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肿瘤内科常见病、重点病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肿瘤内科常见病、重点病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肿瘤内科常见病、重点病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一、诊断

肺岩(肺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史和症状

﹙1﹚对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呛咳,反复痰中带血时应予警惕,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但青年也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2﹚慢性咳嗽者,当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肺部局限性炎症反复发作,也应警惕。 ﹙3﹚对长期吸烟、慢性咳嗽,有家族肿瘤病史者,以及对某些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史者,应列为重点定期检查。

2、体征:全面细致检查,注意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静脉充盈、骨关节、神经系统等。

3、X线检查:该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很大,其确诊率可达80%以上。

4、细胞学检查:诊断阳性率可达80%以上,方法可采用痰液,支气管镜吸出物,或镜下直接刷片,以及从胸水中查找癌细胞。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型肺癌检出率很高,近年来已发展在镜下注射药物和导人激光用于治疗。

6、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和分型有决定意义。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冲洗和细胞学涂片检查、阳性率高。通过纵膈镜活检和经皮穿刺活检及对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等也可帮助诊断。

7、经皮针刺抽吸肺活检:此法对痰细胞学阴性,而纤维支气管镜作肺活检难以成功的胸膜下孤立性肺癌的诊断很有帮助。此法病理阳性率在90%以上。

8、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CT的密度分辨力高,可分辨出组织间0.5%的X线衰减密度,而普通X线片为2.8%,其次CT的横断面无影像重叠,故能显示隐蔽部位的肿瘤,如胸膜下,肺周围、纵隔旁的病变。

9、化验检查:目前采用的相关抗原如CEA,CA125,CA199,FER等。这些检查虽有一定价值,但都缺乏特异性,只能作为参考。 临床病理分期:

0期:原位癌或病变局很于支气管粘膜层者。

I期:病变长径小于3厘米、无肺门淋巴结或肺外转移者。

Ⅱ期A:病灶最长径3~5厘米或有肺不张,但无肺门淋巴结或肺外转移者。 Ⅱ期B:病灶最长径3~5厘米,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Ⅲ期:病灶最长径大于5厘米或有胸膜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有外侵,或有血管、

1

神经压迫现象(如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隔神经麻痹);或有全肺不张。

Ⅳ期:有胸腔外转移,或有对侧或有肺门转移,或有癌性胸腔积液者。 亦可采用肺癌的TNM分期标准。 二、证治方案 ﹙1﹚气滞血瘀证

主症: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痰血暗红,便秘口干,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瘀条等,舌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黄15克,三棱15克,延胡索15克,枳壳15克,甘草5克。水煎取汁,口服,一日一剂。

加减: 胸痛明显者可加香附15克,郁金15克,香椽15克等理气通络,活血定痛;若反复咯血,血色暗红者可去桃仁、红花,加蒲黄10克、三七粉10克(另包冲服)、藕节15克、仙鹤草20克、茜草根15克凉血活血,祛瘀止血;瘀久化热,耗伤气津,症见日干舌燥者,加北沙参15克、天花粉3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等,益气养阴生津;若气血虚较重,症见食少、乏力、气短者, 加人参10克(单煎)或党参20克、白术15克,黄芪30克补益气健脾。

﹙2﹚痰瘀阻肺证:

主症:咳嗽咯痰, 胸闷气憋或气喘,痰质粘稠,痰白或黄白相兼,胸痛,纳呆便溏,舌质暗红或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祛瘀

代表方 :涤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制胆南星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瓜萎壳15克,紫菀15克,竹茹10克,川芎15克,姜黄10克,水红花子15克,甘草5克。水煎取汁,口服,一日一剂。

若见胸腔胀闷、喘咳较甚者(伴恶性胸水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15克(包煎),大枣15克,以泻肺行水;痰郁化热,痰黄稠粘难出者,加海蛤壳15克、鱼腥草30克,金荞麦根30克,黄芩12克、枙子15克以清热化痰;若胸痛甚,且瘀象明显者,加莪术10克,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以化瘀止痛;神疲、纳呆者,加党参30克,白术15克、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5克以健脾开胃。

﹙3﹚阴虚热毒证: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量多难止,伴气紧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高热不退,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而干, 脉细数或数大无力。

2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威。

北沙参20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冬桑叶12克,天花粉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紫背天葵3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口服,一日一剂。

若见咯血量多不止,可选加白及15克、仙鹤草30克,茜草根15克,三七粉10克(另包冲服)凉血止血,收敛止血;低热盗汗,加地骨皮15克, 白薇10克,五味子15克养阴清热敛汗,大便干结,加全瓜篓15克,火麻仁30克润燥通便。

﹙4﹚气阴两虚证:

主症: 咳嗽痰少,或痰稀, 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微恶风寒 自汗或盗汗,或胸背隐痛,口干少饮,舌红或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 :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人参10克(单煎),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5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百合15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桔梗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口服,一日一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复方斑蝥胶囊:主要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等组成;每粒重0.3g。功能: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连用30天为一疗程。

