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10·重庆)下图是30°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内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向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 ) A.南 B.东南 C.北 D.东北
解析:由题干中“30°N”知此地为北温带,春分到秋分为其夏半年,秋分到春分为该地冬半年,据图可知,南窗在夏半年可照时间短,冬半年可照时间长,故窗户朝南的住宅冬暖夏凉。
答案:A
2.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 )
A.新疆摘葡萄 B.浙江采梅子 C.江西观桃花
D.重庆赏腊梅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时,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新疆摘葡萄、浙江采梅子为北半球夏季;江西观桃花是北半球春季;重庆赏腊梅为北半球冬季。
答案:D
(2010·四川)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解析: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较多。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和降低酸雨的危害。
答案:C
4.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应为四川。②省原油比例较大,应为黑龙江。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应为甘肃。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D
(2010·山东质检)2008年“冬至”,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的大风降温十分剧烈。北方地区普遍出现5—7级大风,南方出现4—6级大风,江河湖面的风更大,降温最大幅度达18℃。在华北中北部、山东半岛、辽宁南部,出现小到中雪,局地出现大到暴雪,而江淮、江汉,西南等地,出现小到中雨。在本次寒潮之前南方地区长时间出现雾霾天气。回答5~6题。
5.造成我国南北方风力和降水形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摩擦力和水汽
B.地转偏向力和温度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凝结核 D.摩擦力和温度 6.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雾霾天气的影响是( ) A.多天阴霾,一扫而光 B.温度降低,雾气加重 C.雾气上升,形成降水 D.雾滴凝结,形成雾凇
解析:本题组考查气象现象差异的原因及寒潮对天气的影响。注意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北方5—7级大风,南方4—6级大风,江河湖面的风更大”,再结合南北方地势(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丘陵),可判断摩擦力是影响南北方风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形式北方为雪、南方为雨,则温度是主要原因。寒潮即大风降温天气,大风能吹走大气中的雾霾。
答案:5.D 6.A
(2010·河南郑州5月)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7~8题。
7.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解析: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
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答案:D
8.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
答案:C
(2009·山东文综)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流上升速度快 C.凝结核多
B.形成锋面雨 D.气温较低
解析:读图可知,飓风东北部等压线较密,说明此处气流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较多的降水。
答案:A
10.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
A.8日13时 C.9日13时
B.8日23时 D.9日23时
解析:70小时后世界时为9月6日76时,A市为西五区,比世界时(0时区区时)晚五个小时,到达A市时,A市的区时为9月6日71时,对此时间进行整理得9月8日23时。
答案:B
2009年2月6日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由降水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回答11~13题。
11.造成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自然原因有( )
①降水偏少 ②沙尘暴增多 ③工农业用水增多 ④气温偏高 ⑤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C.①④
B.③⑤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造成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自然原因是北方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大。
答案:C
12.下列有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现象
B.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D.干旱发生频率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密切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华北平原、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答案:B
13.图中H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其自然原因除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外,还受( )
A.高原地形的影响 C.植被的影响
B.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准静止锋的影响
解析:读图可知,H地为云贵高原,该地区干旱频发的自然原因除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外,还受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的影响。
答案:B
二、综合题(共24分)
14.(12分)(2010·贵州一模)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南部,冬季冷空气从西北方入侵时,阿勒泰地区首当其冲。当降雪频繁、累积降雪量过大时,就会造成严重雪灾,当地牧民称之为“白灾”。
材料二:阿勒泰(48°N,88°E)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月份 气1 -2 -3 -5 4 8 5 6 7 8 9 10 7 11 -4 12 -16 20 22 20 15 温(℃) 降水(mm) 16 13 15 14 11 9 14 17 17 25 18 15 15 21 19 (1)根据材料分析阿勒泰地区的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阿勒泰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成因,分析造成2010年该地区发生“白灾”与北极地区气候变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白灾”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新疆雪灾形成的原因、灾害种类。阿勒泰西部地势较低,来自西部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可以进入,一方面给这些干旱的地区带来了较多的降水,另一方面冬季的强降雪会导致雪灾和初春的洪灾。
答案:(1)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冬长夏短;年降水量少,但降
水全年分配较均匀;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冬季受来源于大西洋西风和来源于北冰洋西北方冷空气形成冷锋的影响,产生降水(雪);阿勒泰地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当北极地区变冷时,极地高压势力加强;北方来的冷空气加强后,冷锋活动频繁使降水增加,易造成雪灾。
(3)积雪过厚,覆盖草场,牧畜因缺少食物饿死或冻死,使畜牧业减产;大雪封路使交通受阻,牧民生活不便;大雪融化时易产生雪崩、洪水等次生灾害。
15.(12分)(2009·重庆文综)读图和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电能开发和风能资源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审题能力。(1)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2)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较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3)乙为四川盆地,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风能资源贫乏。
答案:(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②受盆地四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