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174期) No,3,2014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Sum NO 174) “语言 游戏"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策略 秦丹凤付仙梅 (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上饶334001) 摘要:大学英语1:1语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虽备受关注,但教学效果仍 不尽人意。“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一种重要哲学概念,强调人们在语言中用 语词进行游戏,语词的意义在语言游戏中体现出来。本文将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策略进行思考探索,以期提高大学生的1:2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游戏大学英语口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H 3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80(2014)03—0098一(04) “语言游戏”(Sprachspiele)一词是维特根斯 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语言游戏”理论,没有任 坦后期提出的一种重要哲学概念,原意是指“孩 何“不严肃”“不负责”“不认真”“不重视”的 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游戏” 意思,而是力求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 是一种把语言比作游戏的隐喻:人们在语言中用 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此举对于改善大学英语 语词进行游戏,语词的意义在语言游戏中体现出 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来,即在词语的具体使用中体现出来…。一个词 一、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简述 语并不存在一种特定不变的意义,而是随着具体 (一)非本质主义与家族相似性 用法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游戏”理论提出后,立 不同时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看法截然不同。 即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国外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客 语言教学比较普遍地接受“语言游戏说”,在本族 观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各种事物之间却 语和二语习得中比较多地加以应用;国内在近年 存在着共性和普遍性。语言作为反映和描绘客观 来也逐渐注意到这一点。然而,目前在大学英语 世界的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于该观点, 口语教学中自觉应用这一学说的风气还不够浓厚,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也持认同态度,认为不管语言 多年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直逃不出“投入大产 的形式有多复杂多变,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结构, 出小”的魔咒。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 语言是封闭的、完成了的整体,由所有反映和描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 绘客观世界的命题构成。但在后期,维特根斯坦 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应 彻底推翻了这一语言观。认为语言并不是封闭的、 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然而,在现实的大学 完成了的整体,而是一个开放性体系,由形式多 英语日常教学中,口语仍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 样,功能各异、彼此间又具有相似性的语言游戏 视,没有真正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大学生英语 构成。换言之,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游戏的 口语能力不强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 活动。他的“语言游戏”理论颠覆了语言的本质 须改变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大学 主义,建立了语言的非本质主义哲学观,引领了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编号 13wx322)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27 作者简介:秦丹凤(1984一),女,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2014年第3期 九江学院学报 ・99・ 语言哲学史上的新思潮。尽管在我们称为游戏的 那些活动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共同的本质特征,但 戏的语法、语义、语用规则都是从生活形式之中 提炼出来的。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应在日常 生活中进行。维特根斯坦用“机车驾驶室的曲柄 它们还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彼此关联在一起,诸 游戏之间也有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性。维特根斯 把手、转换把手和制动把手的不同作用为例,指 出语词就类似于这些不同工具有不同使用方法, 坦将这种相似性称为“家族相似性”l2】。语言与 游戏之间的这种共性,揭示了语言游戏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衍生出语言在使用中的多样性、实践 比如用于命令、提问、叙述等” J。更通俗的讲, 一个语词就相当于一颗棋子,在遵守游戏规则的 性、多易性。 (二)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哲学史上两 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对 于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 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例示间接进行阐述。维特 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就是语言与行为的一种 结合,它着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动态活动,强调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考察语言的意义-3 J。对 于生活形式,内涵则比较明确。所谓生活形式就 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行的、以特定的、 历史地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制度、传统等为 基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或局部。 生活形式的作用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它们又 互相影响、互为前提,互相交织缠绕在一起 的” J。