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再考吴春生谢文乾摘要院叶论语曳中野愿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句历来存有分歧遥对野伐冶野劳冶和野施冶的文献调查表明袁野伐善冶是伐己之
善袁野劳冶与野功冶存在着差异袁野劳冶不当为功劳袁野施冶后接对受施方不利事物时袁野施冶为野施加冶遥三方面相系联袁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当为野不夸己之善于人袁不加己之劳于人冶遥
关键词院叶论语曳曰施劳曰考辨
叶论语窑公冶长曳院
同袁野但他们的核心主张是一致的噎噎渊他们冤试图用颜子的耶愿无伐善袁无施劳爷来印证他们自己的思想遥冶[10]也就是说袁前贤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带着
成见来解读此句遥这样显然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遥杨逢彬渊2009冤指出袁野我们认为袁解决词义这一语言问题袁最科学的方法恰恰是从语言本体上进行论证遥冶[11]基于以上袁又兼此句的第一种观点虽为主流袁但其论据较为薄弱袁缺乏有效论证遥因此笔者以为袁还有从语言本体上对此句进行再次讨论的必要遥
一尧先秦典籍中的野伐善冶野劳冶野施冶渊一冤野伐善冶的确定性
野愿车马袁衣轻裘袁与朋友共遥敝之而无憾遥冶颜渊曰院野愿无伐善袁无施劳遥冶子路曰院野愿闻子之志遥冶子曰院野老者安之袁朋友信之袁少者怀之遥冶
其中野愿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句袁王力注野伐冶为野夸耀冶袁注野无施劳冶为野不把劳苦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冶遥[1]此说源于孔安国和邢昺遥刘宝楠叶论语正义曳引孔安国曰院野不自称己之善袁不以劳事置施于人遥冶[2]邢昺云院野颜子不自称伐己之善袁不置劳役之事于人袁此仁人之志也遥[3]程颢尧程颐亦云院野颜子不自私袁故无伐善曰知同于人袁故无施劳遥冶[4]杨逢彬渊2016冤亦支持此说遥[5]除此之外袁此句尚有两种说法院
其一袁朱熹叶论语集注曳院野施者袁亦张大之意遥劳袁谓有功遥冶[6]刘宝楠叶论语正义曳院野施劳与伐善对文袁叶礼记窑祭统曳注院耶施袁犹著也遥爷叶淮南子窑诠言训曳院耶功盖天下袁不施其美遥爷谓不夸大其美也遥善言德袁劳言功遥冶[2]杨伯峻将其释义为院野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袁不表白自己的功劳遥冶[7]萧泰芳等渊1999冤亦持此观点遥[8]其二袁清人俞樾谓野伐冶训野败冶袁野施冶与野弛冶通袁训诋毁袁整句即为不败坏别人的善行袁不诋毁别人的功劳遥[9]王厚香渊2012冤在评价上述三说时指出袁二程所持第一种观点和朱熹所持第二种观点虽略有不
颜渊尧季路侍遥子曰院野盍各言尔志钥冶子路曰院
工具遥故叶说文窑人部曳有云院伐袁击也袁从人持戈遥既为击打类动词袁必然有被击打对象遥于野伐冶而言袁其打击对象可为自然界之树木袁也可为对诸侯国尧大夫采邑所进行的声讨袁如院
渊1冤伐木丁丁袁鸟鸣嘤嘤遥渊叶诗经窑小雅窑伐木曳冤
渊2冤三年袁春王正月袁公会晋侯尧宋公尧卫侯尧曹伯伐郑遥渊叶谷梁传窑成公三年曳冤
就表层来看袁野伐冶后可以跟宾语成分袁亦可不接宾语成分袁如院
渊3冤公至自会袁伐而后会遥渊叶谷梁传窑襄公十一年曳冤要要要公至自会袁伐渊郑冤而后会遥
袁左边一人袁右边一戈袁表示人拿着武器之类的
野伐冶是一个会意字袁甲骨文写作袁金文写作
