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江都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3.10 积累运用(29分)

在学习了新闻单元后,八年级组织开展了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语的发言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A.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B.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我不禁由zhōng地产生敬佩之情,种种令人骄傲的事迹永远juān刻在我的心头。岁月悠悠,C.沧海桑田,当年英勇的红军为了让后人有幸福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如今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D.殚精竭虑。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由zhōng( ) (2)juān刻( )

(3)凌空( ) (4)着舰( )

2.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锐不可当 B.振聋发聩 C.沧海桑田 D.殚精竭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

B.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C.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D.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通常呈“倒金字塔结构”。

B.新闻作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的新闻体裁是通讯,比如《一着惊海天》;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新闻评论,比如《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C.《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文章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描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一般说来,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5.古诗文默写。(9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的雄浑壮丽之美;“(4) ,江入大荒流”是江水奔腾的壮阔之美;“夕日欲颓,(5) ”是黄昏山谷的灵动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西湖美景,白居易发出“最爱湖东行不足,(6) ”的赞叹;望着庭中如水月色,苏轼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7) ”的感慨;夜幕降临,面对浩渺的江水,崔颢发出“(8) (9) ”来抒发游子的悲苦心情。 6.综合性学习(7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感受航天精神的魅力,第三中学开展以“万里飞天,圆梦苍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活动一·了解航天动态】

(1)小文在搜集相关航天动态的新闻素材时,摘抄了下面的新闻,但漏抄了新闻标题,请你帮他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据悉,该卫星“入列”后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 标题:

【活动二·赞颂航天精神】

(2)请根据以下材料,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突出北斗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质。(2分) 北斗科技工作者感言:

确保任务成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注定艰难,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披荆斩棘闯出来一条路。 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力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例句:使命必达,是北斗人永恒的追求; , 。

【活动三·走进航天展馆】

为进一步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学校准备组织八年级学生去航天博物馆参观,你的同学小扬不想参加,他说:“都八年级了,时间那么紧张,不如在家多刷刷题。”对此,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参加呢?(3分)

阅读理解(58分)

名著阅读(11分)

7.下列有关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英国记者埃德加·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红星照耀中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党和中国做了客观的评价。

C.本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是指红军长征。

D.《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贺龙,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等。

8.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8分) 一个人·一件物

阅读策略 人物 物件 相关品质

关注细节 理解人物 一顶蚊帐 物语:可以夸耀的主要奢侈品 (1)

(2) 一块窑砖 物语:见证农村青年艰苦成长的奋斗史 勤奋踏实 彭德怀 一件棉衣 物语:(3) (4) 红军长征:一群人·一件事 阅读策略 内容摘录

梳理摘记 联系思考 关于长征的一种统计的摘要述说,是非常动人的。

它揭示出来,在沿路上,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有十五个整天用在重大的决战。在路上的三百六十八日,有二百三十五日,花费在白日行军中,有十八日花费在夜间行军中。在停留的一百日(有许多是用在作战上的)之中,有五十六日是在四川西北部度过的。其余的四十四日,走了五千里路。(选自《通过大草地》)

“长征很困苦吧?”“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什么长征都不苦。我们的少年不能想到事情苦不苦,我们只能想到当前的任务。如果它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它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选自《红小鬼》)

问题探究 曾预言道:中国未来的胜利,必定是由这群人去完成。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整本书内容,说说为何必定是“这群人”?(5)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山下泉 【唐】皇甫曾①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益山中静。 冷泉亭②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③,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

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④,可以蠲烦析酲⑤,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⑥,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⑦,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吾与之而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释】①皇甫曾:工诗,出王维之门,官历监察御史。后被贬舒州司马。②冷泉亭:于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角。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期间,“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冷泉亭是他最爱逗留休息的地方。③撮奇得要:亭子选取了奇妙和重要的地势。④渟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泠泠:形容风清凉。⑤蠲(juān)烦析酲(chéng):清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⑥矧(shěn):况且。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⑦潜利阴益:看不见的好处。 9.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灵隐寺为尤 词句对应法:余杭郡为最 (1)

