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省2020年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2020年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20年云南省中考模拟检测 语文 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D.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纤细(xiān) 矜持(jīn) 信手拈来(diān) ....B.亘古(gèn) 希冀(yì) 吮吸(shǚn) 为虎作伥(chāng) ....C.濒临(bīn) 对峙(zhì) 跻身(jī) 提纲挈领(qiè) ....D.威摄(shè) 庇护(pì) 创伤( chuàng) 肆无忌惮(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暄嚣 祭祀 销声匿迹 来势汹汹 B.选聘 蹂蔺 妄自菲薄 怡笑大方 C.震撼 谬论 玲珑剔透 沧海桑田 D.强悍 徘徊 骇人听闻 娇揉造作

3.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经典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 宛如长者的谆谆叮咛,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 。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 ,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对它 仰望的人们。 A.而是 耳目一新 涤荡 虔诚 B.就是 获益匪浅 洗礼 真诚 C.就是 耳目一新 涤荡 真诚 D.而是 获益匪浅 洗礼 虔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 C.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语文试卷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心境的句子是: ,

(6)“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奉献”有关的诗句(课内出外均可)“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

第 1 页 共 6 页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8.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含标点限80字以内)(3分)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3.自古以来,人们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总是津津乐道,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分)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二)名著阅读。(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保尔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

写出来的字句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写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

作就要受到阻碍。

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

10.选段出自《 A 》,作品中保尔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在母亲和 B (人名)的帮助下仍

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

然顽强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也是作者 C (人名)人生经历的写照。(3分)

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

(三)汉字书写。(2分)

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1.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2分)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

三、阅读(12-26题,共40分)

语文试卷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6.文章最后引用《兑命》中的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

第 2 页 共 6 页

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任选其一,谈一谈给你的启示? (3分)

19.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通过“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引出对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思考。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何冠军

①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视野范围、认知角度、思考方式。可以说,道路如同“压模”一般,于无声中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并塑造着我们的处事态度、行为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虽不易察觉却客观存在。

③因此,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在选择道路的同时,个体也将自身融入环境,就能成为道路风景的一部分。

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但往往只能“取一瓢饮”;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抵抗歧路的诱惑,专注走好内心认定的那条道。据说有人曾问米开朗基罗创作经典雕像大卫的秘诀,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很简单,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看清自己“想要的那块石头”,认准目标,踏实笃行,我们才不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茫焦虑、逡巡不前。

⑤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时候,即便选准了前进的道路,处身于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也会有相异的心态。譬如,有的人一开始激情充沛,可一旦遇到麻烦、挫折,就开始变得萎靡、消沉。他们被问题难住、被困难吓倒,甚至认为奋斗无用,索性选择后退或绕路。其实,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力量。回望过去,谷文昌以人生一粒种,换来“漫山木麻黄”;杨善洲退休又钻山沟沟,20余年绿荒山。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事实证明,那些朝着理想与目标积极进取、久久为功者,终能实现人生价值。

⑥相对来说,平坦、起伏较小的道路,的确比较好走。但正是这样的路,反而容易让人对潜存的风险放松警惕。正如古人所说,“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事业是否一帆风顺,都有必要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培养打逆风球、啃硬骨头的能力。当心智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生活过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⑦一位作家曾写道:“老马识途,仅是一方面;‘途’也在塑造途中的老马,从姿态到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其实也是路“走”出来的。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

B.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是人对道路环境的理解和认同。 C.作者认为当生活、事业处于困境时,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多总结经验教训。 D.作者善用举例论证,巧妙分析,使文章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20.请简要分析第 ②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21. 下列链接材料适合充当哪一段的论据?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5月15日,美国正式把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之中,特朗普同时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购买威胁国安的产品及技术,而拥有安卓系统的谷歌将会暂停与华为在软件方面及技术服务上 的合作。美国这一系列针对华为的组合拳,令许多人担心华为会被迫陷入至暗时刻。面对美国一系列的封锁压制性举措,任正非表现出华为掌舵人应有的淡定从容,他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他非但不抱怨,反而很有自信、底气和定力。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4分)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我们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语文试卷

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

第 3 页 共 6 页

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⑾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⑿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⒀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⒁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⒂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⒃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⒄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⒅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⒆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⒇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1)风雪愈紧了。

(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22.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2分) 情节内容 创业失败,雪夜②____________ 起身离开,老人④____________ 情感变化 独自喝酒 ①____________ 疑惑 检走拉罐 ③____________ 释然 23.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4分)

⑴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⑵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4.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中,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2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25.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6.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3分)

四、作文(50分)

