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还原性:HI>HBr>HCl③熔沸点:SiO2>Na>NaCl>CO2 ④酸性:HNO3>H2CO3>HClO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HCl气体,看不到明显的现象C.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3.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
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H=△H1+△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①C、CO ②S、SO2
③Na、Na2O ④AlCl3、Al(OH)3⑤Fe、Fe(NO3)2 ⑥NaOH、Na2CO3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⑥
4.醋酸溶液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aq)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B.0.1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5.某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其基本原理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酸性环境),下列对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消耗1mol氧气则转移4mole-,可产生22.4LCO2气体B.放电过程中,H+会向正极移动
C.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D.未来可能会将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为人体可植入医疗设备提供能源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C.验证NH3的溶解性
D.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B.测定盐酸
的浓度
7.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g ②(a+b)×189g ③(a+b)mol ④[cV-(9a+b)/3 ]mol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号答案
1234567
第Ⅱ卷
8. NaNO2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与食盐相似,易误食而中毒,可通过化学实验加以鉴别。如向NaNO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KI固体,析出的碘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据此检验N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日常生活中若需鉴别工业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为 。(3)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但加入下列物质中的某一种就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污染的N2,该物质是 , a.NaCl b.H2O2 c.NH4Cl d.浓H2SO4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9.短周期的五种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
元素电子层数之和是5。A、B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 A与D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种液态化合物;E单质用于净化水质。请回答:
(1)写出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下列可以验证C与D两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实验事实是_____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比较只由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2)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3)均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两种化合物,都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甲为无机盐,其化学式为 ,乙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水解产物,且是同类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其结构简式为 。(4)胶态磁流体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用途,而纳米级Fe3O4是磁流体中的重要粒子,其制备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将化合物CA3通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两种碱,写出该反应过程的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 ____ ____ ____ 。②上述反应生成的两种碱继续作用,得到Fe3O4(5)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Ksp/25℃
Fe(OH)22.0×10-16
Fe(OH)34.0×10-36
若使混合液中FeSO4、Fe2(SO4)3的浓度均为2.0mol·L-1,则混合液中
c(OH-)不得大于 mol·L-1。
10.一定温度下2升的恒容容器甲中,加入2moL碳和2moLCO2发生如下反
应:
C(s)+CO2(g)
2CO(g) △H>0
测得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ΔS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2)列式并计算上述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通入CO2,则CO2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确定)。
(4)相同温度下,2升的恒容容器乙中加入4moL碳和4moLCO2,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乙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注明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
(5)相同温度下,2升的恒容容器丙中加入4moL碳、4moLCO2和4moLCO。开始反应时V(正) V(逆)(填>、 <、﹦)。11.实验室常用准确称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来
准确测定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即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称为“标定”的一种方法。
已知:①NaOH溶液的浓度在0.1 mol·L-1左右,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应为9.1。
②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为204
(1)写出邻苯二甲酸氢钾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用托盘天平称好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放于锥形瓶中,加适量的水溶解,溶液呈无色,再加入指示剂______(从甲基橙、酚酞中选择),用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时,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学生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
(g)(mL)
118.20217.10
0.4080
316.90417.00
(3)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3次
B.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C.盛有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D.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至有些液滴飞溅出来F.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到了红色
(4)该同学所测得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周练小结:
北京四中高2013级
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7(1)2NO2—+2I—+4H+2 NO↑+I2+2H2O(3分)(2)食醋(或醋,答醋酸不得分)(2分)
(3)c(2分) NH4++ NO2—N2↑+2H2O (3分)ks5u8.(1)第二周期VIA (1分)
(1分) BCD(2分)(2)甲烷电子式
(2分)
(3)NH4HCO3 或(NH4)2 CO3(任写一个,均给分)(2分) H2NCH2COOH(2分)(4)Fe2++2Fe3++8NH3+8H2O===Fe(OH)2↓+2Fe(OH)3↓+8NH4+(2分)ks5u(5)10-12(2分)
9.(1)> 较高(2分,各1分)
(2)K=c2(CO)/C(CO2)=1.242/0.38=4.0 (3分)
(3)减少(2分)
(4)如图 (3分)
(起点、终点、平衡线各1分)(5) >(2分)
10.(1)(1) (2分)
(2)酚酞 (2分) 溶液颜色由无色突变到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2分)(3)1 (1分) A、B、F (3分,各1分,多选倒扣,扣完为止)(4)0.118(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