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礼佥
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第1期
杭州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陈礼金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杭州市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系统的数据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的推进,建设用地项目相关业务数据利用的频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对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质量,更大程度地发挥数据利用的效益,本文就系统数据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数据完整性问题
主要指系统中某些业务关键数据不完整,存在缺漏。2010年,由于批而未供专项工作的开展,建设用地审批业务已经对部分重要数据的完整性检验进行完善(如测绘编号、批准文号、批准日期),但是系统仍然存在部分关键数据缺漏的情况(如项目所在行政区、容积率、建筑面积等)。
(二)数据准确性问题
主要指系统录入的项目关键数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从而导致项目数据可用性降低。
(三)数据格式规范化问题
主要指系统中某些类型的关键数据格式不—致,给数据查询、统计带来了障碍。以项目供地批准文号为例,格式五花八门,如杭供地[ 2013] 0001号、杭供地[ 2013] 0001号、杭供地[2013] 0001、杭供地[2013]第0001号、[2013] 001号等。
(四)重复件问题
主要指业务系统中存在某些项目业务数据重复录入的情况。
(五)废弃件问题
主要指目前业务系统中存在部分废弃的业务数据,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以农转用审核流程为例2013受理的农转用项目共336宗,其中仍有13宗处于组织批次环节,没有进行处理。
二、数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数据质量控制目标
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应填尽填、完整规范,确保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真实可靠、来之有据,确保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准确无误、有效应用。
(二)数据质量控制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全过程、全员质量控制原则。二是坚持“一数一源”质量控制原则。三是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质量控制原则。四是坚持统一标准、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原则。
三、数据质量控制范围
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从项目测绘直到项目归档整个管理过程,具体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一)测绘成果数据入库阶段
测绘成果数据作为建设用地项目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其数据质量的优劣将对后续的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加强测绘成果数据入库检查。
(二)项目办理过程阶段
由于项目整个办理过程涉及的环节和经办人员较多,对数据质量的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因而必须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控制机制,预防并消除部分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
(三)项目办理结果检查阶段
根据《行政审批集中办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监督责任处室、单位须在项目办结3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涉及的土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指标、规税规费等数据的结果是否准确无误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准确。
(四)“一张图”数据库抽取入库阶段
“一张图”工程ETL数据检测是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进入“一张图”数据库前一道重要的闸门。通过构建数据质量过滤网,及时发现“问题”数据,并进行反馈修改,进而提升整体数据质量。
(五)项目归档阶段
档案是项目历史的真实凭证,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系统数据与档案资料的一致性也是反映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项目归档时或定期对项目数质量进行抽查也是提升数据质量的有力补充。
四、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更正”的原则进行制定,主要包括数据质量预防机制、数据质量过程控制、数据质量检查方法及数据更正方法与工作流程四个部分。
(一)数据质量预防机制
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质量预防机制建设主要通过事先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内容,并针对性地对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规避,减少产生“问题”数据的可能性。
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质量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有: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和数据准确性等。
1.数据完整性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主要是指对建设用地项目部分关键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控制,避免因项目关键数据缺失造成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降低。
2.逻辑一致性控制。逻辑一致性控制主要包括格式一致性控制和数据唯一性控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格式一致性控制。格式一致性控制主要是对建设用地项目部分关键数据的填写规范进行限定,确保其格式一致。二是数据唯一性控制。数据唯一性控制主要包括关键数据唯一性控制和同源数据唯一性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键数据唯一性控制。关键数据唯一性控制主要是对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中的关键数据的唯一性进行限定,防止与其他项目的数据发生重复。二是同源数据唯一性控制。同源数据唯一性控制主要是对建设用地项目关键数据存储唯一性进行限定,防止多个表单上的同源数据发生数值不一致的情况。
3数据准确性控制。数据的准确性控制是指对建设用地项目关键数据准确性加以控制,减少数据出错的可能性。
(二)数据质量过程控制
数据质量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在整个项目的办理过程中,业务经办人员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意识,确保数据质量不在本环节出现问题。
1.业务经办人员通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处理建设用地审批业务,应按照操作程序和要求正确处理相关业务。
2.业务经办人员在业务受理和录入环节,应当完整收集业务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全面校核,确保系统信息与资质材料保持一致。
3.业务经办人员在建设用地项目办理过程中,应加强数据审核。后续环节在利用前续环节数据的同时,须做好数据的审核工作。
(三)数据质量检查方法
数据质量预防机制无法全面地避免所有“问题”数据的产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全面的数据质量检查,及时发现一些“漏网之鱼”,为数据修正和完善数据质量预防机制提供依据。
1.计算机检查
在项目办理过程中,系统对关键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以弹出提示的方式告知经办人员进行改正。
开发疑似废弃件的统计功能,根据一定规则判断目前系统中存在的疑似废弃件,并定期统计疑似废弃件数量和清单。
“一张图”工程ETL检查,在项目最终审批数据入库前,对项目关键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具体质量控制规则详见附件2),及时发现项目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
2.人工检查
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结果检查作用,在结果检查环节,加强对建设用地关键数据的检查,及时发现一些由于人为输入错误而导致数据出错的情况。
每年对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系统数据与档案的一致性。
(四)数据更正方法
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的更正工作采取“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由“问题”数据的生产者负责修改或提供准确的数据。
1.未结案项目数据更正。未结案的项目,经办人员可直接登录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对项目数据进行更正。
2.已结案项目数据更正。已结案的项目,经办人员不能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对项目数据进行更正,需要启动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数据更正工作流程。
五、数据质量控制制度保障
建设用地项目数据质量问题涉及数据设计、生产、加工和应用的每个环节,不仅需要从技术上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更需要一系列完整的制度进行保障。
1.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度。根据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管理不同阶段,明确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检查人员岗位责任。
2建立数据质量通报制度。建议定期对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3制定数据质量考核办法。建议制定数据质量考核办法并成立考核小组,根据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度,对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
六、结语
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是杭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要环节,其数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建设用地项目报批的进程,而且对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加强系统数据质量重视,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将成为国土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