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程热力学习题3

工程热力学习题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1.由氧气O2与氮气N2组成的空气O221%,N279%,其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 A

O2O2 B

O2O20.21287 D O20.212870.792880.21320.21320.7928280.21

32 C

题解:混合气体质量分数与容积分数间iiMiMii1n。

i2.由某种x气体与某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参数为p、V、T,已知其中x气体的分压力px,分体积Vx,混合气体中x气体的状态方程 。 A pxVxmxRgxT B pxVmRgT C pVxmxRgxT D

pVmxRgxT

题解: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状态的描述,若采用pi时,对应的是V,T状态;若采用Vi时,对应的是p,T,因此,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有两种方式表示:pxVmxRgxT,pVxmxRgxT。

3.刚性容器中有某种理想气体,参数p1、V1、T1,现定温充入另一种x气体,使容器中的压力升到p2,充入的气体质量 。 A mxp2V(pp1)V(pp1)V B mx2 C mx2 RgxT1RgxT1RgTp2VpV1 RgxTRg1TD mm2m1题解:充入x气体后,容器中为混合气体,总压力为p2p1px,x气体的分压力pxp2p1,混合气体中x气体的状态方程pxVmxRgxT,

mx(p2p1)V。

RgxT4.刚性容器中原有某种理想气体,参数p1、V1、T1,现定温充入第二种气

可编辑范本

.

体,使容器中的压力升到p2,容器中现贮气体 。 A mp2VpV(pp2)V B m1 C m2 Rg2TRgeqTRg2Tp1VpV2 Rg1TRg2TD mm1m2题解:混合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由三种表达:①针对混合气体

peqVeqmeqRgeqT;②针对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采用分压力概念时piVeqmiRgiT;③同样针对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采用分容积概念时peqVimiRgiT,此题采用了①的表达式。

5. 由体积分数为20%氧气,30%氮气,50%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定值定压体积热容 。

74.15754.15774.157 B c'p0.5 (0.20.3)22.422.422.474.15794.157C c'p(0.20.3) 0.522.422.474.157D c'p(0.20.30.5)

22.4A c'p题解:二氧化碳是多原子气体,其定压定值摩尔热容为9×4.157,而氧气、氮气是双原子气体cmp7×4.157。

6.由O20.3,N20.6,H20.1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定容体积定值热容 。

54.15754.157' B cv 22.40.3320.6280.1274.15774.157''C cv D cv

22.40.3320.6280.12'A cv题解:O2,N2,H2均为双原子气体,定容定值摩尔热容均为54.157,当采用体积计量单位时,体积热容c'cm54.157',故正确答案为cv。

22.422.47.由O20.20,N20.80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定压定值质量热容

可编辑范本

.

A 。 A cp74.157Meq54.15774.157 B cp

831483140.2259.80.8296.90.2259.80.8296.9C cp54.15754.157 D cp

83140.2320.8280.2259.80.8296.9n题解:混合气体的折合气体常数RgeqiRgi,则折合摩尔质量

i1Meq8314,双原子气体定值定压摩尔热容应选择cm74.157kJ/(kmol.K) Rgeq8.两种不同性质的气体由隔板隔开,隔板两侧体积相等,压力分别为p1、

p2,温度相等T1=T2,抽去隔板混合气体的压力 。 A pp1p2 B pD p(p1p2)T

V1V2(m1m2)RgeqTV1V2 C pm1Rg1TV1m2Rg2TV2

题解:此条件下的p1,p2不是分压力,故pp1p2,分压力的概念是Veq,Teq状态下的某种气体的压力。本题是由混合气体状态方程peqVeqmeqRgeqT得到的结果。

9.湿空气相对湿度愈高,其含湿量d 。

A 也愈高 B将愈低 C当湿空气温度t一定时,d也愈高 D不受影响

题解:湿空气相对湿度pv,其中pv反映湿空气中水蒸气份额,而ps则ps与湿空气温度有关,由t确定ps,故只有当t一定时才有d。

10.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定值,湿空气温度t愈高,含湿量d 。 A 也愈高 B将愈低 C不受影响 D不同的概念,无法比较

可编辑范本

.

