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

论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Nord针对翻译策略而言,认刀 侔 仕父p,下1君R切ei 上。ss认为信息型文本的译作要  论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 彰显其内容,表情型文本的译作要彰显其形式,操作型 文本要引起原作所渴望的反应。就电影片名翻译而言, 其为感染类型文本,所表达的语言功能主要以感染为主, 信息、表情及美学功能其次。立足于电影片名翻译类型 口平萍 角度,首先要引出观众所渴望的反应,以等效、编译为 主要翻译方法。同时,Reiss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要对 河南教育学院 原文独创程度进行关注,尽可能地获取与原文一致的效 【摘要】目前,翻译市场对能胜任法律文书英译汉的人 果。基于此,针对中西电影片名而言,必须要了解及掌 才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市场上真正从事法律翻译的 握其不同的感染手段,其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专业译者相对较少,法律文书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尤其 立足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角度,傅雷认为东方人重 是法律文书的英译汉,在缺乏相关法律背景的情况下, 综合、归纳及暗示,而西人重细微、分析。由此可见, 译作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制式混乱、语言缺乏法律特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整体思想,而忽略个体思想。在电影 片名上色、专业法律知识理解偏差等,高质量的法律翻译供不 内容,中国观众易于认可概括性片名,可掌握全影片 应求。方人重视局部思维,表明重视“导读”与“导审”方面的功能。而西 问题因此,如何翻译好英语法律文书成为亟待解决的 ,,在电影片名上以关键人物、地点等 略和有效途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翻译法律文书的策 要素为片名。例如罗伯特.本顿导演的Kr讲述的是单亲家庭问题amer Kramer。 【关键词l英语法律文书。 ,反映的是丈夫与妻子离婚开展 有效途径 ;翻译项目;翻译流程;策略; 的儿子抚养权争夺之战。片名以主人公名字为名。而以 同样反映离婚故事的中国影片《中国式离婚》为对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片名淡化主人公名字,昭示着故事线索,具有社会性, I文章编号】1009—6167(2014)08.0025.03 这种形象化手法较为多见。再比如安东尼.福奎阿导演的 1 Olympus hasfallen,主要讲述了韩国激进分子与白宫叛国 现今,法律文书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随着经济 者勾结,企图攻陷白宫、毁灭美国的故事,片子直接以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地政府在政治、经济、 情节地点为引导,暗示故事线索,具有主观逻辑性。 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合作交流日益频 比喻化语言总而言之,中国影片名重视概括、意境,往往采用 繁,这必然会促进大量境外先进立法文件的引入、翻译 素来彰显感染力。因此,在翻译中,必须要关注中西的 ,而西方影片名多应用与剧情发展相关的要 和研究,必然会提升载有民、商事行为或事实的法律文 不同思维方式,以其为依据来规划翻译策略。 书以及处理民商事纠纷的诉讼文书和仲裁文书等翻译的 重要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文书与其他类型的文 ■一U 结束语 体相比,具有独特语言特点和风格,要求更高,难度更 大,法律翻译报价显著高于其他翻译,堪为佐证。其中 综上所述,电影片名作为信息的表达媒介与美感的 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成为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重要环节, 传递载体,能够激发观影兴趣,其翻译质量与电影宣传、票房具有之间关联性 而英、汉语两种法律文书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等不同, 本类型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以中西不同思维方式为主导,,必须要重视语言的信息功能和文  在制式、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而有必要总结法 片名翻译以彰显电影主题为落脚点,吸引观众的眼球, 律文书制式、语言转化方面的翻译实践经验及折射的、 促使其实现观影的消费行为。 有指导意义的翻译理论。 法律文书的翻译流程可设计为四个阶段。 参考文献 第一阶段:译前准备,即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 董素贞.纽马克交际翻译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研究【D】.东 识别和分析文本,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工具书。 北财经大学,2012 由于划分角度不同,法律文书在分类方面比较复杂。 [2] 范国文.商业化语境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再探讨U语(教师版)1.疯狂英 从法律翻译实践角度,将法律文书分为以下几类:立法 ,2011(2) [3】 李小光,李扬眉 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 文件、合同和契约、诉讼仲裁文书、公司章程等设立文 东京》 ——兼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lJ].海外英语, 件和公证文书等。各项法律文书一般有其固定的制式和 2013(21) .表达用语,因而翻译前首先要确定所译文件是何种文书。 [4】 吴蕾.目的论视角下的奥斯卡电影片名汉译[AJ福建省外国语 拿到待译文本后,动手翻译之前,译者需要做相应 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fc】.福建省外国 准备。例如,翻译立法文件前,可参阅一些中英对照的 语文学会,2012(12). 立法文件,准备相关资料,如《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 【5】 尹亚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方式分析U1电影文 《论中英文立法文本翻译》等,熟悉其特有的法律用语 学,2013(16) 和表达习惯[6】 周建良,朱芙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技巧ⅡJl湖南 ;翻译合同前,可查找类似的合同文本和相 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 应书籍等,了解一般条款的通用表达方式;翻译裁判文 书前,可查阅此类题材的文本资料,如《法律英语实 作者简介:平萍,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翻译。 