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多义词第一部分 文言虚词 之: 1. 助词,相当于“的”。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 代词,它,他,她,他们等,指代人或物或事。 昂首观之。(童趣) 又数刀毙之 (狼)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3. 助词,补充音节,没有实在意思。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之,助词,补足音节,无义。(曹刿论战) 4.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舒缓语气。不译。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5. 倒装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马之千里者(马说)

宋何罪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公输) 6. 限定关系,以。 郊田之外(满井游记) 7. 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多助之至。之,动词,到。(得道多助) 为:

1. 因为。 项为之强。(童趣) 2. 表示被动,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4. 为了。(第四声)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5. 名词,行为,活动。 或以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6. 动词,当作,作为。 以丛草为林。(童趣)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武林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7. 动词,成为,变为。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1

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8. 动词,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9. 动词,表示“做”等具体的动作。

(1)做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为屯长(陈涉世家)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2). 写。 故为之文以志之(满井游记) (3).修筑。 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4). 唱。 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10.给,替(第四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11.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第二声) 夫子何命焉为其: 其1. 物主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其,它的(童趣)

其两膝相比者。其,他们的(核舟记)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的(马说)

2. 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 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 3.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其真无马邪(马说)

4. 其实。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5. 其中。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6. 那。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而: 1. 顺接连词,可译为“并且”。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2. 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3. 顺承连词,可译为“就”“然后”。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4.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执策而临之(马说) 5. 表并列的连词。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6. 表递进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7. 表修饰(状语与中心词间)。 朝而往(醉翁亭记) 8. 表时间,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9. 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动作。 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10. 修饰关系连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以: 1. 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 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 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必以情(曹刿论战)

4. 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以此夸能(观潮)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 何以战。(曹刿论战)

5. 把。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5. 因为,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7. 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8.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

6.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 而,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然:

1. 代词,这样。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2.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3. 连词,然而。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公输) 也:

1. 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2. 用于句尾,表确定语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者: 1. 的人。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2. 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于:

1. 介词,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处所,在。 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3. 介词,从。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夫鹓鶵发于南海。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庄子两则) 4. 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对。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6. 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7. 向。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焉:

1. 怎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2. 句末语气助词,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乃:

1. 才。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2. 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 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 于是,就。 陈胜乃立为王(陈涉世家) 5.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夫:

1. 音同“服”,指示代词,那,那些。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3

2. 音同“敷”,名词,丈夫。 夫起大呼 (口技) 3. 发语词,无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4. 成年男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并: 1. 连词,并且。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 副词,全,都。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3. 和。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自: 1. 代词,自己。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 介词,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3. 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4. 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与: 1. 和,同。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2. 与……相比较。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3. 一起。 念无与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4. 参与,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5. 给。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6. 通“欤”,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因:

1. 介词,可译为“乘”“趁”。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 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就此”等。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驴)

因屏人曰(隆中对)

3. 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或: 1.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2. 或许。 或以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所以:

1. ……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 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可:

1. 大约,副词。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 可以,动词。 珠可历历数(核舟记)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是:

1. 代词,这。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 2. 判断动词,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1.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2. 即使。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1. 连词,就。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2. 连词,假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尔

1. 助词。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4

2. 代词,你。 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1. 本来。 子固非鱼也(庄子两则)

2. 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两则) 3. 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4. 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5. 坚决。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第二部分 文言实词 动词: 舍:

1. 动词,丢弃。 便舍船 (桃花源记) 2. 名词,房屋。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志:

1. 动词,做记号。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 名词,记号。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寻:

1. 动词,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2. 副词,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

3.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 观:

1. 景象。 作青鹤白云观。(童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 看。 昂首观之。(童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知:

1.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 2. 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3.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语十则) 4. 智慧。通“智”, 是知也 (论语十则) 出:

1. 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 出去。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市: 1. 买。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2. 集市。 东市买骏马。(木兰诗)

买: 1. 买。 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

2. 雇,租。 欲买舟而下 (为学) 名:

