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6)

????(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26卷,第2期2019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Vol26,No2Apr,2019系统思维(26)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ꎬ北京100024)

摘要: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ꎬ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ꎮ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5个专题ꎮ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ꎮ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ꎮ关键词:系统科学ꎻ系统思维ꎻ系统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793(2019)02-0079-04

SystemsThinking(26)

ZANTing ̄quan

(ChineseCenterforSystemsEconomicsResearchꎬ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ꎬBeijing100024ꎬChina)

Abstract:Thesystemsci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achievementsofsciencesinthe20thcentury.

cle.Everytopicencompassesthreemodules:relatedtopic+relatedtheories+theperspectiveofsystemstroducingsystemsthinkingwithconcretetopics.

economics.Itwillbeveryhelpfulforthereaderstounderstandingandgraspingsystemsthinkingthatin ̄Keywords:systemsscienceꎻsystemsthinkingꎻsystemseconomics

Systemsthinkingisofthemostfundamentalamongsystemssciences.5topicsareintroducedinthisarti ̄

(401)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约束及其对应学科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ꎬ社会系统是镶嵌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ꎬ或者说是从自然界异化出来的一个系统ꎬ当然要受到大自然的约束和影响ꎬ我们把大自然对社会系统(人类)的约束和影响统称为生态环境约束ꎮ与此同时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ꎬ特别是经济的发展ꎬ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空前提高ꎬ甚至达到了“地质力量”的量级ꎬ人类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巨大的“地质力量”ꎬ进而对大自然和环境约束产生巨大影响ꎬ正在危及人类在地球上的长期可居住条件ꎮ环境经济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第一门描述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约束之间关系的第一门学科ꎬ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约束之间的关系ꎮ根据社会系统的星园模型(昝廷全ꎬ2017)ꎬ在当前的历史情况下ꎬ可以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五个子系统ꎮ因此ꎬ描述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约束之间关系的学科不仅有环境经济学ꎬ还应当有环境科学、环境技术学、环境政治学、环境文化学(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等都属于这一范畴)ꎮ而且ꎬ这五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ꎬ其根源在于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ꎮ

收稿日期:2018-12-18

作者简介:昝廷全(1962-)ꎬ男(汉族)ꎬ安徽界首人ꎬ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tingquanzan@cuc.edu.cn

80

(402)系统化的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很多年前ꎬ我们就提出了一种观点: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ꎮ根据社会系统的星园模型ꎬ可以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五个子系统ꎮ人类社会进入系统时代的基本含义就是ꎬ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由于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已经变成了一个整体ꎬ具有了整体意义上的共同命运ꎬ每一个子系统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这个整体的约束和影响并且反过来对这个整体产生影响ꎮ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ꎬ主要表现在这五个子系统相互耦合ꎬ即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恰好是另一个子系统所需要的输入ꎬ这时社会系统正好处于非平衡定态ꎬ对应于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所说的耗散结构ꎮ从历史上看ꎬ科学、技术与经济(市场)的第一次相互耦合促进了英国产业革命的发生ꎮ从此以后ꎬ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情况越来越好ꎬ并且不断从一个层次的耗散结构向更高层级的耗散结构演化ꎮ

随着社会系统的系统化水平的不断提升ꎬ其功能也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ꎬ特别是对社会系统镶嵌其中的大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ꎬ有人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这种巨大影响称之为一种新型的地质力量ꎮ由于社会系统所产生的这种新型地质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约束的不断突破和破环ꎬ引起了许多“全球变化”问题ꎮ这些问题都是全球层次上的问题ꎬ只能在系统经济学和人类社会系统观点的指导下在全球层次上解决ꎬ处理好全球层次上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与文化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ꎮ(403)自成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当今世界万国互联互通ꎬ不论是系统广化还是系统深化ꎬ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ꎮ我国四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ꎬ在对外开放中ꎬ实现了国家的最大利益ꎮ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科技体系、经济体系、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体系ꎬ整个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系统ꎬ正因为如此ꎬ我们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ꎮ

自成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ꎮ在自成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历史、继承、改革与发展ꎮ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自成系统才能与世界互成系统ꎮ因为是大国ꎬ才能产生所谓的“巨国效应”ꎬ才能做到自成系统ꎬ在前苏联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时候ꎬ毛泽东非常有底气地说ꎬ让他封锁吧ꎬ封锁个三年五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ꎮ从国际经验来看ꎬ许多小国家正是因为没能做到自成系统ꎬ完全依靠对外开放ꎬ最终都陷入了“依赖经济陷阱”ꎮ即使发展最好的亚洲四小龙ꎬ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都属于美国的依赖经济ꎮ日本和韩国在经历了二十年(日本)和三十年(韩国)的高增长之后纷纷陷入了停滞的原因ꎬ正是由于战后一直被美军占领ꎬ没有建立独立的国防和科技体系ꎬ顶不住美国经济自由化的压力ꎮ历史上建立独立的科学、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苏联ꎮ历史上的文明大国例如土耳其、伊朗、印度、埃及、墨西哥、巴西等都因为没有充分注意自成系统的建设而要全盘西化ꎬ其后果已众所周知ꎮ

人类已经进入系统时代ꎬ万国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ꎬ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应当成为一种长期的国家战略ꎮ为了更好的对外开放ꎬ我们必须建立起独立的科学体系、技术体系、经济体系、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体系ꎬ并建立起这五个体系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耦合关系ꎬ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系统ꎬ这是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ꎮ(404)系统化也是一种生产力

