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坛 民营科技2013年第7期 电气设备的接地技术研究 程强 陈瑛霞 (1、石家庄市公安消防支队通信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对电气设备及其相关系统的接地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设备的接地型式,对接地型式的选择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 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设备;接地概念;接地形式 线)或保护中性线(PEN)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点(即中性 )进行直 接的电气连接。)。其接地型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凡是电气设备或设施的任何部位(不论它带电或不带电)人为地 或自然地与零电位的“地”相连通,便称为“接地”。 接地是电气设备安全的核心技术。但电气设备的接地并不是孤 立的,它和电气设备的网管系统的接地,电气设备的供电系统的接地, 电气机房的接地,电气线路的接地等是彼此关联的 。因此,必须用系 系统的接地一般可以区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又可以分 为“接地”和“接零”两种(这里“接地”具体指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 分对地直接的电气连接;而“接零”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PE 统的观念来全面认识电气设备的接地。 1接地的型式鳓 1.1通信设备的接地型式。1)当接地引线长度小于波长二十分之一, 频率在1MHZ以下时,一般采用辐射式(星形)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 统是将电子设备的信号地、功率地、保护地分开,用绝缘接地引线分别 先接到电源室总接地端子(板)上,再引至接地体,又叫“一点接地系 统”或“单点接地系统”,多用于低频电子设备的接地。2)当接地引线长 度大于波长二十分之一,频率在10MHz以上时,一般采用环状(网形) 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统是将电子设备的信号地、功率地、保护地都接 在—个公用的环状(网形)接地母线上,再引至接地体,又叫“多点接地 系统”,适用于高频电子设备的接地。3)当接地引线长度等于波长二十 分之一,频率在1MHz到10MHz之间时,可以采用混合式接地系统。 辐射式(星形)接地系统与环状(网形)接地系统相结合的接地系统称 为混合式接地系统。这种接地型式的采用是辐射式接地引线将电子设 备的信号地、功率地、保护地分开,在机壳或机架上汇接一点,然后再 把若干设备的汇接点接至公用的环状(网形)接地母线上,再引至接地 体。多用于电子仪表等的接地。 1.2计算机设备的接地型式。以计算机设备为主的现代通信设备的 网管系统自成体系,因此计算机设备的接地与通信设备的接地密切相 关。计算机设备一般有三种接地:逻辑地、功率地、保护地。根据需要, 有可能还包括重复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这时它们可以和保 护地统称安全地。计算机设备的接地型式实际上是逻辑地与其它地的 关系,—般有四种型式。 1)直流地悬浮接地系统。直流地悬浮就是直流地不接大地,与地 严格绝缘,要求对地电阻的大小一般在1MO以上。采用直流地悬空 的理论依据是:可以避免地磁场及地电位差的影响,不使其形成回路 而造成噪声耦合;同时逻辑地与交流功率地分开,可以避免交流电网 的干扰以及仪器仪表、检修工具等漏电进入计算机造成的干扰。2)交 直流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统是把逻辑地与直流功率地合接在一起, 接在单独接地网上(即将计算机的直流地用编织铜线或多股铜线连接 成地网,再用接地线引出机房外,焊接到单独的接地体上,有称分支式 直流工作地布局);交流功率地和保护地合接在一起,接到单独的接地 网及接地体上,或交流功率地通过电容器与逻辑地、直流功率地联接 在一起,接在单独的接地网及接地体上。这两种作法都可以避免交流 电网的干扰。3)一点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统是将逻辑地、功率地、保 护地分开,相互绝缘并分别与(地板下)铜排网或格栅均压网相联,然 后通过同一点(如电源室总接地端子板上)再接到接地体上。这种接地 系统的优点是通过铜排网或格栅均压网来使逻辑地有一个统一的相 对稳定的基准电位(零电位),减少了相互干扰,同时静电荷得到了泄 漏。4)联合接地系统。这种接地系统是将逻辑地、功率地、保护地均接 到机柜内专用接地端子上,然后通过保护地或交流功率地的接地引线 接地。这种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安装简单,只需将符合要求的接地引线 接到接地端子上即可。 1.3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通信设备由低压配电系统直接或间接供 电,其接地安全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往往密切相关。低压配电 1)TN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通过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与电源端的接地点相连接, 且必须将能同时触及的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同一接 地装置上。2)IT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无直接连接(或有一点 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可以通过保护 线接至接地极。也称为“不接地系统”。 在IT系统中的任何带电部分(包括中性线)严禁直接接地;系统 中的电源系统对地应保持良好的绝缘水平。 