题解:增大。

pv维持不变,当tps则pv,故反映湿空气含量的含湿量也ps11.当湿空气相对湿度=0时,全为干空气,那么,=100%时湿空气 。

A不含干空气 B水蒸汽pvps C 水蒸汽pvpb D 干空气

paps

题解: 湿空气温度对应下饱和压力ps的状态,是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能达到的最大状态,即pvmaxps,100%。

12.若已知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低于水蒸汽饱和压力ps,则湿空气的状态为 。

A饱和湿空气 B未饱和湿空气 C无法确定 D理想气体

题解:在湿空气温度下,ps为水蒸气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当pvps时水蒸气为过热蒸汽状态,当pvps时为饱和蒸汽状态。

13.若已知湿空气中相对湿度<100%,则湿空气 。

A一定是未饱和湿空气 B一定是饱和湿空气 C含湿量为最大值 D pv>ps

题解:和状态。

14.若测得湿空气湿球湿度低于干球湿度,则湿空气 。

A是饱和湿空气 B是未饱和湿空气 C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 D含湿量达最大值

题解:当湿空气为饱和状态时,湿球温度、干球温度之间t干=t湿,湿空气为

pv<100%时,则pvps,故水蒸气为过热蒸汽,湿空气为未饱ps可编辑范本

.

未饱和状态时t干t湿。

15.梅雨季节墙面“出汗”是由于 。

A墙面温度低于大气的露点温度 B墙面受潮 C墙面温度达到饱和状态 D 墙面温度高于大气的露点温度

16.气体在管道中可逆流动时,任何截面上的滞止焓 。 A h1c2f12h2c2f22hc2f2 B h1c2f12〉h2c2f22

C h1c2f12h2c2f22 D均相等

题解:由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可知,任何断面上工质的能量均守恒,当h↓则cf↑,故任何断面上滞止焓均相等。

17.气体在管道中可逆流动时,任何截面上的滞止状态 。 A均相同 B不相同 C由各断面的h,c2f2确定,不一定相同。 D无法比较

题解:绝热可逆流动时,滞止焓h*h状态均相等。

c2f2在各断面上均相等,能量守恒,滞止

18.气体经不可逆流动后,滞止焓相等,滞止状态 。 A也相同 B不相同 C无法确定 D滞止压力相等,滞止温度不等。

题解:经不可逆流动后hh*'2c'f22与可逆流动时的滞止焓相等,但因不可

逆流动有sg,故滞止状态点与可逆时不一致。

19.温度相同的空气、氧气,它们的声速 。

A均相同 B cAircO2 C cAircO2 D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题解:cRgT,当RgAir287,RgO2=259.8时,cAircO2。

可编辑范本

.

20.当气体性质一定时,什么时候达到喷管临界状态 。

A 取决于喷管的进口状态 B取决于什么类型的喷管 C取决于气体常数 D 取决于喷管出口状态

题解:气体达到临界状态,压力一定为pcr,而pcrp1cr,故喷管的临界状态取决于气体进口状态。

21.喷管临界压力比 。

A 取决于气体进、出口压力 B 取决于气体的定熵指数 C 取决于气体常数 D取决于喷管的类型 题解:cr21(),当气体的一定时,cr即为确定的常数。 122.当喷管内气流达到临界状态时,气流速度 。

A不一定达到声速 B一定达到声速 C一定达到临界速度但不一定是声速 D与气流压力有关,与声速概念无关。

题解:喷管的临界状态时,对应着流速达到声速、压力降至临界压力,声速、临界速度为同一概念。

23.渐缩型喷管的流速 。

A只能小于、等于声速 B可以大于声速,只要p2解:渐缩喷管出口压力只能p2≥pcr,不可能p224.渐缩型喷管进口压力1MPa,工质为空气,其出口外部空间为大气

pb=0.1MPa,出口压力 。

A p2=0.1MPa B p2=pcr=0.546MPa p2=pcr=0.528MPa D p2=0.577MPa 题解:渐缩喷管出口压力最低只能达到p2pcr,工质为空气时cr=0.528。

可编辑范本

.

