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管道埋深.加强管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 施工质量关 (续上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防止管网 漏损措施的设计文件 并现场查阅用水量 计量情况报告。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冒圃虱 1,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 于8%。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 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对于住宅建筑水系统规划 除涉及到室内给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 污 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进 所用用水器具应优先选用原国家经济 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当前国家 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 的设备、器材和器具。公共区域应合理选 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 等。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 住宅 套内也应采用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应 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气候、水资源、给排水工程等客观环境状况.制定水 系统规划方案 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 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 计 节水器具、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内容。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征 的不同 水系统规划方案涉及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如不缺水地区 不定考虑污水 再生利用的内容 因此,水系统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 用水定额、水量平衡及用水量的确定应参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 50331和其它相关用水标准规定的用水定额 并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 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 64及《节 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 1 8870 的要求。 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 雨水、再生水等水源的利用是重要的节水措旋 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多 雨地区应根据当地的降雨与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加强雨水利用,降雨量相对较少 且集中的地区应慎重考虑雨水收集工艺与规模.避免投资效益的低下。内陆缺水地区 应加强再生水利用.淡水资源丰富地区不宜强制实施污水再生利用,但所有地区均应 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 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 (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 中 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连载 (之二) 式排水坐便器及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应式节 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 用后的排放问题。 住区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 器.极度缺水地区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坐便器. (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 计阶段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湿地工 艺进行景观用水的预处理和景观水的循环净化 景观水体 (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采用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措施也能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 如控制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 2MPa 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完善的热水循环 系统.使得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 采用非传统水源、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等其它手段也可 达到节水的目的。 内采用机械设施,加强水体的水力循环,增强水面扰动, 破坏藻类的生长环境;采用生物措施.如培养水生动植物 吸收水中养份和控制藻类.并及时消除富营养化及水体腐 败的潜在因素等。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参评。 对于使用了非传统水源的项目.此项参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及现场 核查。 本条款的节水率指的是采用包括利用节水设施、非传 统水源在内的节水手段实际节约的水量占设计总用水量的 百分比,即总节水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Wn—Wm RVVR 昌圜固 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 式中.R、 ——节水率.%. wn——总用水量定额值.按照定额标准,根据实际 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住区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 人口或用途估算的建筑用水总量.m。/a: w 一实际市政供水用水总量,按照住区各用水途 雨水(包括地面雨水、建筑屋面雨水)径流的控制利用途 径,增加住区的雨水渗透量,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雨水 渗透措施包括:/J、区或住区中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 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渗水性材质,以利于雨水入 渗.如采用多孔沥青地面、多孔混凝土地面等:将雨水排 径测算出的总量.m。/a。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产品说明书、产品检测报告、 运行数据报告(用水量计量报告)。 4,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 功能:还可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 园、渗井,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等增加渗透量。 按雨洪控制利用量的情况分档评分: 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 住区景观环境用水及补水属城市景观环境用水的一部 分,应结合城市水环境规划、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气 候特点.提出合理的住区水景面积规划比例,避免美化环 境却大量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景观用水应优先考虑采用雨 水、再生水,而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另外.还应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利用景观用水。 建筑开发行为不改变场地雨水的综合径流系数和径流 状况.开发后场地雨水的外排量不大于开发前场地雨水的 外排量.不增加市政雨水管网和水体的负荷; 在设计降雨强度下,雨水能全部就地入渗或蓄留.雨 设有景观水体的项目.此项参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及现场 核查。 5、水不外排至市政雨水管或城市水体,有效降低市政雨水管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 网的负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产品 说明及现场核查。 7、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 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 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 施等.