2 5 2 6 务——中外法律文书编译》和《法律基础知识》等,熟 这类词汇对于从事法律翻译的新手或者没有法律背 悉相关法律程序;翻译企业设立证明前,可进行相关研 景的译者而言较为困难,我们看到此类词汇,首先想到 读准备。此外,译者还应准备辞典等工具书。 的往往是其作为普通英语的含义,对其法律含义则不甚 第二阶段:策略构建,即从整体上对各文本的翻译 清楚。正确翻译此类词汇的途径就是勤查词典,研究学 制定策略。 习中英对照的法律文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翻译之前,译者可依据文本具体情况,并考虑客户 作为法律文书,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法律术语,这也 的要求和目标读者的期待等,进行总体策略构建:以目 是法律文书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点之一。这对于非法律 标语,即中文法律文书为导向,同时考虑源文本的特点 专业译者而言极具挑战性,对于不确定或不理解的法 和风格,侧重译文的可读性和表述的规范性。 律术语,如“the right to defend”、“existence”、“validity”、 该策略体现在具体翻译实施环节中即为: “termination,,、“force majeure”、“arbitration”、“claim”、 (1)制式上,以目标语常用制式为准,了解中文立 “attachment”等进行标记,查询相关工具书,以及在线 法文本、合同、裁判文书和企业设立证明等的制式特点 网络词典,翻译时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力求术语翻译 并进行相应转化; 准确。 (2)词汇、短语和句式层面上,着重体现法律文书 英语中有一些典型短语和句式在其他类型文体中 有别于普通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和转换,规 较少使用,但在各种法律文书中出现频率很高,如 范其中文表述并突出其法言法语特性;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without prejudice to…”、 (3)文本风格上,以源文本语言风格为准,保持源 “without limiting the foregoing”、“notwithstanding”、“Unless 文本和译文本风格的统一,优先选用文言文,体现法律 the context otherwise requires…”、“Where”“…、…provided 文书庄重严谨的文风。 that…”、“…save that…”等。这些典型法律英文短语和句 第三阶段:翻译实施,对源文本着手翻译。期间, 式一般都有固定的译文,这就需要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 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适用的解决方法进行梳理,将源 积累和沉淀,以便通晓其译文,由于此类短语和句式在 文本从制式、用词、句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向目标文本 各类法律文书中比比皆是,相应范本也不少,故其译法 进行转化: 不难确定。 (1)制式转化 此外,法律文书中长句的处理可谓是一大难题,法 中英文法律文书在制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法律 律文书中结构复杂的长句数量颇多,且多为从句套从句 文书的制式识别和转化在翻译中最容易被忽略且不易掌 的枝状结构,有时还使用插入语、倒装句等,使句子逻 握,找寻范本并对比模仿中文法律文书对于解决制式转 辑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对理解和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 化问题较为有效,制式转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原文内容 译者需要在翻译时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顺句子关系, 在无范本可循的情况下,则应请教有此类翻译实践经验 将句子进行拆分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的人士,使译文制式体现中文法律文书特征。 进行调整、重组,有时甚至用几个汉语句子来表达一个 (2)词汇、短语和句式层面的转化 英语句子提供的信息。 词汇、短语和句式层面的转化构成英语法律文书翻 (3)源文本和译文本风格的统一 译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类型文体不同,法律文书在用词 英语法律文书用词精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 和句式结构选择上有其独特之处,如何掌握法律语言的 风庄重质朴且偏好文言文,在翻译时也要尽量使译文风 特点和翻译技巧,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格与源文本风格保持一致,除了使用大量法言法语来体 一些词语在法律文书中的含义同其作为普通英语词 现这一点外,还应在选择词语和句式时,注意避免使用 汇时的含义不同,翻译时自然不能按照其常见的普通词 过于口语化和过于花哨的语言,并保持一定程度的一 致 汇含义进行,如何确定其法律意义则是翻译时必然要面 性和连贯性,各个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也要连贯通畅, 对的一个问题。例如下表: 逻辑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词汇 作普通英语含义 作法律英语含义 第四阶段:校对,即依照法言法语特点要求,从制 directive 指示、命令;指示的、指导的 欧盟的一种立法,即“指引” 式、用词、句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全部译文进行查漏 补缺,自行校对,或请他人帮忙校对并参考校对人意见 atticIe (报刊上的)文章、论文、报道; (协议或契约的)第x条 物件、物品 进行改正。 可能受……影响的;取决于……、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英语专业人士虽然在语言方面 subiect to 依照…… 视……而定;服从于…… 有优势,但如果没有必要的法律背景基础,对于法律文 生还、幸存 继续有效 书中一些专业术语或特定的法规条文、合同条款等的法 exhibit 展览、展出;表现、显示:展览品 附件 律含义理解就难以深入,如何准确理解,如何专业翻译, party 政党、党派;聚会、宴会、派对 (契约或争议的)当事人,一方 就是个大问题。 general 一般的 综合的;将军一t将 一般规定或约定 在此,结合笔者法律文书翻译实践,提出非法律专 业者从事法律翻译的有效途径:(1)对比模仿中英法律 收稿日期:2(114-4—17 和风格特点;又吊池本,J,(解中英法律文书的制式、语言2)感悟法律翻译的策略与技 巧;(首先,3)补充相应法律知识。