1.4通信机房的接地型式。通信机房的接地是为通信设备及其相关 设备的接地服务,主要是提供基准电位参考点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 行。常见的接地型式有以下两种: 1)一点接地系统:即所有要接地的设备接地线都绝缘地接到—个 单独的接地汇集点上,从而为所有设备提供一个公共参考点,不受地 电流和电位差的影响;同时将设备的电容、电阻、电感、变压器等元件 和机壳之间在机壳上进行一点接地,以便使杂散电容短路,保持元件 底板或外壳与机壳的等电位。这个接地汇集点一般是总接地端子板, 它向外用绝缘接地引线与机房外的接地体或闭合环形接地网连接,向 内用绝缘接地引线与机房内的接地端子板或接地母线连接,再从接地 端子板或接地母线引出绝缘接地线与设备的机壳或机架内的接地螺 栓连接。单个机房等情况时往往省去接地端子板或接地母线这个环 节;同一楼层有多个机房时,必须在楼层增设楼层接地排这个环节(供 同一楼层内的所有设备的绝缘机架及共用的电源设备使用,且交流电 缆金属外皮或金属管道也必须通过接地排接地后再进入机房)。2)共 用接地系统:即将不同设备和不同接地点的接地线,在较多点互相连 接起来,形成—个等电位面,不致产生较大电位差,减少通信回路干扰 并防止雷电等过电压反击。现在多层建筑一般利用钢筋作为避雷引下 线,若想将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与通信设备等的接地系统从电气上 真正分开,两接地体必须保持20m以上(在单根接地极时,距接地极 20m处才可近似看成零电位)目设备极其有电气连系的各中线缆、金 属管道等也必须与钢筋等保持一定距离绝缘,以防雷电反击、闪击、电 位差干扰等。这实际上难以做到,经济上也不合算。而采用共用接地系 统则可以避免这些隋况。即使有外来干涉干扰,其参考电平也会跟着 浮动。 ’ 共用接地系统一般是建筑物的主钢筋互相焊接成一个法拉第 笼,在建筑物顶敷设闭合避雷带(网),在建筑物外敷设闭合环形接地 网,在楼层敷设闭合均压网,在机房内敷设环形接地母线,上述带、网、 线、主钢筋之间应多 且均匀分布连接。机房内设备的各种接地,电缆 金属外皮、金属管道、金属结构等都要与环形接地母线多点且均匀分 布连接。 1.5通信线路的接地型式。通信线路(一般分为信息线路和供电线 路,供电线路包括低压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两种)的接地主要是防雷、 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强电误碰等,全长地埋电缆还要防腐蚀,有的 线路还要提供零电位。即有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保护接 地,及防腐蚀接地、工作接地等。其接地型式单一,即将电缆金属外皮 或屏蔽层两端接地且每隔一定长度接地;架空电缆进入通信站(通信 民营科技2013年第7期 科技论坛 机房等)前还要入地直埋一定长度和深度并两端接地;线路的其它设 对地故障电压蔓延和相线对地短路引起的中性点电位升高或位移等 TN-C.s系统电源结构简单,又保证一定的安全水平(建筑物 施(如电杆、钢绞线、分线箱、接头盒等)也要接地等。具体作法详见有 问题。4)内的PE线消除了电源线路的PEN线上的电压降),也可以用于通信 关规程。 设备等电子设备。5) IT系统内,由于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采用单独 2接地型式的选择及注意问题 和电源的接地在电气上没有联系,避免了故障电压会 无论采用哪种接地型式,接地引线长度等于四分之一及其奇数 的接地体接地,也适用于对接地要求较高的通信设备的供电。 倍的情况应避开。电子设备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大于 沿PEN线串击的危险;也会因装置的正常泄漏电流引起微量电位 4Q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 因为即使采用TN—S系统,体,但此时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Q;若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两接地 变化,影响电子电路的正常工作,而rITr系统因其和电源的接地在电 气上无联系,因而不会发生这类问题。但TT系统绝缘损坏时短路故 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为防止干扰,使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无论计算机直流地 障电流小,必须用较灵敏的漏电保护装置和较小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才能确保设备安全。6)当专用变压器位于通信设备所在建筑物院 采用何种接地型式,其接地线在机房内不允许于交流工作接地线相短 ln)只能采用TN_s系统供电;无论是采用 rr系统还 接或混接,也不允许与交流线路紧贴或近距离平行敷设。另外,计算机 内或建筑物内等时,通信设备及相关系统都不得采用中性线 设备的三种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均不大于40;三种接地装置可 是TN.s系统哪种接地型式,以分开设置,但此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m。通常l青况下,计算 (N)作为保护线且中性线(N)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点接地要求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及其接地线都必须与建筑钢 机设备的接地不宜采用悬浮接地系统,而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其接地 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以诸种接地装置中最小—种接地电阻值为依据。若 筋、电缆管道、其它金属结构或管道等保持绝缘。_点接地还要求直流 地及直流功率地的接地装置与交流工作地及防雷地的接地装置分设。 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电阻缸应不大于1Q。 