以保障水量安全。雨水、再生水等在处理、储存、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 (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垃圾间 中洗等非饮用用水, 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能有效减少市政供水量。 绿化用水全部或部分采用雨水、再生水.则节约的市政供 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 施.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及《建 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的相关要求,保证卫生安全. 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海水,由于 水量很大。因此.不缺水地区也应尽量利用雨水进行绿化 灌溉缺水地区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或再生水进行绿化灌 溉。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用水时,水质应达到相 盐分含量较高.还要考虑管材和设备的防腐问题.以及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应的水质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危害。 用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经全面技术 经济比较 后优选确定。在保证满足再生利用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的 前提下 使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综合费用最为经济节 省,运行管理简单.控制调节方便.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 对于缺水地区,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等。 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 微灌渗灌 低压管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 器 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可选用兼具渗透和 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 目前普遍采用的节水绿化灌溉方式是喷灌 即利用专 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 管道等)把水加压 或利用水的 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将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J、的水滴 均匀地散布.比地面漫廑省 水30%~50%。喷灌时要在风力/J、时进行。当采用再生水 灌溉时.喷灌方式易形成气溶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极 易传播 应避免采用。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 是通过 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它灌水器 以持续 均匀和受控的方 式向植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 比喷灌省水1 5%~20%。微灌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 微灌的用水一般都应进行净化处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 粒泥沙 再进行过滤.除去细小颗粒的杂质等,特殊情况 还需进行化学处理。 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 产品 说明及现场核查。 g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 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 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 经 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按照 开源节流”的原则 缺水地区在规划设计阶段 还应考虑将污水处理后合理再利用,用作 中厕以及绿化、 景观、道路浇洒、洗车等。再生水包括市政再生 (以城 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水源)、建筑。中水(以建 筑生活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再生水水源 的选择应结合城市规划、住区区域环境,城市再生水设施 建设管理办法 水量平衡等.从经济、技术和水源水质 水量稳定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住区周围有集中再生水厂的,首先应采用本地区市政 再生水或上游地区市政再生水.没有集中再生水厂的.要 根据本建筑所在省,市的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或其它相 关规定 确定是否建设建筑再生水处理设施.并依次考虑 建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总之 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及再生水利用应从区域统筹和城市规划 的层面上整体考虑。 再生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 水质持性和利用,回 安全、卫生条件。所有的再生处理工艺都应有消毒处理. 确保出水水质的安全。 对于缺水地区.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等 1 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年平均降雨量在8。。mm以上的多雨但缺水地区 应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等持点,除采取措施 增加雨水渗透量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储 存、利用等配套设施 对屋顶雨水和其它地表径流雨水进 行收集调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根据汇流条件 和雨水水质考虑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根据雨水利用系 统技术经济分析和蓄洪要求设计雨水调节池 收集利用系 统可与/J、区或住区景观水体设计相结合 优先利用景观水 体(池)调蓄雨水。地形条件有利时可优先考虑植被浅沟 等生态化措施。 根据用水对象,对收集的雨水应进行单独人工处理或 进入住区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 途的水质标准,宜优先考虑用于室外的绿化、景观用水。 雨水利用和处理方案及技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 多方案比较后确定。条件适宜地区可选用人工湿地、土壤 渗滤等自然净化系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持点等 选用本 地的~些水生植物 此项为无条件参评项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并现场 核实。 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圈固固 1 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指:采用再生水 雨水等非传统 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 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若非传统水源采用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采用海 水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等标准规范,住 宅 中厕用水占20%以上.若这部分用水全部采用再生水和 (或)雨水(沿海严重缺水地区还可采用海水).则非传统 水源利用率定在20%以上 若考虑绿化、道路浇洒、洗车 用水等也采用再生水,雨水时,则居住区应确定为有10% 以上的用水能用非传统水源替代。因此,对只有冲厕或室 外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住宅建筑,若不考虑非传统水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连载 (之二) 原水量 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确定为达到10%以上;若 室内与室外均采用,则利用率会更高 可以确定为不低于 30% 污染。该项条款用以限定装饰装修所用材料对室内环境的 污染程度。 (1)根据生产及使用技术特点,可能对室内环境造成 若非传统水源采用居住小区的建筑中水,因住宅建筑 的淋浴 盥洗用水占到40%以上 当只收集优质杂排水作 为再生水源 考虑冲厕时.则能满足20%的利用率要求。 若非传统水源只采用雨水,雨水的利用量与降雨量相 关 具体利用率不能确定。