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菲薄(fěi) 租赁(lìn) 山阿(ē) 长歌当哭(dàng) ....B.黯然(àn) 迂腐(yū) 干练(gān) 殒身不恤(xù) ....C.喋血(dié) 浸渍(zé) 攒射(cuán) 转弯抹角(mò) ....D.莅临(lì) 尸骸(hé) 鞭挞(tà) 桀骜不驯(ào)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 委曲求全 不径而走 刚健质朴 B.诧异 广有羽翼 礼尚往来 苟延残喘
C.跻身 肆无忌殚 飞短流长 引吭高歌 D.和霭 阴谋鬼计 苟且偷生 望风披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
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前不久,这里曾山洪 ,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垮塌,交通瘫痪。
(2)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 表现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3)她在胡同口附近走了好几个来回,还是拿不定主意去不去他家。她这时感到自己简直就像一只 在歧途的羔羊。
A.爆发 擅长 徘徊 B.暴发 擅长 彷徨 C.暴发 善长 徘徊 D.爆发 善长 彷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发扬百折不回的精神,才能学有所得。 ....
B.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C.听到日本购买钓鱼岛的消息后,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D.这虽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革命,但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运动。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
精诚合作。
C.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D.2013年改革措施的关键在于强化执政力度,并对一些具体的节能降耗任务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课文(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和(二)“时间永是流驶……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完成7~10题。
7.第(一)节文字中“这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原因是什么?
8.第(二)节文字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
9.作者引用陶潜《挽歌》一诗的用意是什么?
10.通读这两节文字,可以看出鲁迅对刘和珍等请愿者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鲁迅态度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忆刘半农君 鲁 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
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
(有改动)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至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间世》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1.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1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1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1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15.把下面的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 “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的“壮志”。
16.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于《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下了下面一些话,请阅读这些文字,然后根据要求答题。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鲁迅认为执政府的屠杀和反动文人的言论会有两种结果,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这两种结果。
一种结果是:
一种结果是:
参考答案
1.A(B.干gàn;C.渍zì;D.骸hái。)
2.B(A.径—胫;C.殚—惮;D.霭—蔼,鬼—诡。)
3.B(A.“三四里”是概数,不能在“三”和“四”中间加顿号,否则就成了三里和四里的意思了;C.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应加书名号;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4.B(“爆发”与“暴发”的区别见“积累拓展”。“擅长”指在某方面有特长,侧重“技能胜过别人”;“善长”是“擅长”的错误写法,因此自然选“擅长”。“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疑不决,侧重“犹疑”;“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根据语境选用“彷徨”。)
5.C(“出离愤怒”就是“愤怒到极点”的意思,用在这里语意重复。)
6.C(A.“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B.成分残缺,应在“和”前加“对”;D.“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句式杂糅,删掉“是十分重要的”。)
7.似人非人的世界。一些人快要忘记“三一八”惨案了,写此文以警醒世人。
8.“大量的木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付出的代价;“一小块”比喻人类历史前进的成果。 9.呼应上文“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烈士死难意义的肯定。
10.作者并不赞成这样的请愿,但他肯定烈士们英勇的精神,并对他们的牺牲感到可惜。 11.(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12.(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
(2)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
(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3.(1)刘半农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
(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
(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4)“五四”退潮以后,刘半农的思想发生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的原因。 14.(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
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名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15.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按照长句变短句的方法,先提取这个长句的主干作为一个句子,“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壮志’”,再将长句中的定语提出来作为一个句子。注意题目要求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
16.全民族在黑暗统治中悲观失望,沉默地走向灭亡。 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统治。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