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7期 水稻养分利用率低的原因及高效利用技术 张绍荣 (贵州省务川县泥高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务川564300) 摘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吸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水稻高产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密切结合。本文分析了水稻养分 利用率低的原因,探讨了水稻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养分利用率;高效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7-0064—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稻栽 培技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水稻的产量和其对养分的 吸收密切相关,只有高效利用养分,才能促进水稻高产,目 前我国已经研发了新型栽培技术,促进了水稻高产与养分 高效利用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 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 1水稻养分利用率低的原因 1.1播种问题 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与播种密度有关,如果播种密度过 大,水稻就会出现重叠交叉的情况,对养分的吸收产生不利 影响。我国一些农民在种植水稻时,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提高粮食产量,播种密度非常大,当水稻达到秧苗状态 时,会由于密度较大而出现分蘖慢、颖花数量少的情况,致 使水稻无法高效利用养分,阻碍水稻高产【1]。 1.2移栽问题 传统的水稻移栽技术会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我国许 多农民在移栽水稻时采用了传统移栽方法进行人工栽插. 而人工方法无法控制水稻密度,会使栽插丛距相对扩大,导 致肥料利用率降低,水稻密度受到影响,粮食饱满程度也会 受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水稻栽插问题十分严重,致使水 稻无法高效利用养分。 1.3施肥问题 适量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是如果过量施肥,就会 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大面积的水稻减产。 1.4水分问题 水稻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如水分较少,就会阻碍 水稻生长。当前我国许多农民在种植水稻时采用大水漫灌 方式,认为该种植方法可保证水稻获取养分,而实际上该方 法影响了肥料的效力,大量水流经地表会对肥料起到冲刷 作用。还有一些农民为了减少灌溉次数,一次性地注入大量 水分,影响了水稻根系生长,提高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田。 1.5品种问题 一些水稻品种对肥料的吸收效果很差,即使农民施加 大量肥料,也无法为水稻提供充足养分。以超级稻两优培九 为例,该品种水稻的耐肥性很强,许多农民在施加肥料之后 观察水稻的长势仍然不好便停止了肥料的继续施加,这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健康生长嘲。 作者简介张绍荣(1962一),男,贵州遵义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 栽培。 收稿日期2017—02—06 2水稻养分高效利用技术 2.1播种技术 为了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充分吸收,农民在播种的过程 中应该改进播种技术,调节秧苗密度。水稻的产量和移栽秧 苗分蘖数的数量密切相关,而且二者呈正比关系,分蘖数的 数量越多,水稻的产量就越高。农民在播种过程中,应该选 择秧苗素质较高的壮秧进行培育,以提高播种技术,促进水 稻产量提升 。 2.2移栽技术 栽植密度和水稻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促进水稻对养 分的高效利用,应合理调整栽插密度。水稻可分为不同类型, 即小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和大穗型品种,而不同品种对密 度的要求不一样,对栽植技术的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对于 小穗型品种来说,其播种密度应该保持在3O丛/m2,对中穗 型和大穗型品种来说,其播种密度应保持在27丛,mz左右。 2.3施肥技术 水稻充分吸收氮养分,可以提高产量,因而应该改进水 稻的施肥技术,促进水稻对氮养分的吸收。在施肥过程中, 应该注重施氮量的比例,实行前氮后移的方法。在施肥过程 中,可以适当增加每穗水稻的颖花数,以促进水稻对肥料 的吸收,提高水稻产量I51。 2.4灌溉技术 在灌溉过程中,农民应该使用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 灌溉效率,杜绝传统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促进水稻对水 分的吸收。同时,农民应该增加灌溉次数,定期对水稻进行 灌溉。 2.5选种技术 种子对肥料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而农民要优化自身 的选种技术,在选种过程中对种子的特性进行详细了解。在 选择耐肥性较强的种子之后,农民应该加大施肥力度,以促 进种子对养分的吸收。 3参考文献 f1]1华小龙.施氮量对条直播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 基础[D].扬州:扬州大学,2015. 【2]蒋鹏.不同生态地点和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产量表现及其养分吸收积 累规律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3. f4】樊晓翠.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重庆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 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陈松.超高产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不同栽培措施 的反应【D】.杭州: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