若收集 处理,利用雨水,将 其作为非传统水源 并与建筑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等起 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当只考虑室外杂用时,则只收集雨 水和部分优质杂排水就能满足10%的利用率要求,当也同 时考虑>中厕等室内杂用时,则收集雨水和优质杂排水或杂 排水能满足30%的利用率要求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Wu Ru:—W—X 100% t Wu:W。+Wr+Ws+Wo 式中 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 实际使用量(运行阶段).m。/a. V ——再生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 利用量f运行阶段) m。/a, Wr——雨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利 用量(运行阶段),m。/a Ws——海水设计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利 用量(运行阶段),m。/a. w。——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量(规划设计阶段)或 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a Wt——设计用水总量(规划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 总量(运行阶段).m。/a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对于不缺水地 区的项目,此项加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说明书以及运行数据报告 (用水量记录报告)等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圆圈固 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 要求。 所用建筑材料不会对室内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是绿色建 筑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选用有害物质限量达标 环保 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环境 危害的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人造板及其制品 木器涂 料 内墙涂料 胶粘剂 木家具、壁纸 卷材地板 地毯. 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等 这些装饰装修材料中可能含 有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醛 挥发性有机物(VOC).苯、甲苯 和二甲苯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因此,对上述各类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我 国制定了有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多项国家标准 绿色建 筑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遵循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如 下,只要有一种材料不符合下述相关标准要求即判该建筑 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 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 858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 858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 B 1 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 B 1 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 量>GB 1 858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 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 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 8587 (2)由于形成条件或生产技术等原因,用于室内的石 材、瓷砖、卫浴洁具等建筑材料及其制品 往往具有定 的放射性。放射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但是超过 定剂量就会造成人身伤害。必须将上述建筑材料及其制 品的放射性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这是强制性的.也是绿 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只要有一种材料不符合放射性安全 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安全与否的衡 量标准可以遵循《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 要求。 (3)建筑主体丰才料(包括水泥与水泥制品 砖 瓦 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 墙体保温材料,工业废 渣及掺工业废渣的建筑结构和围护材料 各种新型墙体材 料等)以及建筑外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 国家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预期寿命, 这是任何建筑都必须满足的条件 也是绿色建筑的最基本 ? ~14萎K 6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要求。只要有种材料不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 本条以施工现场50Okm-T ̄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 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作为评分依据 (4)由于混凝土中掺用了含有尿素的防冻剂,导致建 (1)施工现场50O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 成后的建筑物室内长期释放难闻的氨味 严重影响室内环 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7o%; 境质量。《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 18588是绿色 (2)施工现场50Okm范围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 建筑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的基本要求。只要有一种外加剂 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80%; 不满足该标准要求即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3)施工现场50O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 (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的新问 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90%。 题 一些建筑材料或制品的技术性能已经被证明不适宜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 清单中要 续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或者不适宜在某些地区或某些类型 标明材料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 建筑中使用。在绿色建筑中严禁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例 我国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于现 如,《建设事业”十一五 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 场搅拌混凝土生产方式,预拌混凝土性能稳定性比现场搅 公告》中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拌好得多 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十分重要。与现场搅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拌混凝土相比,采用预拌混凝土还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 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并对照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 和粉尘污染,并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材料损耗。相比于 社会公布IsP. ̄0、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目录。 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要多损耗水泥约1 0%~ 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 5%.