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1期 2016年2月 中国陶瓷工业 CHINA CERAMIC INDUSTRY VO1.23.No.1 Feb.2016 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宋燕辉,刘琳琳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景德镇因瓷而明,因瓷而盛,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瓷业发展,留下大量陶瓷文化古迹:御窑厂遗 址、老城区建筑、陶瓷工业遗存等,它们是研究景德镇城市发展史、陶瓷史、经济史的实物史料,更是景德镇列入国家大 遗址保护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从景德镇城市的价值、特色、历史出发,顺应国家大遗址片区保护计划,把景德镇打造 成一座活的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博物馆,让景德镇尽显中华瓷都的韵味和特色。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陶瓷遗存;陶瓷工业遗存;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O17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16)O1—0030—05 Conservation of Great Historic Sites in Jingdezhen to Boost It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SONG Yanhui.LIULinlin (Jingdezhen Party School of CPC,Jingdezhen 333000,Jiangxi,China) Abstract:Known for its porcelain,Jingdezhen is ranked among the first-chosen Chinese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laces.Its ceramic history of over a thousand years has left in the city numerous archeological sites of ceramic culture,including the Imperial Ceramic Plant, the Old City,the historical remains of ceramic industry,etc.,which provide a substantial material record for the studies on Jingdezhen urban history,ceramic history and economic history,creating a prerequisite as well a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inclusion in the national list of Chinese great historic area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alue,character and history of he citty and proposes a scheme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great historic area conservation plan to build Jingdezhen city into a living museum of ceramic culture and industy to rairse it to eminence as a porcelain city. Key words:protection ofgreat historic sites;ceramic historic remains;ceramic industrial cmains;develropment and utilization 景德镇因瓷而名,因瓷而盛。作为举世闻名的 瓷都,它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 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 早的一座工业城市”。景德镇一千多年瓷业发展中 蕴含了一笔巨大的人文历史、人文文化、人文景观 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一大批做工精美、寓意深刻的 迹:龙珠阁、三闯庙古街、湖田窑遗址、高岭古矿 区、浮梁古县衙、红塔、景德镇老城区。这里的每 一寸土地都有陶瓷文化的沉积,记载了陶瓷历史发 展的轨迹。它是物化了的城市记忆,是研究景德镇 城市发展史、陶瓷史、经济史、民俗史的实物史 料,是景德镇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不可缺少的前提 条件和物质基础。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已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 陶瓷精品以及精湛的制瓷工艺、独特的瓷业习俗、 完整的陶瓷建筑格局、各异的行帮帮规是景德镇瓷 业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在瓷业中代代传承的最 好见证。这些陶瓷元素,使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 划,为景德镇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契 机,也为景德镇城市发展和古迹保护提供了新思 路。在城市建设中,历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 破旧立新,大拆大建,推倒一切从头来;另一种是 修旧复原,尽量保留历史原有风貌。而第二种方式 更能彰显城市的韵味,凸显城市独一无二的特性。 