则合设 同—低压配电系统中,不宜同时采用两种接地型式。但当全部采 但当机房所在建筑物利用钢筋等金属构件作为防雷引下线时,或当设备不易作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也应合设 用TN系统确有困难时,也可部分采用TT系统;但采用TT系统供电 接地装置;一部分均应装设能自动切除节电故障的装置(包括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装 置)或经由隔离变压器供电。在选择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时,应根 据其安全保护所具备的条件及所供电的通信设备的实际睛况来确定: 1)IT系统一般用于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场合如井下,纺织车间等, 通信设备一般不采用IT系统这种接地型式。2)TN--C系统因其中l生线 (N)与保护线(PE线)合为PEN线,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但PEN线 带有电位(运行中的PEN线不仅要通过正常负荷电流,有时尚有三次 谐波电流通过),可能产生杂音干扰,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不宜采用; 另外,当PEN线断线或相线对地短路等事故发生时,故障电压会沿 PEN线串击,从而使事故范围扩大。3)TN_s系统,PE线不通过正常负 荷电流,避免了交流电网的干扰,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绝缘 损坏时短路故障电流大,易使保护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但不能解决 接地装置。上述各种地的绝缘接地线可以在总接地端子板处或建筑物 外闭合环形接地网处联接在一起。一点接地系统抗交流电网干扰及地 电位干扰能力较强,但实施比较困难。现在通信机房一般采用共用接 地系统。 结束语:通过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做到正确 地选择接地型式,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接地的具体做法进行科学施工,从而提升设备的电气安全。 参考文献 『11傅洪畴.低压电气安 M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f2]叶佩生.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I3l 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994. f41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2008. (上接3页)行,膜污染状况可通过跨膜压差(TMP)的变化来间接表 示,确定了粉活性炭的最佳投量后,采用PAC ̄I滤处理工艺对跨膜压 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单独超滤和PAC-UF组合工艺在过滤周 期内TMP的增长趋势,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投 加与否会对跨膜压差有显著的影响。当投入20mg/L的粉末活性炭后, 并没有加重膜污染,反而使跨膜压差的增长趋势相对与单独超滤过程 相比非常缓慢,这表明PAC和超滤联用工艺是延缓膜污染的一种有 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膜系统在较长时间在相对较低的跨膜压差下 对uV 和COD ̄,去除 2s 率增加,可以很好的延缓 膜污染。考虑到经济因 : 素,确定组合工艺PAC 量:。 的最优投量为20mg{L。3) PAC-UF工艺对跨模压 :: 差的增长有一定的控制 ∞ 22 ^4 作用,对大分子有机物有 运行,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了膜的化学清洗周期,从而延长了膜的使 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消毒 用寿命,节约了制水的成本。 时删t h) 副产物前体物所代表的 类小分子物质也有明 图4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超滤膜跨膜压差 增长的影响 显的去除。 一I2 i 参考文献 【1]黄福昌,詹健超滤膜的过懑陛能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加-江西化 ’工.2009(4):23~26. [2]范茂军,等.PAC/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常规工艺出水的中试研究『J1.中 国给水排水,2007(17):84—86. 『3]杨艳玲,等.粉末炭一超滤_z-E出水氯和氯胺消毒安全}生评价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15—118. C0DMn [4]齐鲁,等.浸没式超滤膜净化松花江水的集成工艺叽沈阳建筑大学 3结论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 l(1):1 19—124. 1)PAC-UF组合工艺对浊度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投加PAC并没 【5J潘若平,等.粉末活性炭一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 有明显提高超滤膜对浊度的去除。2)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超滤膜 究叨.水处理技术,2010(8):104—107. 图3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有机物的去除:(1)UV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