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边坡支护毕业设计

基坑边坡支护毕业设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前 言

四年的大学即将结束,通过近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作者掌握了地质工程专业一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大四的毕业实习是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总结,我对这次设计相当重视,仔细认真地完成了这次实习以及设计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个学期我主要对**市福星·青龙王府1#、2#楼进行了支护工程的设计。

基坑工程是建筑基础工程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深基坑工程与高层建筑一样,也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涉及到基础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工程越来越多。从现在的基坑工程研究来看,基坑工程技术复杂,综合性强。难点很多,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工程实践,而基坑工程又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的重点。

总之,基坑工程是一项理论上尚待完善、成熟和发展,实践中需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当然,由于基坑工程造价较高,加之又是临时性工程,费用高而建设后期利用率低的现状使人们往往忽视基坑工程的重要性,而不愿意花费必要的建设资金。所以,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基坑工程往往处在很尴尬的处境。一方面,业主不希望花大价钱在基坑工程上,另一方面,基坑工程决定着整个后续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这种处境下,就要求我们岩土工作者在基坑设计施工中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使设计更合理,施工更经济。

本设计是作者对**市福星·青龙王府1#、2#楼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后,考察了该地区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之下完成的。文章主要采用的桩锚支护方案,是在各种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后最终确定的。在设计过程中,我真正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

I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省**市青龙王府拟建1#商住楼和2#住宅楼,本设计主要对此基坑边坡进行方案论证选择、设计计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拟建建筑场地的东侧现为一边坡,长约120m,开挖后高度为2.0~13.0m,北段采用毛石挡墙进行支挡,整个坡顶分布有大量民房,所以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者采用喷锚支护和桩锚支护2种方案论证选型。拟建1#商住楼北侧水平距离约0.8m处,有一栋6层楼的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南侧有一栋6层楼砖混结构的商住楼,与边坡的最小水平距离约为1.5m,地下室开挖后,基坑(边坡)最大度达到4.2m,所以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者采用排桩支护。为了满足此挡土墙和边坡的安全、经济、合理等问题,最终确定采用排桩支护、桩锚支护和放坡支护三种支护方式。本设计对这三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对此进行还设计了一整套相应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支护监测以及施工管理,并最终做了工程的预算书,完成了此工程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基坑支护;桩锚支护;施工方案;预算

II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Design of Deep Excavation Engineering for City South

Building 1# in **

The City South Building 1# that at the below of a retaining wall will be under construction in ** of ** province, this article mainly argues for program selection, design calculations an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of the Pit Slope.The West and the south side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field exists one \"7\"-shaped stone retaining wall slope,The length of slope about 100m, height between 6-7m, the depth of the design excavation pit 8.0m.Excavation will affect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bulkhead and the side slope.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engineering geology condition,the author will use three kinds of plans,the soil nailed retaining structure, Pile-anchor Structure and Shotcrete-bolt Net Supporting.To make the bulkhead and the

side

slope

security,economical,reasonable,Pile-anchor

Structure

and

Shotcrete-bolt Net Supporting will be finally used. The article has designded the two plans particularly,and designded a whole set of plan of construction,including the craft of construction, the support monitoring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At the end,the author has made the project budget finally,and then has completed the requirement of project design.

Key words: deep excavation; Pile-anchor Structure;construction;budget

III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篇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 1 第1章 设计条件及分析 .................................................................................................... 1

1.1工程概况 ......................................................................................................................... 1 1.2工程地质条件 ................................................................................................................ 1

1.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1 1.2.2地层岩性 ............................................................................................................. 2 1.2.3地质构造 ............................................................................................................. 2 1.2.4不良地质作用 .................................................................................................... 3 1.3岩土工程参数选取 ....................................................................................................... 2 1.4水文地质条件 ................................................................................................................ 3 1.5本基坑支护特点分析 ................................................................................................... 3

第2章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 4

2.1本基坑工程设计依据 ................................................................................................... 4

2.1.1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 4 2.1.2采用相关资料、施工图纸 .............................................................................. 4 2.2基坑支护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 4

第3章 基坑支护方案论证 ............................................................................................... 6

3.1深基坑支护三种方案简介 ........................................................................................... 6

IV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1.1土钉支护 ............................................................................................................. 6 3.1.2喷锚网支护 ........................................................................................................ 8 3.1.3桩锚支护 .......................................................................................................... 10

第4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 13

4.1剖面1-1 ....................................................................................................................... 13

4.1.1设计计算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稳定性分析 ..................................................................................................... 17 4.2剖面2-2 ....................................................................................................................... 18

4.2.1设计计算 .......................................................................................................... 18 4.2.2稳定性分析 ..................................................................................................... 22 4.3剖面3-3 ....................................................................................................................... 22

4.3.1稳定性分析 ..................................................................................................... 23 4.4剖面4-4 ....................................................................................................................... 23

4.4.1设计计算 .......................................................................................................... 23 4.4.2稳定性分析 ..................................................................................................... 29 4.5剖面5-5 ....................................................................................................................... 31

4.5.1设计计算 .......................................................................................................... 31 4.5.2稳定性分析 ..................................................................................................... 43

第二篇 施工组织设计 ...................................................................................................... 51 第1章 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 51

1.1工程概况 ...................................................................................................................... 51 1.2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 51 第2章 施工技术 ...................................................................................................................... 53

2.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面布置 ....................................................................................... 53 2.2支护结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说明 ..................................................................... 53

2.2.1人工挖孔桩 ...................................................................................................... 53 2.2.2锚索成孔及注浆、施加预应力 ................................................................... 57 2.2.3钢筋锚杆 .......................................................................................................... 60 2.2.4钢筋混凝土施工 .............................................................................................. 62

第3章 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标准 ........................................................................................... 70

3.1质量管理 ...................................................................................................................... 72

3.1.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 72 3.1.2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72 3.2质量保证体系 ............................................................................................................. 72 3.3质量评定标准 ............................................................................................................. 73

V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4质量保证措施 ............................................................................................................. 74

3.4.1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 74 3.4.2锚索的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 ...................................................................... 74 3.4.3模板及支架质量保证.................................................................................... 74 3.4.4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 75 3.4.5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 75

第4章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 77

4.1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精度要求及测点布置 ............................................................ 77 4.2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 77

4.2.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 77 4.2.2警戒值 .............................................................................................................. 77 4.2.3应急措施 .......................................................................................................... 78 4.3观测时间与周期......................................................................................................... 78 第5章 计划工期与施工进度控制 ....................................................................................... 79

5.1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 79 5.2施工用水用电 ............................................................................................................. 79 5.3施工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 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 80

6.1安全施工制度与措施 ................................................................................................ 80

6.1.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 80 6.2环境保护要求与措施 ................................................................................................. 81

6.2.1文明施工措施 .................................................................................................. 81

第7章 组织机构与岗位责任制 ............................................................................................ 83

7.1各职位责任 .................................................................................................................. 83 7.2组织机构与岗位图表 ................................................................................................. 83

第三篇 工程预算书 ............................................................................................................ 85

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I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VII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篇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第1章 设计条件及分析

1.1工程概况

**省**市青龙王府由1#商住楼和2#住宅楼组成。位于**市**河畔,**东路与东风路交汇处的东南角。拟建建筑场地的东侧现为一边坡,长约120m,开挖后高度为2.0~13.0m,北段采用毛石挡墙进行支挡,整个坡顶分布有大量民房。1#商住楼北侧水平距离约0.8m处,有一栋6层楼的砖混结构的办公楼,据业主介绍,基础为桩基础;南侧有一栋6层楼砖混结构的商住楼,与边坡的最小水平距离约为1.5m,据业主介绍,基础为桩基础。1#栋商住楼地下室开挖后,基坑(边坡)最大高度达到4.2m。本工程基坑开挖和土方开挖可能危及坡顶部位既有建筑及道路的安全,破坏后果严重,该工程安全性等级定位一级。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本场地位于**市**河畔,东风路与**东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场地原始地貌属**河流堆积地貌流水堆积低岗(ⅡⅡ-5dal),位处二级阶地,由白垩系下统泥质粉砂岩组成基座阶地,地面起伏较大。场地目前地面标高为217.13~231.59m,在场地东侧有一较高边坡,开挖后高度在2~13m之间,北段采用毛石挡土墙进行支挡,坡顶分布大量民房。1#商住楼北侧水平距离约0.8m,有一栋6层楼砖混结构的商住楼,基础为桩基础;南侧有一栋6层楼砖混结构的商住楼,与边坡的最小水平距离约为1.5m,基础为桩基础。现有边坡的坡脚为拟建的2#住宅楼,设计层数为

6+1层,高度26.8m,地下室一层,高度为2.8m;1#商住楼设计层数-1+23层,高度79.5m,地下室一层,高度3.6m;地下室开挖后,基坑(边坡)最大高度将达到4.2m。场地在**市东风路与**东路交汇处的东侧,交通十分便利。

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2.2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①、粉质粘土②、圆砾③、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⑤。分述如下:

1、杂填土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Qml)

灰褐色,主要由杂土组成,夹含大量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密实度差。此层在场地钻孔均有分布,层厚0.60~7.60m,层顶标高217.15~231.59m,层底标高209.73~228.49m。

2、粉质粘土②(Qal)

黄褐色、棕红色,局部钻孔见黑色铁锰质氧化物,无摇振反应,稍湿,高层部分因含水量大呈可塑状,多层部分呈硬塑状,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此层全场地分布,层厚1.80~9.70m,层顶标高209.73~228.49m,层底标高207.35~224.12m。

3.圆砾③(Qal)

灰褐色,颗粒呈亚圆形,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等,砾径一般2~30mm,大者达40mm左右,孔隙为粗、中砂充填,含少量粘粒,级配一般,呈中密状态,饱和。此层在场地仅ZK5、ZK7、ZK8中有分布,层厚1.50~12.00m,层顶标高24.90~31.74m,层底标高为17.92~24.54m。

4.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K1)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多为强、中风化互层,岩芯多呈饼状、块状、短柱状,偶夹白色方解石脉带,宽约1~3mm,岩芯较坚硬,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此层为场地基岩,层厚1.40~12.50m,层顶标高205.75~224.12m。

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⑤(K1)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偶夹白色方解石脉带,宽约1~3mm,偶见米粒大小的溶蚀现象,岩芯较完整坚硬,多呈短至长柱状,易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RQD值为85%左右。此层为场地基岩,钻孔控制厚度最大为7.35m,此层层顶标高196.13~220.42m。

1.2.3地质构造

根据钻孔揭露及有关区域资料,场地基底为白垩系下统(K1)泥质粉砂岩,上覆第四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为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②、圆砾③,地表覆盖一层杂填土。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幅),未见断裂构造穿过拟建场地及其附近。

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据钻孔揭露,场地基底岩面较为平缓,泥质粉砂岩为场地基底岩层,埋深不大,岩层稳定,尚未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同时地下水活动较弱。

1.2.4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位于一至二级阶地,地形起伏较大,基底稍有起伏,北侧有一较高边坡,场地局部分布有防空洞,防空洞高3m,宽2m,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地的北侧,需进行开挖处理,以免防空洞产生地面沉陷而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拟建建筑物的设计标高和地下室的设计标高确定,2#楼北侧的边坡将增加到10m左右。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支护措施,极有可能产生滑坡,进而危及坡顶部位既有建筑物的安全而引发地质灾害。

1.3岩土工程参数选取

根据**省资源规划勘察院提供的**市福星·青龙王府1#、2#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岩土设计参数采用如下参数:

表1.1 岩土工程参数取用表

土层 杂填土 粉质粘土 泥质粉砂岩

重度(kN/m)

18.0 19.2 20

3

Ø(°) 6 14.9 20

C(kpa)

6 29.2 15

m(kN/m) 720 4380 7500

4

1.4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查阅**省资源勘察院提供的**市福星·青龙王府1#、2#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可以知道本工程的地下水位相对较低,而且主要为上层滞水:主要存在杂填土,勘测期间水量较小;孔隙潜水:赋存于圆砾层中,勘测期间水量一般;岩石裂隙水:赋存于白垩系泥质粉砂岩裂隙中,水量贫乏,因此在后面的方案选型及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1.5本基坑支护特点分析

1、场地东侧南段既是基坑又是边坡,2#住宅楼开挖深度为13m,开挖深度相对较大,因此挡土墙的处理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所以本段采用桩锚支护。

2、1#号楼周边建筑物紧挨,施工场地狭小,同时在1#号楼南侧,地下管线紧挨建筑红线,有煤气等重要管线,不具备放坡开挖和打锚杆的条件,因此采用排

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桩支护。

3、场地东侧挡土墙的周长较长,约有120m。 4、工期要求相对短。

5、基坑安全等级: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支护结构破坏后对周边环境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影响很严重,基坑安全等级为1级。

6、基坑使用期限:由于“零排放”工程工期紧,设计基坑使用期限为180天。

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2章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2.1本基坑工程设计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有力的促进了基坑工程这一新兴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许多地区都施工了一大批规模大、深度深、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多样的基坑工程,通过时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已能熟练的掌握各种高难度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为新世纪施工更多、更复杂的地下建筑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深基坑支护和边坡防治中,由于地层复杂,周围建筑荷载差异等因素,使得深基坑工程的失事率逐年增加,尤其是沿海城市更加突出。根据相关资料,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从而会使得周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结果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设计过于保守的话会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因此要做到基坑支护的安全可靠,又要做到经济合理。 2.1.1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市福星·青龙王府1#、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省资源规划勘测院提供 《**市·青龙王府总平面图》 **华艺工程设计有限提供 2.1.2采用相关资料、施工图纸

1、基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下管线等资料由**省资源规划勘测院提供; 2、基础底板平面图由**华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2.2基坑支护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1、本基坑支护坚持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在掌握基坑工程要求(平面尺寸和深度等)、场地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等资料后,对影响基坑工程维护体系安全的主要矛盾作出分析。根据本基坑的特点,基坑首先要保证其安全性,这就要求控制坑壁的变形,基坑设计时选用变形小的支护体系。

2、安全原则不仅指维护体系本身安全,保证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而且要保证临近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经济原则不仅是指维护体系的工程费用,而且要考虑工期,考虑开挖是否方便,考虑安全贮备是否足够,应采用综合分析,确定该方案是否经济合理。 4、方便施工原则也应是维护体系的选用原则和思路之一。方便施工可以降低开挖费用,而且可以节约工期、提高维护体系的可靠性。

5、围护设计要因地3宜,根据基坑工程周围建(构)筑物对维护体系变位的适应能力,选用合理的围护型式,进行围护结构体系设计。

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3章 基坑支护方案论证

3.1深基坑支护三种方案简介 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支护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如混凝土灌注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桩锚支护、土钉墙支护、喷锚网支护等。但无论方法手段怎样改进,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及设置原则是不会变的。

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3】:

1、确保基坑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稳定;

2、确保基坑四周相邻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

3、在有地下水的地区,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在地下水以上进行。

深基坑支护的设置原则是:

1、要求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尽可能与工程永久性支挡结构相结合,作为结构的组成部分或材料能够部分回收重复利用;

3、受力可靠,能确保基坑边坡稳定,不给邻近已有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带来危害;

4、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 5、经济上合理。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深基坑之护手段。 3.1.1土钉支护