广不累丈 查阅词典法: ①重叠,加倍②古代重叠单位③牵连,连累④忧患,祸害 (2) (填序号)

可胜言哉 参考成语法:不胜感激,美不胜收 (3) 吾与之而记 课内迁移法: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10.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濯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12.请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文中的“山泉之美”,完成下面表格。(4分) 语句 角度 赏析

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 叠词 (1) 那知石上喧,却益山中静。 听觉 (2)

13.山泉清音,声声入心。请结合以上诗文内容,探究古代文人喜爱山泉的原因。(4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勇敢选择新职业,做自主有趣“打工人” 【解锁·新职业】

近年来,国内新职业层出不穷,不仅有“让你玩个够”的景点试玩员,还有“帮助你变美”的面部美学设计师、“让你笑不停”的脱口秀演员、“服务机器人”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员等,这些职业不断突破传统社会的想象,其背后源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新要素的不断涌现。新职业的出现创造出新的就业空间,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和进步方向,也催生出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职业群体。 【调查·新风口】 【现象·新发现】

现象一: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官网公示2023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名单。在第一轮9名拟录人员中,6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也都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公示9人中,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有6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这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现象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叔叔”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而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视野·新突破】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为青年人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能够度地探索职业多样性。人们对于职业选择始终存在一个误解,认为“什么人只能干什么工作”。但传统的“职业鄙视链”早已过时,学历和职业是否匹配也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做评判。修正落后的职业观,社会和国家应让青年看到“行行皆能出状元”,塑造出尊重技能人才,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有些职业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如看上去赚钱很容易的“网红”,这类职业好像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轻松出名得利。但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内心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难免会因为价值感缺失而怨天尤人;第二,不能只看到这些职业表面的光鲜,而忽略从业者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只有我们内心真正热

爱的职业,才会给我们带来鼓舞,从而帮助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除了个人喜好,职业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是敌对、互相冲突的,大多数人都认同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幸福。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青年出力做贡献,青年只有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才能与时代共成长。

1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近年来,国内新职业层出不穷,不断突破传统社会的想象,使得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新要素不断涌现。

B.大多数人认为新职业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工作机会多,职业流动灵活,而较少人关注职业前景。对于新职业,人们最大的顾虑在于收入不高。 C.网红这一职业受到越来越多“95后”的青睐,是因为它不需要高学历和多大的努力。

D.人们都认同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幸福。 15.学校组织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小州为此设计了采访提纲,邀请你一起完成。(3分) 采访时间 国庆期间 采访目的 A.

采访对象 假期在家大学生

采访问题 ①你如何看待如今新生的各类职业,如品酒师、职业买手、猫咖店主等? ②B. ③C.

【现象 新发现】中提到“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这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请你参与讨论,结合材料及自己的了解,发表观点并阐明理由。(3分)

17.学校准备编辑一本《新视窗》刊物,你认为这篇非连文本最适合收录到以下哪个栏目中,请说明理由。(3分) A.社会热点 B.文化视野 C.生涯规划 D.人文科普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一树柿子红 黄海龙

①那天,他路过街头,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卖柿子,通红圆润的一篮柿子看起来煞是养眼。他突然有了吃柿子的兴头,他感到自己似乎有好多年没有吃柿子了,不知道是柿子远离了自己,或是自己遗忘了柿子。 ②他买了几斤柿子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品尝,却尝不出过去那种香甜、爽口的滋味。他拿着那个咬了一口的柿子在手中翻转着看,看不出与过去的柿子有什么不同。“怎么就尝不出那种味道了呢?” ③他记得,他门前那棵老柿子树结出的柿子就很好吃,又脆甜又爽口,那味道他至今在回味。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秋阳中一颗一颗缀在稀疏、斑驳的枝叶间,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显得格外的温暖和喜庆。 ④老柿子树是爷爷种下的。柿子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片绿云