﹙2﹚扶正饮:主要成分有黄芪,茯苓,白术等。功能:益气健脾养血,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用于体弱者,各种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宜饭后服。(本院制剂)

﹙3﹚消癥合剂:主要成分有重楼,半枝莲,桃仁,红花,莪术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各种肿瘤病人。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空腹服用个别患者有不适反应,禁忌症:孕妇,经量过多,气血两虚者忌用,体虚者慎用。(本院制剂)

4) 消瘤贴外敷 使用生半夏,生南星,川乌,蟾酥等 ,功效化瘀散结、活血止痛、攻毒抗

癌。用于癌症实痛者。穴位贴敷每天一次,每次4-6小时,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穴位,肺癌一般选择神阙、肺腧,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2、注射剂﹙1﹚生脉注射液: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生脉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

﹙2﹚艾迪注射液:(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组成)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3

之功效。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 化疗同步;手术前后使用本品10天为一疗程:介入治疗10天为一疗程;单独使用15天为一周期,间隔3天,2周期为一疗程;晚期恶病质病人,连用30天为 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一次20-4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立即使用,静脉注射;一日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西医治疗

早期、中期肺癌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疗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可配合热疗,免疫疗法。

三 疗效评价 (一)、 判断标准 1.中医证候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

2.客观观察

CR 可见的病变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 PR 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4周。

3.骨转移

CR X线及扫描等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至少4周。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骨病变密度减低,至少4周。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由于骨病变往往变化缓慢,判定NC至少应在开始治疗的第8周后。

PD 原有病灶扩大及/或新病灶出现。 4.缓解时间

CR(完全缓解):自开始判定CR起至肿瘤开始出现复发时的时间

PR(部分缓解):自开始判定PR起至肿瘤两径乘积增大到治疗前1/2以上时的时间。

5.生存时间 从开始化疗至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诊时间(注明是否仍生存)。 6.无病生存时间 CR患者从开始化疗至开始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未取得CR者无 此项指标)。

注:CR (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

4

PR (partial response)部分缓解 NC (no change)无变化

PD (progressive disease)进展

判为PR时病人应无新病变出现,任何病变无进展。骨折、压缩骨折及其愈合情况,不作为评价骨转移疗效的单一指标。

5

乳岩(乳腺癌)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一、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临床特点:乳腺癌临床以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或为血性;乳头皱缩,局部皮肤粘连,以及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为特点。

﹙2﹚辨标本虚实及邪正盛衰:乳腺癌患者早、中期多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热毒蕴结之实证为主,正气未虚,邪气较盛;病至中晚期多见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毒内聚之虚实夹杂之证,正气亏虚,邪气亦盛。临床见此期患者多经放化疗后,其正虚明显,以脾肾亏损,气血虚衰为主。

﹙3﹚辨舌脉:舌质红、苔黄者多为实证,热证;舌质淡、脉沉细者为虚证;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弦紧者为内有瘀血之征;苔厚腻者,为内有痰湿。

2、治疗原则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优化方案是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疗法、中医药疗法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

3、中医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证:乳房肿块,皮色如常,质地坚硬,心烦易怒或精神忧郁,胸闷胁胀,失眠健忘,阵阵叹息,口苦咽干。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枳壳12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12 g,白芍15g,瓜蒌15g,白术(炒)15g,茯苓12g,浙贝母10g,夏枯草30 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川芎10 g、木香10g、青皮10g等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情志不畅,多怒抑郁加佛手10g,木香10 g行气畅中。

﹙2﹚痰瘀互结

6

主证:乳房肿块,质硬,或胀痛或刺痛,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固定不移,局部皮肤收缩凹陷如橘皮状,胸胁胀闷,纳少腹胀,倦怠。或兼痰核、瘰疬。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细涩或弦滑。 治法: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抵当汤加减。

海藻15g,昆布15g,山慈菇10g,胆南星10g,浙贝母10g,青皮10g,夏枯草30g,土茯苓15g,薏苡仁30g,穿山甲10g(先煎),乳香6g,没药6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胸胁胀闷重者,加枳壳15g,香附10g、佛手10g,理气消胀;痰郁化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栝楼12g、黄连6g,黄芩10g清热化痰;乳房肿块疼痛明显者,加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全蝎5g祛瘀通络,消肿散结止痛。

﹙3﹚热毒蕴结

主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或伴有发热,间有红肿疼痛,甚者肿块溃烂呈翻花样,血水外渗,或疮面恶臭,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消瘦乏力。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厚,脉弦数。 ’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30 g,山栀子10g,连翘15g,牡丹皮12g,蒲分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5g,赤芍12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漏芦10g,红藤15 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0 g(后下);热毒盛,肿块疮面流脓不止,加冬瓜仁30g,芦根30g,皂角刺15g。 ﹙4﹚脾气虚弱

主证:乳房肿块,或痛或不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神疲懒言,痰多清稀,大便溏薄,浮肿或消瘦。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炒)15g,茯苓15g,淮山药15g,薏苡仁30g,陈皮10g,神曲(炒)12g,炒麦芽、炒谷芽各12g,甘草3 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乳房肿块痛甚者,加青皮10克,王不留行10克,莪术10克;乏力明显,重用黄芪60克、党参30克;便溏不止或大便水样者,加五味子10克,