土钉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型挡土结构。它由被加固土、放置于原位土体中的细长金属杆件(土钉)及附着于坡面的混凝土面板组成,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式墙的挡土墙,以此来抵抗墙后传来的土压力和其它作用力,从而使开挖坡面稳定。 1、工作原理【4】

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的,但也可通过直接打入较粗的钢筋或型钢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拉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而土钉间土体变形则通过面板(通常为配筋喷射混凝土)予以约束。

深基坑逐层开挖,逐层在边坡以较密排列(上下左右)大如图钉(钢筋),强化受力土体,并在土钉坡面设置钢筋网,分层喷射混凝土,就是土钉支护。

喷射混凝土内的钢筋网既调整结构了锚杆或土钉和喷射混凝土之间的受力使之均匀,以使喷层有一定柔性,允许边坡有一定位移.同时喷射混凝土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边坡稳定和安全【5】。

2、土钉支护特点

土钉支护优点:

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和承受坡顶超载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改变边坡突然塌方性质,有利于安全施工;

(2)设备简单,易于推广。由于土钉壁土层锚杆长度小得多,钻孔方便,注浆亦易,喷射混凝土等设备,施工单位均易办到;

(3)如能与土方开挖配合好,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则工期可缩短,噪音小; (4)经济效益好,一般成本低于灌注桩支护;

(5)分层施工,边监测边施工,便于采取必要措施;

(6)适宜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措施后的杂填土,普通粘土或非松散型的砂土,一般认为可用于标贯击数N值在5以上的砂质土与N值在3以上的粘性土。

土钉支护也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主要有:

(1)现场需有允许设置土钉的地下空间。当基坑附近有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基础时,在施工时会存在影响;

(2)在松散砂土、软塑、流塑粘性土,以及有丰富地下水源的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土钉支护,必须与其它的土体加固支护方法相结合。尤其在饱和粘性土及软土中设置土钉支护更需特别谨慎,土钉在这些土中的抗拔力低,需要有很长很密的土钉,软土的徐变还可使支护位移量显著增加;

(3)土钉支护如果作为永久性结构,需要专门考虑锈蚀等耐久性问题。

应用土钉墙支护本基坑时,关键是设计土钉的长度,如长度不够,则不能提供较强的拉力使土体稳定,如太长会浪费。土钉长度根据基坑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来计算和土钉的其它参数通过计算来确定。

对于常用的钻孔注浆钉,在初选钉长、间距和倾角时可参考以下数据【13】: (1)土钉长

沿支护高度上下分布的土钉,其在使用状态的最大内力相差甚多,一般为中部大,上部和底部都偏小。但顶部土钉对于限制支护最大水平位移甚为重要,如果顶部土钉较短,在土钉尾部或尾部以外的上方地表容易出现较大开裂,所以在城市地区构筑土钉支护,需要加长顶部土钉的长度。至于底部土钉也不宜过短,否则不利于支护作为整体抵抗基底滑动、倾覆或坑底深部失稳。在非饱和土中,土钉长一般为0.6~1.0H的范围内,对顶部土钉不宜小于0.8H;而在饱和软土中,由于土体抗剪能力很低,而且土钉内力因水压作用增加,L/H值甚至可超过2。

(2)土钉密度

为使土钉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个组合的整体,土钉的间距不宜过大,土钉的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的乘积应不大于6㎡。一般工程中多取土钉的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相等,在非饱和土中为1.2~1.5m左右,对坚硬粘土或风化岩土有超过2m的,而对软土则可小于1.5m。一般来说,土钉的间距不宜超过2m。 (3)土钉倾角

对直立的支护,土钉倾角一般在0º~25º之间。增加土钉倾角使支护的位移和地表角变位增加,倾角大于20º时增加的趋势更为加剧。

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土钉支护的面层通常用50~80mm厚的网喷混凝土做成,一般用一层钢筋网,钢筋直径为6~8,网格为正方形,边长200~300mm。土钉端部与面层的连接宜采用螺母、垫板。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中要做好施工缝处的钢筋网搭接和喷射混凝土的连接,到达支护底面后,宜将面层插入底面以下30~40cm。如果土体的自稳性能不强,可以在挖土后先做喷射混凝土面层,然后再成孔置入土钉。

(4)土钉墙面设计

土钉墙面层的工作机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虽然已积累一些土钉支护面层工作机理的实测资料,但差别较大,因此对面层的设计往往不作计算。根据**地区的经验及本基坑的特点,本基坑支护面层的设计方案如下:

a.面层设计为100mm厚,采取喷射混凝土内置钢筋网方式; b.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

c.钢筋网设计为:面层钢筋为Ф6@150×150钢筋网。 (5)排水系统

为了防止地表水渗透对喷射混凝土面层产生压力,并降低土体强度和土体与土钉之间的界面粘结力,土钉支护在一般情况下都必须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施工开挖前要先做好地面排水,设置地面排水沟引走地表水,或设置不透水的混凝土地面防止近处的地表水向下渗透。沿着基坑边缘地面要垫高防止地表水注入基坑内。随着向下开挖和支护,可从上到下设置前表排水管,即用直径60~100mm,长300~400mm的短塑料管插入坡面以便将混凝土面层背后的水排走。在基坑底部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需防渗漏,并离开面层一定距离。 3.1.2喷锚网支护

喷锚网支护,简称喷锚支护,其形式与土钉墙支护类似,也是在开挖边表面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并在其上成孔,担不是埋设土钉,而是预应力锚杆,借助锚杆与周围土体间的粘聚力,使具有更大的锚固力与边坡土体共同作用,组成稳固的复合体,对边坡其维护作用,使边坡土体获得稳定。 1、工作原理【7】

土体的抗剪强度较低抗拉能力几乎等于零,但是土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整体性能以较小的临界高度保持直立。土坡直立的高度超过临界高度或坡地有较大的超载以及环境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土坡失稳。过去常采用支挡结构承受侧压力并限制其变形。这属于被动制约机制的支挡结构。

基坑喷锚网支护法是以尽可能保持、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边壁土体固有力学强度、变土体荷载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为其基本原理。在土体内增设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锚固体,它与土体牢固结构而共同工作,以弥补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增强土体的稳定性,以主动制约机制为基础通过锚杆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使土体自身结构强度增加。其作用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锚杆对由锚杆、土体、钢筋网等组成的复合体起骨架约束作用,由于锚杆本身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在土体中形成的锚杆骨架,对复合土体有约束变形的作用;

(2) 锚杆提高复合体的强度:由于锚杆与土体两者材料性质上的差异,土体进入塑性状

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态后,应力逐渐向锚杆上转移,此时的锚杆骨架分担了土体很大一部分的应力,使得复合体塑性变形延缓形成渐进开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合体的强度;

(3) 锚杆起着应力传递和扩散的作用,相关试验表明: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坡角的应力最大部分锚杆处在滑裂面的两侧,此时的锚杆则可通过应力传递作用,将滑裂区内部分应力传递到滑裂区外的稳定土体中,并分散在较大范围的土体内降低应力集中,提高支护体系的抗破坏能力;

(4) 面层对变形的约束作用,面层是发挥锚杆有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坡面的变形,面层的约束力取决于锚杆表面与土体的摩阻力,当复合土体开裂面区域扩大并连成片时,摩阻力主要来自开裂区域后的稳定复合土体。 2、喷锚网支护的主要特点

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安全可靠;可用于多种土层,适应性强;施工机具简单、施工灵活,污染小,噪声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可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不占用绝对工期;本身不需要打桩,支护费用相对较低。 3、适用范围

喷锚支护适用于土质不均匀、稳定土层、地下水位较低、埋置较深,基坑开挖深度在18米以内时采用;对硬塑土层,可适当放宽;对风化泥岩、页岩开挖深度可不受限制。但不适用于有流砂土层或淤泥质土层采用。 4、设计要点

喷锚网支护设计参数主要是确定锚杆密度、锚杆长度和材质、止水措施、喷锚网面层结构、以及整体稳定性验算等。决定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是开挖深度、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地面荷载、邻近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

一般土层基坑喷锚网支护设计经验参数为:

(1) 群锚布设纵横间距:Sx(Sy)=1.1m~1.5m,前者为软弱土层,后者为硬塑土层。 (2) 群锚钻孔直径d孔选择适合土层的成孔施工方法,一般可硬塑土层选择钻孔锚杆,d孔=0.11~0.13m,采用钻进成孔,一般水下软弱土层选择注浆锚管d=Φ48~Φ60钢管,采用打入式成锚,一般岩石采用气动冲击成孔或钻进成孔,d孔=76mm~110mm,且在中风化以上岩层成孔深度不宜超过5米。但对裸露岩坡,必须用群锚牢固拉结岩层层面,节理裂隙面。锚杆倾角一般以12°~15°为宜,除非具备有效的压力注浆止浆塞工艺,锚孔倾角不宜小于8°。为避开地下障碍物或上层软弱土,倾角可加大到35°。

(3) 锚杆长度在基坑上部一般为L=1.2H~1.6H(H为基坑开挖深度),前者适用工程水文条件较好的基坑,后者适用土质差、水位高周边常有动载的基坑。接近基坑底层的锚杆长度通常只有上层锚杆的0.5~0.7倍,呈倒梯形分布(与土压力强度分布相反)。因为尽管表层土压力小,但通常土质较差,雨水和外荷交替作用,锚固黏结力相对较差且较易破坏丧失,尽量布设较长锚杆可减少位移量,限制裂缝的出现,对安全施工至关重要。对紧临道路和建筑物的基坑,首排锚杆最好施加30%的预应力锁定。

(4) 锚筋材料强度要与锚固力设计值相匹配,由于采用高密度锚杆,多数锚筋材料为Φ25~Φ28钢筋或Φ48注浆锚管,除非特别设置的预应力锚杆才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注浆一

1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般采用水灰比0.4~0.5的纯水泥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0。

(5) 面层结构包括二次喷射C20~C30强度等级细石砼,厚度为10~16cm,中间夹有两层钢筋网:Φ6~Φ8@200~300的绑扎网和焊接锚头的Φ14~Φ16加强筋网。 5、喷锚网支护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一般规定如下:

机械开挖→人工修坡→喷射底层细石砼→锚杆成孔→清孔→安置锚筋与注浆→绑扎底网筋并焊接锚头加强筋→喷射面层砼全封闭→视土质确定龄期进入第二层循环作业。

(1) 开挖:步距应与锚杆层距一致,并要按暴露土层的直立能力、浸水情况进行调整,必要时要进行分段跳挖、采用竖直注浆管棚等措施限制水土涌出,在重要的限制位移变形的地段尽量减少挖深,严禁超挖,并尽快喷射底层砼,加速凝剂;

(2) 成孔:按土层和地下水量选择合理钻机和钻具。多用地质钻机或土锚钻机(YTN-87)。电动液压钻机或风动冲击旋转钻机,若采用注浆锚管,则采用风动锤击成孔。值得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不用泥浆护壁成孔,免使锚固力大为降低;二是超过10米深孔不宜用手工洛阳铲,因费用低,成孔快,广为采用,但洛阳铲成孔多成水平状,甚至倒斜角,在之浆阀不完善的条件下经常灌浆不满,锚固力甚低。孔位纵横定位允差分别为±10cm~±5cm;

(3) 清孔:用压缩空气0.5~0.6MPa吹清残土或0.15MPa清水洗孔去泥壁,这个工序对提高锚固力很重要;

(4) 置筋与注浆:锚筋要设置定位架,连同注浆管一齐插到孔底,压力灌浆使浆从孔口流出,要求锚固力大的尚要设补压管,在初凝前补浆、对注浆锚管要在口部设止浆塞。浆液采用525#纯水泥浆,水灰比0.4~0.5,强度等级不低于20MPa;

(5) 披挂面层钢筋并焊接锚头,锚头焊接有几种方式,钢筋穿孔焊接或井字短筋压焊; (6) 喷射第二层细石砼坡面全封闭。一般坡面砼板厚度为12~16cm。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在坡面设置一些泄水管,待最后结束时予以封闭。

上面提到的超前注浆锚杆和高压注浆管棚技术都被证明是防止开挖面水土流动的有效工艺,要视乎施工队伍的工艺水平并通过试验确定施工参数。 3.1.3桩锚支护

桩锚支护是指它的一端与挡土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中,以承受结构物或挡土桩,墙承受的侧压力,它利用了地层的锚固力维持桩、墙的稳定。土层锚杆的施工是在地面或者深基础的地下室墙面(地下连续墙)、基坑的围护壁面及基坑侧壁为开挖的土层钻孔(或掏孔)达到一定设计深度后,或在扩大孔的端部,形成球状或其他形状,在孔内放入钢筋、钢管或钢丝束、钢绞线或其他抗拉材料,灌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是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拔)力强的锚杆。锚杆端部与灌注桩联结,将构筑物受到的外力通过钢拉杆传给院里构筑物的土层,以维持工程构筑物所支护地层的稳定性。也可以用于做挡土结构的锚杆,以防塌方或滑坡;用于做逆作法施工地下室的支撑,或在基坑深度、宽度较大(>10m),上部不能用钢支撑的情况下作坑壁支护,使可在完全敞开、不放坡的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和进行机械化施工;用于陡边坡的护壁支撑,可起支撑一定土压力的挡土墙和护面作用,减少放坡,节省挖坡土方量;或用于做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锚桩,以减少基础尺寸等,特别对于难以采用支撑的大

1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面积、大深度的基坑,地下铁道的车站、大型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更有实用意义。 1、工作原理

(1) 当挡土桩受土压力,水压力及上部荷载后产生侧压力,锚杆通过非锚固段钢筋传到锚固段,即将拉力传到土层;

(2)锚固段钢筋与水泥浆通过握裹力,产生水泥与土层间的剪力,锚杆通过两者间剪力起作用;

(3)有锚固段长度与抗剪强度,产生锚杆的抗拔力。抗拔力加安全度大于桩侧压力所产生的锚杆轴向力,支护结构就稳定安全了。 2、桩锚支护特点

(1)使用锚杆支护比坑内支撑挖土时方便; (2)锚杆要有一定覆盖深度要有一定抗拔力; (3)预应力锚杆对挡土桩的位移要小;

(4)对压力水土层及卵砾石层,应用高压射水钻杆及钻石钻杆的钻机; (5)锚固段的长度应由计算并加安全度确定; (6)相邻锚杆张拉后应力损失大,应再张拉调整; (7)锚杆实际抗拔力应作试验后确定。 3、使用范围

(1)一般粘土,砂土地区皆可应用,软土,淤泥质土地区要试验后应用,主要是抗拔力低;

(2)地下水压力较大时应用高压射水钻杆钻成孔,并应采用一些措施,防止涌水涌砂; (3)采用桩顶圈梁做锚杆腰梁,可以节约资金;

(4)对灌注桩,H型钢桩,地下连续墙等挡土结构,都可以应用锚杆拉结支护。

桩锚支护体系由挡土结构物与土层锚杆系统两部分组成。在桩锚支护中,挡土结构物为桩,土层锚杆系统由锚索、自由段、锚固段及锚头、垫块等组成。锚杆按锚固段的型式有圆柱型、扩大端部型及连续球型。对于拉力不高,临时性挡土结构可采用圆柱型锚固体;锚固于砂质土、硬粘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可采用连续球体型锚固体。 4、土层锚杆设计参数

