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荣敏,卢荫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2期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正处于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活动。而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材的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大部分是源自高等教育或高职教育,理论性较强,与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差距较大,难以满足现有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要解决这个难题,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自行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令学生感兴趣的校本教材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我校被定为第三批国示范创建学校,为配合我校国示范的创建工作,会计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促使校企深度融合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职业实践为主线”的“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本课题是基于以上情况提出来的,既契合东莞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校国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对促进我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思路
1.开发原则
基于“企业经营沙盘+岗位技能”的《会计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岗位就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最终目标。
(1)理实一体化原则
《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是将《企业经营综合实训指导》、《会计基础知识与核算技能》、《会计岗位核算技能》等课程进行合理整合、取舍,并参考有关企业实际工作的流程编写而成,属于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既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真账实习难,又解决了学生学习理解理论困难的难题。另外,在教材具体内容上,我们对每个主题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简单明确的阐述,然后再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新体验。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感性走向理性,这和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是一致的。
(2)结合岗位技能原则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学生要掌握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技能,因此,编写的教材也要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在《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时刻关注了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
(3)激发学习积极性原则
在教材实例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引入了学生较感兴趣的企业经营沙盘元素,协调
合作,团队竞争,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开发思路
《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是根据就业岗位技能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岗位就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最终目标,开发思路如下:
(1)教材体系构建以会计岗位核算技术解决实际经济业务问题为主线,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核心,争取让学生学到有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
(2)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要组织教学内容,选取企业真账素材加以改造,力争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贴近企业工作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教材内容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顺序展开。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具体实例的教学,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归纳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三、开发目标
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又一直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课题组反复地进行研究,通过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生成以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沙盘操作,掌握会计岗位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①能正确对筹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②能正确对投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③能正确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会计处理。④能正确对财务成果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职业素养目标:①有团队协作精神。②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③有较强的纪律性、责任心。④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
四、模块构建和内容设计
1.模块构建
《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参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的思想、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共分为四个单元:第1单元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在本单元中,对单元3、单元4中的模拟实训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使同学们对例题中的会计主体有基本了解,帮助解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信息。第2单元介绍ERP沙盘规则,在本单元中,同学们将对ERP沙盘中的运行规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接下来的ERP沙盘会计模拟实训奠定基础。第3单元介绍ERP沙盘会计业务处理,在本单元中,通过对ERP沙盘涉及的有关会计业务处理的集中说明,同学们将对ERP沙盘中的
会计业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ERP沙盘操作中涉及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并利用ERP沙盘的操作流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为接下来的ERP沙盘会计模拟实训奠定基础。第4单元ERP沙盘会计实训,在前面各单元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完整会计期的业务让学生对本书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进一步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设计
在分析了企业会计的岗位能力需求后,我们在项目中融入岗位的职业标准,在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渗透技能要求,选取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实性、启发性和针对性,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和实例的操作练习后,能熟练掌握该项目所涉及到的岗位技能,并延伸掌握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题组成员反复分析研究并结合专家组的指导建议,最终确定《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以任务为线索来展开,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均附带简单的理论介绍,通过案例贯穿每个知识点,注重通过在完成一个一个的项目实例中去感悟理论知识,“做中学,做中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主要内容为:单元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内容包括模拟实训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预留银行印签、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单元2 ERP沙盘规则介绍,内容包括队员分工、运行方式及监督、企业运营流程、竞赛规则、其他说明;单元3 ERP沙盘会计业务处理,内容包括筹资业务处理、投资业务处理、生产经营业务处理、财务成果;单元4 ERP沙盘会计实训。
五、《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开发过程
1.准备阶段:本课题立项以后,学校高度重视,于2014年3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对本课题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校教研处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与进展,对于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量及时予以解决。课题小组召开会议,确定校本教材开发具体方案、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和要求。
2.编写阶段:编写小组成员针对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收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进行资源的整合后再开始编写校本教材,成稿经顾问审核,编写组成员根据顾问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反复多次修改后定稿。
3.实施阶段:按计划逐一实施校本教材实践活动,我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编写成《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边编写边在15级会计班学生中试用,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六、成效与进一步思考
校本教材开发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做中学,学中做”,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使教师的参与意识与教研能力增强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教材的编排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教师研究意识增强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随之提高了。
《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适用于中职会计班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也适用于中职会计班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此时一年级会计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基础知识与核算技能》,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三年级会计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基础知识与核算技能》、《会计岗位核算技能》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会计综合实训》是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前的模拟实习。《会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难度,例如对同一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一年级会计班学生只需要能识别并补充填写完成凭证,三年级会计班学生则需要主动判断选择使用并填写凭证。
基金项目:本文是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企业经营沙盘+岗位技能’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开发”(课题编号:2013GH515)的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