鄢作者简介院吴春生袁文学博士袁博士后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曰谢文乾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曰收稿日期院2019-01-27遥基金项目院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野郑珍先秦古籍疑难词句著述及方法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18GZYB48冤遥
-78-吴春生等院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再考2019年6月之或恤渊4冤要要要蛮夷入伐袁季文子曰无吊者也夫院野中国不振旅浴噎噎冶渊叶左传袁蛮夷入伐窑成公七年袁而莫曳冤上两句野伐渊中国冶后虽无宾语冤
袁但均可据上下文予以补出遥上述例句表明野讨伐冶义野伐冶是及物动词袁可跟受事宾语遥充当受事宾语的除树木尧国家军队外野袁还有野功冶野此伐德11冶例共野3伐见德冶袁野冶均可解为伐功这样一类词冶共3野夸耀见遥袁冶先秦冶遥伐其功44满招损野部文献中共袁5谦受见遥益要要要夸耀自己之功之德袁实际上有损于自己遥从这个意义上说袁野夸耀冶与野攻击冶仍有相通之处遥
NP意义的词所充任时是总之野伐冶袁的受事宾语先秦野伐冶之用例表明袁此遥野功当冶野NP院在野伐+NP冶中袁德由冶均指小句主语自野功冶野德冶等积极身之功德野善冶亦有积极之色彩袁野伐冶均可解为野夸耀冶遥准此袁野伐善渊袁故野伐善冶当为夸己之善冶遥
之以剧为叶二说文冤野窑劳力部冶的模糊性曳院劳袁剧也叶力密切相关尔雅窑野释诂勮冶袁曳院勮亦从力遥先秦劳袁勤也遥叶说文噎噎窑用力者劳力部曳院勤遥袁段玉裁劳也遥44部文献中共检得遥这些训释表明野袁野劳劳冶865冶与用见,其中有用做385野劳作冶野慰劳冶义动词有480见袁不清之用例见用作名词冤遥
渊包含用为野功业冶与野劳苦冶其余撕扯再看常用为功业尧功绩的野功冶遥叶小尔雅窑广诂曳云野功袁事也冶遥如叶诗经窑豳风窑七月曳野我稼既同袁上入执宫功遥冶集传曰院功袁葺治之事也遥叶说文窑力部曳云野以劳定国曰功冶袁叶周礼窑司勋曳云野国功曰功遥冶上述这些表明袁野功冶指从事某种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遥[12]先秦文献中共见野功冶355例袁全部用作名词袁要么解为某种工作袁要么解为功业尧功绩野献中亦有许多相关表述劳遥冶野虽有联系劳冶野功冶袁的调查表明但各有其用袁遥先秦文献中的关于这一点袁野先秦文功冶与赏有功之劳渊5冤因天下之威袁如院
袁封贤圣之德袁以广明王之伐袁明一人之行遥攻逆乱之国袁而百姓定袁矣遥渊叶庆赏渊6冤管子铭者窑霸言袁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曳冤
尧功烈尧渊叶礼记尧声名列于天下窑祭统袁而酌之祭器袁自成其名焉勋劳尧遥能袁毋告不知渊7冤道之用也曳冤
曰与不可袁贵其重也袁强不能遥袁毋与不可告不知袁谓之劳而袁毋强不无功遥渊叶管子窑形势曳冤
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渊8冤夫悬衡而知平袁袁故佚而则功设规而知圆遥袁万全之道也释规而任巧遥
袁释法而任智袁惑乱之道也遥乱主使民饰于智袁不知道之故袁故劳而无功功袁身必有殃渊9冤今蕲行周于鲁遥渊叶渊10冤故愚者之言遥渊叶庄子窑袁是犹推舟于陆也韩非子窑饰邪曳冤
天运曳冤浴劳而无誻然而沸袁彼诱其名袁眩其辞袁芴然而粗袁而无深于其志义者
袁啧然而不类袁誻
也遥故穷藉而无极袁甚劳而无功袁贪而无名遥渊叶荀子窑正名教渊11冤曳冤
甘龙曰院野不然遥臣闻之袁圣人不易民而渊叶袁商君书知者不变法而治窑更法遥因民而教者袁不劳而功成遥冶之中渊12冤袁七合诸侯魏绛辞曰曳冤
袁君之灵也院野夫和戎遥二三子之劳也尧狄袁君之幸也袁遥臣焉得八年之钥冶公曰院野微子袁寡人无以待戎袁无以济河袁二三子何劳焉不失劳渊13冤浴内姓选于亲子其受之遥袁外姓选于旧冶渊叶国语窑晋语遥举不失德曳冤
有野功渊5冤遥冶袁例渊叶渊6冤野左传有功之劳窑宣公十二年例野功烈冶冶与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曳冤
