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空缺。

21.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的下降造成的。

22.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3. 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4.自然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稳定状态即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微观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3.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

4.需求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

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百分率之比

5.蛛网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的一个动态的价格分析模型,用以解释某些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生猪等的价格和产量一旦失去均衡时所发生的波动情况,该模型因所描述的价格运动图示形同蛛网而得名

6.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无差异曲线: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0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1.价格效用: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消费者为能够获得更多效用而增加其购买

量的现象

12.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3正常商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14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15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1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6等成本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条件下,厂商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17机会成本:在某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18.完全竞争市场:一种不收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具体而言行业中的每家

厂商都失去了个性,其所占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因而其行动不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的市场结构

19.进入壁垒:指行业内阻碍外部企业进入的某种障碍,一般包括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等,这些障碍的存在会导致行业内垄断的形成

20.价格歧视:又叫差别定价,指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且这种价格的不同并非为成本不同而造成的

2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2.想象需求曲线:指某厂商降价时,设想其他厂商都不会采取降价措施,所得到的较为平坦、需求弹性较大的需求曲线,这种需求曲线仅存在于厂商的设想之中,因而叫做想象中的需求曲线

23寡占市场:指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出的市场,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同质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并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24.双寡头模型:他描述只有两个寡占厂商的市场行为,且这两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行为是不变的,在此假定下,若Q=a-(a/b)Q,可以得到结论:两家厂商的均衡产量都等于a/3,两家厂商的产量之和等于2a/3

25.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数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一个人自己的抉择和机会,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

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参与者的可能抉择,已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如何合理的进行这些相互依赖的战略策划就是博弈论的主体

26.上策均衡:当对局者选择的都是上策的时候,这种均衡叫做上策均衡

27纳什均衡: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

29先行者优势:在序列博弈中,先做出策略选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博弈方可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获取较多的利益,我们把它称作先行者优势

30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他们是构成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31引致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32边际物质产品: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新增加的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乘积

边际要素收益:增加以单位的生产要素使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

33.预期效用:指的是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34道德风险:指的是投保后的人们做出的种种不利事件发生概率上升或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增加的行为

35风险溢价:即按照该资产风险大小而定的风险调整值,他表示为了让人们承担风险而必须予以的补偿

36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37帕累托最优:资源的最大效率配置,即无论做何改变都不可能同时是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余的人不受损的状态

38吉尼系数:用于衡量经济平等的指标,指绝对平等线和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