多消耗砂石约5%~7%。由于预拌混凝土的综合性 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 能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的 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应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 应用量已经达到混凝土总量的60%一80%。目前美国预拌 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 混凝土占其混凝土总产量约84%.瑞典为83%。我国目 本细则中将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归纳为 前预拌混凝土用量仅占混凝土总量20%左右 我国预拌 如下几种常见情况: 混凝土整体应用比例的低下.导致大量自然资源浪费。因 (1)不具备遮阳、导光 导风、载物 辅助绿化等作 此.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其应 用的飘板 格栅和构架等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 用技术已较为成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限期 (相应工程造价超过工程总造价的2%).则判该建筑不具 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文件.明确规定 北京 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等1 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 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 (2)如果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 凝土.其它省(自治区)辖市从2005年1 2月31日起禁止 球 曲面等异型构件,其相应工程造价超过工程总造价的 现场搅拌混凝土 。 2%,则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相比于现场搅拌砂浆.采用商品砂浆可明显减少砂浆 (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2倍以上.则判该建筑 用量。据测算,对于多层砌筑结构.使用商品砂浆比使用 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现场搅拌砂浆可节约30%的砂浆量;对于高层建筑.使用 (4)如果采用了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 并非有利于 商品砂浆比使用现场搅拌砂浆可节约抹灰砂浆用量50%。 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 欧美等发达国家商品砂浆占其砂浆总量的比例很高。欧洲 20%.则判该建筑不具备绿色建筑评价资格。 大约85%的建筑砂浆属于商品干混砂浆.德国每年商品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竣工图纸及现场核实。 浆用量高达110O万吨 平均人口只有20万的城市就至少 有一个商品砂浆工厂.品种达上百种。我国目前商品砂浆 昌圜固 年用量很少.2005年为407万吨.不足建筑砂浆总量的2%。 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 近年来.我国每年城镇建筑需消耗砂浆3 5亿吨之多,广 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泛推广应用商品砂浆.节约的砂浆量相当可观。使用商品 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 降低环 砂浆不仅可节省材料.而且商品砂浆的性能也比现场搅拌 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本地材料使用率还可促进当 砂浆更稳定,质量更好.更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商 地经济发展。本条款鼓励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 务部、公安部、建设部等6部委于2007年6月6日联合发 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 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 。一 6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连载 (之二) 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从2007年9月1 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重庆等33个城市 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混凝土以c 。、c 。为主.c 。、c.虻及 以上的混凝土应用也很常见。目前我国混凝土约有24% 是c, 以下、65%是c ~ ,即将近90%的混凝土属于 长春等84个城市从2009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 用水泥搅拌砂浆。 由于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技术 经济性优势较为明显 采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并不难 实现。 本条评分依据如下. (1)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但商品砂浆使 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未超过50%; (2)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商品砂浆使 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超过50%。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施工单位提供的混凝土工程总 用量清单 建筑砂浆总用量清单,以及混凝土搅拌站提供 的预拌混凝土供货单中显示的预拌混凝土使用量和施工单 位提供的商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 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度钢。 使用高性能的材料是建筑节材措施之一。在绿色建 筑中应采用耐久性和节材效果好的建筑结构材料。高强 混凝土、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在 耐久性和节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用高强混凝土.高 强度钢可以解决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 可增加建筑 使用面积。 (1)钢筋混凝土建筑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决定建筑耗材的 水平。 我国建筑用钢筋长期以来一直是HRB335 而美国、英 国 日本、德国、俄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已很少使用HRB335 钢筋.即使应用也只是作配筋.主筋均采用400MP a、 50OMPa级钢筋 甚至7OOMPa级钢筋也有较多应用,有的 国家甚至早已淘汰了HRB335钢筋。相比于HRB335钢筋, 以HRB4OO为代表的高强钢筋具有强度高 韧性好和焊接 性能优良等特点,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 性能优势。据测算.用HRB4OO钢筋代替HRB335钢筋.可 节省1O%一14%的钢材。如果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主导 受力钢筋强度提高到400 500MPa(HRB400级和HRB500 级).则可节约钢筋用量约30%。HRB400等高强钢筋的推 广应用,可以明显节约钢材资源。我国应大力推广HRB4OO 及其以上的高强钢筋。对于6层及以下的建筑.由于建筑 结构构造等原因.采用高强钢筋并不合理.相反可能还会 产生对优质钢筋的另外一种浪费.所以.仅在6层以上的 建筑中要求采用高强钢筋 c 。及其以下的中低强度等级,c ~c 仅占8 5%。对于 竖向承重结构构件,在相同承载力下,采用强度等级较高 的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混凝土用量,增加 建筑物使用面积。在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c 及以上 的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节材效果。目前我国 将C 作为高强混凝土的起点强度等级,因此 选定c 。及 以上强度等级作为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推荐等 级。由于建筑结构构造等原因,6层及以下的建筑中采用 高强混凝土并不合理,仅在6层以上的建筑中要求采用高 强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是 建筑节材的重要技术途径 因此,是否采用以高耐久性为 核心指标的高性能混凝土是绿色建筑的衡量指标之~。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目前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 可以实现高耐久性 只要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较长(大 于5q年),该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就应该尽可能实现 高耐久性。