Beeeived date:2015—11-19. Revised date:2015-11—23 Correspondent author:SONG Yanhui,female,Professor. 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文化城市,并获得首批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的殊荣,也铸就了“景德镇”这块享誉 中外的金字招牌。 千年不断的窑火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陶瓷古 收稿日期:2015—11—19. 修订日期:2015-11-23 基金项目:2013年度景德镇科学技术局研究项目。 通信联系人:宋燕辉,女,教授。 E—mail:914318474@qq.coin 第23卷第1期 宋燕辉等: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31· 譬如北京、西安之所以拥有很高的美誉度,都与它 们保留自身的城市特色有关,北京的城市特色是皇 城,皇家风格浓郁;西安特色是古遗址众多。景 对于以御窑厂遗址为中心的保护和利用,应遵 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保护遗址区及周边历史环境为主要 原则。 德镇的特色是什么呢?其一是古窑址众多,达151 个;其二是里弄多。每条弄堂都与陶瓷生产息息相 关,旧的弄堂里有坯房、窑房、红店以及与之相配 套的铁工、木工、篾工等作坊。正是这种独特的生 严禁任何破坏遗址本体安全的行为,保证文物 本体及其背景环境的真实完整及周围景观风貌的 和谐统一。必要情况下,可结合保护、展示和管理 的需要,有选择地部分恢复文物本体的历史景观环 产布局,使景德镇的弄堂与别的城市的相比有它独 特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意义。北京、西安城市发展的 思路告诉我们,科学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是实现历 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第一批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城市发展应紧紧围绕如 何保护历史遗址、保护历史文化这一主题来进行, 只有尊重和表现景德镇自古以来具有的独特的瓷文 化形态,才能展现景德镇城市魅力,彰显景德镇城 市个性,摆脱城市风格雷同、千城一面的局面。 1建立以御窑厂为中心,涵盖周边的 古陶瓷文化博览园区 很多文化遗产地区不仅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 质承载基础,同时也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御 窑厂位于景市老城核心地带,御窑厂遗址、出土陶 瓷遗物,以及周边的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等历史环 境,是景瓷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景德镇城市发展历 程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瓷文化的主 要窗口。 御窑厂遗址周边整体保存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民 窑、作坊(御窑厂周边彭家弄,留有黄老大窑、刘 家大窑)、民居住宅(祥集上弄明代住宅,是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当铺弄的明代住宅是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商铺等建筑所组成的历史街区,形成了 明清御窑厂的历史背景环境。它们保存现状良好, 这些历史街区的总体格局走向、街道尺度,路面材 质、地形高低宽窄变化,街巷名称以及两旁建筑的 总体风貌基本维持了原状,并且,延续着原来大部 分的使用功能。大量明清传统民窑、作坊,形成民 窑簇拥着御窑发展的格局。是景瓷业史上“官搭民 烧”、“官民竟市”历史状况的重要见证和物化体 现。官窑、民窑两种历史遗存同处一处,共同参与 建构了景德镇瓷业数百年的辉煌。而且,这些尚存 的民间建筑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御窑厂建筑不复 存在的遗憾,同时,它们还是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 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所有保护、管理及展示建设必须确保遗址区及 周边历史环境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为首要 原则;进行必要的环境治理,保证区内一般遗存的 安全及周围景观风貌的和谐。 第二、以保留历史街区及文物建筑的原始风貌 为原则。 对历史街区及文物建筑逐步进行原址保护修缮 及环境、景观整治。尽可能完整保留、恢复传统街 巷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等,以维护历史街区的 传统氛围。 应尽可能完整保留街巷的整体格局与总体走 向、路面宽窄变化、地形与道路高低变化。 传统地名是景德镇历史文化各城保护的重要组 成部分。应保持这些地名的历史延续性。对传统街 巷、建筑的历史名称不得随意更改。街巷、建筑在 整治改造完成后应沿用原名,保持居民对环境的熟 悉度。 历史街区及其文物建筑的传统功能是其历史文 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展示、开发中尽可能 予以保留、恢复和延续,再现历史传统风情。建筑 物的原有特色用途,如会馆、书院、作坊等,可作 为未来展示用途的参考。 第三、以保护文物安全为基本原则。 科学、适度、合理的利用遗址和文物,彰显景 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促进 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2保留城市记忆建立景德镇历史文化街区 拉·波波特曾说,“房屋和聚落是对生活的不 同看法和各民族对真理的不同认识的外在表现。” 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是地域文化特征的两个方面。 