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ɡ què qiáo jīn chán hòu zhuì yōu jìnɡ

yōu yǎ fú àn bèn zhuō dān bó mó hu

二、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nɡ bànɡ) 岷n mínɡ) 沉着磅礴(pá山(mí(zhe zhuó) ...n càn) 千钧璀璨(chà一发(qūn jūn) 倚着(yǐ qí) ...

三、 比一比,再组词。

咯(_________) 刨(_________) 混(_________) 眩(_________) 格(_________) 咆(_________) 棍(_________) 脑(_________)

四、 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补充的字。

赴(____)蹈火_____ 自愧(____)如_____ 声泪(____)下_______ 见(____)知著_____ 悬梁刺(____)_____ (____)而不舍______

五、 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

1.我们应该(______)要求自己,坚决不迟到不早退。 2.无论形势多么(______),父亲都坚持同敌人作斗争。 3.父亲的脸变得(______)起来。

4.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应该受到(______)的惩罚。

1 / 4

六、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4

3 / 4

参考答案

1、德行 鹊桥 金蝉 后缀 幽静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2、pánɡ mín zhuó càn jūn yǐ

3、咯咯笑 刨土 混响 目眩 格子 咆哮 棍子 脑袋

4、汤 热水 弗 不 俱 全、都 微 微小 股 大腿 锲 镂刻

5、严格 严峻 严肃 严厉

6、宋 黄庭坚 “苏黄” 宋 词牌 初夏 惜春 寂寞无行路 唤取归来同住 拟人 寂寞 对春天的喜爱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春之无踪影可寻 寂寞无行路 除非问取黄鹂 因风飞过蔷薇 7、

1. 宋代 词牌 2. 初夏 惜春

3.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

4.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同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