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城市道路规划

北京城市道路规划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北京的城市规划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努丽曼古丽米吉提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地位。因此,北京既是文明古都,又是当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就应慎重考虑。

.北京城的地理位置

在中国东部,自大兴安岭向西南,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势陡降,这里的地壳中存在着近于东北向的大断层,断层面西侧的地盘上升,东侧下降,造成这种山岳与平原高低悬殊的形势。

北京即处在这分界面边缘部位,这里还有近于东西向的燕山横亘其北,使低平地带在平面上形如海湾。事实上在地球历史近期,这里就曾为海水淹没,是一个真正的海湾,最初沼泽很多,贴近山麓地带地势稍高,成为比较适于人类居住的场所和行走的通道,村落和城市在此逐渐形成,并成为从中原地区通向东北和塞外的门户,和保护中原农耕文化不受侵扰的关隘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隅,建立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原上——北京小平原。“其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我国的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只有北京完全符合古代选择国都时“前照后靠”的谚语。

北京的前边既有茫茫的渤海,又有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泃河以及北运河五大水系;北京的东北和西郊是绵延不断的群山:东北的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西部的西山属于太行山脉,最高的山峰是位于西北部边缘的海坨山(海拔2334米)

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只有正南面向平坦开阔的华北大平原。在古代,有些湖泊沼泽分布在北京小平原的东南一带,因而成为从北京小平原通向华北大平原的极大障碍。幸而西南一角,因为接近太行山的东麓,地势比较高,通行也比较方便

在三面环抱的丛山中,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了南来北往的通衢,最典型的一是现北京城西北约一百里的南口,一是现北京城东北约二百里的古北口。通过南口,经过口内的居庸关、八达岭,然后穿行一系列宽窄不等的山间盆地,可径上蒙古大高原;通过古北口,越过高低不同的丘陵和山地,又是通向松辽大平原的捷径[3]。因此,北京的地理位置相当的优越并且非常重要。

北京城的历史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称叫做蓟,以蓟作为中心而最早兴起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蓟国。《史记•周本纪》记载说: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帝尧之后于蓟。这个蓟,指的就是北京这地方,差不多与封帝尧之后于蓟的同时,周武王又封召公奭于燕,是为燕国

西周初期,蓟燕是两个相邻并存的奴隶制国家,后来,燕强蓟弱,蓟就被燕吞并了,因而历史上鲜有记载。战国之时,燕国进入封建社会,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史载,此时燕国的都城叫做蓟。蓟,就是现在北京城最初的前身。

西周初期,蓟燕是两个相邻并存的奴隶制国家,后来,燕强蓟弱,蓟就被燕吞并了,因而历史上鲜有记载。战国之时,燕国进入封建社会,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

史载,此时燕国的都城叫做蓟。蓟,就是现在北京城最初的前身。

燕是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屡受秦国的侵犯。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杀。秦国随后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燕,于公元前226年,占领蓟城。蓟城遂成为秦国的东北方重镇。

自秦至西晋,蓟城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秦置广阳郡,治所在蓟城。

东汉时期,蓟城属渔阳郡。三国时期,蓟城为幽州属地,是曹魏直到隋唐的北方重镇。

唐天宝元年(742),幽州改称为范阳郡,仍设治蓟城。兼领范阳、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755)起兵蓟城,攻占洛阳。翌年,安禄山自称皇帝,国号大燕,以范阳(幽州)为大都这是北京称大都之始。

后发生内讧,被其子庆绪所杀;庆绪又为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后来也自称大燕皇帝,并以范阳为燕京,是为北京正式称燕京之始。唐平定安史之乱后,改范阳郡为幽州

截至晚唐,蓟城不仅是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心,也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封建统治者们经略东北的前方基地。晚唐以后,由于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幽州的治所——蓟城——就成了汉族的重要边防中心。

当兴起自今日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占据幽州城后,立即在此建立陪都南京(又称燕京),并以此作为进攻华北大平原的一个据点。但辽国并未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取代辽国占据燕京之后,便迁都至此,是为金中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扩建工程。

此后不到百年,蒙古骑兵于1215年突破南口,杀进中都城。因为蒙人本没有在中都建都的打算,所以对中都进行了大肆抢掠和焚烧。忽必烈从和林到达燕京后的第四年,宣布定都燕京,并恢复中都名称,进行了营建工作。自此,北京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

元大都兴建后百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徐达奉命北伐,元顺帝不战而逃,徐达进城后改大都为北平。燕王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平,并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当女真再次占领北京,建立清王朝后,北京的格局并未发生过多改变,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北京城的发展过程

对北京的真正的大规模建设是从女真人建立金政权开始的。首先,中都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其次,城内中部的前方大肆修建宫殿,城北门以内的地方成为全城最大的市场

随后的元大都并不是在金中都城的旧基上建造的。忽必烈下令将城向东北方移,以今北海公园内琼岛和周围湖泊位设计中心,修建了三组宫殿,宫殿群外加筑城墙。大都环绕皇宫,除城北面只有东西两个城门外,其它三面各有三个城门。

相对的城门之间有宽广平直的大道,互相联通,将整座城分成纵横排列的街巷,沿一定的街道将全城划分为五十坊,为居民的居住单位。皇城东西两侧,在今朝阳门内和阜成门内附近,修建太庙和社稷坛。这种对称修建,加重了帝王大内的重要性。

皇帝的宝座不仅位于大内最中心的大殿,而且是东西城的中心点。南北之间,垂直于该点,正是全城的中轴线。沿中轴线北上,在今什刹海东北岸上,又建中心阁,它距南北的两面城墙的距离是相等的,距东西的距离也大致相等,其周围是当时城内最大的贸易中心。

可以说,元大都的建设是中国历代都城设计中,最贴近《周礼•考工记》的描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元大都的兴建,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一个极大发展,也是中国都市建筑史上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页。

当时未建都城之前,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地形测量,然后根据中国传统的规制,结合了历史发展的因素和地方上一些地理特点,拟定了一个全城的总体规划,在逐步施工:首先在地下按着自然地形的倾斜,铺设了下水道,装置了排水设备;然后,在地上根据分区布局的原则,进行设计。因而,元大都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发展[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军事防守便利,缩减了北城。元都北城墙被推倒,再建的城墙在今德胜门安定门一带。永乐四年,即1406年,新的北京宫殿开始营建。宫城在元朝旧址上稍向南移,元朝的中心阁改建为鼓楼,其北侧新建钟楼。

与此同时,元大都的南墙(今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推移到今前门所在的东西一线上,皇城的南面得以拓展。东西城的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迁移到紫禁城和皇城之间的空地。除去明朝中叶又加筑一个外城墙外,全城的总体布局,即便是满人入关后也基本上再无改变。

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