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抚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王传海 王晓巍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对提高劳动者文化索质、劳动技能和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扶持下,职教招生一蹶不振的面貌有所好转。职教招生的可喜变化,是否说明职教招生在经过几年的低谷之后终于峰回路转,走出困境,迎来了另—个春天呢?结合自己的招生感受,谈谈对中职招生的—些感想。

—、招生秩序混乱,招生环境亟待规范

近年来,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中考前中职学校教师就请初中老师帮忙,利用空余时间到生源地学校去做宣传工作。另外,给初中老师好处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好处多少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有些初中老师对职高并不很了解,他们向学生推荐的标准就是看哪个给的好处多。我在招生过程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各学校之间说反活,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一些生存空间狭小的私立学校,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正当竞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如今,在市场机制主导下的中职招生工作愈演愈烈,招生难,难招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为了搞好中职招生工作,我县教育局对各联校下达了招生任务,各学校也制定了招生方案,初中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学校的职高送读的奖惩措施有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竞争的势态,但无序招生的状态还未从根本上扭转。

二、家长观念跟不上变化,用老眼光看待中职教育

近几年,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良”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下乡招生,有些考生只考了300多分,家长宁可花几万元去读普高,也不愿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高很差,很丢脸。由于前几年对职业教育的忽视,职业教育走了下坡路,加上有的学校管理问题,在社会上的声誉不太好。家长认为不上职高一样外出打工赚钱,读职高反而白花钱。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各职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农村,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家长的送读观念,认为孩子只有读普高,或考大学才算光宗耀祖,有前途。部分家长认为,中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社会地位,认为大学毕业以后一定比中职生好,有地位。其次,职高扭曲的形象一直牵引着民众的神经。过去,由于职高在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再加上招进去的学生素质不高,没有学好真本领,找不到好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招生工作极为不利。我到过一学生家里,家长说他的大女儿前几年在某一职业学校上学,学了一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还说学校管理混乱,后来学校也不管她了,最后,还是自己去打工了。家长说,他的儿子无论无何都不读职高了。

要改变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片面的看法,其一,要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宣传几件有影响的人事。如本校的资源优势、学生和教师的获奖情况、国家对职高的倾斜、走出校园开展活动等等,让大家了解职高,欣赏职高。其二,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搞好人才培养和输送,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的实惠,老百姓只有从中受益了才会接受认同职业教育。其三,职业教育还要靠招生,不要认为中职招生就是成绩差、分数低的学生去就读,无形中就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我在中职就读标志着向社会公开我就是“差生”。其四,职业教育要靠社会用人单位支持。要规定凡是用人单位控制起点学历不得低于中职学历。

三、职校要内练“内功”,外树形象

全市职校数量多,各校都在招生数量上求多,各职校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然而却在宣传的

过程中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它职校,导致许多不真实的话在社会上流传,无形中造成职校的整体声誉下跌。为招来学生,职校几乎对学生降低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和道德表现,对学生来者不拒,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管理和招生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职校的管理和技能培训应该摆在第一位,招生摆在第二位。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就容易;学生技能学到了手,上岗受企业欢迎,社会反响好,声誉就好。职校招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自制能力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少部分家长送来的目的希望学校管理好学生,不学坏就行。而我们的管理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职业教育培养不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是失败的教育。至于如何招的来学生,留得住学生,管理好学生,安排好学生就业,更应该值得我们的职校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来,制约学校发展的并非是招生问题,深层意义上应该是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用激励机制奖励我们的教学人员、搞课程开发、搞专业建设、培训我们的师资队伍,让我们的管理有特色,专业培训上水平。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职业教育要上台阶,上规模,上档次,要做强做大,绝非抓好招生这一表面功夫这么简单,最重要的好内功,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为定位、以质量为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总之,办学条件提升了,招生就容易了,就算再难,也不会让老师劳心劳力招不到学生的地步。学校办好了,老师走出去招生,也就有了自信心,说得好,不如群众的口碑好。影响和制约职业中专发展的,并非只是招生问题,希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切实搞好普职分离,规范招生秩序,职业学校自己练好“内功”,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014年12月2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