一样把院落遮掩在其间,露出青色的屋脊。他和邻家的孩子经常在树底下游戏,抢山羊、捉迷藏、种莲子,有时他趴在树身上,感觉树皮和爷爷的皱纹一样深,那树似乎和爷爷的手一样温暖。夕阳的余晖正照落在高处的墙头上,墨绿的柿树叶指向碧蓝的夜空,几粒星子明亮着眼睛的时候,他一家子经常在树底下吃晚饭。饭菜的香味,引来了邻家的孩子,饭桌就显得更加热闹了,整个院落似乎要被孩子们的笑声哄抬起来。

⑤自从吃过柿子之后,他就喜欢上了柿子的味道。当满树油绿的枝丛中开出无数柿子花的时候,他就开始守着柿子树,也开始了与爷爷的捉迷藏。当树上的柿子长到鸡蛋大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趁着爷爷睡着的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找来一根长竹竿,几个人举着往树上一阵乱捅,果子枝叶就掉了下来,也惊动了屋里的爷爷。爷爷捡起地上的断枝跌伤的青果,心疼地说:“这些猴崽,果子还这么小,怎么能吃啊?”“都这么大了呢,你是小气爷爷。”一群孩子嚷嚷。“不信啊,你们都来尝尝。”爷爷向着不远处的猴孩们招手。看着这群被生柿子酸涩得龇牙咧嘴的孩子们,爷爷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 ⑥柿子成熟的季节,乡邻们都爱来他家串门,围着看这棵老柿树,啧啧称赞。摘柿子的时候;邻居家也来帮忙,小孩们更是围着柿子树欢呼雀跃。这一天,院落就像过节一样闹热。爷爷一户一户上门,把摘下来的柿子,一小筐一小筐地分给左邻右舍的人家。于是,整条村巷都弥漫了柿子的清香。那时,他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把自家的柿子分给别人呢?爷爷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你吃过根爷爷的野鸡肉,

吃过宝叔叔的八月瓜,都忘啦?”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条巷弄的,就是一大屋人呢。”爷爷摸着他的头说。

⑦后来,他上学离开了家。每年柿子成熟的季节,母亲总会托人给他捎来一包柿子,就会让他想起家乡的味道。

⑧那个秋天,他特别想念家,想念那一树的柿子红。他径直回家,他看见爷爷坐在那棵柿树下,背景是疏落斑驳的枝叶,是一树的柿子红;母亲在杂房门口喂鸡。蓦然看到他身影的那一刻,爷爷和母亲的眼里似乎一下子涌满了欣喜。

⑨在经历过若干次工作上的辗转迁徙之后,他也已然两鬓斑白。那时,爷爷老了、走了;父母老了、也走了。他忽然感觉,似乎很久没有回去过了,似乎把那个山旮旯的屋子遗忘了。在看到街头那位卖柿子的老人、尝了一口柿子之后,他突然那么强烈地想回家去看看,看看那棵老柿树。

⑩多年未回,他的面前,青苔爬上了墙根,风雨斑驳了窗格。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一些柿子掉在草窠里,碎了,也乱了,乱了一地的落红。他站在门前,掏了掏荷包,一时怔在那里。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

18.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他”的心理 ① 失望

回忆童年捅柿子、吃柿子的事 ② 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 ③

④ 怅然若失

19.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语言。(4分)

(1)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秋阳中一颗一颗缀在稀疏、斑驳的枝叶间,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显得格外的温暖和喜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0.文中写到爷爷这一人物,试分析作者写爷爷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爷爷的性格特点。(4分)

21.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三、作文(63分)

行走是人生的常态。行走在自然中,春花秋月皆是风景;行走在家庭中,叮嘱唠叨都是关心;行走在书本中,字里行间满是学识;行走在社会上,人情练达尽是文章;行走在时间里,千年瞬间可至;行走在空间里,天涯近在咫尺……

请以“行走在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答案

1.(1)衷 (2)镌 (3)líng (4)zhuó 2.B 3.B 4.A

5.(1)山山唯落晖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4)山随平野尽

沉鳞竞跃 (6)绿杨阴里白沙堤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日暮乡关何处是(9)烟波江上使人愁