袁赏野勋劳冶袁野庆赏冶与野野劳声名冶都冶对应使用野袁野烈冶表野功冶之大袁功勋冶袁冶之艰辛或为野不劳而功成曰渊7冤渊8冤渊9冤渊10冤渊11冤与之相应冶袁说明野功例或为野劳冶当表得冶是建立在野劳而无野劳冶之基础之上遥渊12冤例野夫和戎尧狄冶野八年之中袁七合诸侯冶本身就是功业袁说话人以为这些功业是野君之幸也冶野君之灵也冶遥因此如把紧跟其后的野二三子之劳野无以待戎君之幸冶中的冶野袁无以济河君之灵野劳冶看为二三子的冶不合袁二三子何劳焉袁也会与后面野功业冶袁不仅会与冶不合野微子遥袁因此寡人袁此处野劳冶仍当为辛劳遥渊13冤例前后两小句在说举赏之标准袁叶墨子曳即有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之说袁即便没有什么才袁最不济也应当是有良好品德袁与之对应袁赏应当赏有功之人袁即使没有什么功业袁最不济也应当是辛劳之人袁此处野劳冶也当为辛劳在相关字书及训诂著作上也可以得到反映野劳遥
冶与野功冶之不同袁不仅在文献中可以体现遥叶礼袁记窑儒行曳野先劳而后禄冶袁郑玄注劳犹事也遥叶康熙字典曳曰院野事功也冶遥叶说文曳野以劳定国冶曰功袁叶周礼窑司勋曳野国功曰功冶遥这表明袁野劳冶是获得功禄的前提袁功禄是野劳冶的结果遥
与此同时袁笔者也注意到袁在385例名词野劳冶
2019年第2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
-79-
中袁确实有一部分野劳冶与野功冶不易区分事曰主利在有劳而爵禄渊14冤曰院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袁臣利在无功而富贵袁臣利在无能而得袁如院
遥渊叶韩非子窑孤愤曳冤
本例前分句野有能冶野无能冶核心在于野能冶袁后分句野野有劳着明显的不同功冶应当同指功绩冶野无功冶袁但由于遥核心在于事实上野功冶袁野野是劳劳野劳冶野冶野冶功功冶袁因此野劳冶的结果冶二者虽然有袁思维上
转喻机制的存在要要要由过程自然会联想到结果袁
因而二者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遥不易区分的野劳冶野功冶正是这种联系的反映遥
先秦文献中野劳冶野功冶不易区分的似不只上两例袁因为如作互文理解袁不易区分的野劳冶野功冶就有很多遥赋禄渊15冤如院
袁不称其功授官予爵袁则战士不用袁不以其劳遥袁则忠臣不进渊叶商君书窑遥行赏
杀遥渊16冤渊叶无功而爵袁未劳而赏袁喜则释罪袁修权怒则妄曳冤
休遥渊17冤鹖冠子渊叶式遏寇虐窑武灵王袁无俾民忧曳冤
遥无弃尔劳赏袁量功而分禄渊18冤诗经故当是时窑大雅窑民劳曳冤
袁以为王遥渊叶袁墨子以德就列窑尚贤袁曳冤
以官服事袁以劳殿观察上述各例可知袁当句中有野赏冶野功冶野俸冶或者出现明显的政治色彩之类的词野野功民冶冶袁诸如野王冶的之类的词存在时野功业劳冶野冶野功绩功冶的考察表明冶义相混淆袁用为名词的袁袁野不易区分野劳冶往往与劳冶和野功遥[12]总之袁野冶存在着过程与结果的区别院野劳冶专指劳苦尧辛劳袁野功冶专指功业尧功绩遥由于过程和结果存在着思维上的天然联系袁所以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又撕扯不清遥
渊展开迎风之貌叶三说文冤窑野施方人冶袁部的多解性故徐锴云曳有云院施院施袁旗貌袁旗之逶迤遥旗貌袁遥当为旗子叶说文通训定声曳亦云院施袁旖施袁柔顺摇曳之貌遥这个义项先秦文献中并未见到遥对旗子而言袁旗子展开之后可以随风逶迤摇曳袁对于藤蔓类植物而言袁其展开即为蜿蜒不绝飞袁集于灌木渊19冤葛之覃兮遥如院
袁回遥渊20冤渊叶诗经莫莫葛藟袁其鸣喈喈施于中谷窑大雅窑袁旱麓施于条枚遥渊叶诗经袁维叶萋萋遥黄鸟于曳冤遥岂弟君子窑国风窑葛覃袁求福不曳冤
观察上两例可知袁野葛之覃冶和野葛藟冶既可以视为施事袁即葛之覃和葛藟蜿蜒延展于中谷和条
枚曰也可以视为受事袁即大自然把葛之覃和葛藟安放于中谷和树干上开/展示1[人或集团或抽象物遥其义素可表示如下院
/安放]+4[某物]+5[(]+2[一定范围内的一定的目的)人或事]+3[展物]
