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3,6(4):17—21 17 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程科陈秋燕 蒋柯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改革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 以及各个层级培养单位的19名被试进行结构性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能力要求包 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四个方面。结论: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实践,完善 本科生导师制。 关键词:应用型;心理学;培养模式;访谈 1 引言 人才的某一途径[1 ,缺乏实证调查研究。社会需求是 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动力,市场需求决定专业人 才的培养层次n 。要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首先 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 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岗位型 大学。我国“985”和“211”重点大学主要培养学术型 人才和工程型人才,而一般本科院校即为培养应用 型人才的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是满足高等教 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大学新类型,“以应用为 应“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和人才的 双向需求”[3]。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2009 年独立学院建制,并承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学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 求? 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坚持以就业为龙头、以 市场为导向的全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应用型 为了更精确把握市场动向、借鉴兄弟院校的成 功经验,课题组分别对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传统 人才的培养逐渐延伸到本科层次,形成了比较完整 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口]。近年来,我国本科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已有一定基础。 贺金玉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本着“以人为本、因材 知名学校进行了开放式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内 容分析。 2研究方法 2.1调查工具 施教”和“多向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培养专业基 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H]。张日新提出 了“两段式、两平台、多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本研究经初步调查形成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提 纲,并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 和访谈提纲包含的具体问题如下: (1)您认为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应该具备哪些方 式,把培养过程分为“学科基础培养”和“专业方向培 养”两个阶段。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 台,在此基础上开设多个方向的专业培养课程 ]。汪 禄应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以“能力本位”为 取向、以“课程开发”为根本措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面的能力,哪些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出这样的能力? (2)请您谈谈贵校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培养的特 色和优势(专家版)。请您谈谈贵校心理学本科生在 工作和科研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足或问题(中小学校 长版)。 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 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局限于对 现实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 ],或者是阐述培养本 (3)在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教育中,应该如何平 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以及探讨培养本科应用型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09年教改重点课题项目(校字200949号)、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教改重点课题项目(校字 201107号)、西南民族大学科研平台项目“西南民族大学心理学研究”(编号11SPT02) 通讯作者:程科,女,讲师,博士。Email:chengke—psy@126.eom 18 心 理 研 究 应该占多大比重? 您最希望您 (4)在民族心理或跨文化研究中, (5)如何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 3结果 的助手(或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2访谈对象 访谈了来自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首 3.1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对访谈问题1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首先通读全 部内容,从中体会分类的依据,而后对回答内容进行分 类。在分析时,根据中文特点,参照有关研究用“含义” 和“词汇”作为分析单元的做法[12,13]用语段作为分析单 元。即用有独立含义的一段文字作为分析单元,语段离 开文本背景也能读懂,可以是句子、短语、词汇等。个别 语段可能有多种涵义重叠,参照有关研究的做法 , 根据语义进行分割。如“心理学的学科方法论和思维方 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心理学 专家、教授19位,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10 名,以及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6名。 2.3程序 课题组分为三个访谈小组,分别到上海市(2010 年11月20—21日)、北京市(2010年12月4—7日)、 式”,其中既包含“理论基础”信息,又包含“思维”信息; “学习或者是认知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其中既包 四川省(2010年12月23—26)预约专家、教授和校 长等进行访谈。访谈时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当场录 音,由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 课题组成员集体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 含“理论基础”信息,又包含“方法”的信息。类似这样的 表述,编码为2个。最后,将一级编码提取出的内容进 行进一步归类,得到二级编码。以对“学生能力要求” 的分析为例,分析的结果见表1。 表1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将一级编码中提到的各类具体的能力要求进行 进一步归类,得到4个二级编码:基本理论、基本技 维能力、学习能力这4个一级编码;基本素养包含人 际交往、个人素养、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 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7个一级编码。 进一步把专家们对应用心理专业本科生的能力 要求和中小学校长老师为代表的用人单位提出的能 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素养。其中,基本理论主要涵盖 “理论基础”这1个一级编码;基本技能包含心理服 务能力、研究能力、实践、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5 个一级编码;基本方法包含方法工具、分析能力、思 力要求分别整理排序,结果见表2。 程科等: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l9 表2专家和用人单位对能力要求的分别排序 由表2可知,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 力要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培养单位把理论基础放在 了首位,其次是研究能力、心理服务能力;而用人单 4讨论 4.1 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要求 位把心理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其次是教学。和培养单 位相比,用人单位把人际交往、个人素养、适应能力 这些基本素养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3.2课程设置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访谈中发现,不同学校、专家对于理论与实践 所占比重的分配建议与具体做法也有较大不同。 根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调查收集的条目,由于部 访谈结果表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 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 素养四个方面。这与李定清提出的“职业能力标准包 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拓展能力等 三个方面”l1 基本吻合。 基本技能主要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研究能力、 教学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基本方法包括四个 分专家建议的是具体百分比,如“现在我校实践比 例占20%”,也有专家建议为“三分之一”或“四分 之一”的,所以把所有专家意见换算成百分比后按 所属范围分为五个等级:建议实践课比重少于 20%的有2人(占18.18%),比重在25%~30%的 方面:第一,心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量表 和问卷的选择使用,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对理论观点、研究结论及 社会事件有自己的评价和思考;第三,通过本科的学 习,学生应具备心理学的眼光,掌握心理学科的思维 方式;第四,学习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 举一反三。