25.渐缩型喷管进口压力1MPa,其出口外部空间大气压力0.1MPa,若将喷管在长度方向上截去一小段,则出口速度c'f2与原先cf2比较 。 A c'f2cf2 D c'f2变为亚声速

题解:当喷管的外形一定时,出口流速仅与气流压力有关,当出口断面上仍然为

pcr时,其流速不变cf2c'f2ccr。

26.缩放型喷管的出口压力 。

A p2pcr B p2pcr C p2pcr D p2=0.546MPa

题解:缩放型喷管的出口压力总是低于临界压力,这类喷管用于获取超声速气流,喉部为pcr,出口压力p2pcr。

27.缩放型喷管的最小截面处压力 。 A

p喉=pcr B p喉p2 C p喉pcr D p喉pcr

28.缩放型喷管的最小截面处流速 。

D c喉可以大于ccr,也可以小于

A c喉= ccr B c喉fccr C c喉fccr ccr。

29.渐缩型喷管出口工质达到临界状态,入口处参数不变,若降低喷管出口外空间压力,其出口处 。

A压力不变,流速不变。 B压力降低,流速不变。 C压力降低,流速增大。D 压力不变,流速增大。

题解:渐缩喷管若出口达到临界状态,即达到了其最大的膨胀极限,故外部空间压力的变化不影响其出口状态。

30.渐缩喷管,入口工质状态不变,在 范围内流量随压力的降低而增大。

可编辑范本

.

A p1~p2之间 B p1~pcr之间 C p1~pb之间 D任意压力

题解:渐缩喷管流速在亚声速~声速之间变化,故流量亦在此范围内变化,在此范围时p↓cf↑qm↑。

31.缩放型喷管,若保持入口状态不变,不断降低喷管后的压力,其流量 。

A持续增大 B持续减少 C当p2题解:缩放喷管流量受连续性方程约束qmqmcr,当喷管的最小截面处达到临界时,流量为qmcr,渐扩部分的流量仍然维持临界流量,出口压力p2pcr时将持续不变。

32.采用气体燃料、易挥发的液体燃料的内燃机是利用火花塞点火的,循环中吸入的是 。

A液体燃料 B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 C气体燃料 D空气

33.点燃式内燃机循环是由绝热膨胀、绝热压缩过程和 组成。 A定压吸热、定压放热过程 B定容吸热、定压放热过程 C定容吸热、定容放热过程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过程

34.采用气体燃料、易挥发液体燃料的内燃机利用火花塞点火,具有速燃的特征,因此,吸热时是 。

A定压过程 B定温过程 C绝热过程 D绝热过程

35.采用重柴油为燃料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运用压缩空气喷油,燃烧过程具有定压的特征。循环由 组成。 A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容放热过程 B定压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容放热过程

可编辑范本

.

C绝热压缩、定容吸热、定压膨胀、定压放热过程 D绝热压缩、定压吸热、定温膨胀、定压放热过程

36.采用重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为压燃式内燃机循环,压缩过程吸入的是 。

A柴油 B空气 C汽油 D柴油、空气混合物

37.采用轻柴油燃料的高速柴油机,利用油泵供油,这种燃烧组织方式的循环,加热过程为 。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 C定温过程 D先定容后定压过程

38.柴油机的热效率通常总是大于汽油机的热效率,工作中能否将汽油机的燃料换成柴油 。

A可以 B不可以 C将柴油加热就可以 D将柴油雾化就可以

题解:柴油挥发性差,自燃温度低,若采用点燃式燃烧组织方式将无法正常工作。柴油机、汽油机的燃料是不能互换的。

39.最简单的燃气轮机循环由 组成。 A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容放热过程 B多变压缩、定压吸热、多变膨胀、定压放热过程 C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压放热过程 D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过程

40.最简单的燃气轮机装置必需包括 。 A压气机、燃气轮机 B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 C压气机、燃气轮机、燃料泵 D风机、燃气轮机、燃烧室

可编辑范本

.

