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一7小题为“积累及运用”。第8一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3分】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草率(shuài) 矗立(zhù) 愧怍(zuò) 鲜为人知(xiǎn) ....B.昼夜(zhòu) 亘古(gèn) 伴侣(lǚ) 锲而不舍(qiè) .....C.憎恶(zèng) 迭起(dé) 欺侮(wǔ) 锋芒毕露(lù) ...D.相拙(zhuō) 校对(xiào)嗥鸣(háo)目不窥园(ku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垫基者,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但..两者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 ....
B、父亲想干脆坐到门槛上去,但这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廷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在深霄的灯火中,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奉献着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B、团结是什么?团结是乘法。把个人的力展乘以一个人的力量,那么这份力量是微不足道 ....的。但是把这份力量乘以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呢?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
C.对于孩子的攀比心理,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如果是自己有的东西,就应该炫耀出去, ....不必大惊小怪,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需要及时纠正。
D.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韩必 ....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1 / 11
A.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B.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C.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D.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5、对下面语段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颇。把毯子卷得更紧些, ...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燃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 .接近哪!黒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 .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 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岛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
A.“像春蚕在心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句话中..加点的“在”,都是介词。
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这句话中加点的..词都是助词。
C.语段中加点的“忽然”和“极”都是副词。
D.“把毯子卷得更紧些”“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动词、代词。 ...(二)诗文默写(9分) 6.根据提示默写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 。(《泊秦淮》) 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
④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⑤《木兰诗》中“ , ”一句诗,让我们看到 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
⑥李商隐在《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诗句是“ , 。”
(三)语言综合运用(4分)
7.小涛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 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小涛?
2 / 11
请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二、阅读【本题满分47分】 (一)诗词理解(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晚春 杨万里 韩愈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本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大喜。 B.“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里的“放出”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它们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费尽心思纷纷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D.诗人在赞扬百花争春的同时,也讽刺了杨花和榆荚的毫无作为,就像没有才华的人一样, 只知道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 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3 / 11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 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节选自《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 B.选段通过描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痛苦与艰难,衬托了夏天暴雨的来势凶猛,突出了天 气的恶劣。
C.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坐车人极其自私,他漠视祥子的痛苦,蛮横凶狠地对待像祥子这样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毫无怜悯之心。
D.“风雨中的树叶”是单薄的无助的,而黑暗社会中的祥子也是单薄的无助的,他根本没有力量和这个社会抗争,正如“风雨中的树叶”没有力量与风雨抗衡一样。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 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B.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 注和同情。
C.小说还塑造了车主刘四、老马和小马、孙侦探等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物的形象,其中对祥子影响最大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杨太太。
D.《骆驼祥子》的语言极具地方特色,作家创造性地在作品中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如 交车租叫“车份儿”,晚上出车叫“拉晚儿”,吃的食物叫“嚼谷”等。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国,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颉之,
4 / 11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B.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哪里 .C.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结友而别 康肃笑而遣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视酌油知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睨之,久而不去 ..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 B.但微颌之 ..C.策勋十二转 D.尝射于家圃 ..
1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发出的情不自禁的赞叹,选文以他眼中吕蒙巨大 的变化,来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
B.面对吕蒙的推托,孙权耐心劝说他,不仅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用自 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使得吕蒙无可推辞,去学习。
C.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轻视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他生气地问老翁:“你也懂得射 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显示出他盛气凌人的态度。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但是他却不被 承认,遭到陈尧咨的嘲笑,最后花被赶走了。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5 / 11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
6 / 11
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7.选文第2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①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19.选文第12段运用了插叙,请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6分)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7 / 11
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20.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 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 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 之情。(3分) 21.文章第1一8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22,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第9段的作用。(4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6分)
8 / 11
三、写作(5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自命题作文
当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
的道理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以“相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命题作文 题目:最宝贵的财富
当你看到“财富”二字时,可能会想到家里的财产、父母的地位等,其实,财富的内涵很丰富:师友的支持,亲人的关爱是财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是财富;就连那遭遇的挫折,经历的失败,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财富……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
七年级语文答案
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3分】 (一)基础知识(10分) 1B 2D 3C 4D 5A (二)诗文默写(9分) 6①夜泊秦淮近酒家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9 / 11
③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语言综合运用(4分) 7.(4分)
示例1小涛: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2小涛: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阅读【本题满分47分】 (一)诗词理解(3分) 8.(3分)D
(二)名著阅读(4分) 9.(2分)B 10. (2 分) C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1. B 12A 13D 14D
15.①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16.(3分)“我”与父亲遇雨受阻,只好摸黑赶路。在一个危险的三岔路口遇到一位打马灯的男人,他怕我们再有他们一家人那样遭遇,坚持护送我们走出了山林。
17.(3分)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18(4分)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②细节描写(外貌描写),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19.(2分)交代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了他护送路人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6分】
20.(3分)出人意料 惊喜 敬佩或赞美
10 / 11
21,(3分)示例一:将女演员、主持人和季羡林先生的言行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物形象。
示例二:将作者对女演员,主持人与对季羡林的感情进行对比,体现作者对前两者的不满和对季羡林的赞美和敬仰。
22,(4分)①内容上:太阳指季羡林、霓虹灯指女演员和主持人,作者借太阳和霓虹灯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季羡林的赞美,以及对女演员、主持人的批评和讽刺。②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了季羡林虽地位崇高,却平易近人这一主旨。
23.(6分)①⑤⑥平易近人。替青年学产看管行李,明明很累,也接待采访。②生活简朴。室内空间被书占据,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③尊重知识。认真思考,“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④尊重他人。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认真思考,认真回答。(答对3点即可得分)
三、写作(50分) 24(略)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