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98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31

·临床研究·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张海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遴选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

6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分别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传统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6.52±1.08)h,术后排便时间为(11.29±2.24)h,术后通气时间为(1.97±0.64)d,住院时间为(9.82±1.3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置管;小肠排列术;粘连;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31.063

本文引用格式:张海涛.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1):98-99.

0 引言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于妇科手术和腹部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在所有肠梗阻中的比例约为30%。该病的主要诱因为手术创伤、腹腔炎症等,患者可表现出腹痛、呕吐、恶心、腹胀、排便不畅等症状,且广泛粘连和反复发作的肠梗阻不易

[1]

治疗。笔者将34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等方面收效甚佳,报告如下。

时间等观察指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两组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中的术

2

后并发症以百分比表示,行χ检验;计量资料中的术后排气

P<0.05时显示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以(±s)表示,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分析

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6.52±1.08)h、术后排便时

间为(11.29±2.24)h、术后通气时间为(1.97±0.64)d、住院时间为(9.82±1.38)d,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分析(±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P

例数3434

术后排气时间(h)6.52±1.088.47±1.366.5472<0.05

术后排便时间(h)11.29±2.2417.93±3.778.829<0.05

术后通气时间(d)1.97±0.64

住院时间(d)9.82±1.3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基于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中,21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46.91±8.03)岁。对照组中,19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47.26±7.8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输液、输血、抗感染、纠正水电紊乱、置放胃肠减压管等措施。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切除原有手术瘢痕做一切口或于右腹直肌做一切口,切开腹膜时切勿于瘢痕处进入,需于上或下端正常处做小切口,将手指伸入后探查粘连情况,保护肠管并慢慢切开腹膜。之后分离切口与肠管附近的腹膜粘连,注入生理盐水后钝性分离。用手指对菲薄的腹膜粘连进行分离,剪断并分离坚韧的粘连带。若患者浆膜破裂,则实施浆肌层缝合或肠系膜覆盖;若患者肠管粘连成团状或严重损伤,则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之后,两组采取不同的小肠排列术。治疗组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于距离回盲部约15cm处实施双荷包缝合,将一小段回肠壁切开后,于切口中置入长约3cm、带显影线的硅胶胃管,并将其每间隔10cm做一侧孔。按照正常解剖顺序对小肠肠襻进行排列,于缝合部位合并和固定浆肌层,并于麦氏点引出固定管。对照组行传统内置管小肠排列术:从回盲开始参考肠系膜与腹腔横径走行依次折叠排列已解除粘连的肠管,肠襻折起约15cm即可,两端略短些,之后采取保护措施。于回盲部开始用1号丝线于距离肠系膜缘约0.75cm处间断缝合排列肠管的浆肌层,但不用缝合肠管转折部位,防止出现内疝。两组均于术后观察肠管是否扭曲,并持续胃肠减压,术后4d内禁食,并持续采取基础治疗措施,术后1d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拔除内置管的时机。比较两组的术后排气

3.08±0.9211.05±1.645.7752<0.05

3.3462<0.05

2.2 术后并发症分析

相比于对照组,行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的治疗组

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17.64%,差异具统计学意

2

P<0.05)义(χ=4.5333,,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分析[n(%)]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4肠瘘0(0)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再次肠梗阻间断性腹胀0(0)2(5.88)1(2.94)共计3(8.82)6(17.64)5(14.71)14(41.17)341(2.94)1(2.94)3(8.82)4(11.76)3 讨论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肠粘连扭曲肠管,肠袢

成团粘连,肠壁存在瘢痕狭窄或粘连索带而形成压迫效应[2]。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前者虽可改善症状,但再次梗阻风险高;后者包括常规肠梗阻手术、传统的内

[3]

置管小肠排列术、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等。常规肠梗阻手术难以准确把握肠管的长短,手术时间较长[4];传统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是按照小肠的实际排列次序来进行折叠固定,但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31期

由于内置管方向与肠蠕动方向相反,术后易发生继发性肠梗

[5]

阻等不良情况;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是借助内置管的支持作用来“S”形排列肠管,可防止锐角折叠、扭曲,保持粘连

[6]

于不易形成梗阻的位置。

本研究分析了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具有如下优势:(1)易于操作,应用具有良好的支撑弹性且价格便宜的硅胶管,可节省治疗费用和方便裁剪侧孔,且术后可顺利拔管,不会

[7]

出现肠套叠、内置管脱落或断裂等情况;(2)逆行内置管易于固定,即临近肠壁的末端回肠,利于获得充足的血供,拔管后易于闭合造瘘口,且肠管的排列方向同肠道蠕动方向,利于将肠内容物运送至远端,术后可迅速恢复肠蠕动功能,拔管后也可保持肠管畅通[8-9];(3)该术式基本不会损伤肠壁,也不影响肠管血供,可避免出现肠绞窄、致密粘连等情况[10];(4)适应证广,可用于治疗已经行回盲部手术的患者以及存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盲部肿瘤等腹腔污

[11-12]

染且粘连广泛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为(6.52±1.08)h、术后排便时间为(11.29±2.24)h、术后通气时间为(1.97±0.64)d、住院时间为(9.82±1.3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均证实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的疗效甚佳。

综上,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可有效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减少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99

[1] 󰀃刘学.小肠内排列术和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5):31-32.[2] 󰀃段军.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

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86-1787.[3] 󰀃尚英民.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

果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4):123-125.[4] 󰀃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

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48-150.[5] 󰀃陶连元.传统肠梗阻手术及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

床效果[J].大医生,2018,3(3):36-37.[6] 󰀃李海旭,梁桃军.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分析[J].中

国当代医药,2018,25(6):37-39.[7] 󰀃徐流波,刘艳,柳福海,等.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60-61.[8] 󰀃苏汉友.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

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3):2455.[9] 󰀃马本龙.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报告[J].中国农村卫

生,2016,9(6):91-92.[10] 󰀃王兵.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

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33-2634.[11] 󰀃孙运涛.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

效[J].医疗装备,2018,31(16):135-136.[12] 󰀃李炳禄,刘惠斌,郭万桃,等.应用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

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312-314.

(上接第94页)

使用。参考文献

[1] 󰀃孟庆汀,王庆贤,张英泽.开放性跟骨骨折诊疗进展[J].中华解剖与临

床杂志,2016,21(4):364-367.[2] 󰀃刘成娟.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

感染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7,18(12):2264-2265.[3] 󰀃许国华,黄新宇,冯嘉威,等.负压引流技术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

用的探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6,16(1):72-75.

本次研究中,给予40例开发性跟骨骨折患者给予清创内固定联合负压引流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Bohlet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35例在随访6个月无再次住院率,只有5例再次返院治疗。与文献[3]结果相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发性跟骨骨折患者给予清创内固定联合负压引流治疗,不仅可以提升治愈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

(上接第95页)

参考文献

[1] 󰀃顾书成,管小青,吴骥,等.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

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37-639.[2] 󰀃张春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

学教育,2015,7(23):89-90.[3] 󰀃康鸿斌,鲁宽亮,杨金盾,等.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

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02-3305.[4] 󰀃徐同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4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

族民间医药,2015,24(9):52-53.

易发生术后出血、咽喉水肿、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

[4]

的痛苦。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其

P<0.05;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

P<0.05。提示甲状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

腺腺叶切除术手术效果显著优于部分切除术,既可缩短手术用时,还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手术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应用。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