(1)锚杆的层数

锚杆层数取决于支护结构的截面和其所承受的荷载,要考虑挖土后未做锚杆时支护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了不致引起地面隆起,最上层锚杆的向上垂直分力应不小于上面的覆土重量。此外,在可能产生流砂的地区施工锚杆,要使锚头标高与砂层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渗透距离过短造成流砂从钻孔涌出。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少设锚杆层数为好。

(2)锚杆的水平间距

锚杆的水平间距取决于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和每根锚杆能够承受的拉力值。在支护结构荷载一定的情况下,锚杆水平间距越大,每根锚杆承受的拉力越大;而间距过小则易产生群锚效应,因此需要计算确定。

(3)锚杆的倾角

1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锚杆倾角的大小影响锚杆水平分力与垂直分力的比例,也影响着锚杆锚固段与非锚固段的划分,此外,对锚杆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方便与否也有影响。

对于锚杆的锚固能力,水平分力是有效的,而垂直分力不但无效,还增加支护结构底部的压力,当支护结构底部的土质不好时很不利。从这点出发,锚杆倾角应该是越小越好。在确定锚杆倾角时,还要考虑土层情况,锚杆的锚固体最好位于土质较好的土层内,以提高锚杆的承载能力;锚杆还要避开邻近的地下构筑物和管线等。

根据《土层锚杆设计规范》规定,一般锚杆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小于4m;锚杆的水平和垂直间距不宜大于4m;锚杆倾角一般不小于15º,不大于45º,以15º~35º为宜。

方案初选:本工程场地条件较为复杂,原有边坡坡顶有一挡土墙,所以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确保边坡的变形,虽然土钉支护造价较省,但由于土钉对控制变形的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在本工程中不予考虑。

1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4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稳定性验算

4.1剖面1-1 4.1.1 设计计算 一、土压力计算

1-1剖面以ZK2为准进行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4.2m,上部均布荷载为q=20kN/m.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下表4.1:

表4.1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 层底标高层厚 重度 c(kPa) (m) (m) (kN/m3) (°) 杂填土 212.1 5.4 18 6 6 粉质粘土 207.7 4.4 19.2 14.9 29.6 泥质粉砂 20 20 15 岩 图4.1.1土压力分布图

1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主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a1tan2(4512)tan2420.81;

粉质粘土:ka2tan2(4522)tan237.50.59;

泥质粉砂岩:ka3tan2(45被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p1tan2(4532)tan2350.49;

12)tan2481.23;

粉质粘土:kp2tan2(4522)tan252.51.69;

泥质粉砂岩:kp3tan2(45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32)tan2552.04;

200.81260.95.4kPa;

b点:ea2(qrh11)ka12c1ka1 (20184.2)0.81260.966.64kPa; c点上:ea3(qrh11)ka12c1ka1

(20185.4)0.81260.984.13kPa; c点下:ea4(qrh11)ka22c2ka2 (20185.4)0.59229.60.7723.56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d点上:ea5ea423.56kPa;

d点下: ea6(qrh11r2h2)ka32c3ka3 (20185.419.24.4)0.492150.777.82kPa; e点:ea7ea677.82kPa;

1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被动土压力分布:

b点:ep12c1kp1261.1113.32kPa;

c点上:ep2rh11kp12c1kp1 181.21.23261.1139.89kPa;

c点下:ep3rh11kp22c2kp2 181.21.69229.61.3113.46kPa;

d点上:ep4(rh11r2h2)kp22c2kp2 (181.219.24.4)1.69229.61.3256.23kPa;

2h2)kp32c3kp3 d点下:ep5(rh11r (181.219.24.4)2.042151.43259.3kPa;

2h2r3h3)kp32c3kp3 e点:ep6(rh11r (181.219.24.420h3)2.042151.43(259.340.8h3)kPa; 由于c点之下被动土压力都大于主动土压力,土压力零点不存在,所以取c

点处为弯矩零点。

11Ea1(ea1ea3)h1(5.484.13)5.4241.72kN/m;

22ha15.45.42.70.5(84.135.4)5.41.81.91m;

241.72Ea2ea4h223.564.4103.66kN/m;

ha24.42.2m; 2Ea3ea6h377.82h3kN/m;

ha3h30.5h3m; 211Ep1(ep1ep2)h1(13.3239.89)1.231.93kN/m ;

2211Ep2(ep3ep4)h2(113.46256.23)4.4813.32kN/m;

22 1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13.464.42.20.5(256.23113.46)4.4hp2813.324.431.92m;

11Ep3(ep5ep6)h3(259.3259.340.8h3)h3(20.4h32259.3h3)kN/m;

22求嵌固深度hd: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

hpEpj1.20haEai0;

h3h0.540.8h3h3323得;

h1.21.1241.72(1.914.4h3)103.66(2.2h3)77.82h330231.93(4.40.5h3)813.32(1.92h3)259.3h336.8h378.29h32383.35h3596.440;

h31.22m;

则嵌固深度hd1.224.41.26.82m; 取hd7m。桩长7+4.2=11.2m。 二、挡土结构内力计算

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200mm,桩中心距2000mm。

剪力为零点位置以及相应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求hm; 由EpjEai0得:

31.930.5(113.46113.4632.45hm)hm241.7223.56hm0; 得hm1.77m; 相应的最大弯矩计算值

McEpjhjEaihi

31.93(0.51.77)251.660.83241.72(1.911.77)23.561.77 645.08kN•m

1.77 2注:弯矩顺时针方向为正。 则最大弯矩设计值

1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Mmax1.250McSv1.251.1645.0821773.97kN•m。

三、桩身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圆形截面钢筋布置如下:

图4.1.2 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

由最大弯矩Mmax1773.97kN•m,桩径1200mm,混凝土标号C25,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预计配26Φ25钢筋;箍筋为HPB225级钢筋,采用Φ8螺旋箍筋,间距200mm:加强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采用Φ16加强钢筋,间距2000mm,以加强钢筋笼刚度。

有a50mm, fy300N/mm2, fc11.9N/mm2, As12763.4mm2, rs550mm, 11.0:

sin2由公式1fcA1tfyAs0,t1.252;

2sin21.011.96002131.2530012763.40;

2得 0.277,t1.2520.696;

sinsint2sin31fcArfyAsrs 3 1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sin30.277sin0.277sin0.696231.011.960060030012763.4550 1825.2kN•mMmax1773.97kN•m

配筋满足要求。 四、冠梁设计

因为场地狭小,不适宜作冠梁。 4.1.2 稳定性分析 一、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稳定性验算公式: Ksfcili(qbiWi)cositani(qbW)sin;

iii整体稳定性分析如图

图4.1.3稳定性分析 圆弧半径(m) R = 14.597m 圆心坐标X(m) X = 0.53m 圆心坐标Y(m) Y = 1.64m 得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Ksf1.991.3; 稳定性达到要求。

二、墙底抗隆起验算

因桩底打入强风化岩层中,可不进行抗隆起验算。

1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2剖面2-2 4.2.1 设计计算 一、土压力计算

2-2剖面以ZK9为准进行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3.9m,上部均布荷载为q=60kN/m。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下表:

表4.2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 层底标高层厚 重度 c(kPa) (m) (m) (kN/m3) (°) 杂填土 216.9 1.2 18 6 6 粉质粘土 202.8 4.1 19.2 14.9 29.6 泥质粉砂岩 20 20 15 图4.2.1土压力分布图 主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a1tan2(4512)tan2420.81;

粉质粘土:ka22tan2(4522)tan37.50.59;

2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泥质粉砂岩:ka3tan2(45被动土压力系数:3 杂填土:kp1tan2(4532)tan2350.49;

12)tan2481.23;

粉质粘土:kp2tan2(4522)tan252.51.69;

泥质粉砂岩:kp3tan2(45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32)tan2552.04;

600.81260.937.8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60181.2)0.81260.955.3kPa;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60181.2)0.59229.60.772.56kPa;

c点:ea4(qrh11r2h2)ka22c2ka2

(60181.219.22.7)0.59229.60.7733.15kPa; d点上:ea5(qrh11r2h2)ka22c2ka2 (60181.219.24.1)0.59229.60.7749.01kPa; d点下:ea6(qrh11r2h2)ka32c3ka3 (60181.219.24.1)0.492150.757.56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e点:ea7ea657.56kPa 被动土压力分布:

c点:ep12c2kp2229.61.376.96kPa;

kp22c2kp2 d点上:ep2r2h2 2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9.21.41.69229.61.3122.39kPa;

kp32c3kp3 d点下:ep3r2h2 19.21.42.042151.4397.74kPa;

r3h3)kp32c3kp3 e点:ep4(r2h2 (19.21.420h3)2.042151.43(97.7440.8h3)kPa;

由于被动土压力都大于主动土压力,土压力零点不存在,所以取开挖深度处c

点为弯矩零点。

37.855.31.255.86kN/m; 237.81.20.60.5(55.337.8)1.20.4ha10.56m;

55.86Ea1Ea2ha22.5649.014.1105.72kN/m; 22.564.12.050.5(49.012.56)4.14.1/31.43m;

105.72Ea357.56h3kN/m; ha30.5h3m;

Ep1hp1Ep276.96122.391.4139.55kN/m;

276.961.40.70.5(122.3976.96)1.41.4/30.65m;

139.5597.7497.7440.8h3h3(20.4h3297.74h3)kN/m;

2求嵌固深度hd: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

hpEpj1.20haEai0; 得

(0.65h3)139.5597.74h30.5h30.540.8h3h3h3/31.21.155.86(0.564.1h3)105.72(1.43h3)57.56h30.5h30;

得出h34.34m;

2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则嵌固深度hd4.341.45.74m; 取hd=6.1m; 桩长6.1+3.9=10m。 二、挡土结构内力计算

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000mm,桩中心距2500mm。

剪力为零点位置以及相应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求hm; 由EpjEai0得:

2139.5520.4hm97.74hm(55.86105.7257.56hm)0;

得hm0.45m

则相应的最大弯矩计算值

McEpjhjEaihi139.55(0.650.45)48.110.22[55.86(0.564.10.45)105.72(1.430.45)57.560.45325.94kN•m 注:弯矩顺时针方向为正。 则最大弯矩设计值

Mmax1.250McSv1.251.1325.942.51120.42kN•m。

0.45]2三、桩身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圆形截面钢筋布置如下:

图4.2.2 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

2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由最大弯矩Mmax1120.42kN•m,桩径1000mm,混凝土标号C25,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预计配20Φ25钢筋;箍筋为HPB225级钢筋,采用Φ8螺旋箍筋,间距200mm:加强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采用Φ16加强钢筋,间距2000mm,以加强钢筋笼刚度。

有a50mm, fy300N/mm2, fc11.9N/mm2, As9818mm2, rs450mm, 11.0;

sin2由公式1fcA1tfyAs0,t1.252;

2sin21.011.95002131.2530098180;

2得 0.283,t1.2520.684;

sinsint2sin31fcArfyAsrs 32sin30.283sin0.283sin0.68421.011.950050030098184503 1145.18kN•mMmax1120.42kN•m; 配筋满足要求。

四、冠梁设计

因场地狭小,不宜做冠梁。 4.2.2 稳定性分析 一、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稳定性验算公式: Ksf整体稳定性分析如图

cl(qbW)costan(qbW)siniiiiiiiii

2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2.3稳定性分析 圆弧半径(m) R = 14.68m 圆心坐标X(m) X = 1.33m 圆心坐标Y(m) Y = 1.7m 得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Ksf1.861.3; 稳定性达到要求。

二、墙底抗隆起验算

因桩底打入强风化岩层中,可不进行抗隆起验算。 4.3剖面3-3

本段基坑开挖深度为3.18m,采用放坡支护方案: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下表4.3:

表4.3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 杂填土 粉质粘土 泥质粉砂岩 层底标高(m) 216.18 208.68 层厚 (m) 1.2 7.5 重度(kN/m3) 18 19.2 20  (°) 6 14.9 20 c(kPa) 6 29.6 15 取坡率值为1:1,既基坑坡脚为45°; 稳定性验算: 如图

2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3稳定性分析 取半径R=5.5m时有:

从图中量取各土条的中心高度h,计算各土条的重力W,将结果列于表4.3.1

表4.3.1

土条编号 土条宽度 土条中心高 土条重力 L i Wisini Wicosi b(m) h(m) W(kN) (m) (kN)  (kN) 1 2 3 4 5 6 M土坡稳定安全系数为KrMs0.8 0.8 0.8 0.8 0.8 0.74 0.37 1.01 1.52 1.88 1.61 0.67 5.68 15.51 23.35 28.09 23.58 8.92 合 计 in7 0.69 5.64 14.99 21.33 23.29 16.97 4.86 6 15 4.01 24 9.49 34 15.7 44 16.37 57 7.48 53.74 tanWicosicLWsinii1i1in3.031.3;

i取半径R=5 m时有:

从图中量取各土条的中心高度h,计算各土条的重力W,将结果列于表4.3.2

表4.3.2

2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土条编号 土条宽度 土条中心高 土条重力 i Wisini Wicosi Lb(m) h(m) W(kN) (m) (kN)  (kN) 1 2 3 4 5 6 7

M土坡稳定安全系数为:KrMstanWicosicLin0.8 0.8 0.8 0.8 0.8 0.8 0.52 0.44 1.21 1.86 2.36 2.26 1.53 0.57 6.76 18.59 28.57 35.46 33.56 22.35 5.34 合 计 3 6 0.35 1.94 6.75 18.48 27.46 32.14 27.16 14.67 2.51 6.69 16 7.87 25 14.98 36 19.72 49 16.86 62 4.71 66.43 Wsinii1i1in2.911.3;

i满足要求。 4.4剖面4-4 4.4.1 设计计算 一、土压力计算

4-4剖面以ZK12为准进行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3.9m,上部均布荷载为q=100kN/m,设一道锚索;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表4.4。

表4.4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 杂填土 粉质粘土 泥质粉砂岩 层底标高(m) 217.3 204.3 层厚 (m) 0.8 3 重度(kN/m3) 18 19.2 20  (°) 6 14.9 20 c(kPa) 6 29.6 15 2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4.1土压力分布图 主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a1tan2(4512)tan2420.81

粉质粘土:ka2tan2(4522)tan237.50.59

泥质粉砂岩:ka3tan2(45被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p1tan2(4532)tan2350.49

12)tan2481.23

粉质粘土:kp2tan2(4522)tan252.51.69

泥质粉砂岩:kp3tan2(45主动土压力分布:

32)tan2552.04

2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点:ea1qka12c1ka1 1000.81260.970.2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100180.8)0.81260.981.86kPa;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100180.8)0.59229.60.7721.91kPa; c点上:ea4(qrh11r2h2)ka22c2ka2 (100180.819.23)0.59229.60.7755.9kPa; c点下:ea5(qrh11r2h2)ka32c3ka3 (100180.819.23)0.492150.763.28kPa;

d点:ea6(qrh11r2h2r3h3)ka32c3ka3

(100180.819.23200.1)0.492150.764.26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e点:ea7ea664.26kPa; 被动土压力分布:

d点:ep12c3kp32151.4342.9kPa; e点:ep2r3hdkp32c3kp3;

20hd2.042151.43(42.940.8hd)kPa;

土压力零点距开基坑底面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eaiepj;