上式可见袁进行展示袁必定要有可供展示的东西袁即义素4必须存在遥晋语渊21冤曳冤
及文公入袁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如院
遥渊叶国语窑
句中野施之冶之野之冶指代冀芮之尸体袁是可以展示的实体野示施要要要冶为展开由此可见袁袁野当受事宾语是植物施冶为展示遥当受事宾语为旗子袁义素4最为关键袁野施袁冶为安放或展袁若其发生变化袁则野施冶的意义就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遥具体来说袁这种变化体现在下面功劳美德之类抽象物A.义素4由可以展示的实体变成可以展示的4点院
名曰道理通而人伪灭也渊22冤功盖天下袁不施其美遥如院
遥渊叶淮南子遥泽及后世窑诠言训袁不有其求得渊23冤遥亲戚不相毁誉凿井而饮袁耕田而食袁朋友不相怨德遥无所施其美曳冤
遥渊叶淮南子袁亦不窑齐俗训曳冤
展示功劳美德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带上炫耀色彩袁故此处事物B.野施冶有夸耀之义遥
遥义素4为义素5所希望得到的对其有利的辟渊叶遥渊24冤如院
尚书出入起居其侍御仆从袁罔有不钦袁罔匪正人袁以旦夕承弼厥于兄弟渊25冤窑冏命袁克施有政王若曰曳冤
遥发号施令袁罔有不臧遥院野袁命汝尹兹东郊君陈袁惟尔令德孝恭袁敬哉遥袁惟孝渊叶尚书袁友窑君陈曳冤
施实德于民渊26冤若农服田力穑袁乃亦有秋遥汝克黜乃心袁渊27冤渊28冤云行雨施遥渊叶尚书施民所欲袁窑盘庚曳冤
袁品物流形遥渊叶周易窑干卦曳)朝遥渊29冤渊叶今王發政施仁去民所恶,遥渊叶国语窑吴语曳)为野野散布渊27冤孟子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冶袁例窑梁惠王上曳)其余野雨冶5是上天给予的例野民所欲冶野袁令这里可据语境解冶野有政冶野依语境可以解为仁冶均是国君可以给予的野给予冶野推行袁也是义素冶等要要要5野所希冀的实德冶施野有给予袁义袁叶广雅窑释诂三曳云院施袁予也遥叶辞海曳叶辞源曳叶汉
-80-吴春生等院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再考2019年6月语大字典来说是不利的事物时C.所给予的事物即义素曳等工具书中袁野施冶均收有给予义4对接受方即义素遥
5所不欲渊30冤袁勿施于人子曰院野出门如见大宾遥如院
遥在邦无怨袁在家无怨袁使民如承大祭遥冶渊叶论语遥己窑颜渊曳冤
句中野己所不欲冶之事袁应当也是别人所不欲之事袁D.此时义素野施4冶为野强加冶野施加冶遥
君袁敢不对乎渊31冤晏子曰由名词变为谓词及谓词性短语浴婴闻之院野婴对袁噎噎袁则为罪为子之道袁不对袁以钟爱其兄袁则无以事遥如院弟袁施行于诸父袁慈惠于众子袁诚信于朋友袁谓之孝遥冶渊叶晏子春秋窑谏下曳冤
之袁起而可设渊32冤凡论者贵其有辨合袁张而可施行遥渊叶袁有符验荀子窑性恶遥故坐而言曳冤两例中野施冶与野行冶相搭配构成一个谓词词组袁已有词汇化迹象袁为从事尧进行遥准上所述袁我们可以理出喳野施冶的词义发展脉络如下院
夸耀渊展示所长所优功绩等冤要要要第1环节
展示引
寅
抱怨渊展示劳苦付出等冤
安放引
寅坨
给予尧推行尧传播渊对接受方有利冤要要要第2环节强加渊对接受方不利冤
要要要第3环节从事进行渊后接谓词性宾语冤
要要要第4环节
上述脉络似能概括出野施冶的词义演变情况袁
但仔细推究袁在第1个和第2个环节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遥问题之一是在第1个环节中袁野施冶作为夸耀解袁先秦文献中未曾有见袁上文所举渊22冤渊23冤例书证均为西汉时代袁而且两例书证中的野施冶也同样存在着歧义要要要既可以解为野夸耀冶袁也可以解为野传播冶曰问题之二是野施冶作夸耀解袁后接可展示的功劳美德之类抽象物袁但这类抽象物如对接受方有利则同样可以出现于第2个环节袁比如野施实德于民冶中的野实德冶袁会让第1个环节与第2环节存在着撕扯不清的可能性曰问题之三是从理论上说袁野施冶作为展示时袁既可以展示功劳美德等好的东西袁也可以展示自己所付出的劳苦之类的东西袁前者展示美好袁则有炫耀袁后者展示痛苦袁则有抱怨遥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仅在先秦文献中未能见到前者的身影袁仅在西汉时代勉强找到两例书证袁而且后者在先秦及以后的文献中均未曾见到遥