对比、模仿中英法律文书范 本可 从接受美学看诗歌英译中 的译者主体.性 以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了解不同类型 ——以《江雪》为{歹! 法律文书的制式特点,熟悉常见词汇、短语 和句式表达,学习法律文书特有的严谨文风。 这也是非法律专业者从事法律翻译实践的必 口王娉 然途径。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英法律语言均崇尚简洁,偏好文言文。 鉴赏他人中英法律文书的语言特点时,非常 【摘要l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论,它更多地关注读名 值得细心揣摩中英文法律语言的文言文特 的需求,反对孤立、片面、机械地研究文本,因此,诗歌翻译也呈 征;在法律翻译实践中,中英两种语言的文 现出多样性。文章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柳宗元《江 言文特征如何体现,如何拿捏,成效如何, 雪》的两个不同英译本,并讨论不同译者是如何以读者的需求为关 值得探究。 注,来体现译者主体性的。 其次,感悟法律翻译的策略技巧。在进 【关键词】接受美学;诗歌翻译 行翻译时,要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策略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如上文所述,根据文本具体情况、客户要求 【文章编号】1009.6167(2014)09.0027.02 和目标读者的期待等制定适当的翻译策略, 并根据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法律文书的 Ⅱ弓l言 翻译技巧,如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汇的译 诗歌是具有强烈艺术性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咒 法,法律术语的处理,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 式”(陆如钢,2000)。“诗歌语言是一种意象语言,渗透着艺术的 的译法、赘言的译法、典型法律英文短语和 力”(周红专,2002)。有学者认为,诗歌的意境往往很难琢磨,不司 旬式的译法、长句的处理、句子语序的调整、 言喻,用语言无法清楚地传达。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片面,只看到了 被动句与主动句之间的转化等。 诗歌内在的艺术性,却忽略了译者所起的作用。在诗歌英译中,诨 最后,补充相应法律知识。作为非法律 者应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对此,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柳寿 元诗《江雪》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探究。 专业人士,法律知识的储备一定是不够完善 的。翻译中随时可能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此 园接受美学与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时就需要临时补充相应法律知识,通过翻阅 工具书或法律书本、上网查询以及请教专业 接受美学出现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它以阐释学和现象学 人士等各种途径,将难点弄明白,理解透彻 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是文学史学家姚斯和文学美学家伊瑟尔。他 后再进行翻译。 主张将文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读者身上,而不是作者,文学 动是开放的,是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传统文学 总之,翻译英语法律文书并非易事,需 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只有一种绝对的意义,文学欣赏只能是读名 要长期潜心学习研究,补充法律知识,积累 对于这种意义的单项静观,读者只能被动地去阅读与欣赏。”(石艳 经验,总结技巧。这无捷径可走,只有通过 玲,2008)。而接受美学则强调关注读者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刻苦练习和锲而不舍的实践,才能在法律翻 而不是片面、孤立、机械地研究文本。作为译者,其身份首先应谚 译的路上越走越远是原文本的读者,其次才是译文的作者。从根本意义上说,,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效。 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文 ,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马萧, 参考文献 2000)。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朗 要使译文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又要使译文具有创新,从而拓宽读 [1] 戴长洪公司常用英文法律文书【M】.北京:中国 者的知识范围。 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诗歌是文学文本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名 [22 李克兴.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 韵、节奏等“外在可感的形式系统”,也存在于其意境、情志笔 学出版社,20{)7 “内在理念的非形式系统”(刘宓庆,2005)。诗人往往以优美精炼 [3】 卢敏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 语言与新奇独特的想象,为读者勾勒出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诗 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翻译活动虽由来已久,但翻译界学者普遍认为诗歌翻译比文学翻诨 更难。著名学者巴斯奈特(Bassnett,2001)认为,只有译者与原作 (4】 肖云枢法律英语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 中 完美地融合,诗才能够被翻译。由此可见,诗歌翻译难是显而易贝 国翻译,2001(3):54. 的。关于译者主体性,查明建和田雨给出了如下定义:“译者主4本 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诨 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 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 作者简介:王婷,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