6.(1)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2)从无到有,是北斗人不懈的追求。/披荆斩棘,是北斗人拼搏的见证。/航天强国,是北斗人远大的梦想。

(3)小扬,虽然初二时间紧、学习压力大,但我们也要学会适当放松,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此外,参观航天博物馆可以让我们学到课本上不一定有的知识,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7.C

8.(1)节俭朴实 (2)徐海东 (3)披在身边的小号手身上送去温暖 (4)关心部下

(2)因为像、徐海东、彭德怀这些领导人身上具有优秀品质:关心他人、不畏艰苦、生活俭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那些“红小鬼”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坚定的信仰和理想。长征的胜利,证明这群红军官兵一定能赢得未来中国的胜利。

9.(1)突出、顶尖 (2)① (3)尽、完 (4)欣赏、领悟 10.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11.(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

亮。

(2)眼耳心舌上的尘垢,不等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 12.(1)运用两个叠词,描绘了泉水轻流、清风凉爽的自然之景,既自然贴切,又具有音乐美。

(2)泉水撞击石头所发的声响,成了山林之间唯一的“喧响”,以声衬静,突出山林的寂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静谧美好境界的喜爱之情。

13.古代诗人喜爱山泉,不仅因为其景美,更因其陶冶了他们的性情,使他们沉浸山林之美,抛却被贬官的烦恼、抛却一切不如意,逍遥而自适。如《山下泉》一诗,山泉清音,寂静而美好,使被贬的诗人获得内心的宁静;又如《冷泉亭记》中的冷泉亭风景秀丽,山林清泉,洗涤了人的“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使贬谪时期的白居易内心趋于平静,心境与冷泉佳境融合在一起。 14.B

15.A.了解大学生对新职业的态度

B.最吸引你的新职业是什么?/你觉得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新职业? C.对选择新职业,你最大的顾虑是什么?/你愿意从事的新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

我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并不是大材小用。首先,我们需要打破“什么人只 能干什么工作”的传统观念,教育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只要他们自己内心热爱、认可,在任何行业上都能获得成就感;最后,职业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高学历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

A.社会热点 这篇非连文本谈论突破社会传统想象的新职业,话题新颖,新职业层出不穷引发大众广泛讨论,社会关注度高,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和进步方向,所以应放在这一栏目。 C.生涯规划 这篇非连文本介绍了突破社会传统想象的新职业,指出新职业的优缺点,为青年学生正确择业指明方向,这些内容都与青年学生的生涯规划紧密相关,所以应放在这一栏目。 (选B、D不得分)

①买几斤柿子回家,却尝不出过去那种滋味 ②难忘 ③想念 ④阔别多年回家,看见一树孤独的柿子红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满树熟了的柿子比作是红灯笼,把整个院落比作一幅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长满枝头的温馨景象,给人以温暖、喜庆的感觉,表达了他的喜悦、幸福之情。

“孤独”有独自一个、孤单之意,这里形容一树柿子红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呈现冷清荒凉的状态,表达了他内心深处深切的思念与感伤之情。 老柿子树是爷爷种下的,文中的柿子树就是爷爷的象征,他想念那一树柿子红,就是想念爷爷,乡亲们称赞柿子树,实际上就是称赞爷爷的为人,写树即是写人,以树象征爷爷的精神品质。爷爷的性格特点:爷爷不责怪乱捅柿子树的孩子们,看着这群被生柿子酸涩得龇牙咧嘴的孩子们,胡子笑的一抖一抖的,可见他是一个宽厚、和蔼可亲的人;

爷爷曾分得过邻居的食物,在自家柿子成熟后,摘下来分给左邻右舍,可见他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内容上,描述眼前现实中的“一树柿子红”碎乱、孤独的状态,与记忆里“一树柿子红”的热闹喜庆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与回忆交织,表达了思乡、思亲的主题。结构上,“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与开篇“不知道是柿子远离了自己,或是自己遗忘了柿子”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