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6黑龙江--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

06黑龙江--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哈西客运站工程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公路客运站工程),建设地点高铁东广场南侧,中兴北街与快速路交口处。总建筑面积54316.07㎡(为一级客运站),用地面积40570㎡。建筑地上为三层,地下二层,建筑最高点高度24.290m。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地下室挡土墙厚度为300-600mm,框架柱为直径600的圆柱,混凝土方量约10万m,其中C60高强混凝土约1.2万m,全部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因工期需要,本工程进行冬季施工,又因哈尔滨属于高寒地区,冬季气温低,经设计院同意,将墙、柱混凝土标号提高两个标号,而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如何保证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鲁班奖”标准,就成了本工程创优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根据公司的要求,我项目部专门开展“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为课题的QC小组活动,经过PDCA循环活动,填补了我司在龙江地区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空白,攻克本项目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关。 二、小组简介

1、小组概况

小组成员表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成立时间 小组人员 小组活动时间 小组接受TQC教育情况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西客运站工程QC小组 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 2011年10月15日 10人 2011年10月15日至2012年01月15日 本活动小组成员均经过TQC教育 成 员 简 介 序号 1 2 姓名 王子端 吴永新 性别 男 男 文化程度 硕士 本科 职务 项目经理 现场经理 职称 研究员级高级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组内职务 组长 副组长 小组分工 总体策划,指挥决策 制定解决方案,质 量监督,分析问题 制定解决方案,质 量监督,分析问题 组织施工,落实方案实施 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 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 注册编号 课题类型 活动频率 出勤率 学习课时 2011-02 现场型 2次/周 100% 64小时 3

3

3 4 5 6 7 8 9 10 周洋 焦述伟 王堃 葛立君 石国锋 周垂强 单梓 王天嘉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质检负责人 技术负责 质检员 工长 工长 技术员 技术员 造价员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制表:周洋 时间:2011.10.15

1

2、小组活动日程安排

活动项目 课题选择 现状调查 P 目标确定 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 D C A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 遗留问题 2011 10月 2012 12月 11月 1月 制表:单梓 审核:吴永新 日期:2011.10.15 三、课题选择 1、选题理由

(1)、作为黑龙江省建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地区的形象工程,创优树品牌、创精品——拓展哈尔滨建筑市场。

(2)、我司已向黑龙江省工程质协申报优质工程,而混凝土分项工程是创优质工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分项工程必须达到优良——追求卓越目标。

(3)、因进入冬季,室外温度已到零度以下,为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将混凝土提高两个标号,达到C60混凝土因其高强性能,成功使用对提高我司在哈尔滨地区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有促进作用——现状需要。 (4)、哈尔滨属于高寒地区,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较少,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须靠自身技术力量摸索、掌握并完善——技术要求。 2、活动课题

提高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 四、现状调查 1、调查一:

2011年10月我们组织全体组员对施工现场内的已完成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内业资料进行分析,总检点数500,不合格点110,其实体强度、裂缝等缺陷数据整理统计归纳如下(见下表):

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名 称 实体强度偏低 裂 缝 蜂窝麻面 疏 松 其 他 合 计 频数(点) 54 45 5 4 2 110 累计频数(点) 频率(%) 累积(%) 54 49.09 49.09 99 40.91 90.00 104 4.55 94.55 108 3.63 98.18 110 1.82 100.00 110 100.00 100.00 制表:焦述伟 日期:2011.10.15

2

频数(点)1109988776655443322110N=110CBA98.2%90.0%94.5%累积(%)100806045402054疏 松2其 他05449.0%实体强度偏低裂 缝蜂窝麻面图1 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排列图

制图:焦述伟 日期:2011.10.17

由此可见:“实体强度偏低”和“裂缝”的问题占总频率的90%,为影响质量的两个主要问题,应作为QC小组活动的任务重点加以解决。 2、调查二:

2011年10月18日对本项目已施工完的挡土墙进行强度实体回弹检查过程中,实测74点,合格69点,合格率93.2%,合格率不高;肉眼可见裂缝有10处。 五、设定目标 1、目标设定:

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我们设定以下目标: 目标一: C60高强混凝土实体强度合格率达到100%,评定合格。 目标二: C60高强混凝土实体无肉眼可见裂缝。 2、目标依据:

