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震 董俊强 宋小葛 叶晓娟*
摘 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来体现高品质教育;用“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需求,更要创造学生需求”的实践,来体现创新的价值,达成共同的价值理念,营造共享的文化氛围,架构共融的合作关系,实现共生的和谐发展。学校坚持“凭爱而立,向美而生”的教育追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关键词: 高品质创新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 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在郑州高新区提出的“创办高品质创新教育”的目标指引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和文化构建之旅。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来体现高品质教育;用“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需求,更要创造学生需求”的实践,来体现创新的价值。在实践探索中,学校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学校,需要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教育理念,彰显着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行为,标示着教育品质,而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顺天致性,守望花开”,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的办学理念源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的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董震,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校长;董俊强,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副校长;宋小葛,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教务处主任;叶晓娟,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学生处主任。
22
2019.4 (上)视 点天性,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性,成就孩子独特的个性”三性合一,天人合一。为此,我们倡导“尊重孩子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孩子的泪水,宽容孩子的弱点,守望孩子的成长”的教育行为,努力打造“一个文化和思想的世界,一个情感和智慧的天堂,一个师生共同精彩的乐园”。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没有心与心的相通,就不会有力与力的交融。当共同的价值理念被广大师生理解和接受时,幸福的获得感和理想的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就能化为高品质创新型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永恒力量。二、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学校,需要建设共享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力量是润泽的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一所高品质的学校,一定有品质高雅的思想体系、品格发展的教育体系、品位生活的精神体系,而“文化”正是这些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一)服务是最好的管理学校秉承服务是最好的管理理念,希望把学校“建在每一个人心上”,不仅传递着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学校用行动彰显着管理的温度。每学期的第一次校长办公会固定研究食堂食谱、教总第247期23
职工婚姻大事的解决、哺乳房的分配使用和本期教师健身活动的开展的事宜,切实真正自觉地把教师尊严放在前,把教师健康挂在心。2013年,对待学生我们提出了“三不”原则:不补课、不监考、不拖堂,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占用孩子休息的时间,开启无人监考诚信考场,培养孩子们诚信的品德。2017年,我们又提出了“新三不”:晚上放学不留学生,教室外不站学生,周五放学不批学生。从制度上真正体现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点滴温情诠释“服务是最好的管理”。(二)读书是最美的享受读书就像穿衣、吃饭、呼吸空气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这种阅读氛围从教师群体中开始营造。每两周一期的干部读书讲坛,分享读书感悟,提升干部水平;每月一次的教师“博雅论坛”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的“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搬空图书馆,把所有的书籍全部搬到教室,让图书走近孩子们;学校拥有河南省第一家初中新华书店,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每天餐前固定40分钟阅读时间,让读书成为孩子们一天中最美的享受。(三)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教师的发展才能带动学生的发展,从而24
2019.4 (上)促进全校的发展。学校搭建了四种教师培训形式:奖励性培训、自助式培训、专题式培训和全员式培训,把“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结合起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文化自觉。对于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用培训作为奖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培训学科、人群的差异,鼓励学科组自行甄选培训内容、专家,再向学校提出申请,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专题式培训,对同一主题进行系列化培训,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全员式培训,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走出去,既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也能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遍校园的边角旮旯。(四)“转身”是最大的进步一个“转身”,两个世界。这里说的“转身”,主要指教师观念的转变。有了教育观念的改变,才会有教育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针对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困境,学校通过培训学习、树立先进榜样等方式,唤醒、激发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带动其教学行为的转变,辐射青年教师的发展和进步。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惊喜的变化。近两年,学校先后有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成为“中原名师”、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一批教师荣获市级、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多项省级市级课题也荣获一等奖,更有教师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三、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学校,需要架构 “共融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价值。学校里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家校关系。当彼此关系融洽时,关系就是一种幸福的动力,就是一种有未来的活力。(一)干群关系——尊重、情感、互助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树立“教师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人与人的良好交往中,尊重是前提,情感是基础,互助是关键。没有尊重,就没有关系。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更要从思想和精神上领导团队,每月共读一本书,从精神涵养上培养干部。对待教学,要向创新要质量、向精神成长要质量、向科学高效要质量;对待教师,要从管理上解放、从文化上浸润、从人格上尊重、从情感上凝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排除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当整个团队达到“情投意合”的境界时,再多的“约束”也将变成“你情我愿”。(二)师生关系——兴趣、关系、习惯在师生关系中,学校倡导发展学生三件宝——兴趣、关系、习惯。视 点从“老三不”到“新三不”的转化和递进,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要求。学校把每周三晚上定为全校无人辅导晚自习,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提出“表扬当众,批评当面”的教育原则;我们把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自己来,孩子你慢慢来,”镌刻在门厅的墙壁上;为每个班配备了:一把梳子、一把指甲剪、一个针线包、一个急救包、一面镜子、一张视力表;告诉教师要信任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尊重,就没有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育效果。(三)师师关系——和谐、合作、和而不同在教学上,提倡“和谐、合作、和而不同”,鼓励在同一教育理念下,多种教学文化、教学方法共生,实现“百花齐放、美美与共”。学校提出“合作共享,和谐共赢”的共同发展理念。改变评价机制,把集体合作的教育成果作为奖励的基本原则,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促进学科的“互利互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课堂教学交流,促成设计思维的碰撞。倡导各组要有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改革设计。因此,一组一模式就应运而生:政治组的“思维导图教学”、生物组的“图式教学法”、化学组的“情境总第247期25
教学”、语文组的“主题教学”、物理组的“小组合作教学”、英语组的“典范英语”教学等,各学科均创设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良好氛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师关系,促进了教师情感的融通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更促进了学校教师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四)家校关系——沟通、合作、成长学校联合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并成立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学校发展;主题班会、诚信考场邀请家长参加;开办家长学堂,由校长进行第一讲,使家长认同学校的发展理念;举办家长公益讲座;重大节日活动,邀约家长参加;主题班会上,请家长录好视频,讲讲父母的心里话,引起孩子内心强烈的震撼。学校向家长提出了“只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知识在脚下”的教育主张,引发了家长的一致赞同。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是我们坚定的抉择。四、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学校,需要创造“共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最本质的发展应是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也是学校最大的发展。(一)两校分制:竞争合作,共同发展学校共有60个班,是郑州市最大的公办26
2019.4 (上)寄宿制学校。学校创建了A、B校分校竞争管理体制,即把师生平均分配到两个分校中,由分校长进行教学管理,用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有效性,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进步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有趣味,学有情味,育有文味。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校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教学要求。确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动起来;搞好二个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研究;做好三个切片:目标设计、情景导入和学生状态;做到四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自学为“主角”;落实五个课堂要素:抓住情、围绕学、落实练、拓展讲、坚持清;坚持教研组六个要求:一组一导师、一组一种子(种子教师)、一组一模式、一组一社团、一组一课题、一组一活动。这项总体要求已坚持五年,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和“规定动作”,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步。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建设高品质创新教育,是教育的呼唤,是师生的追求,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始终坚信,当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尊重自然的规律,越来越顺应孩子发展的天性时,高品质创新型学校就会越来越近地向我们走来。(责任编辑 王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