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一 般都应该较长,否则将造成浪费。6层及以下的混凝土建 筑,有的设计使用寿命较长 应该要求其混凝土具有高耐 久性 有的设计使用寿命较短,甚至为临时建筑 此时就 不必要求其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否则是对高耐久性材 料的浪费 综合上述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该条款 中以是否合理使用HRB400及以上钢筋、高强混凝土和 (或)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评分依据: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OO级(或 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②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 (或以 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 50% 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 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 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2)钢结构建筑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所占比重很小 大约不到5%。 在每年建筑用钢材总消耗量已超过1 8亿吨的情况下.钢 结构加工总量还不足1800万吨。2005年以前我国重点高 层钢结构建筑总计仅有80座。美国、日本 英国等发达 国家.建设工程广泛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占建筑总量达 40%以上 瑞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国. 其轻钢结构住宅预制构件已达95%。钢结构具有公认的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多优点 自重减轻 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 (1)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 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 建筑使 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 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 有利于建筑节材等。 低于2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 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将有很 (2)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 大的发展空间。 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 钢结构本身具备自重轻.强度高 施工快等独特优 低于30%: 点,高层 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非常理想。目前世界上 (3)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 最高的建筑结构是钢结构。高层钢结构建筑中使用高强钢 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不 材可以节约钢材。国外目前主要使用490MPa级和590MPa 低于40%。 级的高强度钢材,780MPa级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我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和施工 国目前虽然还没有490MPa以上的建筑结构钢,但是已经 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 推出Q235GJ、Q235GJZ和Q345GJ,Q345GJZ钢材.比原 7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 有的Q235 Q345的设计强度高。相对于采用普通Q345钢 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 板.若采用Q345GJ¥1 ̄板.由于Q345GJ使用强度提高 可 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节约钢材1 0%左右。目前我国应提倡在高层钢结构建筑 充分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 中采用Q345GJ 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 的资源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 (3)砌体结构建筑 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 是 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结构)中涉及到的混凝土和钢 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 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 材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要少很多 所以对于砌 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 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 (钢材 铜)、玻璃 铝合金型材 石膏制品 木材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及材料决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选用具有可再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 算清单中有关钢材,钢筋的使用情况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材料 实际施工中使用再循环材料.并考虑再循环使用材 单,检查工程中采用高强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 料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前提下,以工程材料 钢筋 高强钢材的情况 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 6 将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 例作为评分分档的依据: 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 (1)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 料回收和再利用 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 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用地内拆除的或其 (2)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 他渠道收集得到的旧建筑材料 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 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 时产生的废弃物等,达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废物降低由 (3)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 于更新所需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30%。 施工所产生的垃圾 废弃物,应在现场进行分类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及设计书以及工程决 理 这是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关键和前提。可再利用材料在 算材料清单。 建筑中重新利用 可再循环材料通过再生利用企业进行回 8土建与装修工程体化设计施工 不破坏和拆除 收、加工.最大限度的避免废弃物随意遗弃 造成污染。 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施工单位需设计专门的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包括寻找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要求建筑师对土建和装 市场销路;制定废品回收计划和方法,包括废物统计、提 修统设计,施工单位对土建和装修统施工。土建和装 供废物回收 折价处理和再利用的费用等内容。规划中需 修体化设计施工,可以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 确认的回收物包括纸板 金属 混凝土砌块 沥青 现场 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 垃圾 饮料罐、塑料 玻璃,石膏板 木制品等。 