1. 名词,名字。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 动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5

宾客:

1.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2. 名词,客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就:

1. 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 动词,从事,做。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见:

1. 了解。 例句: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2. 认清。 例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3. 会见。 例句:见公输盘(公输)

4. 引见(音同献)。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乳:

1. 动词,喂奶。 例句:妇抚儿乳。(口技) 2. 名词,奶头。

例句:儿含乳啼。(口技)

绝:

1. 副词,极。 例句: 以为妙绝 (口技)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2. 动词,尽,消失。 例句: 群响毕绝 (口技)

3. 与世隔绝。 例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4. 极高。 例句: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5. 消失。 例句: 哀转久绝(三峡) 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6. 独一无二。 例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7. 停,断。 例句: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敌:

1. 动词,敌对,在此有胁迫、攻击之意。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狼) 2. 名词,敌人,在此指屠户。 例句:盖以诱敌 (狼) 恐: 1. 担心。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狼)

2. 恐怕。 例句: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意:

1. 神情、态度。 例句:意暇甚 (狼)

2. 想,打算。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云:

1. 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 例句: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2. 说。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语: 1. 说话。

例句:如有所语(核舟记)

2. 告诉。

例句: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亲:

1. 动词,以……为亲。 例句: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2. 名词,指父母。 例句: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6

修:

1. 培养,动词。 2. 长。 闭: 1. 阻塞。 2. 关。 谓:

1. 叫做。 2. 认为。 3. 说。 4. 对……说。 观: 1. 景象。 2. 看。 间:

1. 空闲。 2. 断开,隔开。 3. 参与。 4. 间或,偶然。 腾: 1. 腾起。 2. 翻腾。 言:

1. 说,说话。 2. 言语,话。 食:

1. 吃。 2. 通“饲”,喂。 策:

1. 名词,鞭子。 2. 动词,鞭打。 书:

1. 书籍。 2. 信。 3. 书写,动词。 4. 字条,名词。 从:

1. 向。 例句: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2. 跟从。 例句: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与朱元思书

例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例句: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例句:执策而临之(马说)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例句:食不饱(马说)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例句:闲静少言(五柳先生传) 例句:黔娄之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例句: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例句:腾身百变(观潮)

例句:虽席地不容间也(观潮) 例句:遂与外人间隔(观潮)

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例句: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例句: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例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例句:谓为信然(隆中对) 例句:谓先生曰(隆中对)

例句: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例句: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例句: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例句: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7

3. 由,自。 例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4. 听从。 例句: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至:

1. 周到。 2. 到,到达。 乐:

1. 以……为乐。

例句: 心乐之(小石潭记)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 逗乐,嬉戏。 例句: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3. 乐趣。 例句: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居: 1. 处在。 2. 停留。 通: 1. 顺利。 2. 通晓。 3. 通过。 开: 1. 放晴。 2. 打开。 3. 设置。 得:

1. 能够。 例句:欲出不得 2. 得意。 例句:悠然自得

3. 得到。 例句:得道多助/ 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4.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的我与(鱼我所欲也) 会:

1. 适逢,恰巧遇到。 例句:会天大雨(陈涉世家) 2. 集会。 例句: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将:

1. 统率,动词。 2. 将领,名词。 使: 1. 派遣。 2. 出使。 已:

1. 停止。 2. 已经。 3. 通“以”。 图: 1. 谋取。

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例句: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例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隆中对) 例句: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例句: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例句: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隆中对)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隆中对)

例句: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例句: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例句:旁开小窗(核舟记)

例句: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例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例句: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8

2. 地图。 例句:图穷而匕首现

尽:

1. 全部取得。 例句:利尽南海(隆中对)

2. 消失,没有。 例句: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信:

1. 信用。 例句: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2. 通“伸”,伸张。 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箪:

1.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例句:一箪食(鱼我所欲也) 2. 用竹筐盛着。 例句:箪食壶浆(隆中对) 遗:

1. 遗留。 例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 wèi 给予。 例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1. 发迹,被起用。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2. 发出。

例句:发于声(生于忧患)

1. fu(第二声),不顺。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2. bi(第四声),辅弼,辅佐。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吓

1. 语气词,读he(第四声),模仿发怒的声音。

例句:仰而视之曰:“吓!”(庄子两则)

2. 动词,吓唬。 例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两则)朝

1. 早晨 zhao 例句: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2. 朝廷 chao 例句: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朝见 chao 例句: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1. 竟然 zeng 例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2. 通“增”。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加

1. 程度副词,更。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 虚夸,以少报多。 例句: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3. 好处。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亡

1. 通“无”,没有。 例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 逃跑。 例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3. 丢失。 例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名词 9

往来:

1. 表示交往的人。 例句: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2.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例句: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端:

1. 一头,一方,名词。 例句: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2. 正,端直,形容词。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独:

1. 老而无子的人。 例句: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2. 单单。 例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3. 惟独。 例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乱: 1. 造反。 例句: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2. 战乱。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能:

1. 本领。 例句:以此夸能(观潮)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 能够。 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白:

1. 白色,白茫茫。 例句: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2. 指酒杯。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湖心亭看雪)

上: 1. 向上。 例句: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2. 上面。

例句: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许:

1. 处所,地方。 例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2. 表示估计,左右、多。 例句:子阜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行:

1. xíng 行军途中。 例句:行收兵(陈涉世家)

2. háng 行列。 例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3. 品性。 例句:性行淑均(出师表) 4. háng 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例句:行阵和睦(出师表) 利:

1. 物资。 例句:利尽南海(隆中对)

2. 有利的条件。 例句: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秋: 1. 时。 例句:危急存亡之秋(出师表) 2. 年。

例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效:

1. 大业。 例句: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2. 有功效,实现。

例句: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10

1. 方向。 2. 方圆。

1. 类推(事理)。 2. 种类,类型。 城

1. 内城。 2. 城墙。

1. 狱官。 2. 贤士。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例句: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例句: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例句:三里之城(得道多助) 例句:城非不高也(得道多助)

例句: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11

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清: 1. 水清。 例句: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 清香。

例句:香远益清(爱莲说)

远:

1. 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句:香远益清(爱莲说)

2. 距离长。 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数:

1. 几,几个,shǜ,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例句:见宫殿数十所。(山市)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2. 计数。 例句:数至八层。(山市)

3. shuò 屡次。 例句:广顾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鲜:

1. 少,音同“显”。 例句: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2. 鲜艳,音同“先”。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奇:

1. 奇妙,形容词。

例句: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2. 零头,名词,jì。 例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故:

1. 因为。 例句: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2. 所以。 例句: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3. 原因,缘故。 例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特意。 例句: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5. 旧的,原来的。 例句: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属: 1. 连接。 例句:属引凄异(三峡)

2. 类。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更:

1.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例句: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2. 还,geng(四声)。 例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一:

1. 数词,一(条、只等)。 例句: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2. 全。 例句: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3. 一片。 例句: 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若: 1. 好像。 例句: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 如。

例句:不知口蹄指缝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12

清: 1. 清澈。 例句: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2. 冷清。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和: 1. 和乐。 例句: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2. 和煦。 例句: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秀: 1. 秀丽。 例句: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2. 滋长。 例句: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时: 1. 时常。 例句:冻风时作(满井游记) 2. 时候。 例句:春和景明之时

乍:

1. 初,开始。 例句:波色乍明(满井游记)

2. 突然,忽然。 例句: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 次:

1. 编次。 例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比:

1. 等到。 例句:比至陈(陈涉世家) 2. 并列,接近。

例句:天涯若比邻

徒:

1. 空,此处引申为光着。 例句: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2. 只。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遂: 1. 就。 例句:由是先主遂诣亮(隆中对) 2. 终于。

例句:然操遂能克绍(隆中对)

1. 开始。 例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愚公移山)2. 才。

例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