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阅读教学的主心骨”漫谈之十二学会设计主问题
作者:余同生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0年第09期
阅读教学,常常从问题开始。问题设计的关键,是要精心设计主问题。本文想就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与老师们商讨。
主问题设计有多重要?
我们先来回顾2008年在江西南昌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几堂优质课。
比如《花钟》一课,教师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教师用课件把花开的时间列出后)“读读这些写时间的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读后发现:作者是按花,开的时间顺序写的;写时间的词语,有的放在句前,有的放在句末,富有变化;写具体时间,有的用了“左右”,有的没用。2 “作者一口气写了九种花,你发现这九种花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花开的写法,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选一种花表达自己读后独特的感受。《花钟》一课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两个主问题展开的。这两个主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主问题:“作者写花开的时间和样子有什么不一样?”教者只是把这个问题分两次提出。从而形成两个主要学习环节而已。有了这样的主问题,教学目标就明确了,教学重点就突出了,教学内容就具体了。教学过程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必然学有所得,对如何阅读和写作均有帮助。此课在赛课中获特等奖。 又如《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教师在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主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特别地感动了你?”(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作简要批注)于是学生沿着“品细节、悟感情”这样一条主线展开了学习活动。这样教,目标明确,主线突出,做到了长文短教。也获得了特等奖。
再如《猴王出世》一课,在整体感悟猴王形象之后,教师提出了如下一个主问题:“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样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全课围绕这样一个主问题展开,分若干层次让学生去发现作者写的秘密(如三字句、对偶句、排比句,猴王语言短促、跳跃等特点)。这堂课虽然没有评上特等奖,然而却引起了小语界的广泛关注,认为这是一堂很有创意的语文课。这堂课的创意在于:教者始终围绕“怎样发现写的秘密”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得集中,学得有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教学中,凡是优质的课,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心设计教学的主问题。主问题往往决定一堂课的方向和成败。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学习的难易度,常常含蕴在主问题中,它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主问题,这课就成功了一半。
低效课堂和一个显著毛病是没有主问题。一堂课会提出10—20个问题,且不说问题太多,更严重的是十几个问题彼此并列分割,没有主次,没有核心。这就好比写一篇文章,平分秋色地提出十几个互不相干的论点。结果,文章没有中心,等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应从学会设计主问题起步。
主问题设计有何策略?
主问题这么重要,那么,主问题的设计有什么策略呢? 策略1,把主问题设计在核心目标上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若干项,其中必有一项是主要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主要目标,或重点目标。或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设计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设计好主问题,首先必须找准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找准一篇课文的核心目标,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角度人手,并透过语言领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即“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情感”,而不可“从内容到内容”、“从情感到情感”。如前面提到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教者提出的“你觉得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特别地感动了你?”这一主问题,就是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角度提出来的,它是通过“品细节”来“悟情感”的,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上,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既利于学生学到一种读写的本领,又利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言意兼得。如果我们把主问题改成以下几个:(1)嘎羧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它为什么深深地感动了你?(2)嗄羧的忠诚、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3)嘎羧看到象鞍为什么那样激动?来到打落江畔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最后为什么要挖坑埋了自己?如果教者把以上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问题,那就可能丢失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因为在这些问题中,均没有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要求,而只有理解内容和情感的要求。以这样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可能走向重人文、丢语言的误区。 策略2,把主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出,学生举手如林,不是好问题;问题一出,学生瞟一眼课本即可回答,不是好问题;问题一出,学生略加思索即可准确回答,也难说是好问题。真正的好问题,一要引发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仔细阅读,二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经历了认真读、思之后才能回答,即我们平常说的“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问题方能称之为好问题。
