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国如家 △àiguórújiā △典故: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2▲安邦定国 △ānbāngdìngguó △典故: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例子:荐贤举善是吾心,~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3▲安邦治国 △ānbāngzhìguó △典故: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例子:~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4▲安国宁家 △ānguóníngjiā △典故:指治理国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5▲保国安民 △bǎoguóānmín △典故: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例子: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皇天监之,亦克昌焉。(《明史·西域四》) 6▲闭关锁国 △bìguānsuǒguó △典故: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出处:《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例子: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西学东渐开了先河。(柯灵《<近代文学丛谈>序》)
7▲病民蛊国 △bìngmíngǔguó △典故: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例子:吾辈~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8▲赤心报国 △chìxīnbàoguó △典故: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9▲定国安邦 △dìngguóānbāng △典故: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10▲蠹国害民 △dùguóhàimín △典故: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11▲富国安民 △fùguóānmín △典故: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12▲富国强兵 △fùguóqiángbīng △典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例子:起感恩无已,慨然以~自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 13▲富可敌国 △fùkědíguó △典故: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汉书·邓通传》:“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例子: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在,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余顷,其余可想而知,真是~。(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十四回
14▲国步艰难 △guóbùjiānnán △典故: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例子:际兹~,方当拨乱反正。(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 15▲国仇家恨 △guóchóujiāhèn △典故: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16▲国尔忘家 △guóěrwàngjiā △典故: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例子: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公尔忘私的气概。(鲁迅《两地书》九)
17▲国富兵强 △guófùbīngqiáng △典故: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18▲国富民安 △guófùmínān △典故: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19▲国富民丰 △guófùmínfēng △典故: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例子: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时有管弦之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0▲国计民生 △guójìmínshēng △典故: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例子: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21▲国家栋梁 △guójiādòngliáng △典故: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22▲国将不国 △guójiāngbùguó △典故: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例子:庄寿香号称名臣,听说在和议开始时,他主张把台湾赠英……~,这才是糊涂到底
了呢!(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23▲国难当头 △guónàndāngtóu △典故: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例子:在~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吗。(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24▲国破家亡 △guópòjiāwáng △典故: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例子:天荒地老英雄丧,~事业休。(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 25▲国色天香 △guósètiānxiāng △典故: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例子: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却是斌斌儒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26▲国色天姿 △guósètiānzī △典故:旧时形容女子容貌冠群。 △出处:《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例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婉然如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27▲国士无双 △guóshìwúshuāng △典故: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例子: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28▲国泰民安 △guótàimínān △典故: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例子: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享太平。(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29▲国无二君 △guówúèrjūn △典故: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30▲国无宁日 △guówúníngrì △典故: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31▲国之干城 △guózhīgānchéng △典故: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32▲皇亲国戚 △huángqīnguóqī △典故: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等他过去了,才好杀人那!”
33▲祸国殃民 △huòguóyāngmín △典故: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例子: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
34▲尽忠报国 △jìnzhōngbàoguó △典故: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35▲经帮纬国 △jīngbāngwěiguó △典故: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36▲经国大业 △jīngguódàyè △典故: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7▲经国之才 △jīngguózhīcái △典故: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一时莫论,经国之才。” 38▲举国若狂 △jǔguóruòkuáng △典故: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例子:为甚一纸招贴,便~如此?(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39▲举国上下 △jǔguóshàngxià △典故:指全国各方面的人。 40▲举国一致 △jǔguóyīzhì △典故: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例子: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的抗日阵线。(毛泽东《论持久战》)
41▲捐躯殉国 △juānqùxùnguó △典故: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42▲开国功臣 △kāiguógōngchén △典故: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例子: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吴晗《朱元璋传》) 43▲开国元老 △kāiguóyuánlǎo △典故: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出处:《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例子: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未年始就冠服,为元朝~,非偶然也。(明·李贽《焚书·与周友山书》)
44▲开国元勋 △kāiguóyuánxūn △典故: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
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45▲里通外国 △lǐtōngwàiguó △典故: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例子:大则指为“~”,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46▲卖国求荣 △màiguóqiúróng △典故: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
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例子:贾似道~,请速正法。(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 47▲民富国强 △mínfùguóqiáng △典故: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48▲欺君误国 △qījūnwùguó △典故: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陆采《明珠记·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49▲齐家治国 △qíjiāzhìguó △典故: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50▲窃钩窃国 △qiègōuqièguó △典故: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51▲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qiègōuzhězhū,qièguózhěhóu △典故: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52▲倾城倾国 △qīngchéngqīngguó △典故: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53▲倾国倾城 △qīngguóqīngchéng △典故: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
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例子:一个太真妃~。(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54▲全国一盘棋 △quánguóyīpánqí △典故: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55▲入国问俗 △rùguówènsú △典故: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56▲丧权辱国 △sàngquánrǔguó △典故: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例子: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许多~的不平行条约。 57▲上医医国 △shàngyīyīguó
△典故: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58▲体国经野 △tǐguójīngyě △典故: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59▲天府之国 △tiān fǔ zhī guó △典故: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例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60▲天香国色 △tiānxiāngguósè △典故: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61▲同舟敌国 △tóngzhōudíguó △典故: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例子: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62▲亡国之音 △wángguózhīyīn △典故: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例子:卿勿为~,使人悒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 63▲为国捐躯 △wèiguójuānqū △典故: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64▲相忍为国 △xiāngrěnwèiguó △典故: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例子: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65▲小国寡民 △xiǎoguóguǎmín △典故: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6▲一国三公 △yīguósāngōng △典故: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子:武夫当道势汹汹,~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67▲以身许国 △yǐshēngxǔguó
△典故: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出处:《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68▲以身殉国 △yǐshēngxùnguó △典故: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例子: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上。(朱自清《论气节》) 69▲隐若敌国 △yǐnruòdíguó △典故: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70▲忧国奉公 △yōuguófènggōng △典故: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71▲忧国忘家 △yōuguówàngjiā △典故: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例子:~,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72▲忧国忧民 △yōuguóyōumín △典故: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例子:那时节,朕却~。(明·吴承恩《西游记》) 73▲裕民足国 △yùmínzúguó △典故: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74▲治国安民 △zhìguóānmín △典故: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例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的措施。 75▲众人国士 △zhòngrénguóshì △典故: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例子:岂不闻豫让“~”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76▲舟中敌国 △zhōuzhōngdíguó △典故: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