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气候变化对曲麻莱县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曲麻莱县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青海气象> 天乏乞候 气候变化对曲麻莱县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 韩方昕 魏永亮z (1.玉树 i,I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结古 81500;2.玉树州气象台 结古815000)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2003—2013年的牧草返青时间与枯黄时间以及产量分析了近 些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期出现时间以及平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明:牧草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日照的影响较大,春季温度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降水多的年份牧草生长 期明显增加,黄枯期延后;秋季温度高也可使牧草黄枯期延后。牧草的产量主要受气温、降水、日照等因素的 影响.随其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温度;降水;日照;牧草生长期;产量;影响 1 引言 产量的影响。 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位于省境西 3气候变化特征 南部,州境北部。曲麻莱县境内横跨通天河(长江)、 黄河两大水系.县境西北部为宽谷大滩,地域辽阔, 东南重山叠岭.县域内平均海拔4500m以上.其中县 城海拔4226m,面积4.7万km2。境内高山、盆地、滩地 3.1气温变化特征 9 8 8 8 90 4 0 9 5表1 曲麻莱县气象站2000—2013年季、年平均气温(℃) 3 4 2 02相间,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冬 乌拉山 曲麻莱县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主要特点 是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冷暖两季,冷季 长达七八个月.暖季只有四五个月.气候比较干燥  一 一一 一 一2000年 一2.2 8.9 —1.3 —13.1 —1.9 ¨ ¨5 2 7 ¨●2001年 2002正 一2.6 一8.3 —0.5 —1 1.5 —1.6 1.4 2003钲 2004钲 2005芷 2006笠 2007正 1.0 8 1 4 9 50.5 1.O 年温差不大.日温差则较大。年均气温 一—3-3℃.年均降水量380~470ram。近十几年。随着本地 区气候变化.牧草的生长规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致使牧草的返青时间、枯黄时间以及其年产量和质 量波动趋势显著。本文主要分析温度、降水、日照等 气候因子的变化以及其变化对牧草生长规律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 2008年 2009 2010正 2011年 2012焦 2013年 采用2000—2013年青海曲麻莱县气象站逐月平 根据曲麻莱县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2000—2013 .O ̄C,虽有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 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以及采用 年年平均气温为一14 ̄C, 2000—2013年观测的牧草生长发育期及平均产量资 现上升趋势。2013年较200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1.4年间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2009年,达到一0.2℃, 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平均 这1一1 8一 0爰艺玄艨 了1.7℃:其中以2002年上升幅度最小,为0.1℃。春、 3.3日照变化特征 .暖 青海气象@ 较2000年(一1.9 ̄C)上升0.2 ̄C。较2000年(-1.9 ̄C)上升 9月份均呈现减少趋势.以8月份减少幅度最大 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均有所上升,以冬季气温升 曲麻莱县近14年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 高最为明显.为2.9 ̄C.冬季气温在2006年出现了极 降幅度较小.年日照时数最长时间出现在2000年.为 值,为一9.I ̄C,在2007—2008年下滑,2009年又有升高, 2801.2小时:年日照时数最短时出现在2009年,为 在2010年又下滑。分析近l4年的牧草生长季(4—9月) 2481.1小时.年日照时数最长时间与年日照时数最 1小时 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呈现上 各月平均气温得到.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呈现下降趋 短时间相差320.势.其余各月的平均气温均处于上升趋势,以8月份 升趋势: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 近14年牧 上升幅度最大,为3.2 ̄C,其次为4月份,为1.2 ̄12,而9 草生长季各月日照时数中,6、8月份日照时数增多, 月份上升幅度最小.为0.2 ̄C。 3.2降水变化特征 以8月份增多幅度较高;4、5、7、9月份日照时数呈减 少趋势,以7月份减少幅度最大。 4牧草发育期与产量特征变化分析 分析近14年曲麻莱县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得到以 下结论.曲麻莱县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最 1牧草返青期与枯黄期变化特征 少的季节为冬季 这14年来.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4.2012年的降水量最多.为566.4mm,其次是2005年.