要求:

27.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C 2.C3.D 4.C 5.D 6.C

7.(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朔气传金柝(3)芳草萋萋鹦鹉洲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

第 4 页 共 6 页

8.(3分)示例1: 墙前站三人,站地面的人,眼前只有墙;站较高书上的人,越过了墙看到了黑暗;站最高书上的人,越过墙和黑暗,看到了太阳和光明,书包括《词典》和《名著》。

示例2:画面中有三个人在看风景:左边的人站在地面上只看到一堵墙;中间的人站在一些书本上,他看到的是远处城市的夜景;右边的人站在许多书本上,他看到的是阳光下的云海。

9.(2分)示例1:书读的越多,积累的积累的东西也就越多,眼界便可以看的更远。 示例2:书的厚度决定了眼界的广度和境界的高度。(读书越多,看得越广、越远)。 10.(3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达雅 C.奥斯特洛夫斯基 11.(2分)略(楷书;正确,规范。) 三、阅读(12~26题,共40分 12.(2分)D

13.(2分)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早晨的景象;另一方面用“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4.(2分)(1)味美 (2)背

15.(2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2分)(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16.(3分)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10分)

18.(2分)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19.(2分)C

20.(3分)运用比喻论证,将道路给人留下的印记比喻为压模生动形象地证明了道路对人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浅显易懂,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

21.(3分)第⑥段。材料链接中的华为总裁任正非,面对美国封锁性的打压,不慌不乱,从容淡定,不抱怨,定力十足,这与第⑥段的“当心智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生活过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一分论点相符合。 (四)(14分)

22.(2分)(1). 失意 (2). 对面长椅,老人一直坐着 (3). 顿悟 (4). 拨通母亲的电话 23.(2分)(1)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2分)(2)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个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难

都不会把你淹没,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24.(2分)打给爹妈怕让爹妈担心自己,打给朋友,恐怕危难之中也难有真正的朋友,也不过被敷衍而已;还是自己来承受这挫折和打击,不打扰,不指望别的任何人。

25.(3分)小说的误会,就是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这样的误会能推动情节发展,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阅读享受。

语文试卷

26.(3分)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本题作答可依据“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来概括填写题目中的四个空。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1)“寒冷”一词有双层含义,表层含义指下雪了,天气寒冷。结合语境“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理解,深层含义指自己创业失败后的绝望。(2)结合“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分析,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只要努力战胜困难,就能成功。据此理解作答。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反映。本题作答时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依据文章叙写的内容,“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绝望之下,“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后面的心理描写:打给爸妈,他们会担心儿子;打给朋友,担心危难之中难有真正的朋友,朋友也不过是同情、安慰、敷衍、最后也帮不上什么;不如自己默默承受这一切。 【25题详解】

第 5 页 共 6 页

误会法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写作手法。一般地,使用误会法的文章会按照“产生误会——发生冲突——升级冲突——真相大白——消除误会”的线索行文。误会法的布局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误会设置要合理,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篇小说的误会,就是文中(10)(11)(12)段中作者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误会法的作用: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富有剧性,波澜起伏。③服务于文章中心。据此回答即可。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文中“我”做生意失败,失意无助,“买来三罐啤酒”到公园喝。遇到一位老人,最后老人的真实身份与“我”的想象猜测迥然不同,出人意料,真相“老人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意思是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厚积而薄发,人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只要坚强、有毅力、不屈服,“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一定要结合文章主题理解语句。 四、作文(50分)

27.(50分)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项目 A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恩想感情真切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严重偏题 不知所云 一类 (50~45) 二类 (44~38) 三类 37~30) 四类 (29~22) 五类 (21~0) C结构 结构合理 详略得当 结构合理详略明显 结构较合理详略不明显 结构尚清楚 能分段 结构混乱 此类作文在21~0分之间酌情给分。 ①立意深,构思①具备本类A、①具备本类A、①具备本类巧,语言生动B、C三项条件B、C三项条A、B、C三形象评满分。 的评44~41件的评37~项条件的分。②本类A、34分。②本评29~26②具备本类A、B、B、C三项某项类A、B、C分。②本类C三项条件的稍弱,评40~三项中某项A、B、C三评49~47分。 38分。 稍弱,评项中某项33~30分。 稍弱,评③本类A、B、C本类基准分:25~22分。 三项中某项稍38分 本类基准分:30弱,评46~45分 本类基准分分。 22分 本类基准分:45分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1~3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1~3分。②错别字每3个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④缺标题扣2分。

思想感情真实 思想感情尚真实 得体、流畅 通顺 B语言 准确、有文采 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