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小组进行了分析:

优势一:

本项目是公司在哈尔滨地区的形象工程、重点工程,公司领导高 度重视,公司总工现场蹲点指导。 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当地知名企业,技术设备雄厚,能提供良好 的混凝土供应保障。 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劳务队参与过会展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管理人员参观考察其他同样具有高强砼的工程,有成功的先例及经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本小组设定的目标。 优势二:

优势三: 优势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本项目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一定的不足,但我们在技术和操作水平上是具有优势的,我们有信心,目标可以实现。

3

六、分析原因

2011年10月18日,小组成员针对“裂缝”、“实体强度”合格率偏低两大问题进行探讨,集思广益,运用关联图寻找出以下9条末端因素。

混凝土输送时间太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水泥用量 偏大温度应力 偏大保温措施不到位 钢筋间距设计不合理 模板拼缝不够严密混凝土可泵性能较差泵车选型欠 佳混凝土可泵性能指标设定不合理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太长混凝土冷缝泵送失败混凝土水化热 偏 大泵管堵塞混凝土浆液损失养护方式不当泵送压力不够泵管爆裂泵管承压能力不足泵管布设欠妥裂 缝实体强度偏低混凝土强度增长期水分损失混凝土骨料分布不均匀 高强度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完善混凝土原材料 不合格振捣方式不当砂石原材料 不合格 实体强度合格率偏低、裂缝原因分析关联图 末端因素:

制图:焦述伟 日期:2011.11.10 七、要因确定

小组全体成员对9条末端因素逐一进行验证,从中确认6条主要因素: 末端因素一:泵车选型欠佳 2011.11.15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C60高强混凝土较常规混凝土胶凝材料比重大,粘性增加,与泵管管壁间的摩擦力增大,泵送需要更多的压力贮备,本工程建筑面积54316.07㎡,确认情况 建筑最高点高度24.290m,泵车压力应为18Mpa,选用“中联重科”生产的HBT80-18-132S泵车满足要求。 末端因素二:泵管承压能力不足 验证时间 确认情况 2011.11.15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C60高强混凝土泵送过程会产生很大径向力和横向力,必须采用高压泵管,现场泵管于2011.11.12全部更换为高压泵管。 验证时间 周洋 结 论 非要因 焦述伟 结 论 非要因 王堃 结 论 要 因 葛立君 结 论 要 因 末端因素三:泵管布设欠妥 验证时间 2011.11.15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原先泵管布设路线弯头有7个,经常发生堵管、爆管现象,影响工程确认情况 工期及质量,需重新计算出泵管长度,制定可靠的方案。 末端因素四:混凝土运输时间太长 验证时间 2011.11.15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C60高强混凝土扩展度较常规混凝土损失的快,混凝土运输时间超过初确认情况 凝时间(8h),即不利于泵送,也不利于工程质量,必须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解决此问题。 末端因素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4

验证时间 确认情况 2011.11.15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负责人 现所用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不利于泵送,水化热大,混凝土实体出现裂缝,强度偏低,应加以解决。 2011.11.15 确认方法 现场检查 负责人 通过用温度计在现场检查发现混凝土墙、柱周围温度较低,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 单梓 结 论 要 因 焦述伟 结 论 要 因 周垂强 结 论 非要因 末端因素六:保温措施不到位 验证时间 确认情况 末端因素七:模板拼缝不够严密 2011.11.15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负责人 立模前已在剪力墙位置地面上用砂浆作一层模板“导墙”,沿其上口粘确认情况 双面胶带,并用胶带纸将模板的转角位置、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封闭,模板拼缝已经严密,合格率100%。 末端因素八: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完善 验证时间 确认情况 2011.11.15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未明确具体的混凝土振捣方式及养护方式,应重新修改并细化施工方案。 2011.11.15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负责人 C60高强混凝土所有砂石,抽查20批,合格17批,合格率85%,应加强过程控制。 验证时间 焦述伟 结 论 要 因 石国锋 结 论 要 因 末端因素九:砂石原材料不合格 验证时间 确认情况 制表: 周垂强 日期:2011.11.15 小结:实体强度合格偏低、裂缝问题的要因如下: ★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完善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砂石原材料不合格 ★保温措施不到位 ★泵管布设欠妥 ★混凝土运输时间太长 八、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要因,应用对策表制定对策措施(见下表):

