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XUN财讯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习惯的培养 □ 湖南省娄底市第三小学 曾卫飞 / 文 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好语文有很多因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尽量多地阅读, 生强大诱惑力,使他们沉迷于浅层的视觉享受与操作快感,疏忽其有利于广泛学习的优势,热衷娱乐消遣,冷落慢待惑抗衡,保持对纸媒文本的浓厚兴趣,以及利用新媒体和纸媒文本的优势结合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还在语文学习上没有课外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要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新课改已将阅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让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其实,我们还不能仅仅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这样学生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它还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阅读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读书可以浸润人的心灵,读书可以引领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大语文观、语文教育观提出:让阅读成为相伴学生终身的一种开放式活动,成为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需求。 但是随着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个新媒体时代到来了。这些新媒体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新媒体的科技创新普遍对小学生产-68- 各种方式(尤其是纸媒文本)的精华阅读。从学校一项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中了解到:76%的家长与教师认为目前影响小学生阅读热情最突出的因素是网络、影视、手机等新媒体干扰;在纸媒体与网络、影视、手机等新媒体的阅读选择比较下,72%的学生愿意选择后者;85%的家长与95%的教师觉得当前小学生的网络阅读有必要指导。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影视娱乐消遣,或沉迷电脑手机游戏,或满足良莠不分的网文阅读,而对传统纸媒文本更多的只看《知音漫客》之类的漫画书和流行的网络小说。经常自觉阅读人类文明精华读本的学生不到学生的一半。同时,我也观察到:学生中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书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严重!导致学生阅读面窄,阅读层次浅,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严峻的课外阅读现状,应该引起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视!怎样把小学生沉迷于新媒体的视觉刺激、流连于消遣式的浅阅读转变为积极自能的阅读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找准小学生当下课外阅读的兴奋点,激发开掘学生自主阅读纸质文本的兴趣,迫在眉睫;帮助小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的特点,确定阅读方向,习得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逐渐脱离网络等新媒体的诱惑,势在必行;做好家校配合,利用公共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引领学生静心阅读,深入思考,做到读有所获,提升语文素养,引领精神成长,任重道远。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从小抓起,从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快乐与成就,推荐好书等,都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做了有益的探索。而对如何与新媒体的诱有极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介于以上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阅读 学校每天设置一节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纯阅读课,让学生静心阅读纸质文本;编写富有地方特色的纸质校本读物,利用校本课让学生沉浸在当地的人文风情里;设置班级图书角、开辟班级微信读书平台、设立阅读月、利用班级QQ群进行读书交流、开展现场辩论会等,营造一个书香校园。学校从优化环境到创造条件,巧妙地运用网络的优势,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尽量多地读纸质读本,以积极的阅读兴趣去自觉抵抗网络诱惑,享受更多的自由阅读纸质文本的时间。 二、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阅读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陪读者。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师生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魅力与交流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充当一个引领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读一些经典名著以净化心灵;读一些时尚读物以满足心灵的需求;读一些与课本学习相关的读物以延伸课堂,教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读有用的书,读好书。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并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弥补网络电子阅读这种浅层次阅读的缺陷,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深层次阅读的内心愉悦,让学生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读得懂书。 三、家长与学生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促进阅读 家庭是孩子自然养成良好习惯的场所,因此家长要努力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努力摒除电脑、电视、手机等对孩子读书的干扰。经常 CAIXUN财讯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重庆师范大学 亢佳楠 / 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能力看作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强调口语交际要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让农村学生学会倾听、畅所欲言,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更是口语交际的一大重要任务。 师要注重把感情投入进来,说话要有“语文味”,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上无怯于教师,敢于展现自己。 (2)关注每个孩子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教师要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眼神,很多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却因为害羞而不敢展示自己。这时候,教师应用鼓励的话语给学生自信。如:我看到某某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他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他来回答。这样相比直接点名请同学们回答,多了对学生的肯定和信心,那么即使这一次他没有回答完善,但是他有了被别人认可的积极情感,那么下一次,他会更有自信。 (3)创设自我展示的活动 “儿童永远是生活在游戏中的。”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各种游戏之中,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盲人摸象等小游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游戏中身边人的动作、神情。接着,趁学生意犹未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小游戏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有兴趣去表达。 巧设谈话情境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特定情境交往中的应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话语情境能够调动人的情绪,激发说话的欲望,从而产生交际互动。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是我们最直接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实物、想象生活中自己所接触的场景,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代入”故事或图画角色中,以当事人的角色感同身受。如: 师:同学们,有谁可以总结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那几篇课文呢? 生: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 师:这些课文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主题都是热爱大自然。 师出示图片,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师:这些景色怎么样呢? 生1:美丽极了 生2:让人流连忘返 生3: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师:我也被这些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真想到外面走走拥抱一下大自然, 农村 小学 口语交际 中华文化的魅力来自于中华智慧,而口语交际是最能体现中华智慧的艺术之一。新课标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而农村学生大多生性淳朴内向,且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其语言不规范,表达能力较差。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其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农村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腼腆。在人多时会感到害羞,胆怯。常常因为怕说错而选择做一个倾听者。而教师应该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1)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师要言谈幽默,活跃气氛。幽默是一种具有丰富底蕴的语言,往往能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幽默更是一种智慧,它不但体现一个人的机智,还能帮助人摆脱尴尬的境地。同时,教 带孩子逛逛书店,为孩子读什么书把把关,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一同读书,或读书给孩子听,或谈谈读书的体会,有条件的可开展家庭间的读书沙龙活动,还要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的一些读书活动,让家校读书活动联动起来。在系列亲子阅读活动中,读书的种子一定会悄然移植于孩子的心中。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还任重道远,光有学校和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行成,依赖于一个热爱阅读的社会氛围,社会这个因素还得加入进来。国家要站在提升人民素质、涵养名族气质这个高度来强化全民阅读,要从文化宣传开始,到大量开展全民阅读的公用设施的投入,到奖励民间读书活动经费的拨发等。只有一个全社会读书氛围的兴起,一个书香社会的真正形成,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地爱上阅读,把阅读当成生活所需,从新媒体与纸媒体的有效结合阅读中汲取大量营养,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曾卫飞,女,汉,1970年5月出生。籍贯: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单位:娄底市第三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1]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文中的“新媒体”指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2] 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是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 阅读习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新媒体影响下常见的阅读途径与方式,以及教师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阅读心态与行为,能静心开展深度阅读和个性化阅读。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