42.940.8u64.26kPa; 得u=0.52m;

则在开挖面下0.52m处为弯矩零点。

Ea170.281.860.860.82kN/m;

2 2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ha170.20.80.40.5(81.8670.2)0.80.8/30.39m;

60.8221.9155.93116.72kN/m; 221.9131.50.5(55.921.91)33/31.28m;

116.7263.2864.260.16.38kN/m;

2Ea2ha2Ea3ha30.05m;

Ea464.26hd; ha40.5hdm;

EpEp1hp142.942.940.8hdhd(20.4hd242.9hd)kN/m;

242.964.260.5227.86kN/m 242.90.520.260.5(64.2642.9)0.520.52/30.24m

27.86求锚索水平拉力设计值: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

TcEahaEphpiijjhTu;

60.824.01116.721.96.380.5764.260.520.2627.860.24

3.90.52 106.62kN/m;

得Tc锚索水平拉力设计值:Td1.250TcSv1.251.1106.622.5366.6kN。 求嵌固深度hd:

由hpEpjTc(hThd)1.20haEai0;

得:

42.9hdhd/20.540.8hdhdhd/3106.62(3.9hd)1.21.1[60.82(3.49hd)116.72(1.38hd)6.38(0.05hd)64.26hdhd/2]0

3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得出:hd6.7m

取嵌固深度hd7.1m;桩长为7.1+3.9=11m。 二、挡土结构内力计算

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000mm,桩中心距2500mm。

剪力为零点位置hm1、hm2以及相应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 在开挖面下剪力为零的点; 由EpjTcEai0得:

2106.6220.4hm142.9hm1(60.82116.726.3864.26hm1)0;

得hm12.54m;

在开挖面上剪力为零的点; 由TcEai0得:

106.62(60.8221.9121.9111.33xx)0;

2x1.5m

则hm23.11.51.6m; 则相应的最大弯矩计算值

Mc1EpjhjTc(hThm1)Eaihi

186.1106.626.44(60.826.03116.723.926.382.5964.262.542.54) 2175.36kN•m;

注:弯矩顺时针方向为正。

Mc2Tc(hThm2)Eaihi

106.62(3.91.6)(60.821.8945.620.68)

99.26kN•m;

则取最大弯矩计算值为Mc175.36kN•m; 则最大弯矩设计值

Mmax1.250McSv1.251.1175.362.5602.8kN•m。

3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三、桩身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圆形截面钢筋布置如下:

图4.4.2 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

由最大弯矩Mmax602.8kN•m,桩径1000mm,混凝土标号C25,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预计配16Φ20钢筋;箍筋为HPB225级钢筋,采用Φ8螺旋箍筋,间距200mm:加强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采用Φ16加强钢筋,间距2000mm,以加强钢筋笼刚度。

有a50mm, fy300N/mm2, fc11.9N/mm2,

As5027.2mm2, rs450mm, 11.0:

sin2由公式1fcA1tfyAs0,t1.252;

2sin21.011.95002131.253005027.20;

2得 0.243,t1.2520.764:

sinsint2sin31fcArfyAsrs 32sin30.243sin0.243sin0.76431.011.95003005027.2450 3 3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622.87kN•mMmax602.8kN•m;

配筋满足要求。 四、冠梁设计

取冠梁宽1000mm,高600mm,混凝土采用C25,钢筋采用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

主筋配筋按最小配筋率0.2%计算,

As0.2%,得As1200mm2。

1000600则可选6Φ16,4Φ10,As1520.6mm2。 箍筋选取Φ8双肢闭封箍,间距200mm。 五、锚索设计

由《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锚索倾角取20°,采用HRB335级钢筋;

Tc106.62kN/m,Nt1.250TcSv1.251.1106.622.5390kN;

coscos20锚索自由段长度:

(3.90.52)tan(45/2)sin(45/2)Lf1.54.32m;

sin(135/2)取Lf5m;

由题意知锚索锚固段将穿过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岩,由三角关系可知在粉质粘土中的长度为La16.11m;<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La1dqs2.60.153018.37kN; K2.0则在泥质粉砂岩中的锚固段长度为:

KNt22.0(39018.37)La25.61m;

dqs0.1555Nt1则锚索长度为LmLa1La2Lf6.115.61516.72m;

取锚索长度Lm17m;

锚索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KtNt1.6390103As335.5mm2;

fptk1860 3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Kt——锚索抗拉安全系数;

查表可选用3s15.2钢绞线,(As417mm2); 4.4.2 稳定性分析 一、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稳定性验算公式: Ksf整体稳定性分析如图

cl(qbW)costan(qbW)siniiiiiiiii;

图4.4.3稳定性分析 圆弧半径(m) R = 4.978 圆心坐标X(m) X = 3.533 圆心坐标Y(m) Y = 4.965 得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Ksf1.511.3; 稳定性达到要求。

二、深层滑移稳定性

(1)设计参数

2坑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平均内摩擦角为13.2,则4.4,加权平均

3重度为r19kN/m3。

(2) 计算

锚杆间距2.5m,倾角20,求得锚杆的水平力

Td390cos20366.6kN;

OD=3.74(m);

3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求深层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①arctan②G4.423.743.6;

10.344.423.74192.510.342003.89kN; 2③因要计算地面荷载,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1Eah194.4220.5402.51004.420.5402.5847.25kN;

2④代替墙的主动土压力

1E1h193.7420.5402.5100(3.742)0.5402.5414.29kN;

2EE1h[G(E1hEah)tg]tg()由式:KAhah

1tgtg()847.25414.292003.89414.29847.250.080.1710.360.17

714.16kNKms714.161.951.5 安全 366.6三、墙底抗隆起验算

基坑底面是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因此不需要验算 四、抗倾覆验算

M由式KQRC;

MOC抗倾覆力矩MRC42.9(3.9 11147.4kN

倾覆力矩MOC60.820.41116.72(3.81.26)6.383.8564.267.17.45 3745.3kN 则抗倾覆安全系数:KQMRC11147.42.981.3 MOC3745.37.1)7.140.87.17.10.53.97.12/3 2 安全。 4.5剖面5-5 4.5.1 设计计算

一、土压力计算

5-5剖面以ZK12为准进行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13m,上部均布荷载为

3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q=10kN/m,设四道锚索。

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表4.5.1。

表4.5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土层 层底标高层厚 重度 c(kPa) (m) (m) (kN/m3) (°) 杂填土 228.53 3.1 18 6 6 粉质粘土 218.83 9.7 19.2 14.9 29.6 泥质粉砂岩 20 20 15 主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a11tan2(452)tan2420.81

粉质粘土:ka2tan2(4522)tan237.50.59

泥质粉砂岩:ka3tan2(4532)tan2350.49

被动土压力系数: 杂填土:kp11tan2(452)tan2481.23

粉质粘土:kp2tan2(4522)tan252.51.69

泥质粉砂岩:kp33tan2(452)tan2552.04

1、 第一排锚索计算 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100.81260.92.7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10183.1)0.81260.942.5kPa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10183.1)0.59229.60.776.76kPa

c点:ea4(qrh11r2h2)ka22c2ka2

(10183.119.21.4)0.59229.60.779.1kPa

3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d点:

ea5ea49.1kPa

有x10.19m; x20.6m。

图4.5.1土压力分布图 被动土压力分布:

c点:ep12c2kp2229.61.376.96kPa d点:ep2r2hkp22c2kp2 19.2u1.69229.61.3(76.9632.45u)kPa

由于被动土压力都大于主动土压力,所以取c点为弯矩零点;

Ea142.5(3.10.19)61.84kN/m; 2ha1(3.10.19)/30.97m;

Ea29.1(1.40.6)3.64kN/m; 2 3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ha20.8/30.27m;

求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 由Tc1得Tc1EahaiihT1

61.84(0.971.4)3.640.2742.15kN;

3.5则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Td11.250Tc1Sv1.251.142.152.5144.89kN。 第二层锚杆计算

图4.5.2土压力分布图 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100.81260.92.7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10183.1)0.81260.942.5kPa;

3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10183.1)0.59229.60.776.76kPa; c点:ea4(qrh11r2h2)ka22c2ka2

(10183.119.24.4)0.59229.60.7743.09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d点:ea5ea443.09kN; 有x10.19m; x20.6m; 被动土压力分布:

c点:ep12c2kp2229.61.376.96kPa; d点:ep2r2hkp22c2kp2 19.2u1.69229.61.3(76.9632.45u)kPa;

由于被动土压力都大于主动土压力,所以取c点为弯矩零点;

Ea42.512(3.10.19)61.84kN/m;

ha1(3.10.19)/30.97m;

Ea243.092(4.40.6)81.87kN/m; ha23.8/31.27m;

Tc142.15kN/m;

求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 由Tc2EaihaiEpjhpjTc(hcu)hT2u

得T61.84(0.97+4.4)+81.871.27-42.156.5c23.546.31kN;

则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Td21.250Tc2Sv

3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251.146.312.5159.19kN。 3、第三层锚杆计算

图4.5.3土压力分布图 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100.81260.92.7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10183.1)0.81260.942.5kPa;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10183.1)0.59229.60.776.76kPa; c点:ea4(qrh11r2h2)ka22c2ka2 (10183.119.27.4)0.59229.60.7777.07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

4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形分布,则有

d点: ea5ea477.07kN; 有x10.19m; x20.6m; 被动土压力分布: d点:ep12c3kp3229.61.376.96kPa;

e点:ep2r2hkp22c2kp2 19.2u1.692201.3(76.9632.45u)kPa; 求弯矩零点; 由eaiepj;

知77.0776.9632.45u

u0.0034m;

因弯矩零点距开挖面只有0.0034m,为方便计算,取c点为弯矩零点。Ea142.52(3.10.19)61.84kN/m; ha1(3.10.19)/30.97m;

Ea277.072(7.40.6)262.04kN/m; ha26.8/32.27m;

Tc142.15kN;Tc246.31kN;

求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 由TEaihaiTci(hciu)c3h;

T3u得T(0.97+7.4)+262.042.2742.159.546.316.5c361.843.5;

117.39kN;

则则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Td31.250Tc3Sv

1.251.1117.392.5403.53kN。

4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第四层锚杆计算

图4.5.4土压力分布图 主动土压力分布 a点:ea1qka12c1ka1 100.81260.92.7kPa;

b点上:ea2(qrh11)ka12c1ka1 (10183.1)0.81260.942.5kPa; b点下:ea3(qrh11)ka22c2ka2

(10183.1)0.59229.60.776.76kPa; c点上:ea4(qrh11r2h2)ka22c2ka2 (10183.119.29.7)0.59229.60.77103.12kPa; 4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c点下:ea5(qrh11r2h2)ka32c3ka3 (10183.119.29.7)0.492150.7102.5kPa;

d点:ea6(qrh11r2h2r3h3)ka32c3ka3 (10183.119.29.7200.2)0.492150.7104.46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得基坑底以下土层主动土压力按矩形分布,则有

e点:ea7ea6104.46kPa; 有x10.19m; x20.6m; 被动土压力分布: d点:ep12c3kp3229.61.376.96kPa;

e点:ep2r2hkp22c2kp2

19.2u1.692201.3(76.9632.45u)kPa; 求弯矩零点; 由eaiepj;

知104.4676.9632.45u u1.51m

则弯矩零点为开挖面下1.51m。

Ea142.5(3.10.19)61.84kN/m; 2ha1(3.10.19)/30.97m;

Ea2104.46(9.70.6)469.2kN/m; 2ha29.1/33.03m;

Ea3102.5104.460.220.7kN/m;

2 4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ha30.1m;

Tc142.15kN;Tc246.31kN;Tc3117.39kN;

求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 由Tc4得

EahaEphpiijjTci(hciu)hT4u;

Tc461.84(0.9711.41)469.2(3.031.71)20.7(0.11.51)104.461.511.510.54.511.5142.1513.51-46.3110.51-117.397.51-42.91.511.510.5-0.540.81.511.5134.51Tc4250.98kN;

则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Td31.250Tc3Sv

1.251.1250.982.5862.74kN;

调节各层锚索水平拉力,取Tc160kN; Tc270kN;

Tc3100kN; Tc4171.26kN。

则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

Td11.250Tc1Sv

1.251.1602.5206.25kN;

Td21.250Tc2Sv

1.251.1702.5240.62kN;

Td31.250Tc3Sv

1.251.11002.5343.75kN;

Td41.250Tc4Sv

1.251.1171.262.5588.7kN; 求嵌固深度hd:

4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由得

EphpT(hjjiTit)-Eaihai0

t42.9t0.5t0.540.8tt60(12t)70(9t)100(6t)171.26(3t)3

t61.84(10.87t)469.2(3.23t)20.7(0.1t)104.46t0;2整理得6.8t330.78t2150.48t273.990 t=6.89m;

则嵌固深度hd1.30t1.31.16.899.85m; 取hd=10m,则桩长为13+10=23m。 二、挡土结构内力计算

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200mm,桩中心距2500mm。

剪力为零点位置hmx以及相应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 在开挖面下剪力为零的点; 由EpjTcEai0得:

220.4hm142.9hm16070100171.26(61.84469.220.7104.46hm1)0;

2整理得:20.4hm161.56hm1150.480

得hm14.62m;

在开挖面上剪力为零的点; 由TcEai0得:

600.5(14.58x2.7)(x0.19)0; 整理得;14.58x25.47x119.490 得x3.06m;

则hm2133.069.94m;

607010061.840.5(11.33x6.76)(x0.6)0; x6.05m;

4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则hm39.96.053.85m;

6070100171.2661.840.5(11.33x6.76)(x0.6)0; x8.34m;

则hm49.98.341.56m; 则相应的最大弯矩计算值

Mc1EpjhjTc(hThm1)Eaihi

457.84670.566016.627013.6210010.62171.267.62(61.8415.49469.27.8520.74.62104.464.624.62

2)407.71kN•m;

注:弯矩顺时针方向为正。

Mc2Tc(hThm2)Eaihi

60(129.94)60(3.060.19)3

66.2kN•m;

Mc3Tc(hThm2)Eaihi

608.15+705.15+1002.15(61.847.02+168.155.45/3)

324.89kN•m;

Mc4Tc(hThm2)Eaihi

608.15+705.15+1002.15171.26(61.849.31+339.427.74/3)386.38kN•m;

则取最大弯矩计算值为Mc407.71kN•m; 则最大弯矩设计值

Mmax1.250McSv

1.251.1407.712.51401.5kN•m

三、桩身配筋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圆形截面钢筋布置如下:

4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5.5 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

由最大弯矩Mmax1401.5kN•m,桩径1200mm,混凝土标号C25,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预计配20Φ25钢筋;箍筋为HPB225级钢筋,采用Φ8螺旋箍筋,间距200mm:加强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采用Φ16加强钢筋,间距2000mm,以加强钢筋笼刚度。

有a50mm, fy300N/mm2, fc11.9N/mm2, As9818mm2, rs550mm, 11.0:

sin2由公式1fcA1tfyAs0,t1.252;

2sin21.011.96002131.2530098180;

2得 0.267,t1.2520.716;

sinsint2sin31fcArfyAsrs; 32sin30.267sin0.267sin0.71631.011.96003009818550 31435.47kN•mMmax1401.5kN•m;