41.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11k1k,越大 。

A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越高 B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越低

C当opt时,t下跌 D压气机进、出口压差越大,对燃机循环没有影响 42.燃气轮机循环中,工质的最高温度出现在燃气轮机进口,即T3,T3的提高 。

A会使燃气轮机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1提高,使t提高

B会使燃气轮机采用的金属材料耐热要求提高,会使燃机造价提高t降低 C不利于燃机循环的工作,会使t降低 D对燃机循环的热效率没什么影响

43.燃气轮机机循环采用回热技术后,会使 。 A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1提高,循环净功wnet增加 B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1降低,放热量减少

C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1提高,放热温度T2降低,循环净功wnet不变 D循环吸热量增大,放热量减少,故效率基本不变

44.燃气轮机循环中,在压气机侧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后,可以使耗功减少,排气温度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D升高、降低、不变均有可能

45.燃气轮机循环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级膨胀,中间再热技术的目的 A 。

A使循环的回热效果更显著 B利用排气余热

C使压气机、燃气轮机结构更紧凑 D节约燃料,减小循环吸热量

46.朗肯循环装置应包括 。

可编辑范本

.

A锅炉、压气机、汽轮机 B锅炉、风机、汽轮机、凝汽器 C锅炉、水泵、汽轮机 D锅炉、水泵、汽轮机、凝汽器

47.朗肯循环是由 。 A定压吸热、绝热膨胀、绝热压缩过程组成 B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压放热过程组成 C定压吸热、多变膨胀、定压放热过程组成

D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定压放热、绝热压缩过程组成

48.朗肯循环中,水泵进口的工质为饱和水,出口的工质为 。 A过热蒸气 B饱和水 C未饱和水 D湿蒸汽

49.朗肯循环中,水泵出口压力理论上应为 。 A汽轮机排汽压力p2 B锅炉压力p1 C 凝汽器压力 D回热加热蒸汽压力 50.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越高,则汽耗率越小,这种说法 。 A正确,效率越高经济性指标越好

B不完整,当循环吸热量一定时,td0C错误,t与d0表达式不同,没有关联 D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

51.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越高 。 A机组的热耗率越高 B机组的热耗率越低

3600t,经济性指标越好

C机组的输出净功越大 D机组的设备投资越

52.蒸汽动力循环采用回热技术是为了 。

A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1,减少冷源损失 B降低循环平均吸热温度T2,减少冷源损失

可编辑范本

.

C增加循环输出净功,减少循环吸热量 D增大排汽干度值,提高循环热效率

53.蒸汽动力循环采用回热技术后 。 A循环的输出净功增加,热效率提高

B循环的输出净功降低,平均吸热温度T1提高,热效率提高 C循环的吸热量增加,放热量减少,热效率提高 D循环的排汽干度增大,放热量减少,热效率提高

54.蒸汽动力循环采用回热技术后与朗肯循环比较 。 A d0RGd0 B d0RGd0 C d0RGd0 D两种循环的d0无法比较

55.蒸汽动力循环采用回热技术后与朗肯循环比较 。 A qtRGqt B qtRGqt C qtRGqt D qtRG与qt无法比较 56.蒸汽动力循环采用中间再热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了 。 A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 B提高排汽干度x2 C增大循环净功Wnet D提高循环热效率

57.蒸汽动力循环采用中间再热技术后 。 A热效率一定增大 B热效率一定降低 C热效率不受影响 D正确选择中间再热压力时,t一定提高

58.蒸汽中间再热循环的汽耗率与朗肯循环相比较 。 A d0RHd0 B d0RHd0 C d0不变 D不同类型的机组d0无法比较 59.制冷循环的经济性指标q2,其中 。 q1q2A q1为循环吸热量,q2为循环放热量 B q1为循环放热量,q2为循环吸热量 C q1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q2为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

可编辑范本

.

D q1为从冷藏室吸收的热量,q2为向环境放出的热量

60.逆卡诺循环的高温热源T1一定,低温热源T2越低 。 A制冷系数越大 B制冷系数越小 C制冷系数与q1、q2有关,与T2降低无关 D制冷系数的变化,可增大,可减小 题解:T2当T2降低时制冷系数会随之降低

T1T261.逆卡诺循环用于采暖时,其经济性指标为采暖系数 。 A 'q2T1TT2qq2 B ' C '1 D '1

q1q2T1T2T2q262.逆向循环 。

A只能工作在低于环境温度的场合,T2T0

C可以工作于T2>T0,也可以工作于T2可编辑范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