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运动强度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锻炼中的应用
王兰英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适宜的锻炼方法,解决术后患者因疼痛等原因放弃锻炼,导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运动的两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值(尸<0.05)。结论
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恢复不理想的难题。方法应用主观运动强度(RPE)法和脉率作为运动强度指标,将24例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结果
主
观运动强度分类系统适宜评价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对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主观运动强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康复锻炼
肢伸直。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1次,保持10s后放松,lO次/每组,10一15组/d,要求患肢固定,缓慢收缩,患者丰观感受轻松为主。效果评价:患者肌肉逐渐增加,直腿抬高试验渐感轻松,此锻炼作用为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②直腿抬高练习:让患者平躺或坐位,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缓慢直腿抬高,高度为足跟距床面20cm为宜.抬不到20cm也不要强求,只要保持悬空就行,保持10s左右,然后放下,3—4次/d,要求练习中以患者主观感受轻松为主。动作要缓慢。效果评价:运动一段时间后觉得下肢肌肉逐渐有力,抬腿轻松,其作用为促进手术区域主要肌群肌力恢复。关节稳定性上升,其作用为:促进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促进软骨修复.增强韧带强度。
2结果
目前康复医学观点是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并达到应有的生存质量,但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要想达到这种质蠼就要运动锻炼,然而运动锻炼势必牵拉受伤部位的骨骼、肌肉、韧带、神经纤维等.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痛苦,常常因为疼痛等不愿意接受被动锻炼,更不会自觉地主动锻炼.导致康复锻炼计划落空。采用主观运动强度分类系统评价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锻炼,使患者在耐受情况下进行锻炼,并且避免再创伤,临床实践总结,取得良好康复效果.此方法科学简便易行…。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系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其中膝关节骨关节炎22例。外伤致关节功能障碍2例,男19例,女5例,年龄56—75岁,平均61.2岁。1.2方法:
1.2.1评价指导方法:将2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指导进行锻炼。实验组由管床护士讲解实验的意义,教会患者(或陪护)自测脉率。即l
rain
均于术后2周左右进行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优于手术前,但两组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脉搏数,发放自行设计的脉率记录表,要求如实记录基础脉率及活动后的脉率。应用主观运动强度(RPE)分类系统对照评价。详见表l。
裹l
RPE分类系统
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s)
注:与手术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6P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解决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造成的障碍的有效方法,起到r缓解疼痛及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5J,术后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关节粘连、僵硬,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修复,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的必要手段.由于此类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对运动锻炼的意义认识不 1.2.2锻炼方法‘2一】:术后24—48h内即可在常规镇痛情况下进行关节肌肉锻炼。①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患者平躺,下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0.20.017作者单位:476100河序i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足.加上术后疼痛的困扰等,往往不配合主动及被动锻炼.我们采用主观运动强度系统,让患者自测脉率.起列暗示患者的作用,让其认识感觉到进行的运动强度是安全能耐受的范围,是在主脱感觉轻松或稍费力的情况F就能完成的,从而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所以在实验中此类患者乐于接受.主动配合.达到康 36 生冒塞星医型垫!Q生!Q旦笠!!鲞筮垫塑堡些!苎』螋婴堂壁!墼些堕堕!M趔!塑堕Q垡:垫!Q:!!!:j!:盟!:垫 1993:80-101.129. 复锻炼的目的,保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术后锻炼进程为理性、温和、实用的评价指导手段,为临床提供了锻炼康复指南,解决了难题,保证了效果。 此外,由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要保持假体的稳同性,且手术适应人群术后身体大部分较虚弱,所以,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从保护结构功能恢复的角度分析运动强度应当从小开始,随着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并始终保持中小强度,其判定标准以患者主观感知为主,考虑患者适应能力,根据身体状态做出相应调整,不能干遍一律,即运动强度控制¨丙j。并且自我检测脉率,使锻炼时脉率在患者最大心率储备范围内不超其负荷,从理论上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经清.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2] 现代康复编辑部.如何进行膝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J].现代康复,2001,5(I下):12. 奉成斌,杜全印.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方案[J].现代康复,2001,5(11下):81. [4]王斌,李玲,牟翔.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程式初探[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28. entedtotal[5】RodriquezDF,lnsallJN,SeudefiGR.Survivorshipofcem knee arthroplasty[J].ClinOrthop,1997,12(2):220-221. [6]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74.77-98. (收稿日期:2010—06—15) (本文编辑:杨帆) 酶抑制法测定氯磷定胃内灌注对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作用 顾家富张广东 【摘要】目的测定氯磷定胃内灌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将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 毒患者立即放置胃管注入氯解磷定注射液5g或更大剂量并洗胃,在洗胃的同时给予负荷量氯磷定注射液静脉注射,尽快达到阿托品化,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的治疗除不进行氯磷定注射液胃内灌注外,其他均相同,用NC一800农药残留测定仪测定洗出液的有机磷农药酶抑制率。结果 两组在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呼 吸衰竭发生例数、中间综合征发生例教、死亡例数、阿托品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胃内洗出液有机磷农药的酶抑制率≤60%,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早期足量应用氯磷定注射液胃内灌注能阻断毒物的继续吸收,是抢救成功关键。 【关键词】 酶抑制法;氯磷定;有机磷农药中毒;胃内灌注治疗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口服对硫磷23例,甲拌磷2l例,久效磷16例,甲胺磷中毒17例,甲基对硫磷中毒19例,三唑磷中毒2例。②对照组给予洗胃98例,男38例,女60例;平均年龄(34±13)岁,平均体莺(59±9)kg;均为U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口服对硫磷2l例,甲拌磷22例,久效磷18例,甲胺磷中毒17例,甲基对硫磷中毒17例,三唑磷中毒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服毒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不足 2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而且病情凶险、变化快,易致呼吸肌麻痹(RMP),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中毒主要的死因之一。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胃内毒物的吸收和彻底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清除胃内贮留的有机磷农药是减轻中毒程度关键,目前应用氯磷定注射液口服或胃内灌注直接解毒,很少有人应用。为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洗胃、导泻、药物等治疗前提下,早期胃内灌注氯磷定注射液使有机磷转化为无毒的酯化物及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研究。采用酶抑制法,用NC一800农药残毒检测仪对口服有机磷农药患者进行胃液毒物检测,观察氯磷定的胃内解毒作用。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量表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9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给予胃内氯磷定注射液灌注并洗胃98例.男36例.女62例,平均年龄(324-15)岁,平均体重(56±8)kg,均为 DO!:10.3760/ema.j.iaan.1674-4756.2010.20.018作者单位:477150河南省郸城县第二人民联院 h死亡及自动放弃治疗者除外,中毒前无明确的心、肺、肝、 肾、脑等病史。 1.2方法:196例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标准’“。人院时胆碱酯酶活力(比色法,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胆碱酯酶快速测定盒)下降到正常值的30%以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立即放入胃管,治疗组胃内注入氯磷定注射液5g或更大剂量,并彻底洗胃;对照组只进行彻底洗胃。两组在洗胃后均从胃管注入20%甘露醇注射液200 ml,4—6 h未便泻者 重复1次至便泻出现;同时更衣擦洗皮肤,静脉注射阿托品、氯磷定注射液,给予呋噻米、西米替丁、地塞米松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留置胃管引流,收集胃液,每小时分开收集存放J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