7

五倍子10克收涩止泻;兼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先煎)10克、吴茱萸6克,补骨脂10克等,益肾健脾。

﹙5﹚气血两虚

主证:晚期乳癌,破溃外翻如菜花,渗血不止,疼痛难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面白无华,月经愆期,量少色淡或闭经;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汤加减。

党参15g,当归10g,熟地黄15g,白芍15g,白术12g,茯苓15g,黄芪30g,五味子6g,鸡血藤30g,龙眼肉10 g,仙鹤草30 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偏寒者加细辛3g,温经散寒;偏热者加夏枯草30g ,蒲公英30g,清热凉血。

二、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平消片 每次4~8片,每日2—3次,疗程3—6个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若与放、化疗配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减轻其毒副作用。

﹙2﹚新癀片 每次服4片,每日3次。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消炎上痛,用于乳癌疼痛,对癌性发热有退热作用。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益气补中。适用于乳腺癌放化疗后兼中气不足。

﹙3﹚扶正饮:主要成分有黄芪,茯苓,白术等。功能:益气健脾养血,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用于体弱者,各种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宜饭后服。(本院制剂)

﹙4﹚消症合剂:主要成分有重楼,半枝莲,桃仁,红花,莪术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各种肿瘤病人。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空腹服用个别患者有不适反应,禁忌症:孕妇,精量过多,气血两者忌用,体虚者慎用。(本院制剂)

2、注射剂

①艾迪注射液: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功能。用法:艾迪注射液40-5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4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1.可测量的病变

CR 可见的病变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

8

PR 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4周。

2.不可测量的病变(可估价的病变) CR 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 PR 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至少4周。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肿瘤大小估计增大不到25%,减少不足50%。

PD 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25%。 3.骨转移

CR X线及扫描等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至少4周。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骨病变密度减低,至少4周。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由于骨病变往往变化缓慢,判定NC至少应在开始治疗的第8周后。

PD 原有病灶扩大及/或新病灶出现。 4.缓解时间

CR(完全缓解):自开始判定CR起至肿瘤开始出现复发时的时间

PR(部分缓解):自开始判定PR起至肿瘤两径乘积增大到治疗前1/2以上时的时间。

5.生存时间 从开始化疗至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诊时间(注明是否仍生存)。 6.无病生存时间 CR患者从开始化疗至开始复发或死亡的时间(未取得CR者无 此项指标)。

判为PR时病人应无新病变出现,任何病变无进展。骨折、压缩骨折及其愈合情况,不作为评价骨转移疗效的单一指标。

9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直肠、直肠癌TNM分期 (二) 证候诊断 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

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性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

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

10

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 )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

四神丸或附子里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 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汤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甘草等。 3. 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

11

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 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补、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 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复方斑蝥胶囊:主要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等组成;每

12

粒重0.3g。功能: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连用30天为一疗程。

﹙2﹚扶正饮:主要成分有黄芪,茯苓,白术等。功能:益气健脾养血,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用于体弱者,各种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宜饭后服。(本院制剂)

﹙3﹚消癥合剂:主要成分有重楼,半枝莲,桃仁,红花,莪术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各种肿瘤病人。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50ML,一日3次,注意事项,空腹服用个别患者有不适反应,禁忌症:孕妇,经量过多,气血两虚者忌用,体虚者慎用。(本院制剂)

4) 消瘤贴外敷 使用生半夏,生南星,川乌,蟾酥等 ,功效化瘀散结、活血止痛、攻毒抗癌。用于癌症实痛者。穴位贴敷每天一次,每次4-6小时,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穴位,肺癌一般选择神阙、肺腧,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2、注射剂﹙1﹚生脉注射液: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生脉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

﹙2﹚艾迪注射液:(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组成)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之功效。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 化疗同步;手术前后使用本品10天为一疗程:介入治疗10天为一疗程;单独使用15天为一周期,间隔3天,2周期为一疗程;晚期恶病质病人,连用30天为 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一次20-4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立即使用,静脉注射;一日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食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应,音疗、心理治疗改善抑郁状态,腹腔给药治疗腹水等,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按摩椅、音疗设备等。

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八 护理

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中医证候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中医证候的 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10级:参照疼痛10级分类法: (0)级:无症状。

(1-3)级:轻度症状,能耐受。 (4-6)级:中度症状,常难以耐受。 (7-10)级:重度症状,

不能耐受,需要对症治疗。此分级方法由患者本人进行评判。 好转:主要症状或体征缓解,并维持4周以上。

稳定:主要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患者无与肿瘤相关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恶化:主要症状或体征加重。 2. 生存质量

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

14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

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

体重变化:除外体腔积液、浮肿等因素引起的体重变化。 好转:体重增加>2KG,并维持4周以上。

稳定:体重增加或减少≤2KG. 恶化:体重减少>2KG. 4.客观疗效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瘤体变化。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