粘剂密度、PH值的测1、掌握胶粘剂粘度、密度、 理解能力; 胶粘剂的分2、对学生进行事物联实践: PH值的测定方法; 定; 析 4 2、掌握胶粘剂适用期、固化时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3、胶粘剂固体含量的测定; 间、聚合时间、水混合 的观点 光泽检验。 知识: 的教育,从而培养学4、胶粘剂适用期、固化时间、聚合时间的测定;5、胶粘剂性、贮存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生对科学研究的态游离醛、游离酚的测定; 3、掌握胶粘剂固体含量、游离度。 6、胶粘剂碱度、含水率的测醛、游离酚、碱度、含水率的定; 测定原理和方法。 7、胶粘剂水混合性、贮存稳能力: 1、能够进行胶粘剂粘度、密定性的测定。 度、PH值的测定; 2、能够进行胶粘剂适用期、固化时间、聚合时间、水混合性、贮存稳定性的测定; 3、能够进行胶粘剂固体含量、游离醛、游离酚、碱度、含水率的测定。 学时合计:6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50%) 六、实施建议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2 32 1、组织实施建议

本课程是一体化课程,按照”教、学、做、评”合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通过精讲多练和归纳总结等方式促进教学。充分利用开放式、容丰富的精品课程网页。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师授课,教师通过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课外作业和课程设计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化工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能够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可由教师先提出任务并进行适当讲解、示范,可着重进行引导并实施监督和评价。

2、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建议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和操作技能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o 期末考试建议采用产品全分析方案设计与实施项目化的形式。

3、教学团队建议

任课教师具有该课程2年以上的教学经历,具备相关化学类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能根据教学法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能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示范和现场操作;能正确、及时处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4、教学条件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完成本课程需要的教学条件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具备样品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及相关试剂。

5、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自编特色教材。 七、附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