对 策 表

序号 措 施 责任人 地点 完成日期 1、施工方案中应明确保证混凝土成品无混凝土振捣方式及养高强混凝土施完善细化高强混裂缝,实体强度合格施工现护方式。 焦述伟 11.11.16 工方案不完善 凝土施工方案 率达到100%,评定场 2、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格。 照施工方案执行。 保证混凝土可泵性,1、采用扩展度作为可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调整混凝土成品混凝土无裂缝,泵行指标。 单梓 搅拌站 11.11.16 设计不合理 配合比设计 实体强度合格率达2、降低水泥用量,不到100%,评定合格。 大于465 kg/m3。 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审查混凝土配合砂石原材料不混凝土原材料合格照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比对原材料的要石国锋 搅拌站 11.11.16 合格 率100%。 的要求进行分批送检,求 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5

要 因 对 策 目 标 1 2 3

4 5 6 增加保温材料及通过增加煤炭炉子及保温措施不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施工现增强保温措施管棉被覆盖等措施,增加焦述伟 11.11.16 位 差 场 理 混凝土周围温度。 计算泵管布置长保证泵送成功率按要求布置好水平管、施工现泵管布设欠妥 王堃 11.11.16 度 100%。 垂直管及弯管走向。 场 1、与搅拌站沟通确认混凝土站内搅拌时间; 2、告知搅拌站车辆数合理确定C60高量要求,并派专人对混凝土运输时保证混凝土入泵前施工现强混凝土搅拌时C60混凝土专用运输车周垂强 11.11.16 间太长 扩展度合格率100%。 场 间和运输方案。 辆进行检查; 3、每一辆运输车辆均安装GPRS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辆位置。 制表:王堃 日期:2011.11.16 九、对策实施

实施一:完善细化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吴永新召集小组骨干查阅汇总有关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资料,同时学习借鉴我司在东北地区高强混凝土施工经验,并邀请公司总工,进行技术指导,召开《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论证审查会议,完善细化该方案,然后对QC小组全体成员以及高强混凝土施工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和专题培训。其中召开技术交底会二次,高强混凝土施工专题培训一次,通过教育使小组全体人员及高强混凝土施工操作者熟悉岗位操作要点,明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高强混凝土对振捣要求非常严格,欠振不能完全消除混凝土内部空隙,使得强度下降;过振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同样会使强度降低,每个振捣点安排工长石国锋及周垂强进行全程监控,控制每次以1m为一个振捣层,每个振捣层以10s作为一个振捣周期,以无气泡溢出为准,采用混凝土布料机进行均匀布料,以保证混凝土内部强度均匀,外表外光内实,混凝土骨料分布均匀,不产生裂缝。

高强混凝土养护也非常重要,安排单梓负责混凝土养护工作,现场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限不少于14天,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

实施效果:通过完善细化高强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了混凝土振捣方式及养护方法,使小组成员和操作者有章可循,混凝土实体强度合格率提高至90%,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实施二:重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过试验配置C60高强混凝土所用的水胶比(水与胶结料的重量比)采用0.25~0.42,所用的水泥量不大于465 kg/m3,水泥与掺合料的胶结材料总量不大于550 kg/m3。粉煤灰掺量不大于胶结材料总量的30%。泵送混凝土的砂率34-44%,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结材料总量的0.4~1.5%。并采用扩展度作为评价可泵性能指标的原则。施工过程中,由试验员单梓在现场对入泵前的每车混凝土进行扩展度试验,其值在500~600mm范围内的方可入泵,此范围以外的混凝土一律不许入泵。

实施效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新调整,保证混凝土可泵性,混凝土成品无裂缝,实体强度合格率达到100%,评定合格。

实施三:审查混凝土配合比对原材料的要求

按试验室配置的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逐一对原材料进行审查,检查其出厂合格证书和进场

6

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原材料散装水泥以500t为一验收批,石子、砂以400m3为一验收批,外加剂以10t为一验收批。石子的检测项目为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含量检验、压碎指标检验。砂的检测项目为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并定时抽查现场实际使用材料,是否与试验所用材料一样。要求搅拌站生产室配合比操作台,实施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保证生产混凝土配合比无异常情况发生。