有建筑构件打凿 穿孔 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 对建筑施工 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 了噪声和建筑垃圾。 体化设计施工还可减少扰民,减少 物分类处理.且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中废弃物 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回收利用记录。在此前提下,按照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施工需要业主,设计院以及施工方的通力合作。 对评分标准进行分档. 在土建与装修体化设计方案中 如果采用了多种成 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连载 (之二) 套化装修设计方案 则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 差异化需 求,更有利于土建与装修体化技术的推广。如果土建与装修 不同类型与功能特点的建筑 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 和材料,对资源 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 中击存在显著 差异。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砖混凝土预 体化施工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则可以减少 现场湿作业等造成的材料浪费。本条评分分档如下. (1)采用土建与装修体化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2)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 并在施工中实现了 土建与装修体化施工. (3)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 且土建与装修体 化施工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其重量占装饰装 修材料总重量的5O%以上。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嘲设计图纸和设计书及施工记录(必 要时应该核查施工图以及施工的实际工作量清单),并现场核查。 9,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 材料 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O%。 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可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自勺前提 下,鼓励使用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 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 鼓励使用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农 作物秸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混凝土 墙体 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例如 建筑中使用石膏砌块作内 隔墙材料 其中以工业副产品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制 作的工业副产品石膏砌块 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 的建筑材料。 为保证废弃物使用达到 定的数量要求 本条对使用以废 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提出用量要求。如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 建筑材料重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总重量比例不低于3O%,且废 弃物取代原有同类产品中的天然或人造原材料的比例不低于 2O%,则满足该条款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条评分分档如下: (1)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 种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 例不低于3O%, (2)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 使用两种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各自同类建筑材料 的比例不低于3O% (3)3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 使用三种 或三种以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其用量占各自同 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O%。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弼设计图纸 旋工记录及材料决算清 单中有关材料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配合btt:E告单等技术资 ,料 检查工程中采用以废弃物作为原料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 蕊 10、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制板混合结构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混凝土框 架结构,轻钢结构近年来也有一定发展。就全国范围而 言砖一混凝土预制板混合结构仍占主要地位 约占整 个建筑结构体系的7O%左右 钢结构建筑所占的比重还 不到5%0。绿色建筑应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出 发 在保证安全 耐久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资源消耗和 环境影响/J、的建筑结构体系 主要包括钢结构体系,砌 体结构体系及木结构 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砖.' El:i -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所用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黏 土、石灰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对资源的消耗很大 同时 会排放大量CO 等污染物。钢铁、铝材的循环利用性好 而且回收处理后仍可再利用。含工业废弃物制作的建筑 砌块自重轻,不可再生资源消耗/j k.同时可形成工业废 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木材是一种可持续的建 材,但是需要以森林的良性循环为支撑。因此 因地制 宜地采用钢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结构体 系和原材料中含有废弃物的砌体结构体系等任一种体 系,并提供文件说明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则满足此 条款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文件。 l^,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0。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 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 用的材料。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可延长仍具有使用价 值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降低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 消耗和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再利用材料包括 从旧建筑拆除的材料以及从其他场所回收的旧建筑材料。 可再利用材料包括砌块、砖石、管道,板材 木地板 木 制品(门窗) 钢材、钢筋、部分装饰材料等。评价时. 需提供工程决算材料清单.计算使用可再利用材料的重 量以及工程建筑材料的总重量 二者比值即为可再利用 材料的使用率。根据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率.本条评分 分档如下 (1)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 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5%0 (2)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 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8% (3)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占 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不低于1O%。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 的使用数量。(未完待续)C基『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