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枫叶如丹

枫叶如丹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和平小学 宋玉环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实际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拍照经过,及作者由此带来的感悟,体会天地与人世相通之处。

3.培养学生积累佳句、片段、体会语言的韵味。鼓励背诵优美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枫叶有个全面的认识。]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进一步让学生对枫叶有所了解,为学习文章作铺垫。]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了《枫叶如丹》这篇课文,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随袁鹰先生一起去品味《枫叶如丹》,与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

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作者来一次心灵上的沟通。(板书:枫叶如丹)写到这我突然觉得这个丹字我应该用红色的粉笔书写,你觉得呢?(解题,丹是红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一把有疑问的地方划下来。 (二)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1.有疑问吗,说说看?(预设出现的问题:为什么照片起名“秋之生命”、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蝉鸣蛙噪、为什么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老师相机板书,并调查同一问题还有哪些同学不明白)

(三)小结:有这么多疑问啊,老师发现,同学们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这也是我们课后的思考题,我们就先从这个问题开始怎么样?(课件出示13自然段,生齐读)

对啊,作者写的是枫叶,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联系呢?这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文中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做批注。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1.枫叶与生命有怎样的联系?如丹的枫叶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2.你真会读书,找到了概括枫叶生命的一句话,到了秋季,枫叶呈现了红红的颜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来丹的天地,必然要经过绿的世界,对吗?(板书绿,点击第一句)读第一句,喜欢吗?谁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详细说说?

(引导学生读读——尽情谈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蝉鸣蛙噪”、“至理名言”、“郁闷”、“暴风骤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读)(教师相机鼓励:说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师也有同感„„) 3.(点总起句——第一句)

想不想走入绿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点击课件,老师配乐范读) 4.同学们都忍不住和老师一起来读了,谁来读?让我们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指名)

5.你想用什么词语夸夸枫叶的生命力?我们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随学生发言板书:顽强、长久„„)

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和长久,我们人类呢?(相通的) 哪里看出自然与人生处处相通?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小结:你们体会得很好,作者体会得更深刻,天地万物„„,让我们把这至理名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吧(齐读)

7.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对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在澳大利亚作者拍了一张照片——秋之生命)相机板书 8.就是这张照片,(出示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可爱)

9.为什么?她是怎样进入镜头中的呢? (“跳进来的”指名读文) 10.在写小莉贝卡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还有哪些(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蹦、跑到、捡起、跳跃、哼着)谁来试试,注意要读出小莉贝卡的活泼与可爱。

评价:画面立刻活起来了,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女孩,多可爱啊,谁再来读读?

11.就在这一刹那间,作者按动了快门,拍下了照片。“一刹那”,你体会到什么?(时间短、作者毫不犹豫的拍照)我在开始拍照时,是犹豫的,从哪里看出我犹豫着?(我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犹豫什么?最初他看到这株枫树的时候,不是觉得它“红艳艳的挂满一树扑满一地”漂亮极

了吗?这株枫树之所以会如此红艳艳的,不是已经经历了重重考验了吗?这会儿怎么又仿佛“一位凄苦的老人垂头无语”了呢?

12.课前老师查阅资料发现,作者当时六十岁了。他的头发也许白了,眼睛也许花了,脊背也不再挺直了,这株枫树就像是作者自己他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生命之秋(板书:生命之秋)此刻,你理解了吗?

13.带着你对作者的理解,读一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你们真是善良的孩子,你们用语言安慰了老人,而可爱的莉贝卡用她的举动安慰了老人,她就像一片新生的绿叶,让老人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仿佛生命得到了延续。(指题)秋天新的生命诞生了(板书:秋之生命)

小结:所以这枫树也有了生命的力量,这秋之生命是怎样的?(继续随学生回答板书:跳跃、欢乐、丰富的„„)

14.回到13段,现在再来读读,现在你理解了吗?哪些句子让你回味无穷?(学生谈人与自然和谐的感受)

15.配乐朗读13段 四、总结

课题中的“丹”还仅仅指得火红的颜色吗?

体会得真好,丹,是成熟的颜色、是长久的生命力。枫叶经历挫折,成熟了,才终于呈现美丽的丹色。自然界如此,人生也是如此,都有这个经过,你的成长是不是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学生谈自己)

是的,只有经历长大、经受挫折、接受考验,人才会成熟,在成熟中才会创造新的奇迹。希望每一个同学在成长的道路上,勇于面对一切,让你的人生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就如同——(齐读课题)枫叶如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