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强化训练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浮燥(zào) 矗立(chù) 震耳欲聋(zhèn) 接踵而至(zhǒng) ....B.骤然(zòu) 驰骋(chéng) 名副其实(fù) 穿流不息(chuān) ....C.颠簸(bǒ) 虔诚(qián) 怒不可遏(è) 目眩神迷(xuàn) ....D.寒噤(jīn) 苍劲(jìn) 纷至踏来(tà) 瞬息万变(shùn)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位名师的课讲得实在太精彩了,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听得目眩神迷。 ....B.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的人,其素质是极其低下的。 ....C.《红楼梦》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告诉了我们很多人情世故。 ....D.看了齐白石先生的画展,人们不禁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阅读美文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D.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课,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B.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从土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C.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D.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铜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出于兴趣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
1 / 9
②做一般的事情尚且如此,学习就更加如此了。 ③在教育上,好奇心体现为学习兴趣。
④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 ⑤所谓兴趣,其主要成份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包括好奇心获得满足和快乐。 ⑥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 A.③⑤⑥①④② B.⑥⑤③④①② C.③⑤④①⑥② D.⑥⑤④①②③ 7、根据课文默写。
①青青子衿, 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②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
④ 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2 / 9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字。
(1)年且九十(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 .(4)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_____)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人物描写方法。 4.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
3 / 9
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①
“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直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4 / 9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爷爷和“我”—起去割草,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画线句①进行赏析。
3.“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未被卷走的老茅草?
4.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2、母 亲 鞋 梁晓娜
①临近母亲节,不知道从哪传出儿女送鞋给母亲,母亲便可平安的说法。聪明的商家自是不肯错过狠狠赚一笔的商机,各种优惠条幅铺天盖地:“母亲节,全场买两双即送一双母亲鞋”“母亲节当天,买母亲鞋五折”“买母亲鞋满88即送康乃馨一支”等等。我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碰到朋友一手拿康乃馨,一手提着新鞋,和母亲有说有笑,朋友一脸灿烂。我真想也能给自己的母亲买一双鞋,可再也没机会了!心里对母亲的愧疚油然而生。
②母亲去世的时候,穿的是那种极其便宜的凉鞋。我们找遍了她的箱箱柜柜,连双像样的皮鞋都没有。我们兄妹四个,虽说不是百万富翁,可家家小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谁家也不缺吃不缺穿,但谁也没有想起为故乡的母亲做些什么,母亲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我们每年为爱人、为孩子、为自己添置着不同款式的皮鞋,唯独忘了母亲。一直到那个暴雨骤起的夏夜,母亲猝不及防地走了。
5 / 9
③母亲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她做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用仅能动的那条腿强撑着下地,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要回家,不愿做开颅手术。也许她在那一刻,想的最多的是,为我们省下那笔高昂的手术费。我和二姐怕她光着的双脚撑在地上,再冻着了,便握着她的光脚往床上挪。可当我触摸到那双痩瘪的光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是那样的冰,是那样的凉。母亲生病住院后,我们为了方便照顾,竟一直让她光着双脚,没为她穿过一双暖和的鞋,全然不知她的冷暖。母亲就这样走了,光着双脚,带着我们不知不顾的寒冷,走了。
④安葬了母亲之后,我们兄妹几个又像多年前一样,在高速路口挥挥手,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奔去。
⑤一年后,我们又从天涯海角飞回故乡为母亲过周年祭日。母亲的坟头已长满了青草,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母亲的坟。打电话给父亲,告诉他我们到了村外。父亲知道我们一定会先去坟地看母亲,就打着雨伞,拿着两双旧胶鞋来了。父亲说:“家里下一星期雨了,快把你们的高跟鞋脱了吧,路太难走!这是你妈的胶鞋,下葬的时候忘了烧。你们凑合着穿一天!”我和二姐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鞋,鞋上布满了补丁,里面仿佛还有母亲的余温。我终于没能忍住,失声痛哭。姐姐说:“除了哭,咱们还能给母亲做什么?”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更加大声地哭泣。
⑥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脸上。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踩碎了母亲多少个斜阳。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母亲一生为我们做过太多的鞋,可是长大后,我们谁也不愿穿母亲做的布鞋,觉得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在楼宇林立的都市里特别寒碜,尽管母亲做鞋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母亲仍不厌其烦地做着我们水远都不会穿的布鞋,一双一双挤满了家里那个蓝色的布包。
⑦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选自《河南能源报》2016年11月03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商家热闹的促销活动和遇见朋友与母亲有说有笑的情景,有何作
6 / 9
用?
2.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4.下面句子划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1)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 (2)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脸上。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每天醒来,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声音:窗外鸟鸣的声音、落雨的声音;厨房里妈妈煎蛋的声音、客厅里爸爸催促的声音、街道上汽车喇叭的声音、街巷里行人喧嚣的声音……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围绕着,有些声音被我们铭记了,有些声音被我们忽视了,有些声音被我们误解了。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A C A A
①悠悠我心 子宁不嗣音 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③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④气蒸云梦泽 ⑤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二
1. (1)将近 (2)况且 (3)制止、劝阻 (4)只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
5.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或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三
1.遇大风;与大风搏斗。
2.画线句①运用环境描写,②从视觉、听觉的角度,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风之迅猛,④渲染了紧张而恐怖的气氛,⑤为后文表现爷爷淡定沉着、坚韧刚强的品格作铺垫。
3.这棵普通老茅草是我们与大风搏斗的仅有的一点收获,它象征着爷爷普通平凡、历尽沧桑却坚韧顽强的品格,这样写含蓄、深刻而又余味无穷。 4.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历尽沧桑、勤劳能干、沉着淡定、坚韧顽强、爱护孙子的老农民形象。如:爷爷哼歌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观坚韧地人;
8 / 9
如从“爬行”、“攥”等动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地人。(任答其中两个要点即可,但必须结合文中相关情节)
5.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1.照应题目(点题),引出我对母亲的追思(思念、缅怀),衬托出我内心无母可孝的难过和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2.母亲为我们做布鞋耗去了她美好的人生岁月,她把对子女深沉的爱都纳进了一双双鞋里。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望”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鞋人的情态。作者睹物思人,仿佛觉得是母亲在望着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之情。
4.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处处为子女着想,不愿给子女添麻烦。(2)环境(景物)描写。写出了傍晚时的美丽温馨,烘托出母亲纳鞋底时内心的愉悦,衬托了母亲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