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N的质量数为14,在微粒[NH3T]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 ) A.图①表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B.图②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H>0,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③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A.10:7: 11 B.10:11:9 C.10:11:8 D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 、Mg2+ 、Cl- 、OH- B 、H+ 、Ca2+ 、CO32- 、NO3- C、Cu2+ 、K+ 、SO42- 、NO3- D、Na+ 、HCO3- 、OH- 、Ca2+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各项表述中与示意图一致的
是
.11:9:10 )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应有乙烯生成 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证明Mg(OH)2沉淀可向2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以转化为Fe(OH)3沉淀 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溶液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还原性 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取a g铝箔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量 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测其体积为b 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参考答案: B
略
(5. 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NH+
4中含有3NA个共价单键 B.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有NA个氧原子 C.2g重水(H182O)含有NA个中子 D.84gNaHCO2-3晶体中含有NA个CO3 参考答案: C 略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
、
、
、
等已被
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与
属于同位素
C.
与
互为同素异形体 D.含有126个质子
参考答案:
A
7. 第三周期X、Y、Z、W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可得到四种溶液,0.010 mol/L的这四种溶液在25℃时的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X>Y>Z>W
B.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D. W与Z可形成一种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Z2W2,其结构式为:W-Z-Z-W
参考答案:
D 【分析】
第三周期元素中,X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为12,氢氧根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碱,则X为Na;Y、W、Z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均小于7,均为酸,W最高价含氧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酸,则W为Cl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中,Z对应的酸性比W的弱、Y对应的酸性比W的弱,而原子半径Y>Z>Cl,硅酸不溶于水,故Z为S元素,Y为P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P3?>S2?>Cl?>Na+,故A错误;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一定是强酸,但是如果是次氯酸,则是弱酸,故B错误;
C.非金属性是Y>Z>W,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W,故C错误;
D.W与Z可形成一种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S2Cl2,其结构式为:Cl-S-S-Cl,故D正确; 答案选D。
8. A、B分别为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质子数均等于不同元素原子,它们原子核内质子数均等于中子数,若A为第ⅡA族,其质量数为x,则B
的质子数为Z;若A为ⅥA族,其质子数为y,则B的质量数为N,Z和N为下列哪一组?
A.Z=+16,N=2y+18 B.Z=2x+16,N=+8
C.Z=+8,N=2y+36 D.Z=+16,N=2y+36
参考答案:
答案:C
9. 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有下列反应:。现分别从两条途
径建立平衡:
I.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 mol,
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6 mol。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 B.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达平衡时,I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A
D.达平衡时,I途径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密度的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和乙酸中一定共面的原子数相等 B.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C.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参考答案:
答案:C
11. 用等体积的0.1mol/L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
种溶液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3 B.3∶1∶2 C.2∶6∶3 D.1∶1∶1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B. 苯酚和甲苯遇FeCl3均显紫色 C.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 油脂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甲烷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 B.甲苯与FeCl3溶液不反应; C.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A.甲烷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可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苯酚遇FeCl3显紫色,但甲苯不反应,故B错误; C.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一般在一万以上,多数属于高聚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3.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
(aq)
I3-(aq) ?H=Q, 某I2、、KI混合
溶液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I-
-
2(aq)+I(aq)
I3(aq) ?H=Q 中的 Q>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2>K1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参考答案: C 略
14.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23mol-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0.1摩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02×1023
B.0.5 摩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6.02×1023