实施效果:通过严格审查混凝土配合比对原材料的要求,严把材料关,砂石等混凝土原材料合格率100%,C60高强混凝土实体强度合格率有显著提高,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实施四:增加保温材料的投入及保温措施的管理

由技术负责人焦述伟编制保温措施方案,在原有的墙、柱周围搭设暖棚及加设焦炭炉子,并安排专人管理,及时添加焦炭以及防火安全。在浇筑混凝土前用高温蒸汽将模板里的积雪融化,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实施效果:混凝土墙、柱周围温度达到零度以上,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无积雪。 实施五:计算泵管布置长度

由工作石国锋专门负责指导工人现场组装泵管,并遵循线路短、弯道少、管线布置横平竖直的原则,计算好泵管布置长度,绘制好布管简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水平管每隔10米用钢筋支架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垂直管用预埋件固定在楼板顶留孔处。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公式:

(1) 泵车的最大输送距离计算公式

Lmax = Pmax × r / [(2 × (k1 + k2 × (1 + t2/t1) × V0) × α0] k1=(3.00-0.01S)×10 k2=(4.00-0.01S)×102 (2) 配管水平换算长度计算公式

L=(l1 + l2 + ...) + k(h1 + h2 + ...) + fm + bn1 + tn2 式中:

Lmax----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m)

Pmax----混凝土泵产生的最大出口压力(Pa) r----混凝土输送管半径(mm) k1----粘着系数(Pa) k2----速度系数(Pa/m/s)

t2/t1----分配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之比,一般取0.3 V0----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m/s) α0----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对普通混凝土取0.90。 2)、计算参数:

(1) 泵车的最大泵压Pmax=18.00×10(Pa)

7

6

2

(2) 混凝土平均流速V0=0.56(m/s)

(3) 混凝土坍落度S=200.00(mm)相当于扩展度550mm (4) 混凝土输送管半径r=62.50(mm)

(5) 水平配管的总长度 l1 + l2 + ...=120.00(m) (6) 垂直配管的总长度 h1 + h2 + ...=180.00(m) (7) 软管根数 m=0 (8) 弯管个数 n1=5 (9) 变径管个数 n2=0

(10) 每米垂直管的换算长度 k=5.00(m) (11) 每米软管的换算长度 f=20.00(m) (12) 每米弯管的换算长度 b=12.00(m) (13) 每米变径管的换算长度 t=16.00(m) 3)、计算结果:

(1) 泵车最大输送距离Lmax=1122.81m (2) 配管的水平换算长度 L=1080.00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水平输送距离1122.81(m),大于配管的水平换算长度1080.00(m),所以满足要求! 实施效果:通过计算泵管布置长度及合理的布置管道,C60高强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泵送成功率100%,未产生混凝土冷缝。

实施六:合理确定C60高强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方案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焦述伟牵头,小组成员与搅拌站试验室多次进行沟通讨论,确认了C60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为120s。通过计算确定了本项目C60混凝土需要运输专用搅拌车13辆,并由材料设备部门对所有运输车辆的性能进行了检查,所有车辆配备GPRS定位系统。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公式: (1) 泵车数量计算公式

N = qn / (qmax ×η) (2) 每台泵车需搅拌车数量

n1 = qm ×(60 × l / v + t)/(60 × Q) qm = qmax × η × α 式中:

N----混凝土输送泵车需用台数 qn----混凝土浇筑数量(m/h)

qmax----混凝土输送泵车最大排量(m/h) η----泵车作业效率,一般取0.5 -0 .7 n1----每台泵车需配搅拌的数量 qm----泵车计划排量(m/h)

8

3

3

3

Q----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 l----搅拌站到施工现场往返距离(km) v----搅拌运输车车速(km/h),一般取30 t----一个运输周期总的停车时间,(min) α----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 -0.9 2)、计算参数:

(1) 混凝土浇灌量qn=40.00(m/h) (2) 泵车最大排量qmax=79.00(m/h) (3) 泵送作业效率η=0.60 (4) 搅拌运输车容量Q=9.00(m) (5) 搅拌运输车车速v=40.00(km/h) (6) 往返距离L=80.00(km) (7) 总停车时间t=45.00(min) (8) 配管条件系数α=0.90 3)、计算结果:

