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策略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策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高等学校英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明确网络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在网络“支架式教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并结合实践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自主学习;构建主义;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055-01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各种变化与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高等学校英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明确网络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在网络“支架式教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并结合实践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1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创新学习的操作程序是“激趣导学、自我建构、合作交流、创新探究、效果评价”。此模式着重探索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和需求,建构“自主英语”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合作探究,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主体性强、兴趣高、效果好的教学目标。其基本环节如下:

1.1激趣导学。创设情境。一是网络主题背景情景,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二是网络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 创设问题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深层的内在学习动机,并增大他们的问题意识。

明确目标。学习基于一定的目标而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要求学习目标的明确真实,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与不合理性。学习目标的设置要分层次,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统一,这样会有效地为课堂教学起导向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1.2自我建构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图式”)去”同化”和索引(分析、检验、确认)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下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运用已知的英语知识,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实现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素质提高的自我建构过程。包括独立探索与自我建构两个环节。学生必须确定与给

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根据。探索时要根据教师启发引导深入分析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③。

1.3合作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平台,提炼观点,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网上交流,小组成员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就能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在交流之前,学生习得的只是一人思维之成果。学生交流之后,明确自己的不足,再一次进行自测性练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1.4创新探究。学生运用自主建构知识与交流学习中形成的知识与能力,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并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1.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知识——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②技能——信息技术素养;③能力——自主学习与创新探究能力;态度——小组学习的责任意识与协作学习态度。

2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实践策略

2.1情境创设的策略。网络情景的创设要适合学生实际,体现多元化思维,把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和选择。网络课件的制作与设计要转变观念,以服务学生的“学”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的“新”的目标,以挖掘学生的“自主”为 核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在ncec book3,unit 9,gymnastics的教学中,本人围绕gymnastics课文内容,结合北京

申奥这一个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创设beijing and olympic games这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2.2问题导引的策略。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概念要求设计有针对性、可选择的多组序列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从而深入问题的探索。学习目标的定位与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遵循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原则,创设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既有可探索的空间,又要避免目标的无法实现而导致的不真实。如上,在nece,book3,unit 9.,gymnastics的教学中,本人结合课文需要,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下列具有梯度性的几个问题:①the history of beijing gymnastics.(include : time, area, equipment, important things, and so on) ②the item of gymnastics. ③what advantages does beijing have to hos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④as a young man,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学生根据梯度性问题通过对网络知识的探索学习,一方面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及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势发展需要的自我认识。

2.3认知构建的策略。以情景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网络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学生通过网络相关衔接与搜索,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在原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网络环境下建构策略,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信息资源的利用要明确路径和方法。这可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与选择上的盲目性,以确保探索过程的有效性;第二,构建知识要注意沿问题概念做梯度攀升。

2.4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助相结合的策略。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特点,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快速获得相关资源,但如何对资源进行判断、归类、分析,以解决问题并创新运用,要求教师的适度指导及方法、策略的传授。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教师是作为帮助者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但当学生进入网络进行学习时,教师有必要把学习的环境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同时,学生在学习时如何能做到目标明确,还须教师及时作适当的辅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学习目标,就能很顺利地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5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

统。网络合作学习要适宜并明确责任意识。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并根据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不同做互补组合,以充分体现包容、互助、合作的精神。合作小组组员要分工明确,以强化责任意识和时间效率观念,确保主题学习目标的有效完成。如上在nece book3,unit 13. the usa lesson 49 new york. 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与交流协作能力的提升。

2.6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的发展性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应体现过程及人性化。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评估的内容由仅仅关注知识、分数的单一层面拓展到对学生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主体层面关注;不仅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估他们的能力与情感。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质量评估。为此,本人构建以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为变量,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双向评价标准。

(附表)英语自主创新学习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该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学生通过各环节的探究,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建构起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有效地发展自我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的素养等多种能力与素养。 3结束语

网络开拓了教育的新境地。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教育教学空间,课堂教学如何与时代形势一起并进,如何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这将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chapelle, c.a.2001,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undations for teaching, testing and resear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宋乃庆,2003,《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

[3]柳栋,《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 惟存教育网 http://being.k12.net.cn/

[4]吴也显,《从维持性学习到自主创新性学习》,惟存教育网 http://being.k12.net.cn/

[5]曹葆华,《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惟存教育网 http://being.k12.net.cn/

[6] 王艳萍,杨月,2003,《对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