随着这两个概念的提出,维特根斯坦更深 刻地认识到语言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即语言是人 们在从事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起来,并不断发展的,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归根结底,语言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游戏根植于社会生活形 式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形式为语言游戏提供 了广阔的真实背景,两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三)语言的意义与语言的使用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在日常 生活中的使用而不是语言的指称。“语言游戏”和 “意义即用法”在逻辑上一脉相承,“语言游戏” 概念是由词语的意义在于应用推导出来的,而 “语言游戏”又使得“意义即用法”得到全面展 开 J。因此,语词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在具 体的语言实践中用法不同,意义也会发生相应的 改变。具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 环境中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制度和传统, 即生活形式。语言游戏镶嵌在生活形式中,生活 形式为语言游戏提供了广泛真实的基础,语言游 前提下,不同的走法决定了一颗棋子不同的意义, 因此,语词的意义也只能通过在不同语境中的具 体使用来解释。 (四)游戏规则与语言游戏规则 任何游戏都有特定的的规则。脱离了规则, 游戏将无法进行下去。维特根斯坦把语言理解为 一种游戏,如同其他游戏一样,语言游戏也必须 遵守应有的规则。这规则比人们平常说的语言规 则宽泛的多,不仅仅是指语法规则,还包括语义、 语用规则。值得注意的是,规则和游戏之间并不 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人们不是纯粹从理论上先 构造出一套规则,再进行具体的游戏活动。对于 规则的掌握,人们也并不完全是通过理论解说来 获得,而是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经历 了失败和成功才学会的。归根结底,遵守规则是 一种实践。因此,维特根斯坦告诫人们不要盲目 跟从抽象的理论,而应该在具体的游戏实践中了 解、掌握、遵守语言规则。同时他还指出语言游 戏规则不是私自的,任意的,而是公共的。基于 公共属性,遵守规则变得越发重要。人们只有重 视、遵守语言游戏的规则,才能达到正确使用语 言、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目的;相反,如果人 们无视规则的存在,随心所欲地使用语言,可想 而知,语言将演变成没有任何意义的无法被理解 的声响,与噪音无异,也就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 的有效交流。同时,将会引起语言哲学的混乱。 二、“语言游戏”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 启示 缺乏实践的理论如“空中楼阁”,没有理论指 导的实践如“江湖游医”。因此系统科学的语言教 学实践,不能脱离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十分注重语言的 实践性,他指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其指称,而在 于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每一个语言游戏都 不能脱离具体、多样和复杂的生活形式而存在。 ・100- 秦丹凤付仙梅:“语言游戏”理论与大学英语1:3语策略 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密不可分性要求语言学习 者立足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动态发展的眼 (二)提供最佳语言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活动根植于生活,生活 光,观察语言的使用,探寻语言的意义,使用目 的语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从而自然习得语言。 形式是语言活动的源泉;语言的意义在于特定语 境的使用,具体的使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 们所处环境中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制度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 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自如地使 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与“语言游戏”理论相契合, 和传统,即生活形式。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 了解提供该语言无限源泉的“生活形式”以及体 现“生活形式”的核心——思维方式。维特根斯 因此语言游戏说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着广泛启 示和深刻影响,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思考探讨。 (一)利用语言的相似性,融会贯通 虽然千差万别的语言游戏之间不存在共同的 本质,但他们之间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 家族相似性。语言,作为语言游戏主体,必然也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全世界的语言种类繁 多,但都包含类似的功能,如命令、请求、感 谢、谩骂、问候、祈祷等。受此启发,在我国从 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应关注汉语和英语两种 语言在具体使用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充分认识 到母语并不总是学习英语的障碍,也是一种可以 好好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应鼓励学习者不避讳 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似性,充分利用汉语中已习 得的语言规律,帮助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汉语对英语学习的 正迁移,同时避免迁移过度,引起负迁移。显而 易见,同一语言体系内部较之两种不同的语言, 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相似性更大,主要体现 在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的一脉相承。语言来源于 生活,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现实生活的多样性 造就了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实践性和不确定性, 因而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必须根 据特定语境中的运用来解释。如一句简单的 “COIIle On!”,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 点,氛围中使用,冠以不同的口吻,意义也不尽 相同。面对如此多样的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里,教师无能为力进行逐一的解释,只有在教学 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才能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从简单 到复杂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口语教学中,可以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用语言时有意识地 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种意义,通过逐 渐的积累,完成从多种原始形式到多种复杂形式 的转变。 坦“语言游戏”的实践性表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 不是静止停滞的,而是生动多变的,只有尽可能 地接触自然真实的语言游戏活动,学习者才能感 受到语言发展变化的脉动,才能熟悉语言的生活 形式和思维方式,真正掌握语言的有效使用。