2016年有一则报道ꎬ安徽皖北一个村庄的年轻人在网上开了一个家具定制的网店ꎬ可以让他年迈的父

亲在家通过上网收集和整理订单信息ꎬ由此参与到了经济活动当中ꎮ这个年迈的父亲本已不具备在市场上求职的能力ꎬ却可以通过父子关系的系统化获取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ꎮ系统化也是一种生产力的本质就是通过系统化可以把原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人力和资源整合到经济活动中去ꎬ特别为弱势人群提供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ꎮ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命的生产ꎬ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ꎬ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

第2期昝廷全:系统思维(26)81

生命ꎬ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ꎬ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多个人的共同生活ꎬ不管这种共同活动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的ꎮ由此可见ꎬ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生活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ꎬ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ꎮ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共同生活方式的本质就是系统化ꎬ“人的共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ꎬ等于是说ꎬ系统化就是生产力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详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ꎬ我国改革开放初期ꎬ正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ꎬ释放生产要素ꎬ促进生产力发展ꎬ进而取得了巨大成就ꎮ具体表现为把各种生产要素从原有经济组织中释放出来ꎬ在市场中重新组合ꎬ大大提高了生产力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是两项根本性的制度转型ꎮ这两项改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ꎬ导致城乡社区解体ꎬ社会生活失去组织依托ꎬ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逐渐沉入社会底层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ꎮ在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之后ꎬ生产关系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ꎬ重建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ꎮ

通过系统化可以帮助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人群获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ꎬ进而分享社会经济成果ꎮ比方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实现的社区互助ꎬ把城市社区中心的老人、困难户组织起来ꎬ参与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垃圾分类、照顾儿童、丰富社区生活文化ꎬ甚至参与调解邻里矛盾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ꎬ通过系统化可以调动原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人力和资源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ꎬ可以更好的发展经济ꎮ与此同时ꎬ还减轻了基层政府负担ꎬ有利于社区环境整治和精准扶贫ꎮ

系统化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进入系统时代之后涌现出来的一个新问题ꎬ也许由于历史阶段的局限ꎬ马克思和恩格斯只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ꎬ没能对系统化之间和生产力的关系进行论述ꎮ这正是系统经济学的奋斗目标!(405)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ꎬ人类是自然界进化链条中最为复杂的一环ꎮ因此ꎬ包括经济系统在内的人类社会自然包括运动形态较为低级的物理化学系统ꎮ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ꎬ任何物理化学系统都有自发退化的内在趋势ꎮ从这个意义上讲ꎬ人类社会自然包括自发退化的趋势ꎮ

对于物理化学系统来讲ꎬ只有从外部输入负熵流才能抵御内部自发的熵产生ꎬ即自发退化趋势ꎮ因此ꎬ对外开放是保证系统不退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途径ꎮ对于人类社会来讲ꎬ除了对外开放之外ꎬ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新ꎮ人类社会自然包括人ꎮ人与其他物理化学元素不同ꎬ人具有主观能动性ꎬ能够想象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事物ꎬ这是认知革命的重要标志ꎮ因此ꎬ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创新ꎮ创新是保证人类社会不退化、促进社会进步更为重要的根本动力ꎮ

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垃圾ꎬ是人类社会内部所产生的自发退化现象ꎮ对于这类自发退化现象存在两种解决方案:1、通过对外开放ꎬ把垃圾“运出去”ꎮ2、通过技术创新ꎬ进行垃圾处理ꎬ变废为宝ꎬ实现社会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高度耦合ꎬ发展循环经济ꎮ显然ꎬ发展循环经济要比把垃圾运出去更为重要ꎬ也是应对人类社会自发退化趋势更为本质的解决方案ꎮ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讲ꎬ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一体化ꎬ人类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地质力量”ꎬ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表生态环境正在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影响ꎬ进而危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ꎮ这可以看作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大自然的自发退化机制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ꎬ展开在全球层面上的合作与创新ꎮ参考文献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4.[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4.

82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M].北京:中国书店ꎬ2012.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原理:概念、原理与方法论[M].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ꎬ2003.[7]昝廷全.沟通就是零距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ꎬ2006.[8]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2.[9]钟学富.社会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2007.

[10]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10.[12]清崎􀅰莱希特.穷爸爸富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ꎬ2008.

[11][美]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ꎬ伍义生ꎬ杨立盟(译).物理学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ꎬ2012.[1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ꎬ2010.

[14]昝廷全ꎬ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2).[16]昝廷全.临界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ꎬ2002ꎬ(10).[17]昝廷全.层级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ꎬ2002ꎬ(10).[18]昝廷全.创建企业的三个理由[J].企业活力ꎬ2004ꎬ(4).

(5).

[19]昝廷全.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系统经济学透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ꎬ[20]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J].经济学动态ꎬ1997ꎬ(2).[22]昝廷全.如何从‘零’创建大型企业[J].企业活力ꎬ2002ꎬ(1).

2002年3月转载.)

[21]昝廷全.企业实现可发展的资源位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ꎬ2002ꎬ(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ꎬ[23]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ꎬ2002ꎬ(5).[26]昝廷全.系统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J].企业活力ꎬ2002ꎬ(9).

究ꎬ2002ꎬ(6).

[15]昝廷全ꎬ刘彬ꎬ徐林发.特征尺度理论: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发展[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

[2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6).[27]昝廷全.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ꎬ2008ꎬ(12).[30]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ꎬ2005ꎬ(11).

[25]昝廷全.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ꎬ1998ꎬ(2).[28]昝廷全.制度研究的历史深度[EB/OL].昝廷全博客ꎬ2013-05-29.

[29]昝廷全.资源位第三定律:连通性的经济学[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ꎬ(3).

(责任编辑:龙学锋)

  

激励思维 分享智慧

【系统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