如前面提到的《花钟》一课,教师提出的主问题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回答,而要经历几十分钟的反复阅读、思考、揣摩、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大体掌握。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如果我们把问题改为:(1)凌晨四点,什么花开了?牵牛花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特点?(2)五点之后,什么花开了?蔷薇是什么样的花?(3)七点开什么花?睡莲为什么有这么美的名字?这样一直问到第九种花开。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会举手如林,课堂一定会热闹无比,可是学生要动脑筋吗?要用心读书吗?学后他的语言能力会提高吗?我们只能打一个疑问号。 策略3,把主问题设计成一个学习过程
一个好的主问题,必须形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主问题的解决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如前面提到的《猴王出世》一课,围绕“从怎样写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一个主问题,就形成了若干学习层次:读“三字句”有什么发现?读“四字句”有什么发现?读对偶句有什么发现?读石猴成为猴王的部分又有什么发现?主问题在新的情境中不断重复出现。这样设计。解决主问题就形成了若干个学习层次。再如《最后一头战象》一课,围绕“你觉得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特别地感动了你”这个主问题,也形成了学习层次:先圈画“披挂象鞍”部分中细节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再学习“返回战场”和“庄严归去”两个部分,同样要求圈画其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发现这些描写表达了什么感情?主问题三次重复出现,从而形成了以解决主问题为中心环节的学习过程。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主问题的解决才是有效的。 有的教师虽然也能设计一个较好的主问题,可惜没有转化为有层次的学习过程,在抛出主问题后三两个尖子学生简单回答一下,几分钟就告结束。这就叫做没有形成学习过程,问题好像解决了,其实只是水过地皮湿,学生并未形成学习能力。这是必须引以为戒的。 策略4,把主问题控制在1—3个之间
一堂课的主问题不宜过多,一般以一个为最好,课堂围绕一个主问题学习,内容集中,重点突出。不过,语文教学有时很难像数学课那样,一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它常常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因此,一堂课也可以设计两个主问题。但最多不可超过3个主问题。主问题太多,“主”则不“主”了。前面提到的三堂课,都只有一个主问题,每个主问题的解决都经历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设计,效果最佳。
一节课只提一两个主问题。不等于一节课只提一两个问题。因为课堂教学还要兼顾其他目标和内容。同时,主问题也可能变换形式出现。提问形式发生变化,而万变不离其宗,这样教,可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问题设计有何思路?
主问题设计要因课而异,大体的思路也是有的。 1 从提高朗读能力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教有的课文,可以把重点目标放在提高朗读能力上,那么就可以从朗读感悟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如二年级《看雪》一课,以四个疑问句为主线形成了课文内容,比较适合朗读训练。教该文时,可以设计如下主问题:“画出课文中有疑问号的句子,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个主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提出。这样教,侧重点是学会朗读疑问句,同时也能把学习词语、理解内容等目标带进来。
2 从提高默读能力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提高默读能力,低、中、高各学段有不同要求,教学时可根据不同要求提出主问题。低段可以提出如下主问题:“用默读的方法读课文,你能做到不出声,不动嘴,又能自己把课文读懂吗?”这样的主问题可以分若干层次贯穿全课。中段可以提出如下主问题:“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吗?”(边读边画,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这样的主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默读时提出疑问。高段可以提出如下主问题:“用几分钟时间快速读完全文,然后关上书,看看你能回答多少个问题?”(读后做捕捉信息的测试题)这样的主问题,意在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3 从掌握词句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如果我们把掌握词句作为一堂课的核心目标,那么可以从掌握词句的角度提出主问题。如《草原》一课,需要理解和学习的优美句子较多,教学时可参考课文后的思考题,提出如下主问题:“阅读全文,画出你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你能发现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吗?”这样一个主问题可以分层重视,引领全课的学习。 4 从学习表达的角度设计主问题
学习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之一。当下的语文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方面花的力气较多,相对说来,在学习表达方面花的力气太少,这是不正常的。
学习表达,各学段应有区别:低中高各段,均可学习课文如何遣词用句;中段可侧重于段的表达;高段可侧重于篇的表达。有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设计主问题就有了基础。本文开头例举的三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花钟》(三年级上册)是从学段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的,《最后一头战象》(六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五年级下册)是从学篇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特点,教学时可以根据表达特点设计主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父子之间深情的爱,教学时可设计如下主问题:“阅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与子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重点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山中访友》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山中所见美景,教学时可设计如下主问题:“课文中的‘友’指什么?围绕这些‘友’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和联想?如果不这样写,只采用记实的方法写古桥、树林等景物,效果又会怎样?”《鲸》是一篇说明文,具有说明文的典型特点,教该文可从“把握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两个角度来设计主问题,从而形成两课时的教学主线。 我们还可对一组课文的主问题作综合设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课文,教每篇课文均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第八组有《威尼斯的小艇》等四篇描写异域风情的课文,教学时可以从“作者是怎样抓住异域风情的特点来写的”这个角度设计主问题。这样教,可突显读写结合。
设计主问题的思路有很多,以上所说,只是例举。只要我们用心钻研课标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就能设计出比较好的主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