配筋满足要求。

4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四、冠梁设计

取冠梁宽1200mm,高600mm,混凝土采用C25,钢筋采用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

主筋配筋按最小配筋率0.2%计算,

As12006000.2%,得As1440mm2;

则可选6Φ16,4Φ10,As1520.6mm2; 箍筋选取Φ8双肢闭封箍,间距200mm。 五、锚索设计

由《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锚索倾角取20°,采用HRB335级钢筋;

加权内摩擦角63.114.99.7201.7114.5113.6;

第一排锚索:

Tc160kN/m;

NTcSv1.251.1t1.250cos602.5cos20219.41kN;

锚索自由段长度:

L13.51tan(45/2)sin(45/2)fsin(135/2)19.78m;

则在粉质粘土中的锚固段长度为

LKNt2.0219.41adq0.156015.53m;

sK——锚索抗拔安全系数;

则锚索长度为LmLaLf9.7815.5325.31m 取锚索长度Lm25.5m

锚索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KtNt1.8219.41103Asf212.33mm2

yk1860Kt——锚索抗拉安全系数;

查表可选用2s15.2钢绞线,(As278mm2);

4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排锚索:

Tc270kN/m;

Nt1.250TcSvcos1.251.1702.5cos20240.62kN;

锚索自由段长度:

L10.51tan(45/2)sin(45/2)fsin(135/2)1

7.83m;

则在粉质粘土的锚固段长度为:

LKNt2.0240.62adq0.156017.03m

0K——锚索抗拔安全系数;

则锚索长度为LmLaLf7.8317.0324.86m; 取锚杆长度为Lm25m; 锚索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KtNt1.8240.62103As1860232.86mm2f

ykKt——锚索抗拉安全系数;

查表可选用2s15.2钢绞线,(As278mm2); 第三排锚索:

Tc3100kN/m;

N1.250TcSvtcos1.251.11002.5cos20365.69kN;

锚索自由段长度:

L7.51tan(45/2)sin(45/2)fsin(135/2)1

5.88m;

由题意知锚索锚固段将穿过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岩,由三角关系可知在粉质粘土中的长度为La111.18m;

4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Nt1La1dqs11.180.1560157.97kN; K2.0则在泥质粉砂岩的锚固段长度为: KNt22.0(365.69157.97)La24.9m;

dqs0.15180K——锚索抗拔安全系数;

则锚索长度为LmLa1La2Lf5.8811.184.921.96m; 取锚杆长度为Lm22m; 锚索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KtNt1.8365.69103As353.89mm2f

yk1860Kt——锚索抗拉安全系数;

查表可选用3s15.2钢绞线,(As417mm2); 第四排锚索:

Tc3171.26kN/m;

N1.250TcSvtcos1.251.1171.262.5cos20626.28kN;

锚索自由段长度:

L4.51tan(45/2)sin(45/2)fsin(135/2)13.93m;

取Lf5m;

由题意知锚索锚固段将穿过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岩,由三角关系可知在粉质粘土中的长度为La13.47m;

Na1dqst1LK3.470.15602.049.03kN; 则在泥质粉砂岩的锚固段长度为: LKNt22.0(626.2849.03)a2dq0.1518013.5m;

sK——锚索抗拔安全系数;

5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则锚索长度为LmLa1La2Lf53.4713.521.97m; 取锚杆长度为Lm22m; 锚索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KtNt1.8626.28103As606.08mm2

fyk1860Kt——锚索抗拉安全系数;

查表可选用5s15.2钢绞线,(As695mm2); 4.5.2 稳定性分析 一、整体稳定性验算

由稳定性验算公式: Ksf整体稳定性分析如图

cl(qbW)costan(qbW)siniiiiiiiii

图4.5.6稳定性分析

得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Ksf1.51.3; 稳定性达到要求。

二、深层滑移稳定性

1、第一排锚杆 (1)设计参数

5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坑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平均内摩擦角为13.6,则4.53,加权平均

3重度为r19kN/m3。 (2) 计算

锚杆间距2.5m,倾角20, 求得锚杆的水平力:

Td219.41cos20206.24kN;

OD=7m;

求深层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①arctan②G14.51724.4;

16.5814.517192.516.588470.1kN; 2③因要计算地面荷载,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1Eah1914.5120.5402.51014.510.5402.52896.07kN2④代替墙的主动土压力

1E1h19720.5402.510(72)0.5402.5695.63kN;

2EE1h[G(E1hEah)tg]tg()由式:KAhah

1tgtg();

2896.07695.938470.1695.932896.070.08(0.19)10.36(0.19)

671.25kN;

Kms671.253.251.5 安全

206.242、第二排锚杆 (1)设计参数

2坑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平均内摩擦角为13.6,则4.53,加权平均

3重度为r19kN/m3。

(2) 计算

锚杆间距2.5m,倾角20; 求得锚杆的水平力;

5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Td240.62cos20226.18kN;

OD=9.58m;

求深层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①arctan②G14.519.5817.8;

15.4314.519.58192.515.438828.08kN; 2③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1Eah1914.5120.5402.51014.510.5402.52896.07kN;

2④代替墙的主动土压力

1E1h199.5820.5402.510(9.582)0.5402.51279.36kN;

2EE1h[G(E1hEah)tg]tg()由式:KAhah

1tgtg()2896.071279.368828.081279.362896.070.08(0.07)10.36(0.07)

1033.6kN;

Kms1033.64.571.5 安全

226.183、第三排锚杆 (1)设计参数

2坑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平均内摩擦角为13.6,则4.53,加权平均

3重度为r19kN/m3。

(2) 计算

锚杆间距2.5m,倾角20; 求得锚杆的水平力;

Td365.69cos20343.75kN;

OD=11.74m;

求深层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①arctan14.5111.7412;

13.1 5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②G14.5111.74192.513.18167.03kN; 2③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1Eah1914.5120.5402.51014.510.5402.52896.07kN;

2④代替墙的主动土压力

1E1h1911.7420.5402.510(11.742)0.5402.51899.13kN;

2EE1h[G(E1hEah)tg]tg()由式:KAhah

1tgtg()2896.071899.138167.031899.132896.070.080.0310.360.03

746.8kN;

746.82.171.5 安全

343.753、第三排锚杆 (1)设计参数

Kms2坑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平均内摩擦角为13.6,则4.53,加权平均

3重度为r19kN/m3

(2) 计算

锚杆间距2.5m,倾角20; 求得锚杆的水平力;

Td626.28cos20588.7kN;

OD=9.58m;

求深层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①arctan②G14.5114.590;

12.6914.5114.59192.512.698770.37kN 2③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

1Eah1914.5120.5402.51014.510.5402.52896.07kN

2④代替墙的主动土压力

1E1h1914.5920.5402.510(14.592)0.5402.52899.99kN

2 5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由式:KEahE1h[G(E1hEah)tg]tg()Ah1tgtg()

2896.072899.998770.372899.992896.070.080.2410.360.248042.6kN;

K8042.6ms588.713.661.5 安全 三、墙底抗隆起验算

桩底是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因此可不做验算。 四、抗倾覆验算(简明深基坑)

由式KMRCQM;

OC抗倾覆力矩M10RC42.910(32)40.810100.53102/3

23158.8kN•m;

倾覆力矩MOC(469.2224.94)(2.81.32)20.72.9104.46108 8778.33kN•m

则抗倾覆安全系数:KMRC23158.8QM2.641.2 OC8778.33 安全

5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篇 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 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1.1工程概况

**省**市青龙王府由1#商住楼和2#住宅楼组成。位于**市**河畔,**东路与东风路交汇处的东南角。拟建建筑场地的东侧现为一边坡,长约120m,开挖后高度为2.0~13.0m,北段采用毛石挡墙进行支挡,整个坡顶分布有大量民房。1#商住楼北侧水平距离约0.8m处,有一栋6层楼的砖混结构的办公楼,据业主介绍,基础为桩基础;南侧有一栋6层楼砖混结构的商住楼,与边坡的最小水平距离约为1.5m,据业主介绍,基础为桩基础。1#栋商住楼地下室开挖后,基坑(边坡)最大高度达到4.2m。本工程基坑开挖和土方开挖可能危及坡顶部位既有建筑及道路的安全,破坏后果严重,该工程安全性等级定位一级。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滞留水,水量较少,因此在基坑设计过程中忽略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1.2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ECS96:97)(GJB 02-98) 建设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设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冶金部《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5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2章 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及场地平面布置

1、开工前施工现场做到“三通一平”。同时确定定位放线方案;

2、做好控制点,轴线等测量资料的交接工作;

3、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进入施工现场,做好第一批施工机械的进场工作,并进行试运转;

4、做好材料采购供应,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确定材料供应商,组织部分材料进场,并按指定地点存放。提前做好各种材料的抽检工作,即钢筋原材料和焊接强度试验,水泥安定性和强度试验;

5、做好设计单位(外部)及施工单位(内部)两级技术交底工作,认真学习领会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做好开工前的资料报验工作;

6、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搭设现场办公室、职工临时宿舍、水泥库房、钢筋笼制作场;

7、修建场内主干道,将水电管线接至要求位置; 8、了解场地内各种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做好与有关施工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办理好各种施工用证件;

9、根据红线桩、城市水准点及施工要求进行开槽线、护坡桩的定位放线; 10、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连接及临时设施搭建;

11、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交底; 12、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修改施工方案;

13、根据现场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方案,绘制工地挂图包括平面,剖面设计图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14、健全指挥系统及安全施工,工程质量及环保保障体系;

15、设计编制人员及技术主管同现场技术及施工人员召开会议,做详细技术交底及总体施工规划。

2.2支护结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说明 2.2.1人工挖孔桩

本工程坡顶有重要建筑物且桩孔断面尺寸较大,孔间净距又较小,当基坑土层较厚且土质较差时,为保证挖孔时其边坡不致发生坍塌和位移,桩孔必须分段跳孔,井模护壁、自上而下挖掘。按二序跳挖施工,Ⅰ段桩施工浇灌混凝土完成后,方可允许挖掘Ⅱ序桩孔。 2.1.1.1施工准备

1、施工机具准备: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用的机具比较简单,主要有:

(1)卷扬机和提土桶,用于材料和弃土的垂直运输以及供施工人员上下工作使用。

(2)护壁钢模板。 (3)潜水泵。

(4)鼓风机、空压机和送风管。

5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5)镐、锹、土筐等挖运工具,对硬土或粉质砂岩配备风镐等。 (6)插捣工具,用于插捣护壁砼。 (7)应急软爬梯。

(8)照明灯、对讲机等。 2、劳动力准备

计划施工高峰期投入劳动力60人,其中专业挖孔桩40人。孔模具40套。 3、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土方平整至控制标高。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好临时设施的搭设工作及水准点和座标点的移交工作。结合现场开挖好排水沟。

2.1.1.2成孔施工方法

桩基沿原挡土墙呈线性布置,为保证挖孔时其边坡不致发生坍塌和位移,桩孔须分段跳孔,间隔开挖。桩按自北向南依次编号,第一阶段①、③、⑤……39号桩共计20根桩,第二阶段为②、④、⑥……40共计20根桩。第一阶段孔桩浇筑后才能进行第二阶段孔桩的施工。

1、桩孔施工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 成孔检查 → 绑扎护壁钢筋 → 支护壁模板 →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 → 浇筑第一节护壁砼 → 架设垂直运输架 → 安装吊运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 →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 → 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护壁钢筋) → 浇筑第二节护壁砼 →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 →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 开挖扩底部分 → 检查验收 → 吊放钢筋笼 → 浇筑桩身砼(随浇随振)。

2、杂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桩孔开挖方法

(1)采用短把的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粉质砂岩层采用风镐人工强行凿除施工。垂直运土,用人工手摇架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m浇捣护壁砼一次,即以1m为一个施工段;当桩孔深度超过6m时用鼓风机和输风管向桩孔中送入新鲜空气,提土桶上下保证联系通畅。桩孔较深无法看清楚施工作业面时用橡皮电缆12V以下安全灯照明。

(2)成孔开挖以2人为一个小组(石方凿岩另增加人员),保证每根桩每天进尺一至两模,高峰施工时共成立20个小组进行平行作业。

(3)开挖过程中,对滞留地下水影响,在桩孔内临时挖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水后开挖。

(4)开挖过程中遇到孤石、粉质砂岩时,采用人工及空压机和风镐配合强行凿岩。

(5)成孔前,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

(6)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第一节护壁成孔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护壁周围用水泥钉定出桩位中心线控制点,桩位轴线用

5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直径检查用尺杆找圆周的办法进行。

检查分土方开挖后、支模后、砼护壁浇筑后三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

3、护壁施工

(1)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0,护壁厚度为150mm,钢筋采用φ6.5钢筋,施工时尽可能调整桩位分布形成拱形,对离挡土墙较近的桩孔,护壁钢筋加大到Φ12。

(2)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一套组合式模板,分块拼装而成,拼装后模板上口直径为桩径,下口直径为桩径加150mm,高度为1000mm。

(3)护壁砼按配合比采用现场机械搅拌,再用吊桶送入孔内进行浇灌,浇筑时,先用钢钎插捣后,再用锤敲打护壁模板,以保证砼密实,第一节护壁砼应高出地面20cm,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

4、终孔检查

挖孔至设计深度后应进行自检,工程桩终孔检查内容包括桩孔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业主等单位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5、挖孔注意事项

(1)桩孔间距<2.5倍桩径时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影响上部挡土墙和房屋。

(2)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桩孔尺寸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必须请勘察、设计、建设、监理人员检查验收。

(4)遇塌孔进,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Φ12@150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

(5)从事挖孔作业的工人必需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

(6)认真研究钻探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流泥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7)每天施工前,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如孔桩开挖深度超过6m则需往孔内送风10min,无异常样情况后,才能进行下一模成孔的开挖。设置鼓风机,以便向孔内强制输送清洁空气,排除有害气体等。

(8)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带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孔内有人时,孔上必须有人监督防护。

(9)孔口要设置防护盖板,并应在孔口边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10)每孔必须设置安全绳及应急软爬梯。

5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1)孔下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12)潜水泵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潜水泵必须严格接地或接零保护且安装漏电保护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13)施工前检查吊桶、卡扣、软梯、供电线、水泵等设备完好。 6、桩孔质量要求保证措施

挖前,从桩中心位置向桩四周引出4个桩心控制点,施工过程用桩心点来校正模板位置,有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护壁厚度。桩孔开挖后,当天一次灌注完毕护壁砼,护壁砼拌和料中掺入早强剂;护壁拆模后,若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要及时加以堵塞,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桩距<2.5倍桩径的相邻桩必须跳挖,待成孔浇灌砼,再施工隔孔桩(在开挖放线开始间隔放桩孔定位,杜绝遍地开花的随意开挖),以保证孔桩开挖的安全。

注意防止土壁坍落事故;开挖过程中,如遇到特别松软的土层,流动性淤泥时,为防止土壁坍落,可减少每节护壁的高度或采用钢护筒,待穿过松软土层后,再按一般的方法边挖边灌筑砼护壁,继续开挖桩孔。

人工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见表2-1。

表2-1 人工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表

成孔方法

桩径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现浇砼护壁

+50

<0.5

桩位允许偏差(mm)

