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总结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总结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

①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 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③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④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⑤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研态度

⑥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

1

三、数学建模

1.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实际情境 ① 模型准备 修改 ② 模型假设 ③ 模型构成 ④ 模型求解 ⑤ 模型分析

⑥ 模型检验 检验 N ⑦ 模型应用 Y

2. 实施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要求

① 在数学建模中,问题是关键。数学建模的问题应是多样的,应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其他学科等多方面。同时,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应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联系

②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将了解和经历上述框图所表示的解决实

2

提出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结果 实际情境 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③ 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同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

④ 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

⑤ 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⑥ 高中阶段至少要为学生安排1次数学建模活动。还应将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建模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建议

① 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②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③ 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④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⑤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⑥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⑦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3

五、评价建议

①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② 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④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⑤ 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