基本素养则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养 (如积极、主动、谦虚、职业道德之类),表达和沟通能 力,以及适应、协作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并不 局限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是对大学生的 一有3人(占27.27%),比重在31%-40%的有4人 (占36.36%),比重在41%以上的2人18.18%)。 (占 3-3 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 就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和作用,以及如何开展 等问题对专家、同行进行了访谈,共有10位专家、同 个广泛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专业课 行回答了相关问题。除有一位同行表示他们学校“还 没开展”导师制外,有5人次对于导师制的作用给予 了肯定。就导师制的目的访谈结果如下:专业指导2 人次,生活指导1人次,职业生涯发展指导1人次。 的教学和实践,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大学生活中。 4.2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4.2.1人才培养要有专业特色 访谈结果表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存在分歧。这提示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一方 面,不能一厢情愿,要弄清楚用人单位有些什么岗 关于导师制现存问题,4人次提到“工作量核算”问 题,2人次提到“师生比问题”,1人次提到师生关联 度不够紧密。此外,专家们对导师制提出了两方面建 位,要求上岗人员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应该具备什么 样的技能,回头再来设置自己的课程;另一方面,也 议:完善导师制体制(2人次)和将学生朋辈引入导 师制(1人次)。 要认识到教育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本科生进行专业 20 心理研究 培养。概括起来,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基本技能有心 班里派一个年轻老师当本科生导师”,这种师生比显 然不够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那么,导 师制的师生比要多少才合理呢?导师制是否只能局 限在教师对本科生呢? 理健康服务、科研、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四大块儿。但 本科教育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 都全部学到,而且也需要考虑学院的师资情况,来定 位本学院的专业特色。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生源 专家针对现有问题给出以下两个建议:第一,完 善体制,“从体制上让它作为导师的工作量”,包括本 科生导师的师生比,导师工作量的核算,本科生导师 丰富,应着力发展民族特色,培养民族地区应用心理 学人才。 4.2.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 工作的考核等方面。第二,朋辈导师,考虑到导师制 的目的不完全是专业指导,还有生活指导和职业生 涯发展指导,所以发展高年级学生朋辈作为低年级 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求 “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还要求“应用性强"[161 o专家 和同行都很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超过 80%的被访者都认同实践比重应超过25%。从实践 的形式上来看,除了把传统的“见习和出去实习都纳 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 节。比如,“授课要结合实践,作业要结合实践,讨论 题也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和访 谈之类的活动”;对于部分专业性特别强的技能,则 建议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这样既可以使实践课程与 理论课程自然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动 手的能力。 从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采取阶段性实 习的方法。比如“一、二年级的课程在章节里设实践 环节,到了高年级可以在大学校园范围内做也可以 到社区、企业(去实践)”;“凡是涉及到实践的,不需 要全部学完,一个阶段实习后,再回来提升。”阶段性 实践避免了旧实习制度实用性太差的不足。大学本 科毕竟只有四年时间,怎样充分、合理利用假期,带 领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问题。从实践的深度上来看,应加强“实践基地” 的建设,使实习基地的活动有连续性。使之既能够对 单位有实效,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工作环境,对岗位和 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发现自身不足,返校后及时充 电。 总而言之,实践活动应紧紧结合理论课程和应 用实际,让学生能够动动手、动动脑,一边做一边学, 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成长。 4.2.3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 导师制的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专 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以及做学生职业生涯 发展的导师。本研究表明,现阶段导师制的首要问题 是“工作量核算”的问题,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导师制 上都没有记工作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导师的 工作态度。其次是“师生比”的问题。有的学校“每个 学生的导师并建立联动机制,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减少师资不足的压力,而且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l 李定清.需求导向: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l3一l15. 2 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以新的思路做好学科专业结构 调整.中国高等教育,2002,18:19—21. 3 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综述.高教论坛,2010,10:5-8. 4 贺金玉.教学评估让新建院校定位更准发展更好.中国 高等教育,2008,4:49—50. 5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3(4):1-.-4. 6 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 设.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 7 左健民.德国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之考察.江苏高 教,20oO,3:118—120. 8 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纪实.高等 教育研究,2004,25(6):108—109. 9 张健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办学经验为例.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282—284. 1O 张宝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高教研 究,2001,6:77. 11 李桂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 式的构建.长春大学学报,2011,21(2):95—98. 12 张力为,符明秋.大学生自发反应式的互联自我与独 立自我:性别差异与专业差异.心理学报,1999,3l (2):190-199. 13 陈建文,黄希庭.公众的社会适应观初步调查研究.心 理科学,2001,24(1):96—97. 14 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我是谁”反 应的内容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程1997,(1):72—77. 科等:应用型心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16 汪霖.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特点.南昌教育学院 学报,2010,25(6):84—85. 15 夏凌翔,黄希庭.典型自立者人格特征初探.心理科 学,2004,27(5):1065—1068. 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一0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Psychology Teaching Model Cheng Ke,Chen Qiuyan, K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 1 004 1)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psychology graduates, and universlties can make adjustments t。the psychol。gY undergraduate talent cuhivati。n m。de.Meth。ds:1 9 psych。1。gy pr。fes— sots, 1 0 principals and 6 graduates were open—ended interviewedResults: Content analysis resuIts showed .society for applied psychology talents requirements included the basic theory, basic methods,basic skills and basic quality four aspects.Conclusion:The new education pattern sh0ul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ecialty,strengthening practice,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Keyword:application—oriented;psychology;training mode:interview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