三个问题表明袁在语言中表示夸耀的语义场已经有了野伐冶野矜冶野夸冶野炫冶等词之后袁在表示抱
怨义的语义场已经有了野怨冶野恚冶等词之后袁野施冶是否有夸耀义袁乃至抱怨义袁在没有获得进一步的证据之前袁还是应该保持商榷态度遥
总之袁对野施冶的分布情况调查表明袁野施冶后跟对接受方不利的事物时袁野施冶为强加尧施加曰后跟可以展示的功劳美德之类抽象物时袁则有夸耀曰当后跟对接受方有利事物时袁则为给予尧推行尧传播等曰后跟谓词或谓词性词组时袁则为从事进行遥二尧先秦典籍中的野无施劳冶
据前述野劳冶的相关考证袁在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中野袁没有野功冶野赏冶之类的词或政治色彩浓厚的劳王冶袁冶野或者是动词的民冶与之呼应袁野野劳动劳冶只能是名词的冶遥这样一来袁野野施劳劳苦冶冶野就存辛在着三种可能性1.野施+劳渊动词院
2.冤冶越从事/进行劳动
3.野如为第一种野施施++劳劳渊渊名词名词冤冶越展示劳苦要要要抱怨劳苦,则野冤冶越无施劳施加劳苦
冶为不从事劳动,这与孔孟儒家学说显然不合野曰如为第二种袁据野之伐野冶劳己之冶袁即展示自己的劳苦野善冶袁那么相应的野施劳袁而向别人展示己之冶也就是伐善野施冶冶为己劳苦袁亦即蕴有抱怨己之劳苦袁二者不能截然分清遥但此说不能得到文献支持遥先秦至清代传世文献共见野施劳冶36例袁其中与野无伐善无施劳冶相关的有功贤渊33冤31例遥夫画土分民袁余5例如下袁止于亲戚渊重复用例不计袁班爵施劳)院
余袁遽蒙均惠渊34冤渊叶后汉纪执豆笾而祗役窑光武皇帝纪曳冤
袁不逮遥无功受赏袁袁罔获施劳莫遑俯伛之辞曰逮煇翟之馂曰尽瘁事君袁惟誓糜捐之效遥渊叶欧阳修集窑人袁而殁犹炯炯如此渊35冤噎噎而能用意勤民之事卷九十四袁盖皆可谓有志于民袁侯生既施劳于曳冤
袁而与夫世之任人责而不思忧袁视民灾而莫知救者袁顾可同日而语哉下袁慈务矜冤渊36冤遥若从今已渊宋张津袁惠务济贫袁叶舍尔五性四明图经袁赈务施劳袁曳冤
反诸柔善袁念务存孤袁明务察袁惜务及爱身袁恒为阴德袁救济死厄袁旦夕孜孜遥渊叶太平广记窑汉武帝曳冤
述其事渊37冤袁穷神则善继其志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遥不愧屋漏为无忝袁知化则善袁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袁崇伯子之顾养袁育英才袁颖封人之锡类袁不施劳而底豫袁舜其功也遥渊叶永乐大典窑卷之八千二百六十八曳冤
2019年第2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
-81-前4例中野施劳冶是奖励功劳袁施及恩惠袁最后1例中野施劳冶是施加劳苦遥这也就是说袁如果叶论语曳中野愿无伐善袁无施劳冶中野施冶是抱怨袁那么在文献中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野施冶表抱怨的例证遥
行文至此袁笔者已经否定了野施劳冶的从事劳动和抱怨劳苦两种说法的可能性袁只余下施加劳苦之说袁这也正是野无施劳冶的正确解释遥
三尧余论
本文从野伐冶野劳冶野施冶字入手袁论证了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当为野不夸己之善于人袁不加己之劳于人冶遥清人俞樾谓野伐冶古训野败冶袁野施冶与野弛冶通袁训诋毁袁并认为野无伐善袁无施劳冶整句是与人为善之意遥笔者以为野伐冶训野败冶无可厚非要要要前文说过袁野伐冶为夸耀己之功尧德或善时袁均有骄傲之嫌袁骄兵必败袁因此夸耀与毁损之败有相通之处袁但并不能因为野伐冶有此义袁就利用对文音近袁生搬野施冶与野弛冶通袁则有滥用通假之嫌遥