C.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6.02×1023
D.1摩碳正离子(CH)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6.02×1023 参考答案: AC 略
15. 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这两种金属不可能是:
A Mg和Al B Mg 和Fe C Al和Fe D Al和Cu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1.84mol·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a.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
b.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F.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c.在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硫酸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______________。 (2)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
(3)配制好溶液、摇匀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_____________。 (4)定容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
(5)定容时,液面上方与刻度相齐时,停止加水。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与a同族,e2+离子3d轨道中有9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晶体d、晶体da晶体ac2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同),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b、c形成两种常见阴离子bc2-和bc3-,其中bc2-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bc3-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向e2+硫酸盐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加入乙醇可析出深蓝色晶体。请写出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深蓝色晶体时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单质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e原子半径为rpm,e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g·cm3。(用含NA、r的表达式表示)
参考答案:
(1)
(2)SiC
Si
CO2 N>O>C
(3)sp2 平面三角形
(4)Cu2+
4NH3=[CU(NH3)4]2+ 降低[CU(NH3)4]SO4晶体的溶解度
(5)
(或
)
解析:(1)由上述分析知道e是铜,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本题答案为:
(2))晶体d是Si晶体、晶体da是SiC晶体、晶体ac2是CO2晶体,Si和SiC是原子晶体,但C的原子半径比Si小,所以SiC的熔点大于Si,而CO2是分子晶体,故熔点顺序是:SiCSi
CO2;a是
C,b是N,c是O,元素C、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Ⅴ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 本题答案为:SiC
Si
CO2,N>O>C。
(3)由分析可知:bc2-是NO2-、bc3-是NO3-, NO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1)/2=3,故是sp2杂化;同理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本题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4))向CuSO4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由于氨水过量,生成铜氨络离子。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Cu2+
4NH3=[CU(NH3)4]2+,乙醇的极性小于水的极性,在溶液中加入乙醇,
能够减小溶剂的极性,降低[CU(NH3)4]SO4的溶解度,所以在溶液中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 本题答案为:Cu2+
4NH3=[CU(NH3)4]2+,降低[CU(NH3)4]SO4晶体的溶解度。
(5)铜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含有铜原子数为8
1/8
6
1/2=4,1mol晶胞其质量为4
64g,1mol
体积NA()3cm3,故e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g·cm3;
本题答案为:
。
18. (8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1)工业上用乙烯生产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含有 的化合物与CH2=CH2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①广泛用作农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 聚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
是 。
②电器包装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份是聚苯乙烯 ,它是
由 (写结构简式)聚合而成。
(3)写出将乙烯通入下列两种溶液后出现的现象。
①乙烯通入溴水: 。 ②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参考答案: (8分)
(1) CH2=CH2 + H2O CH3CH2OH(2分)
(2)① (2分)
② (1分)
(3)①红棕色褪去且溶液分层(2分) ②红棕色褪去(1分) 略
19. (10分)甲醛亦称“蚁醛”。含甲醛37~40%、甲醇8%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甲 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大量用于生产树脂、合成纤维、药物、涂料等。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
-3
。
(1)下列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长时间保持水产品的“新鲜”
b.刚装修的新房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注意通风
c.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吊白块的合成反应NaHSO3+HCHO→NaO-CH2-SO3H的反应类型是加
成反应
d.福尔马林可用于制作动物标本(或保存尸体)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甲醛法测定常见铵态氮肥的含氮量[资料:4NH+
4+6HCHO=(CH+
+
+
+
2)6N4H+3H+6H2O,所生成的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甲醛法测定含氮量,不适合的铵盐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3)甲醇脱氢是制甲醛最简单的工业方法:
反应I:CH-1
3OH(g)→HCHO(g)+H2(g);ΔH1=92.09kJ·mol,其平衡常数K-11
1=3.92×10
甲醇氧化是制甲醛的另一种工业方法,即甲醇蒸气和一定量的空气通过Ag催化剂层,甲醇即
被氧化得到甲醛:
反应II:CH-1
3OH(g)+O2(g)→HCHO(g)+H2O(g);ΔH2=-149.73kJ·mol,其平衡常数K2=4.35×1029
(上述数据均为298.15 K下测定。)
①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反应_____(填“I”或“II”)
制甲醛原子利用率更高。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_____(填 “I”或“II”)制甲醛更加有利。
②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条件都自发
③右图是甲醇制甲醛有关反应的lgK(平衡常数的对数值)随温度T的变化。图中曲线(1)表示的是反应_______(填“I”或“II”)。 参考答案: (1)a(1分) (2)a(1分)
(3)①I(2分) II(2分) ②c(2分) ③II(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