(1) 混凝土输送泵车需台数N=1(台)

(2) 每台输送泵需配备搅拌运输车台数n1=13(台) (3) 共需配备搅拌运输车:13(台)

由石国锋专人负责车辆运输的调度组织,统一发号施令,现场随时掌握运输车辆动态。

实施效果:搅拌站生产量能满足现场泵送连续施工需要,运至现场泵送前的混凝土扩展度合格率100%,具有可泵性能。 十、效果检查 1、质量效果

1)、2011年12月26日对已完成的C60高强混凝土进行检查,总检点数500,不合格14,其实体强度、裂缝等缺陷数据整理统计归纳如下(见下表):

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名 称 蜂窝麻面 疏 松 其 他 实体强度偏低 裂 缝 合 计 频数(点) 5 4 5 0 0 14 累计频数(点) 5 9 14 14 14 累积(%) 35.7 64.3 100 100 100 333

3

制表:焦述伟 日期:2012.12 .26 2)、2011年12月28日止共浇捣完成C60混凝土9600m3,经过全部检查,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达到课题预期目标。

3)、2012年1月5日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的要求,对已施工完的剪刀墙混凝土进行强度实体回弹试验,共检查60个点,其实体强度合格率100%,评定合格,达到课题目

9

标,具体数据见下表。

剪力墙实体回弹强度汇总表

测 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强 度(Mpa) 60 62 61 64 65 68 66 62 65 64 63 65 64 63 64 62 61 60 60 62 测 点 强 度(Mpa) 测 点 21 62 41 22 63 42 23 62 43 24 62 44 25 63 45 26 64 46 27 62 47 28 62 48 29 60 49 30 65 50 31 62 51 32 63 52 33 64 53 34 65 54 35 63 55 36 62 56 37 60 57 38 65 58 39 64 59 40 62 60 剪力墙混凝土实体回弹合格率为100% 强 度(Mpa) 60 61 62 63 62 64 63 65 64 62 63 62 64 63 64 65 64 63 62 63 制表:单梓 日期:2012.1.10 10080604020093.2%100%100%活动前目标值活动后

制图:单梓 日期:2012.1.10

2、经济效益

C60高强混凝土顺利泵送,杜绝了堵管、爆管现象,缩短了工期;混凝土实体强度回弹合格率提高,未出现裂缝,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从而均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按合同规定,工期提早或者推迟一天奖励或处罚10万元人民币。C60高强混凝土的顺利施工,节点提早工期3天,获得业主奖励30万元。

10

3、技术效益

本次QC小组活动,保证了冬季施工中C60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 4、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赢得了业主、监理的好评,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建筑市场竞争能力。并且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已达到优良,为工程整体创黑龙江省优质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一、巩固措施

1、我们将本次课题活动过程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合理化建议上报公司,同时在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将其编制为《高强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已在公司范围推广,为公司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及经验。

2、2012年1月13日,对完成的C60混凝土实体进行检查,其强度合格率为100%,评定合格,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 (1)、专业技术方面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努力学习,精心钻研,熟练地掌握了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填补了我司在哈尔滨地区高强混凝土施工的空白,并编制了该施工作业指导书。 (2)、管理技术方面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小组活动始终能够按照科学的PDCA程序进行;在解决施工过程实际问题时,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够一环紧扣一环,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并在决策时都能以客观的的事实——数据作为证据,具有科学性;从而提高了小组成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的综合素质方面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提高了“二个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二个意识”(质量意识、改进意识)、“一个技巧”(QC工具运用技巧)、“一个干劲”(工作热情干劲),并通过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使小组成员明确自身的进步,从而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表 序号 1 2 3 4 5 6 评价内容 团队精神 质量意识 进取精神 QC工具运用技巧 工作热情干劲 改进意识 活动前(分) 76 78 82 73 80 70 活动后(分) 88 92 91 95 89 86 制表:王堃 日期:2012.1.14 11

团队精神质量意识进取精神QC工具运工作热情改进意识用技巧干劲图中:活动前图4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柱状图

制图:周洋 日期:2012.1.15

(4)、为确保工程创黑龙江省优质工程,小组初步拟订以“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质量控制”活动后续开展QC小组活动。

12

为课题,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