降 分析曲麻莱县2003—2013年11年的牧草返青期 2003—2013年的返青期变化不 水量为545.8mm,2002年的降水量最少,为328.4mm, 与黄枯期(表2)得到.最高年降水量与最低年降水量相差238mm。春、夏、 是很明显,返青期最早的是4月24日(2009年),返青 秋、冬季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有起伏,其中以 期最晚的是5月18日:黄枯期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延 春季上升幅度较大 迟趋势,黄枯期最早的是8月24日(2006年),最迟在9  近l4年牧草生长季(4—9月)各月降水量中,4、5、 月28日(2011年)2牧草产量变化特征 7月份降水量增多。以7月份增多幅度最大;其余6、8、 4.表2曲麻莱县2003—2013年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 兰 竺 兰 竺:! 三 兰 兰 兰 根据2003—2013年11年牧草平均产量(图1)可 5气候变化对草原牧草的影晌 兰 兰 返青期 5月18日5月14日 5月4日 5月12日5月18日5月12日4月24日5月18日5月18日5月18日5月18日 枯黄期 9月12日9月22日9月16日8月24日9月18日9月18日9月25日9月23日9月28日9520日9月18日 知,曲麻莱县的牧草年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2010年 牧草年平均产量最高为142.6公斤/亩.2003年年平均 产量最低年份为1025公斤庙,两者相差40.1公斤庙。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到.2009年年平均气温、春季 平均气温以及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是最高的.春季降 水偏少。日照偏多,东突解冻较早.因此牧草返青期 最早,相反,2003、2007、2010—2013年春季降水偏多. 日照偏少,为牧草返青期最晚日 201 1年年降水量和 秋季降水偏多.9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秋季气温最 高,因此这一年牧草黄枯期最晚 2006年秋季平均气 温偏低,且降水偏少,因此黄枯期最早。年平均产量 最高年为2010年。这一年的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 正常略偏少,年日照偏多,气温、降水、光照三者配合 的较好,因此年平均产量最高。 (下转第39页J 一19— 大 揉测与茸动玷信患 3工作机制 青海气象@ 4.1 外部措施:减少进入浮标内的干扰 浮标在每年5月经设备厂家检修完成后.由青海 4.1.1安装外部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引下线、接 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负责布放至中国气象局卫 地体等 星中心拟定的地点.并用拖锚将其固定.以防止因大 4.1.2将浮标体、系统地和湖水接成等电位体,屏蔽 风、海浪的作用导致其地理位置的改变 雷电感应干扰 根据观测要素的不同.安装在浮标上的气象、水 4.1.3加接防雷隔离器,拦截可能从天线进入的干 文要素传感器将测得的各类模拟量、脉冲信号等发 扰。 2 内部措施:保证干扰过后浮标能恢复正常工作 送至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平台内嵌程序对原始 4.的信号进行运算、转换处理,得到各气象、水文要素 4.2.1增设专门抗干扰电路,检测到被干扰现象立 的测量值 按照设定时间的不同.数据采集平台可以 即强行恢复浮标的正常工作。 设定为每3O分钟、一小时、三小时的统计资料。目前, 4.2.2设置GPS校时系统,及时校正受干扰后的时钟, 青海湖浮标的资料均为每3O分钟一次的统计资料. 使浮标站和北京地面站时钟严格一致。保证数据的 由GPS授时模块为数据采集器平台校时.保证时间 同步接收 的一致性。 到达发报时间要求后.数据采集平台将统计资 料发送至DCP发射平台.并对其按照FY一3卫星的协 星将报文转发至北京CDAS地面站 4防雷电干扰措施 5结语 青海湖卫星水面校正场水文气象全自动观测浮 气象参数的长期连续自动观测,获取了大量气象、水 文资料.为实现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青海湖场 区的网络化.在2003年投入了第二个水文气象全自 4年.在此期间完成水文 议要求进行编码.在完成FY一3协议验证后。FY一3卫 标系统自2000年至今已有1由于浮标工作在广阔、平坦的青海湖湖面上,湖 动观测无人值守站,使卫星校正网络密度增大。观测 面天气多变,雷暴常有发生,布放地点又没有可以保 到的连续水文气象数据已经用于气象卫星的辐射定 护设备的避雷设备.所以设备本身的防雷也显得十 标以及青海湖大气和湖面环境状况背景特征的研 分重要。 (上接第19页)6结论 ①曲麻莱县年平均气温上升显著.春夏秋冬四 季的平均气温也有明显的上升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 大.略有上升的趋势.四季的降水量也都呈增加趋 究,为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设作出了贡献。 量的影响分析内蒙古气象,2009,1(1):30—32. [2】谢卫东,于登金.气候变化对兴海县高寒草地产草 量的影响分析.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31(4):166—168. [3】唐国利,丁一汇.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 可能原因的分析吕晓英.吕晓蓉.青藏高原东北部牧 势。年日照时数也呈下降趋势.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 呈现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 大,春季温度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降水多的年份 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及对环境和牧草生长的影响.四 2002,3(1):5—13. ②牧草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日照的影响较 川草原,牧草生长期明显增加,黄枯期延后:秋季温度高也可 使牧草黄枯期延后 ③牧草的产量与气温、降水、H照关系密切。光、 温、水三要素的配合决定了牧草产量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郭颖,吴文奇等.气候变化对辽通市北部草原产草 一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