上文在谈到野施冶时袁提到了野施冶的野抱怨冶之说袁野愿无伐善袁无施劳冶即为野希望不要夸耀自己的好袁也不要抱怨自己的苦冶袁比之野希望不要对别人夸耀自己的好袁不施加劳苦给别人冶似乎更合情合理袁也更符合发话人颜渊的身份要要要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袁也是最能吃苦的学生遥前者述颜注释院
回之好袁正与不夸耀己好即与野无伐善冶可以连接袁后者述颜回能吃苦袁正与不抱怨己苦相系联遥但是袁由于野施冶解为野夸耀冶或野抱怨冶在整个汉语史上都几乎找不到书证袁故上文的结论否定了这一说法遥
事实上袁夸耀也好袁抱怨也罢袁其核心义项都是展示袁都是核心义项野展示冶在语境中的语境义和具体义遥苏宝荣渊2001冤指出袁语境义是在语义搭配关系中体现的具体义遥[13]野词的具体义是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溶进了语言主体的意识,与特殊的对象结合产生的临时义遥冶[14]语境义和具体义是一致的袁它们本身就有临时性偶然性遥既然具有偶然性袁那么只偶现个别于典籍之中袁也属正常遥因此袁从这个意义出发袁尽管频率的重要性仍在袁尽管笔者再也找不到野施冶解为野抱怨冶的例证袁但由于其核心义野展示冶的稳定存在袁我们并不能因为仅有其一例袁就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要要要汉语史上类似的例子有不少袁比如野择冶的野舍弃冶义袁整个汉语史上只有数例袁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野择冶有野舍弃冶义袁再比如野微行冶仅在叶诗经曳中出现过一例袁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野微行冶的合理性遥正因为如此袁笔者在持商榷态度的同时袁期待着更有力的证据遥
[1]王力院叶古代汉语曳渊第一册冤袁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99年袁第184页遥[2]刘宝楠院叶论语正义曳袁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90年袁第204页遥[4]程颢尧程颐院叶二程集曳袁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81年遥
[3]李学勤院叶论语注疏曳袁北京院北京大学出版社袁1999年袁第68页遥[5]杨逢彬院叶论语新注新译曳袁北京院北京大学出版社袁2016年袁第104页遥[7]杨伯峻院叶论语译注曳袁北京院中华书局.1980年袁第53页遥
[6]张之杰尧黄台香院叶百科大辞典曳袁北京院名扬出版社袁1984年袁第2336页遥
[8]萧泰芳尧张儒尧马麦贞尧白平院叶掖古代汉语业注释商榷曳袁太原院山西古籍出版社袁1999年袁第100页遥[10]王厚香院叶野无伐善,无施劳冶译解曳袁叶管子学刊曳,2012年第4期遥年袁第68页遥
[9]俞樾在叶俞楼杂纂曳里有过相关表述遥此处转引自王厚香院叶野无伐善,无施劳冶译解曳袁叶管子学刊曳,2012年第4期遥[11]杨逢彬院叶掖论语业野小不忍则乱大谋冶解要要兼释野是可忍孰不可忍冶曳袁载叶文衡曳渊2008卷冤袁上海院上海大学出版社袁2009[12]王克仲院叶古今词义辨析词典曳袁哈尔滨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袁1993年袁第421页遥[13]苏宝荣院叶词的语境义与功能义曳袁叶辞书研究曳袁2001年第1期遥
[14]苏新春院叶当代中国词汇学曳袁广州院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袁第239页遥
[责任编辑李益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