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三峡 科目 提供者 语文 刘芳萍 教学对象 单位 七年级 阳城五中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深入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必备篇目。学习这篇课文重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在品味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境交融的写法。 三、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较差。再加上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断句较难,所以首先要落实字词,疏通文意,这样才能为熟读成诵作基础。七年级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较弱,感性模仿能力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就比较容易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对学生来说,也较难把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为本,注重过程与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与策略:以读为本,在读中梳通文意,在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领略情感,在读中把握写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深入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难点: 3、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加入在黄金旅游周,学校组织旅游,你会去哪里呢? 2、播放有关《三峡》的视频材料,导入课文: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个景夹岸峰插云天,那里松柏葱茏,柑橘飘香风光秀美如画,曾吸引得许多文人墨客驻足观光,元稹就曾说过,曾经沧海1、兴致盎然地自由交流心中的旅游胜地,简单说明为什么要到这里游览, 峡风光。 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那里山势雄奇险峻,江流奔腾湍急,2、欣赏《三峡》视频资料,感受三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到这里,同学们一点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吧。三峡风光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郦道元一起去浏览三峡的壮丽风光。 (板书课题:三峡) 聚焦目标一: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先教师范读,再自由朗读,再抽生朗读) 投影重点句子节奏提示。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2、虽/乘奔御风。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聚焦目标二: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配乐诵读,启发学生想象:三峡风光真美,大家一起来边读边想象,然后我们来说说你根据相应的句子想到了三峡怎样的美。我们的想象可以不拘一格,一会我们谈的时候,各自说出自己内心里想象出怎样的独特画面。一定要用心哟! 师:课文有哪几幅图画?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安排? 聚焦目标三: 四读课文,读出情感。 1、 师: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让我们来饱含感情朗读。请大家注意文章的波澜起伏,节奏感强,比如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文气急促,写冬春之学生阅读,想象。 不举手有序发言:交流自己有哪一句想象出三峡怎样的特有的美。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美 两岸山峰图——连绵高峻 夏水暴涨图——凶险迅猛 春冬水秀图——清荣峻茂 秋水凄清图——水枯谷凄 学生练习朗读 全班齐读, 在小组齐内声朗读。 小组之间比赛朗读。 培养朗读兴趣,掌握情感朗读,比赛朗读,赛水平,赛合作。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理清思路, 明确顺序。 完成目标二 1、听读,自由大声读,一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口齿清楚。 2、评价朗读,明确朗读要抑扬顿挫。 3、自学字词,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写到黑板上。 4、班内交流。 5、小组内一人句,接龙翻译。 通读课文 落实字词 翻译课文 景,文笔凄清悲凉,节奏沉重凝滞。根2、 重点读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民为什么听到猿声会流泪呢? 3、 文章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抒情是如何进行的? 引导学生理解情境交融的写法。 五读课文,熟读成诵。 七、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 字词掌握怎样 体会渔民生活悲惨,朗读时要饱含感情,读出凄凉之感。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 把握情境交融的写法。 熟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背诵 感悟写法 背诵课文 培养文言文语感 据课文内容,把握语速节奏,轻重缓急。 翻译情况如何 画面想象的怎样 情感朗读是否到位 写法是否掌握 能否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三峡
先写: 山 ———— 绵长险峻 夏水:江水暴涨,水流湍急。 再写 ——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情境交融 水秋 :林寒涧肃,猿鸣凄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