随着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保护观念 也逐步从保护物质环境发展到对周边功能的改善以 实现街区文化经济的振兴,从而达到实现该地区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中国陶瓷工业 2016年2月 2.1陈家弄历史文化街区 陈家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中华 烟园里北口;西至中山南路;东至中华南路西40 米,南接刘家上弄南口。面积为2.54公顷。由典当 弄、石鼓里,烟园里、陈家弄、刘家上弄(北侧残 存段)等弄巷组成。街区内有典当弄l5号、陈家弄 47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多栋晚清至民国时 期江西都昌籍“烧做两行”大老板住宅(如陈家弄 ll、3O、36、38、40、4l、43、45、52号、烟园里 32、51号等);近百栋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光绪元 年立陈家弄栅门、道光年立刘家弄贞节牌坊、一口 古井。 2.2富强弄历史文化街区 富强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花 园,西至富强上弄、太和上弄、再胜上弄、董家上 岭横弄西巷口,东至塘螃埂巷东l0—50米,南接大 黄家上弄,面积为3.30公顷。该街区由富强上弄、 太和上弄、塘螃埃、涂家坦、花园里、再胜上弄、 大黄家上弄、小黄家上弄、安弄、铁丝弄、董家上 岭等较完整的弄巷或残存弄巷构成。街区内有花园 里1号、再胜弄21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家上岭 横弄l2号清真寺等8栋重要历史建筑,以及近百栋 历史风貌建筑。该街区除涂家坦、胜弄21号瓷行、 小黄家上弄50号等,是景德镇瓷行最为集中的街 区。 2.3彭家弄历史文化街区 彭家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以斗 富弄为界;西至沿江东路;南至福寿弄;西靠彭 家弄,面积为2.47公顷,由彭家弄、方家弄、水府 弄、湖北书院弄、毕家下弄等弄巷组成。有彭家上 弄l3号湖北会馆(又称“湖北书院”)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有彭家下横弄36、38号赖淮清家族住宅, 方家下弄l2号民国作坊,毕家下弄7、9、11号民国 钉鞋店,毕家下弄15号米谷行、6l号奉新会馆及 栅门。 该街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上是填江造土 区;是会馆、书院、柴行、寺庙、作坊、米谷行、 钉鞋(木制雨鞋)店、栅门、戏园、竹器点、普通民 居混合聚集区;也曾经是通往码头的水运商贸中转 区。它反映了景德镇市传统制瓷手工业生产、水运 商贸、传统居住街巷的风貌特色,保留了原制瓷生 产、商贸、居住相结合的用地结构,突出了地方传 统街巷、居住街坊的功能。 2.4葡萄架历史文化街区 葡萄架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西北以胜 利路、中华南路为界;东、北至莲社路;南至珠山 中路。面积为8.11公顷。由葡萄架、许家弄、酱油 弄、大苏家弄、小苏家弄、广益弄、五龙桥、犁头 嘴、江家坞、双栅门、单栅门、农旺弄、枯树弄、 九黄岭、风车弄、筷子弄、蔡家岭、蔡家街、苏家 畈等弄巷组成。有江家坞27号、广益弄l3号等4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300栋历史风貌建筑。 该街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是明清时期景德镇 作坊、窑房、贞洁牌坊、古井、古桥、普通民居、 “烧做两行”(既烧瓷坊,又制坯,具有一定生产规 模和经济实力工厂)老板住宅及现代优秀建筑较集 中的区域。葡萄架历史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连续的历史街巷以及相对保存完好的民居聚落。其 传统空间格局,反映了景德镇市明清至民国时期制 瓷生产、商贸、居住相结合的用地结构,突出了地 方传统街巷、居住街坊的功能。 2.5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 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西至昌江 大道;东至三闾庙码头;南北以三间庙清街为轴线 两侧80—150米范围,面积为2.34公顷,由三闾庙正 街、刘家弄组成。该街区在民国以前是在景德镇的 北大门和交通要道,是民居、各种店铺、栅门、码 头集中区。它反映了景德镇市传统物资交易、交通 运输、传统住宅、宗教祭祀等街巷的风貌特色。 2.6牌楼里历史文化街区 牌楼里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金家 弄,东至东风弄东侧,南至弄浚泗井弄,西至中华 南路。由金家弄、金家横弄、魏家弄、云谷巷、牌 楼里、东风弄、青峰岭、小塘街、大强家弄、小强 家弄、苦株山、窑弄、周路口、饶州弄、汉阳弄、 凌角居、小花园弄、秀水桥、浚泗井等弄巷组成。 有中华南路有185号民居、凌角居有5号民居(白土 行老板住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还有数百栋历 史风貌建筑。 该街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是会馆、祠堂、寺 庙、作坊、窑房、白土行、坯刀店、米店、竹器 点、“烧做两行”、(既烧瓷坊,又制坯,具有一定 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工厂)老板住宅、普通民居混 合聚集区。 3老陶瓷工业区的分类保护及开发利用 第23卷第1期 宋燕辉等: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33· 建国以来,景德镇市陶瓷企业蓬勃兴起,有十 大国营陶瓷企业之说,其余大集体、小集体性质 的陶瓷企业遍地开花。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 随着企业转轨改革,不少企业处于倒闭或半倒闭状 态。