单排桩、桩基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

础的边桩

50

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

中间桩

150

2.2.2锚索成孔及注浆、施加预应力

湿作业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 移机就位 → 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倾角 打开水源 → 钻孔 → 反复提内钻杆冲洗 → 按内套管钻杆和外套管 继续钻进 → 反复提内钻杆冲洗到预定深度 → 反复提内钻杆冲洗至孔内出清水 → 停水 → 拔内钻杆(按节拔出)→ 插放钢绞线束及注浆管 → 灌浆 → 用拔管机拔外套管(按节拔出)→ 二次灌浆 → 养护 → 冠梁施工 → 安锚头锚具 → 预应力张拉 → 锁紧。 2.2.2.1成孔

螺旋干钻法适用于无地下水条件的粘土、粉质粘土、密实性和稳定性都较好的砂土等地层。根据本工程现场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土质情况,经征得设计院同意必要时采用湿作业钻进工艺成孔。

施工前应先查明地下管线、地下隐蔽工程、相邻建筑物的基础桩位等。

1、锚孔直径为φ150,锚杆倾角20°,采用地质(或300型)钻机成孔,钻孔需穿越的土层主要为石砌挡土墙、杂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

6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钻机就位后,先在钻机前扎钢管支架配合倾斜仪调整钻杆的倾斜角度,锚杆水平、垂直方向的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钻孔轴线的偏斜率施工允许偏差为±10;

3、钻进压力水从钻杆中心流向孔底、在一定水头压力(约0.15-0.3MPa)下,水流携带钻削下来的土石屑从钻杆与孔壁之间孔隙处排出孔外,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包括接长钻杆和暂停机械时),而且要始终保持孔口的水位,待钻到规定深度(锚孔深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m)后,继续用压力水冲洗残留在钻孔中的土屑,直到流出的水流不显浑浊为止。

4、在挡土墙、岩石地段钻进速度较慢但成孔质量较易保证,在杂填土地层需设置护壁套管。

5、采用泥浆护壁的锚孔终孔后,应泵入清水洗孔至孔口返出清水为止,锚孔深度约24m,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钻杆控制深度。

6、锚索成孔过程中对实际穿过的土层如与勘察地质不符合时向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上报。

7、锚孔成孔后,及时使用与锚索外径相当的岩心管焊成的楔形探头探一次孔(探头长30cm,尾端用废旧钢绞线连接)检查锚孔成孔质量及深度。 2.2.2.2锚索安装 1、钢铰线下料、制作

钢绞线采用1860级光面钢绞线。为保证钢绞线下料精度。建立专用的钢绞线下料车间,分为贮存区、放盘区、放线架和临时堆放区。其重点在于保护钢绞线的下料精度、外观检验和防污染保护等。

现场建立临时编索车间,最大程度截断锚索污染源。 锚索编制前要求对所有锚索附件进行可靠度检验,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规程进行制作安装,特别强调锚索的可追溯性要求和钢绞线的检验制度。钢绞线进货按规范要求的批量常规检验外,同时钢绞线取料过程及外观检查、锚索编制钢绞线内外对应标识、不同管道标识、入孔对应均需进行详细记录。

钢铰线分段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严禁用电弧焊及氧气、乙炔切割。 2、钢铰线防腐

编制锚索的钢铰线长度根据设计孔深确定,锯断,本工程支护加固使用时间为两年,设计明确可不做防腐处理。

3、锚索编制

鉴于施工场地较为宽敞,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支护加固,系平地作业,能因地制宜,制作临时支架,将钢铰线按锚索的不同长度分别予以编制。

编制时先将内卷的钢铰线依次穿过架线环,钢铰线与架线环用铁丝绑捆固定,注浆管并穿入架线环内,固定外圈纲绞线。在锚索前端装上相应尺寸的导向帽、P锚,导向帽、P锚与钢绞线应牢靠固定。

4、锚索安装

6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锚索安装入孔可采用人工辅助机械方式完成,各支点间距离不得大于2.0m,穿索前要再次核对锚索各检查项目。穿束期间应有专人协调指挥,行走速度应均匀平稳缓慢,对于对穿锚应在端头设置穿索导帽,用人工送锚索。

为了避免锚索入孔时在途中被卡,在锚索吊安装前,先使用与锚索外径相当的岩心管焊成的楔形探头再探一次孔(探头长30cm,尾端用废旧钢绞线连接),确信孔内无异物时再安装锚索。

施工中主要检查锚杆杆体长度、锚杆体插入深度。 2.2.3.3注浆

水泥浆液灌到锚孔内,其浆液在土、石层中扩散与充填的实际情况、结石胶凝的程度等,均无法直接地观察。因此,灌浆过程、灌浆质量、灌浆效果等,均需通过灌浆资料整理和分析后,才能论证。这就要求随着灌浆施工的进行,需要及时整理灌浆资料。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 端头锚灌浆在锚索入孔到位后,即可一次注浆.注浆管采用φ25的聚乙烯管,出浆口距孔底0.5m。注浆时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注浆采用定量的办法,当孔口溢出浆液时注浆即可停止,并与理论注浆量比较,大于理论注浆量可认为符合要求。将管路中的浆液打完后即拨出注浆管。 浆液的配制采用P.042.5普硅水泥,水灰比0.45-0.5进行配制,待搅拌均匀后注入,注浆的同时,还要取不同龄期的试块,以便确定可张拉的时间。 孔内灌浆气泵压力0.2~0.3 MPa,灌浆压力0.2~0.3 MPa,单根锚杆注浆时间为不超过60min。

施工中主要检查水泥浆配合比、注浆压力、注浆量。

每30根锚杆注浆留置砂浆试块不少于一组6个。 2.2.2.4张拉与锁定

1、张拉设备、锚具主要采用柳州OVM总厂产品,其主要型号有OVM15.24。 2、张拉前应具备以下条件:钢绞线材质抽样检查合格;张拉前各工序阶段验收合格;锚夹具合格证及抽样检验;出具张拉机具已配套标定证明文件;内锚段灌浆、冠梁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值。

3、张拉作业程序:① 张拉顺序遵循分批施工,逐步加密的原则进行;② 清洁锚索;③ 调整索体注浆管位置,避免张拉过程中夹持;④ 预紧千斤顶排气;⑤ 安装测力计(只适用于需进行监测的锚索);⑥安装工作锚板及夹片,按束体尾端编帘号对应安装工作锚板及打紧夹片,开始预紧。

4、设计要求安装好支座平台及锚垫板,并保证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平整,并与锚索轴线方向垂直。

5、锚杆的张拉与锁定在注浆后14天进行,锚固体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冠梁强度不小C25。

6、考虑张拉顺序对相邻锚杆的影响,锚索张拉仍采用拉一间一原则进行。 7、锚杆张拉前应取0.1-0.2倍轴向拉力设计值Nt对锚杆预张拉2次,使各部接

6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触紧密和杆体完全平直。

8、保证张拉数据准确,锚杆张拉加载至1.1倍设计拉力后,保持10min,然后卸荷到设计荷载值,锚杆最后分段锁定为设计荷载。

9、锚杆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10、施工中主要检查锚杆预应力。 2.2.2.5锚杆基本试验与验收试验

1、基本试验

根据规范要求,基本试验锚杆的数量不应少于3根,用作基本试验的

锚杆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和工程锚杆相同。本次基本试验数量取3根。

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锚头位移测读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循环加荷,初始荷载宜取A*fptk的0.1倍,每级加荷增量宜取A*fptk的1/10~1/15。

(2)基本试验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如下表

表2-2 锚杆基本试验数据表

加 荷 增 量 A*fptk%

初始荷载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第四循环 第五循环 第六循环

观测时间(min)

-- 10 10 10 10 10 10 5

-- -- 20 30 30 30 30 5

-- -- 30 40 50 50 60 5

10 30 40 50 60 70 80 10

-- -- 30 40 50 50 60 5

-- -- 20 30 30 30 30 5

-- 10 10 10 10 10 10 5

上表中,A—锚杆杆体截面积;fptk—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

(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 2、验收试验

(1)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应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 (2)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0.1倍。 (3)验收试验锚杆的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如下表

表2-3 锚杆验收试验数据表

加荷等级 Q1=0.10Nt Q2=0.25Nt Q3=0.5Nt Q4=0.75Nt Q5=1.00Nt Q6=1.20Nt

测定时间(min)

5 5 10 30 60 90

Nt—锚杆的设计轴向拉力值。

6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2.2.6施工注意事项

1、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坡体稳定,护坡桩施工、锚索、框格梁、挡土墙后部土体注浆、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卸土开挖。

2、锚索成孔深度、孔径要求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允许偏差为: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且不宜大于500mm,孔径:±5mm;

3、锚角必须满足设计所要求角度,施工允许偏差为±10;

4、锚索施工之前,应按规范进行锚索试验,以便确认设计参数。对施工中如遇障碍物或其它困难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调整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5、锚索预应力施加值设计锚固力的30%-80%,施加过程应逐级施加,并即时观测挡土墙及支护桩的位移变形。 2.2.3钢筋混凝土施工 2.2.3.1钢筋工程 1、钢筋采购

所有钢筋原材料的采购均由工程项目部编制备料计划,在编制计划中,要详细说明原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等级、类别,供应时间、技术指标、质量要求、然后由物公司供应部统一采购,采购进场的钢筋,应由物资采购人员向相应的合格分供方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并在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之中标注工程名称、使用部位、该批钢筋型号,采购数量及进场日期,以及供货方单位红章印,以便确保钢筋质量的可追溯性。 2、钢筋进场检验和取样复试

进场后的钢筋,由项目部质检员进行核实并对钢筋外观质量、钢筋直径、表面是否有锈蚀现象等方面检验,符合常规标准后,给予分类堆码安放。做好防水浸和防雨淋措施。并给予产品和试验状态挂牌标识。取样员邀请专业监理工程师旁站见证,严格按照试验取样标准要求,给予取样送检。当试验单位出据合格结论的报告后,方可进行制作加工。 3、钢筋半成品的制作

本工程的钢筋制作,均是在工地钢筋车间进行加工。 (1)箍筋加工

对于小于等于φ10 的圆盘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根据技术人员下的箍筋加工尺寸切断下料。箍筋加工尺寸应准确,必须满足主筋保护层厚度,箍筋端部应做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拉接筋一端做90°弯钩,另一端做135°弯钩。

(2)主筋加工

技术人员对钢筋先翻样。对钢筋翻样时,要综合考虑墙、柱在竖向施工

阶段的留设。墙与梁、梁与柱的相互关系,也应给予全面考虑,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解决施工中首要矛盾。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

6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意图,执行施工规范和国家验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作业。

加工好的半成品的钢筋,应由质量检查员严格按分批抽检加工的质量,确保半成品的钢筋、规格型号、尺寸、角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给予检验挂牌标识,按施工平面堆放到指定地点分类隔开,挂好相应的检验标识牌,标识牌上应写明钢筋级别、直径、形状、尺寸、使用部位、数量及检验状态。以免错用、混用,半成品堆放的场地还应做到地面不积水,钢筋上部覆盖防雨布,以免造成钢筋锈蚀,并防止油渍污染,避免日后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性能指标。 (3)钢筋连接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不同部位、构件以及钢筋规格,我们将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对于人工挖孔桩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梁的主筋分段主要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在两段之间采用绑接搭接。 ①闪光对焊连接

闪光对焊连接钢筋长度,以方便运输为宜。闪光对焊施工工艺为:(预热闪光焊)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 顶段。

技术质量要求:

A、钢筋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规定。

B、焊接接头按同类型分批,每100个为一批,每批取6个试件,3个作抗拉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试件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冷弯试验弯曲时接头应处于弯曲中心处。

C、焊接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D、钢筋横向没有裂缝和烧伤,接头具有适当镦粗和均匀的金属毛刺。 ②绑扎搭接连接:

对于挡板以及闪光对焊钢筋不够长的全部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板底钢筋在跨中搭接,板面钢筋在支座处搭接。搭接长度为LI。同一截面内钢筋搭接面积,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接头位置错开1.3LI,闪光对焊的接头位置要求同样。格构柱的接头原则是:第一批接头距结构板面不小于60mm,第二批接头与第一批错开1.3LI,且在同截面内接头面积不得超过50%。挡土板竖筋,下料时第一批连接从冠梁面上开始,第二批距第一批位置错开1.3 LI 进行连接。挡土板竖筋和水平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50%。连接位置错开同样不小于1.3LIE。

焊工必须持有效上岗证,有证人员应先作试件,确认操作方法、焊接参 数,试件都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已焊的接头应逐根进行夹渣,气孔、偏轴 心、角度、焊包均匀性等外观自检,再按规范的比例对外观合格的接头取样 检验,抽捡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操作。 (4)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应将绑扎地点清扫干净,并弹好墙身线、柱边线、洞口墨 线及钢筋间距分布线。

①人工挖孔桩钢筋笼绑扎

6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人工挖孔桩钢筋笼绑扎、吊装准备事项:

a、桩成孔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 b、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c、孔内积水已抽干,桩孔底部清理干净后。 d、下井作业前应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B、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安装加劲箍筋→主筋与加劲箍焊接→焊接螺旋箍筋→吊钢筋笼到孔内安装→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

C、钢筋笼制作

在现场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进行钢筋的配料,主筋搭接下料时,保证在35d范围内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本工程接头控制为错开33%。加劲箍制作时为了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应在钢筋笼外加焊钢筋头,螺旋盘分段长度满足可绑3~5圈所需的钢筋长度;桩端水平箍筋不得少于3道。制作时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的长度为500mm;加劲箍与主筋的焊接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D、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

钢筋笼在孔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钢筋笼吊装安全,由于还不具备使用塔吊吊装的条件,所以采用汽车吊安装。

a、在钢筋笼上部设加劲箍与主筋焊牢,作为吊装的吊点。

b、钢筋笼制作为一段,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把整个钢筋笼吊起,慢慢放入孔内就位。

E、钢筋笼隐蔽检查

钢筋笼安装好后,应对其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表2-2。

表2-4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项 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钢筋笼主筋保护层

水下浇筑砼 非水下浇筑砼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50 ±20 ±10

梁钢筋的绑扎,在梁底模板安装好后进行。在绑扎梁筋时,应在梁底模上进行,主、次梁配合比进行绑扎,注意主次梁的上下、内外位置。绑扎时,先排好箍筋,

6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再穿架立筋,然后绑主筋。箍筋加密区按要求的间距加密,接头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在不同的架立筋上。

梁的位置要求准确,并控制好标高。尤其要注意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间距要加密。应该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套在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梁主筋深入支座处的锚固长度、支座负筋伸出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弯起位置要准确。绑扎完后,在梁箍筋上卡上控制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 ③柱钢筋绑扎

柱边框线弹好后,将插筋上的锈、水泥等污垢清理干净,根据定距框调直插筋。绑扎箍筋时,先将本层的箍筋都套在插筋上,然后用镦粗直螺纹连接柱子竖向钢筋,接头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验收合格后,将箍筋间距用粉笔在竖筋上标出,然后把箍筋四角与主筋绑扎。箍筋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箍筋与竖筋保持垂直。柱子封模前,在箍筋上卡上作控制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主筋的保护层。 ④挡土板钢筋的绑扎

钢筋绑扎需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交底及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钢筋绑扎时,先在竖筋上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和齐胸处绑扎两根筋固定好位置,再绑其余横筋和拉筋。在模板合模后,应对伸出的墙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浇混凝土应派专人看管钢筋,浇完混凝土立即进行修整校正位置。