因 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提供最佳语言输入,培 养英语思维习惯。借助于各种语言活动,让语言 学习者接触丰富真实的英语语料,使他们了解英 语国家的生活,逐渐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形式之中, 养成英语思维方式,最终掌握所学语言。对于英 语学习者来说,真实语料就是英语国家人们使用 的英语口语或书面材料,包括他们教育系统使用 的教材、娱乐生活中的电影、电视节目、出版发 行的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这些材料没有经 过二次加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贴近社会现实, 这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大提高学 习英语的兴趣。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 语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这些真实的语料也随手可 及,在课堂上发挥独到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多欣赏、朗诵、背诵、模仿有价值的 真实语料,领略异域文化生活的魅力,培养学生 的英语语感。有意识比较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逐步提高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三)创造情景课堂,激发自主学习 根据“语言游戏”理论,语言在具体实践的 使用中才展现其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 会和掌握语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 际能力,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营造符合现实生活的 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体验具体的语言使 用,而不是将语言束之高阁,进行机械的讲解和 训练。在情景课堂中,教师以“导演”的身份, 纵观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 背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设计自然轻松、 真实贴切的语言学习环境,开展语言学习活动, 2014年第3期 九江学院学报 ・101・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作 为“演员”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如此一来,他 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运用更加娴熟。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浩瀚的知 识海洋里,学生要想取得英语学习的长足进步, 离不开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 应该以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自主性为主 要目标,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具体的知识。只有具 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确 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节奏,监控反思自 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认识到学习是自我掌 控的活动,提高学习参与程度。比如,在口语教 学中,每节课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 题或情景。以个人、同伴、小组的形式交替参与。 这样,学生才会感同身受,积极主动思考,尝试 使用英语表达自我。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大学英 语大班教学的现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外或第二 课堂的建设,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运用英语。学 校可鼓励众多有活力的年轻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开 展英语沙龙,参加英语角,举办假面聚会等,倡 导学生将英语有趣地创造性地同校园生活结合起 来,作为对英语课堂的有效补充。 (四)在实践中建构语言游戏规则 如同任何游戏一样,语言游戏有着自己的规 则,规则规定了语词的用法和意义,包括语法、 语义,语用规则,这些规则都根植于纷繁复杂的 生活实践。“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同谁在 一起等情况可能限制我们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对于某些事物来说,有适宜谈它们的时间和地点, 同样也有不宜谈论它们的时间和地点。” 6 语言游 戏强调将规则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规 则。因此,英语教学绝不意味着只重视语法的学 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质是提升学生在真实 语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调 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必拘泥于先知而后行的教 条,鼓励他们摒弃害怕犯错的心理,投人到真实 的语境之中反复实践,了解掌握语词的用法。进 而在规则的引导下,语言游戏从简单到复杂、从 重复到创造,循序渐进,熟能生巧。 三、结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外语界 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虽备受关注,教学效果依 旧差强人意。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从 哲学的角度讨论语言及语言习得,主张将语言习 得视为学习者进行的一种游戏,在体验游戏的过 程中反复实践,逐渐领会语词的意义,掌握语言 的使用规则。这一理论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 了一股新的风气,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 个崭新的哲学视角,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然, 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成效,还需广 大教师继续进行长期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林.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实践哲学 转向[J].外语学刊,2009(4):l8. [2]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 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96(1):101. [3]杨佑文.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 习得[J].外语学刊,2011(2):20. [4]维特根斯坦著,李步褛译.哲学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 [5]梁艳华.“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论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语言思想及其 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3(3):24. [6]皮特・科德著.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7. (责任编辑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