留下大量厂房、窑房、作坊等建筑,这些颇具 规模的工业历史遗存,显现景德镇的时代陶瓷历史 文化风貌,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是景德镇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内容。 建立以“块”为单位的陶瓷工业遗存展览区。 景德镇是以窑设作(坊),以作(坊)设居(居民区)的有 其独特地方特色的城市。随着历年建设,一些地 方特色浓郁的建筑遭到很大破坏。老城区内刘家弄 (光明瓷厂附近)保存了一些古里弄,刘家弄历史文 化街区地处景德镇老城区南部地区,该街区在民国 时期以前是生产日用粗瓷的主要作坊区之一,由刘 家下弄、吊脚楼、狮子下弄、太平桥弄等弄巷组 成,大部分呈东西走向格局,面积为1.23公顷。 刘家下弄与吊脚楼之间高出2—3米,地面以下 深5米多的位置为宋元至民国时期的窑业堆积,地 面多为作坊群建筑或由作坊改建的钢}昆结构住宅, 整体历史风貌、肌理犹存,其中刘家下弄61、63号 古作坊原始风貌保存较好。刘家弄一侧护墙及两条 坡道均为窑砖加窑渣等窑业废弃物砌筑而成,形似 堡垒,具有较强原真J陛和观赏性。 建国瓷厂“三义顺”窑房(刘备、关羽、张 飞),有一窑6坯房,这是景德镇唯一保存的一座古 代窑群作坊区。建国厂整个厂区的所有建筑设备 都完整保存下来。保存了完好的柴窑古遗址和手工 作坊群,以及上世纪70年代后陆续建造的燃油隧道 窑、煤烧倒焰窑、气烧隧道窑、梭式窑和完备的工 艺流程手工作坊群和明清窑作群;建国瓷厂“现存 有隧道窑房、生产车间、原料车间、成型烧炉车间 大楼、选色车间、两根圆形烟囱”涵盖了陶瓷工业 遗存中的全部设备和元素。它本身就是景德镇陶瓷 业发展史的见证。 从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古柴窑遗址、古作坊 群、设备厂房到现在的陶瓷创意工作室、艺术长 廊、瓷展中心……各个历史阶段的陶瓷文化,应有 尽有。建国地处老城区,又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御 窑厂为邻,它所保存下来的古作坊、古窑房和一整 套比较完整的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陶瓷生产车 间,对丰富和充实老城区有很大作用。 将拥有旧窑址和古作坊的彭家上弄、彭家下 弄、迎祥弄和罗汉肚里弄,在进行修缮后,与仍保 存隧道窑及厂房时原建国瓷厂形成一条陶瓷工业遗 存陶瓷文化旅游路线。这条旅游线包含着明代、清 代乃至建国前后的大量陶瓷实物史料,组成完整而 清晰的瓷都历史文化脉络。 以上两项陶瓷工业遗存作为陶瓷工业历史见证 可开设专门的陶瓷工业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工业东片区域,以原宇宙瓷厂老厂 房为中心区,经过清华设计院规划,韩国设计师设 计,绿地集团施工,把老厂房改造、老窑坊改造、 居民区改造捆绑在一起,整合出一个集观光、旅 游、观摩学习、休闲、购物于一身的以陶瓷文化为 核心内容,已初具规模的游览区——陶溪川,这是 保护城市遗存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个成功的案例。 景德镇的明清园,也是合理开发陶瓷工业遗存的先 进案例。它以雕塑瓷厂老厂房为基础,广泛吸纳 大学生、陶艺家在此地聚集。以乐天陶瓷社为例, 乐天陶瓷社不仅自己创作、设计、经营,还为陶院 毕业的大学生们提供创作平台,并邀外国陶艺家进 驻,定期举办陶瓷艺术研讨会,为来自全国各地乃 至世界各国的陶艺家们提供创意的交流和碰撞的平 台。现在,以乐天陶社为中心,周围的工作室和手 工作坊星罗棋布,创作和交流的生态圈逐渐形成。 陶瓷建筑与陶瓷创意环境相得益彰,共荣共生,真 正实现该“块”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仅以一个产业而使一—个 城市发展起来,只有景德镇。一千多年陶瓷生产和 发展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市自明朝 以来,就有一个以陶瓷生产为主体的完备的城市空 间布局,它以御窑厂为核心,以许家码头为原料输 入交易区,以珠山东路、珠山北路的董家坞、莲花 岭、蔡家岭、薛家岭为民窑生产的集中区域,以瓷 器街、十八桥、黄家洲、花园岭、董家岭为工商业 及金融中心,以刘家民窑作坊群为另—个民窑生产 中心。从整个功能布局上看,非常完整,合理。完 全符合陶瓷生产的需求,若能恢复原有风貌,景德 镇就是一座活的陶瓷历史文化和陶瓷产业博物馆。 陶瓷文化是景德镇文化遗产的精华,也是我们构建 新文化的主要资源。以陶瓷文化为载体,以陶瓷生 产为依托,顺应国家大遗址片区计划,就能把景德 镇建设成既是高科技陶瓷生产区,又是现代陶瓷艺 术生活区,还是日用陶瓷生产园区,发展最具艺术 特色的手工艺瓷、机械化作业生产的高端瓷、高科 ·34· 中国陶瓷工业 2016年2月 技特种瓷、日用装饰瓷、建筑瓷等等,让景德镇尽 显“瓷”的韵味,“瓷”的特色。 4结论 发展景德镇,就是要对景市的形态环境进行整 体规划和完善,把握城市特色,从城市的价值、 特色、历史出发,首先把景德镇打造成一座活的陶 瓷文化和陶瓷产业的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已 成功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中。景德镇古窑址密 布,陶瓷遗迹众多,据专家估计,景德镇市区每五 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文物。是我们争取把整个景德镇 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十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亨江,付火水.大遗址保护理念与景德镇古窑区的保护.沧 桑,2013(2):153—154. [2】洪晶晶.景德镇御窑遗址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 201o(1). [3】朱虹.大力加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当代江西,2o15(7). 【4】罗亨江,付火水.浅议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 国陶瓷工业,2010,17(3):46—48. [5】朱虹.关于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的思考.陶瓷学报,2015, 36f4):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