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当代文学

一、 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宾雁《在桥梁土地上》、《本报内部消息》)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都受到批评,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4、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题材的一大批历史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扬益言的《红岩》等。

5、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李瑛等。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萧等人的成最高。

7、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8、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9、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谢慧敏、宋宝奇),户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徐茂和他们的女儿们》等为代表。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0、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撼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1、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双桅船》)、顾城(《一代人》)、北岛为代表。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

13、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人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4、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15、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

不再先锋。

16、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17、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为代表的新生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18、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19、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 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 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2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1、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22、茹志娟《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3、杨沫的《青春之歌》(林道静)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25、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26、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他跨两个时代的英雄农民形象,性格侠义、坚忍、成长。

27、《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是用信天游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28、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特点就是敢于说真话。

29、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0、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的《归来的歌》。新时期所谓复出诗人的代表人物是艾青和公刘。

31、《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三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世杰。

32.、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3、伤痕小说因户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谢慧敏。

34、在文革的地下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知青诗人是食指,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诗歌组织是白洋淀诗群,而传抄最为广泛的小说则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35、《天山牧歌》是闻捷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

36、自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革命样板戏是官方提倡最有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

37、《茶馆》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满族人是常四爷。

38、被冯雪峰誉为“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的是《保卫延安》。

39、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谌容的《人到中年》。

40、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41、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2、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3、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的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4、《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45、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46、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

47、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48、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争。

49、1953年,青年作家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

50、女作家茹志娟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51、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

52、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三红一创”。分别指吴强《红日》、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柳青《创业史》。

53、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是杨朔。《雪浪花》是她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毛泽东于

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54、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55、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梁斌《红旗谱》、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56、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57、王蒙的小说《组织不来了一个年轻人》是干预小说类小说中的代表作。女作家茹志娟擅长以细节、侧面描绘反映生活风貌,代表作《百合花》便是围绕被子表现军民之情。

58、杨沫的《青春之歌》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优秀长篇小说。

59/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秦牧。

60、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是他的创作的顶峰。

61、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的人物。

6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6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64、50年代前期,当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 6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茶馆》。

66、革命军事题材小说中,富于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是《林海雪原》。

67、《保卫延安》和《红日》的相同的地方有:都是大规模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都选取了解放战争中的一些著名战役,都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8、以生活“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为哲理思索的作品是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69、一般来说,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容的是秦牧散文的特色。

70、因创作成就突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

71、贯穿《茶馆》全剧的三个人物是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72、“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顾城的《一代人》。

73、艾青的诗集《归来的歌》中有三首最有影响的长诗是《光的赞歌》、《鱼化石》、《在浪尖上》。

74、先锋小说有:马原《虚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

75、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朦胧诗人是顾城。

76、知识性、趣味性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秦牧。

77、高行健的探索剧有《车站》、《绝对信号》。

7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有《天狗》、《浮躁》、《腊月 正月》。

79、被称为民族的秘史的小说是《白鹿原》。

80、十七年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是《茶馆》。

81、沈振新是小说《红日》中我军高级指挥员形象。

82、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政治抒情诗的兴起,它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83、《青春之歌》的人物:卢嘉川、林道静、江华、余永泽。

84、茹志娟的作品:《百合花》、《关大妈》、《静静的产院》。

85、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是由闻捷创作的,她的作品还有:《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觉醒的人们》。

86、《红旗谱》中农民革命斗争发生在大革命前后的冀中平原。

87、李准的《三年早知道》是一篇反映农民思想变化的力作。

88、《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官僚主义者的典型)“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89、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

90、杨朔的作品有《樱花雨》、《雪浪花》、《荔枝蜜》。

91、革命样板戏有《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

92、爱情题材的小说有《小巷深处》、《红豆》、《在悬崖上》。

93、以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见长的小说是《林海雪原》。

9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内容是:主观战斗精神、现实主义、民族形式。

95、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的作者是:杜鹏程。

96、军事家彭德怀的形象曾出现在小说《保卫延安》。

97、“山药蛋派”的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98、著名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的作者是:贺敬之。

99、梁斌创作的小说有《红旗谱》、《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父亲》、《翻身记事》、《一个小说家的自述》。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