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竖向、水平钢筋要横平竖直,位置、尺寸要准确; 洞口处钢筋绑扎要位置准确, 顶部伸出的钢筋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位置调整。

挡土板钢筋保护层与位置控制:采用内撑外控措施,挡土板钢筋骨架内部加竖向梯子支撑筋,在拉勾处加设双十字架铁,起到内撑作用。在挡土板模板顶部加设水平梯子筋,既对挡土板立筋起到定位作用。在挡土板外排筋上卡上作控制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

钢筋保护层用砂浆垫块。 ⑤钢筋工程检验

项目部严格遵循并认真执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三检制,钢筋班长及时进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和填写隐蔽验收记录,质检员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和验评标准进行核定质量等级,及时报送钢筋各项有关资料(复试报告、质量证明书、自检评定表,隐蔽验收表),请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2.2.4.2模板工程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因挡土板梁、柱作永久性支护外露,故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施工缝的设置应整齐美观,不允许出现一般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蜂窝、麻面、砂带等),要达到上述质量要求施工进程中对模板工程的细部做法上精益求精。 1、柱模板施工

此工程为了确保柱混凝土质量,我们将格构柱全面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模相结合。安装柱模板: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做好定位台镦,以便保证柱

6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轴线与标高的准确。柱模板安装时,柱底清理干净后立柱模,根据控制线找准模板的位置,调整坡度,利用在石砌挡土墙上植入钢筋作为拉点,柱模板固定。

梁柱接头是达到清水混凝土的关键部位,此次采用全木模进行制作模板,每个角处模板配制成整块,使用穿墙螺栓并下夹混凝土柱500mm,保证与混凝土柱顺直和不错台。

2、梁模板施工:

水平冠梁及腰梁采用定型杉木模板,安装时模板外侧设50mm×100mm木方,间距500mm,与挡土墙植筋的螺杆拉结。 3、挡土板模板施工

挡土板采用多层竹胶板(18mm 厚)为模板。 支模用胶合板模板组合,支撑用Ф48 钢管及方木固定坚固、齐整,采用Ф12 植筋螺杆固定墙厚度,每隔400~600mm 设置一道,间距@600,地下室外 4、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而决定,梁、柱及挡土板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就可拆除,底模板必须等到混凝土试块在同条件养护下达到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拆除。 5、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安装时放线应严格控制,允许误差为3~5mm。模板安装后应严格检查,阴阳角模板与钢模之间是否拼接到位,否则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2.4.3混凝土工程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有C25。 1、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全部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人力翻斗车水平运输,提升机垂直运输,插入式振动棒振捣,进行混凝土施工。根据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并综合考虑有关技术参数,初凝时间、模板拆除时间、施工气候、原材料等实际情况,掺加一定量的缓凝、早强、减水等外加剂来调节混凝土性能。通过试验室配合比比设计及现场试配,并确保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后才能正式生产混凝土。 2、混凝土试配与选料

在长期类似的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具有一定技术储备和优势,在此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我项目部拟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1)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采用PC32.5水泥配制,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水化热,我公司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拟掺加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以达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a、水泥将采用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进场水泥必须有相应材质证明书,进场水泥必须对其强度和安定性等性能指标按批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进施工现场水泥应分类、分强度等级储存、检验、先进先用。

6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b、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证明书,外加剂的掺入量及水泥的适应性,按GB119-88 通过试验鉴定其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c、砂的选料:

混凝土用砂选料机制中砂,颗粒级配符合试验要求,含泥量不大于3%,并按要求分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d、石子的选料

混凝土用石子选用5~31.5mm 连续级配的卵石,卵石必须有产品检验报 告。试验室分批对进场卵石检验。 e、混凝土用水

混凝土用水采用自来水。 3、混凝土浇筑

施工中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如发现偏移,应及时校正。在浇捣过程中,要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交接班制度,严防漏振造成蜂窝麻面及狗洞现象。

(1)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浇筑

a、在现场建立混凝土搅拌站,采用电子计量设备配料,提前将配合比及砼筑申请报告送给监理单位验收批准,待监理工程师签发砼筑申请报告方可进行桩身砼的浇捣。

b、因人工挖孔桩是分批浇筑,所以每次浇灌前应事先确定本批人工挖孔桩桩芯砼的浇灌顺序。

c、验收合格后,清理护壁及桩底,确保桩底没有沉渣,且抽干地下水。 d、钢筋笼安装后,应对其标高、轴线、垂直度、保护层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及时请监理单位验收,办理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e、浇灌前,把传料串筒伸入到桩孔内,串筒底距桩底砼面不大于2m,边送料边抽出,以保证砼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f、桩芯砼的运输及浇筑必须严格按JGJ94-94《桩基技术规范》的具体规定执行。

g、由取样员现场抽检混凝土坍落度,合格后方可开始浇捣。现场砼试块制作采取随机取样制作,制作时,应请监理人员监督检查,试块制作数量应严格按“JGJ94-94”《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制作,且保证每根桩必须至少有一组试块。

h、砼浇灌时,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每层浇捣高度≤1m。整个桩芯砼必须连续浇捣成型,保证桩身完整,密实性良好。

i、在砼浇灌前,应事先测好每个桩孔口标高,及设计桩顶标高,用红油漆作上标记,以便砼浇捣时,控制浇捣面的标高,桩顶浮浆根据现场实际浇注情况预留高度不少于0.3m。 (2)挡土板混凝土

挡土板混凝土在开始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与混凝土内成

6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分相同的砂浆一层,混凝土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 范围内。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快插慢拔细振,并不得振移钢筋模板。 (3)梁、柱混凝土浇筑

柱子应分段浇筑,混凝土浇筑高度一次不宜超过2m,待混凝土沉积收缩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浇筑,要加强柱根的浇捣质量,防止烂根,高柱应开门子板浇筑。分层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底部先填以5~10cm 厚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以免底部产生蜂窝现象。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分批做坍落度试验,以便及时调整至设计要求。按规定在现场留做试块,试块组数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现场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要与混凝土站同批试块的试验报告相一致,否则要查明原因。

混凝土梁、柱浇筑采用插入振捣,振捣时要做到:

a、一般振动采用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当采用斜向振捣时要使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0~45°。

b、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拨”,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c、混凝土分层灌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1.25 倍;在振捣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d、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20~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e、振动棒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 倍。

f、振动棒使用时,振动棒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0.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宜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物。

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批做坍落度试验,以及时调整,并按规定要求留好试块。梁板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前先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是否正确,钢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支架是否稳固等。

(2)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要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模板中接缝缝隙应用胶黏纸封贴,以防漏浆。

(3)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的自由倾落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

(4)浇筑竖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 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

7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整改完好。

(6)在浇筑与柱墙连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接缝处出现裂缝。

(7)对于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采用小直径振动棒捣固。

(8)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要分批做混凝土的坍落度的试验,如坍落度与原规定不符合时,应予调整配合比比。

5、混凝土施工过程检查

(1)检查配合比比单,检查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及含泥量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有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比或禁止拌制。

(2)检查各原材料掺量与外加剂含量,每班抽查不少于两次,并作记录。 (3)记录有关混凝土过程参数,如拌合速度,搅拌时间。

(4)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此项工作应随机抽样,但每个台班不得少于3 次。

(5)测定并记录混凝土生产时温度。 (6)检查并监督试件制作的全过程。

(7)检查养护条件以及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8)在混凝土施工时,实行全过程检测。

(9)实测入模混凝土坍落度,每班不少于3次。

(10)检查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是否离析,如发生离析现象,应重新拌制。 (11)指导作业班组进行混凝土作业。 6、混凝土养护

为保证以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1)混凝土浇筑完后12h进行养护,养护工作必须定人定岗,保证混凝土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2)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d。

7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3章 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标准

3.1质量管理

3.1.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认真阅读图纸,领会设计要求,确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目标,加强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检修,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加强职工和技术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3.1.2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根据质量标准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全面接收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2、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验收记录的各项工序技术指标进行考核; 3、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质量与奖惩挂钩。事先作出质量分析,作出质量对策,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 3.2质量保证体系 现场施工质量保障体系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材料员资料员 图3-1 质量保证体系

1、设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专职安全员,机台、班组兼职安全员为主的安全保证体系(见图),建立文明施工制度,坚持工地文明施工;

2、工地管理标准化,道路、材料堆场与钢筋笼制作场要硬化施工,办公室与职工宿舍全部采用彩钢板房;

7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要求各工序、各工种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强化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在技术上懂得安全生产知识,在操作上掌握安全生产要领;

4、健全安全管理办法,根据“全员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施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责任;

5、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遵守建筑安装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6、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经常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燃,并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检查,并记录运行性能状况;

7、现场由专职电工24小时值班,供配电电缆必须安全高架,机械电器必须装好漏电保护装置;值班电工在阴雨天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漏电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拖地电缆要尽可能架空设置,配电箱、开关柜要安全、稳定、可靠,一机一闸一控制,现场照明要充足,确保夜间施工的安全;

8、现场施工人员配齐劳动保护用品,专职安全员经常巡回检查,违章者立即纠正并给予处罚。不随地大小便,不打架斗殴,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保持衣着整洁,经常检查监督并定期对照我公司安全文明施工考核标准进行评比验收,工地设公共侧所,并设专人打扫、管理;

9、现场材料必须按照平面布置要求,整齐堆放,严禁杂乱无章,随意堆放; 10、严格按设计图纸和国家锚杆施工规程规范进行施工;

11、钻孔施工时,详细记录班报表各项内容。主要为钻孔位置偏移,开口直径、孔深、孔内残渣物及施工中发生的特殊情况等;

12、锚索施工及混凝土网喷施工,做好施工记录;

13、水泥、钢材、焊接按规范要求送检,锚固砂浆、喷射砼施工前按规范要求试配命格后再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进行砂浆和喷射砼试块制作和送检;

14、锚索按基坑场地土层的层位和锚索的排位划分检验批,同一层土、同一层锚索作为一个检验批,按设计要求,同一个批次试验的锚索数为1%,且总数不小于3根。

3.3质量评定标准

本工程质量标准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7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以及甲方及监理根据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关补充技术要求,工程期间遇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更改,按新颁布标准执行。 3.4质量保证措施

3.4.1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1、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要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应立即送去修理,并重新校定,满足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2、对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补测加固,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工程师。

3、施工基线、水准线、测量控制点,应定期半月校核一次,各工序开工前,应校核所有的测量点。

3.4.2锚索的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

1、锚索正式施工前,在现场作施工前的锚索抗拔试验,以选取合适的锚索施工参数及考核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

2、工程开工前,应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好记录。

3、水泥、钢绞线及锚具、夹片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并进行有关的质量检验测试,不合格不得使用。

4、认真做好各工序的施工原始记录,严格签字验收。 5、严格按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6、锚索基本试验、施工及张拉锁定按照《土层锚杆施工规范技术规程CECS22-2005》进行。

7、水泥砂浆每天做1~2组试件,做抗压试验。

8、锚索孔口浆液如有流失,应及时补充,确保灌浆饱满。

9、锚索头如发现漏水,采用高压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具体如下:先用水泥砂浆封堵孔口,同时埋设两条注浆管,待水泥砂浆有一定强度时,再利用预埋管进行高压注浆。

3.4.3模板及支架质量保证

1、模板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要装拆方便。

2、加工定型模板要严格按技术规范施工,实行三级验收程序。

3、定型模板统一调拔,安装时要涂脱模剂,加贴防漏胶条,并注意高差、平整度、轴线位置、尺寸、垂直度等技术要求,流水作业,统一检查,防止漏浆、错装等错误。

4、支架材料为扣件式钢管支架,提前进行应力验算。

5、支架在施工时严格按规范执行,并根据现场情况预留施工预拱度。

6、支架经验收合格后,方允许使用,并应向下一工序人员详细交底并提醒注

7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意事项。

7、模板、支架完成后进行下一工序操作时,应派专人不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拆卸模板、支架时,应按规定顺序拆除,小心轻放,决不允许猛烈敲打和拧扭,并将配件分类堆放,保修钢模板和支架。 3.4.4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采购:必须要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没有出厂质量保证书的钢筋,不能采购,对使用的钢筋,要严格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焊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头要经过试验合格后,才允许正式作业,在一批焊件之中,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并以此作为加强对焊接作业质量的监督考核。

3、钢筋配料卡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才准开料,开料成型的钢筋,应按图纸编号顺序挂牌,堆放整齐,钢筋的堆放场地要采取防范措施。 4、钢筋垫块(保护层)按不同部位区分厚度采用。

5、钢筋绑扎后,要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过程中,必须派钢筋工值班,以便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钢筋及预埋件移位等问题。

3.4.5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并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配合比执行。

2、派专人(试验人员)到搅拌站监督检查配比执行情况,原材料、坍落度、试件取样、称量衡器检查校准以及拌和时间是否相符。

3、混凝土必须经过坍落度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浇注。

4、浇注混凝土前,全部模板和钢筋应清洁干净,不得有杂物,模板若有缝隙应填塞密,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能开始浇注,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必须经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5、混凝土浇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最大不超过30cm,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超过2m要使用串筒或溜槽,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

6、混凝土浇注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发生中断,其中断时间应比前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短,若中断时间过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并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7、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的插入或拔出时的速度要慢,振捣点要均匀,在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应辅以插铲式振捣,以免发生漏振现象。

8、施工缝的设置,应按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在旧混凝土表面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清洗干净,用水湿润后,先浇一层水泥浆以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能结合良好。

75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9、混凝土终凝以后要采取适当措施养护,并在浇注部位注明养护起止日期,以免遗漏。

10、在监理见证员监督下取样员按规定制作试件测试强度。

7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4章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4.1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精度要求及测点布置 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在本基坑工程中,监测的主要项目有:土体侧向位移;基坑顶面的沉降,倾斜;周边道路沉降和位移;地面沉降;暗渠箱和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4-1 监测方案和精度要求

序号 1 2 3 4 5

测量项目 土体侧向位移 各剖面基坑顶面沉降和位移 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 地面沉降 地下管线沉降

和位移

位置或监测对象 靠近围护结构 的周边土体 靠近基坑边线钢筋网,喷锚面上 基坑周边保护的

建筑物 基坑周围地面 基坑周围地面

测试元件 测斜管测斜仪

经纬仪 水准仪 经纬仪 水准仪 水准仪 水准仪

测量精度 1.0mm 1.0mm 1.0mm 1.0mm 1.0mm

测点布置 11孔,同一孔测 点间距0.5m 间距20m。每项 设11个观测点 间距30m 间距20m 间距20m

共设 22个 观测 点

4.2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都应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断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调整施工步序和优化原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警戒值由两部分控制,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 4.2.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4、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4.2.2警戒值

1、基坑边坡测斜:最大位移取30mm警戒值为25mm,每天发展不超过5mm; 2、煤气管道的变化: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

3、自来水管道的变化:沉降或水平位移不得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

7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2.3应急措施

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对支护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开挖。一般应急措施有:

1、迅速原位回填,保证警戒值不再增大; 2、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4.3观测时间与周期

1、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2、各项监测工作得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天。

3、其余情况下可延至5天。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

7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5章 施工工期保证

5.1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中,使有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分管的。分项工程施工的时间要求;

2、月度、旬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以施工总进度计划为依据,作到逐级保证,旬度计划保月度计划,月度计划须确保单位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现计划,在依据总计划前提下,编制较为详细的作业实施计划,用以向班组下达任务;

3、定期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包括工程形象进度、资源供应及管理工作进展,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偏移计划情况,应分析原因,果断地进行调度,确保关键工序按计划执行;

4、对本工程实行重点项目管理,配备充足的资金,定期由项目经理向公司汇

报工程情况,以便能及时地解决工程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施工中各环节、工种之间已有人力、财务、设备等能力在公司内部平衡调度;

5、投入足够数量的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6、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劳动纪律。关键线路工序实施加时制,

节季采取补贴手段,对提前完成工作量的队伍实行奖励制度,以提高职工的生产热情,稳定队伍,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7、安排好作业计划,组织好各种的交叉流水作业,加强各工种的配合与协作,

避免互相障碍;

8、熟悉技术规程,熟悉施工图纸,严格按图纸及相应规范组织施工,确保每项成品优良,不因质量返工延误工期;

9、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尽量减少安全事故而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5.2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水水量为80m3/h,施工水源分别从基坑附近的医疗城前引入,进水管直径为2寸,接水表后沿边坡铺设分管供到各用水点。施工用电负荷为300KW,电源从基坑场地的下边引进并设配电房,通过电表后沿边坡场地边架设临时电缆分到各个用电点。

7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6章 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6.1安全施工制度与措施

用安全法规科学地管理安全施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用有效得安全措施,用安全法规管理安全施工,防止发生工伤事故,机械事故,火灾事故,漏电事故和交通事故,杜绝重伤和伤亡事故,争创安全施工“六无”工程。

6.1.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各种临时设施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搭设,施工现场设临时围墙粉饰油漆并书写宣传字脾,各种设施牢固整齐;

2、工地主要出入口(大门)并排设立施工标牌,做到整齐统一,现场场区道路平整完好,无污泥积水,保证机动车辆畅通;

3、现场沿施工道路设置排水明沟,生活废水和生产污水经集水井过滤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

4、各类原材料、构件及半成品按规划位置分类堆放,堆码整齐、使用合理、管理有序,并相应作好防雨、防晒、通风措施;

5、砂浆在地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弃;

6、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保持清洁,做到干活脚下清、活完场地清,落地灰、砼、多余材料、半成品等及时清理、回收和处理利用;

7、现场施工区和生活区明确划分,生活区内保持卫生、整洁、文明; 8、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一律挂牌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按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戴的安全帽分为红、蓝、黄三种;

9、工地设专职保卫人员,与当地派出所密切联系,搞好警民协作,加强工地治安,严格遵守有关治安规定;

10、施工作业中,注意洒水除尘;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煤气作燃料,减少空气污染。食堂设隔油池,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11、加强卫生防疫教育,食堂用具严格消毒,炊事人员定期体检,持健康合格证上岗,施工现场灭蝇灭鼠,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用专车清运,预防各类传染病。确保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12、搅拌场地、材料堆放场要经常进行清理; 13、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定时外运;

14、运土车辆全部采用有棚渣土车,避免尘土飞扬和尘土撒落在道路上; 15、施工时所有机械均要求采用防噪音设备,减小噪音,夜间施工应经常有管理人员值班检查,尽量在晚上10点至早6时之间的砼灌注工作,坚持避免和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6、在公司安委会领导下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体系,公司向项目组派安全生产监督员,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管施工必须管安全得原则,把安全施工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做到安全工作与施工同时布置,

80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比评。把安全施工落到实处;

17、现场设四牌一图,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三宝”,坚持执行安全生产“十不准”制度;做好洞口,临边安全防护设施,在危险地段设安全警示牌;

18、定期(每周一次),向全体施工人员讲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安全意识,自我防护教育工作,做到警钟长鸣;

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JGJ46-88技术规范》进行;在施工现场使用电,气焊前后,必须检查周边,下部环境,防止火灾发生,做好明火作业区得放火工作;

20、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坚决整改;

21、工程开挖前,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合详细了解,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发生;

22、准备足够的条布以防止新开挖边坡受阵雨洗刷,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负荷; 23、机具设备:空压机,钻机及其它施工机具设备,必须由经培训考核合格证上岗,并经现场质安员检查,试运转,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各种机电,机具设备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各部位(零件)得性能状态,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并由持证人员专门操作。施工机具得传动部位,应有安全防护罩。机械设备清理或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并派专人看护,严禁带电清理和检修。 6.2环境保护要求与措施 6.2.1文明施工措施

为整治建设工地环境卫生,创建文明施工现场及清洁卫生的环境,实现工地临时设施集中化,厕所卫生化,办公室规范化,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文明施工责任制,设立兼职文明监督员; 2、加强对工人得文明施工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

3、工程开工前必须向有关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噪音排放许可证,午间,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到城市监察大队领取施工标牌,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处挂设,以便接受检查,监督;

4、将工地用砖墙进行围蔽,使施工临时设施集中化,规范化;

5、工地大门口应挂设工程慨况,施工平面布置及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标牌。各种标志,标牌规格整齐,醒目,设计美观,悬挂合理;工地内设置的施工临时设施(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等)统一搭建;工地内临时设施的搭建,水电管线的敷设,建筑材料的堆放,机械设备的摆放要布局合理,整齐规范工地四周不乱倒垃圾,污泥,不乱扔废弃物,施工现场要做到工完场清,保持场容整洁。工地内道路场地平坦,坚实,排水畅通,场内无烂污积水和高低不平现象;工地办公室,厕所,仓库要求宽敞,明亮,通风,整洁,坚持卫生轮值制度,定期喷射杀虫药,消除‘四害’,确保室内卫生清洁;办公室施工图表,资料文具摆设整齐;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爱护花草树木和市政设施,不准损坏,危害城市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后,一周内拆除一切临时设施,并将

81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整洁;

6、施工场地周边设置稳定,安全可靠的围墙。围墙统一采用砖砌,高度2m以上并压顶,围墙形式美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

7、距基坑开挖线300~500m设置基坑护栏,用ф48钢管制作,把1500mm长得钢管垂直埋入地下500mm,地面留1000mm,每隔1500mm埋置一根钢管,顶端用通钢管焊接,中段用通长ф20钢筋焊接,骨架涂上红白相间的油漆,再用通长尼龙网围护。

8、工地大门的设置,其高度与围墙相适应,宽度不少于5m,材料统一采用镀锌2寸水管做架,双面铁板做门并油上红丹漆,焊接平整,坚固,耐用。工地大门旁挂设施工标牌。

9、工地内车辆出入口设置用混凝土浇筑的由宽30mm,深40cm沟槽围成宽3m,长5m的矩形洗车场地和三级沉淀池,高压冲洗水枪,驶出工地的机动车辆在工地出入洗车场内冲洗干净方可上路行驶。泥浆不得溢出,排水系统顺畅,无大面积积水。严禁未经沉淀处理的泥浆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工地大门内外通道,临时设施室内地面,材料堆放场,加工场,仓库地面等浇捣混凝土硬底,四周设置有良好排水渠道。

10、工地内设置的施工临时设施(办公室,宿舍,厨房,厕所,临时水电设施,仓库)统一采用砖砌墙体,锌铁瓦盖顶或集装箱式活动房。建立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员管理。办公室,宿舍,仓库内外墙面要批荡刷白,要求宽敞,明亮,整洁。

11、炊事员上岗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和岗位培训证,上班时间穿戴白衣帽及袖套。洗,切,煮,卖,存等环节设置合理,生熟严格分开,餐具用后随即刷洗干净,并按规定消毒。厕所位置的设置合理,离开食堂距离30m以上,厕所墙裙铺贴高度1.5m的白瓷片,地面蹲台,便槽统一采用水泥浆抹面。厕所设置洗手槽,便槽自动冲洗设备,加盖化粪池。厕所落实专人清扫,定期喷药,保持清洁卫生。

12、工地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施工中工地余泥渣土的排放外运,散体物料的运输,混凝土的使用严格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按章施工,不搞违法建设

13、工程完工后,七天内拆除工地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整洁。

82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7章 组织机构与岗位责任制

7.1各职位责任

1、项目经理:负责全盘管理,现场劳动力调配,机械设备调配,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以及场内外一切事物。

2、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现场管理;认真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事实具体措施;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及时推广保证工程质量的先进施工方法,表彰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认真评审工程质量。

3、施工技术员:负责技术交底,现场指导施工,组织自检,评定等其他工作;主持编制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要求;主持关键工序攻关和人员培训,编写有关的成果报告和施工技术总结;监督检查采购物资的检验和实验及设备的控制,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制订和事实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严把“图纸、测量、实验”关。

4、测量员:负责工程测量放线,土方计算。 5、安全员:负责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6、资料员:负责工程技术资料。

7、物质采购:负责设备,周转材料及建筑用材采购或调拨。

8、项目质检工程师质量职责: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把施工图纸审签制, 技术交底制,质量“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质量检查评比奖惩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比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到施工全过程,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7.2组织机构与岗位图表

83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施工总指挥技术负责置安员技术员处事办后勤负责资料员支护技术负责支护质量负责班组负责采购员材料员钻机班班长保卫班班长挖桩班班长水电班班长汽车班班长环卫班班长钢筋班班长 图7-1 项目经理部织结构图

84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第三篇 工程预算书

市青龙王府1#楼、2#楼基坑边坡支护工程

工程名称 :**市青龙王府1#楼、2#楼基坑 建设单位 :

工程预算总造价: 571791.82元 预算单位造价: 871.63元 施工单位:

编 制:

审 核:*** 时 间:****年5月30日 85

**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预算编制说明

工程名称:**市青龙王府1#楼、2#楼基坑边坡支护工程

表一

1)本预算工程计算是依据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等文件进行的。

2)本工程预算取费执行1999年**省建设厅(*建[1999]价字第296号文)《**省施工企业建筑工程取费标准》。

3)本工程基坑开挖定额基价执行1999年**省建设厅颁发的《**省建设工程单位估价表》。

4)本工程按一类工程计费。

5)本工程不考虑材料价差。

6)本工程未包括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测量定点及其他需要现场签证费用。

86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1工程量清单

1.1.1 B-A-F-E段工程量计算

B-A-F-E段的长为67.9米,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方式。桩直径为1.2m,桩间距

为2m,则可求得:

。 n67.9/2135(取整数)

冠梁为尺寸1.00m0.40m,冠梁总长为53.8米。

① 桩护壁工程量V:按桩护壁部分砖或混凝土体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计量。

V14l1(D2d2)n13.1411.51.521.2235255.93m3 4② 桩芯混凝土灌注量V2:按桩芯桩体部分体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计量。

V24l2d2n13.1411.21.2235443.12m3 4③ 钢筋笼制作安装量M1:按其质量以吨为单位计量。

Φ25钢筋q3.853kg/m,Φ16钢筋q1.580kg/m,Φ8钢筋q0.395kg/m Φ25主筋量:m1[(l2clgltlk)n2ld]q103n

[(11.20.420.056.250.025200.02510.3)262(1.000.50)]3.85310335

41.27t

Φ16加强筋量:m2[(D2c2d12d3)lt][(l2c)h1]q103n

[3.14(1.220.0520.02520.008)200.016][(10.820.05)21]1.58010353

1.25t

Φ8螺旋箍筋量:m3(l2c)1(d2c2)d2103n b4 87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2 20.053.140.0082)7.835 (10.820.05)1(3.1424 0.63t

则M1m1m2m341.271.250.6343.15t

④ 冠梁混凝土灌注量V3:按冠梁体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计量。

V2Lbh53.81.000.4021.52m3

⑤ 钢筋制作安装量M2:按其质量以吨为单位计量。

16钢筋q1.580kg/m,10钢筋q0.617kg/m,8钢筋q0.395kg/m 16主筋量:m1'Ln1q103 53.861.5801030.51t 10主筋量:m1Ln1q103 53.840.6171030.13t

'[(L2c)h1][(b2c)(h2c)]2q103 8双肢箍筋量:m2

[(53.820.05)0.21][(1.220.05)(0.4020.05)]20.395103

0.30t

'm20.510.130.300.94t 则M2m1'm11.1.2 BC段工程量计算

BC段的长为36.2米,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方式。桩直径为1 m,桩间距为2.5m,

则可求得:

。 n21.1/2.5115.2/2.5117(取整数)

① 桩护壁工程量V:按桩护壁部分砖或混凝土体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计量。

V14l1(D2d2)n13.1410.11.32121793m3 4 88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② 桩芯混凝土灌注量V2:按桩芯桩体部分体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计量。

V24l2d2n13.149.81217130.78m3 4③ 钢筋笼制作安装量M1:按其质量以吨为单位计量。

Φ25钢筋q3.853kg/m,Φ16钢筋q1.580kg/m,Φ8钢筋q0.395kg/m Φ25主筋量:m1[(l2clgltlk)n2ld]q103n

[(9.80.420.056.250.025200.02510.3)202(1.000.50)]3.85310173

13.63t

Φ16加强筋量:m2[(D2c2d12d3)lt][(l2c)h1]q103n

[3.14(120.0520.02520.008)200.016][(9.420.05)21]1.58010173

0.45t

Φ8螺旋箍筋量:m3(l2c)1(d2c2)d2103n b41 20.053.140.0082)7.817 (9.420.05)1(3.1424 0.24t

则M1m1m2m313.630.450.2414.32t

1.1.3 DE段工程量计算

DE剖面长为37.2米,基坑开挖深度为3.18米,采用放坡支护方式。坡角为45,

3.184.5m。坡面铺设钢筋网,喷混凝土。钢筋面网设

sin45计采用6@150150,面层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100mm,分两次

则可求得坡面宽度为h1施喷。

①坡面钢筋网工程量m:设计面网规格为6@150150;6钢筋q0.222kg/m。

89

湖南工业大学201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坡面纵向面网筋总长:

l1(Lb1)(h10.5)(37.20.151)(4.50.5)1245m

坡面横向面网筋总长:

l2(h1b1)L(4.50.151)37.21153.2m

坡面钢筋网总长:

ll1l212451153.22398.2m

坡面钢筋网工程量:

mlq1032398.20.2221030.53t

②喷射混凝土工程量F:以喷射坡面面积为单位计算,故

FL(h10.50)37.2(4.50.50)186m2

坡面复喷时按每增加1cm计费,本工程混凝土厚度为10cm,初喷厚5cm,复喷5cm。因此等效复喷工程量为:1865930m3(等效复喷厚度为1cm)。

1.1.4 土方的开挖

序号 1 工程名称 冠梁钢筋用量 表7.1 B-A-F-E工程量表 工程量 主筋614410:0.64t 箍筋8@200:0.3t 主筋820:41.27t 备注 计算过程见1.1.1 2 人工挖孔桩钢筋笼钢筋用量 加强筋16@2000:1.25t 箍筋8@200:0.63t 计算过程见1.1.1 3 混凝土用量 冠梁C25:21.52m3 桩护壁C20:255.93m3 3桩芯C25:433.12m 计算过程见1.1.1 序号 1 表1.2 BC剖面工程量表 工程名称 工程量 主筋2025:13.63t 人工挖孔桩钢筋备注 计算过程见1.1.2 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