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秋节作文600字三篇
中秋节作文600字 篇1 白底蓝花的细瓷碟里摆放着八块月饼,天边的月亮,盈盈似水,中秋节便在这美食、美景之中悄然而至。而我,几年来似乎习惯了没有您的中秋节。可今年,您却很强烈地从我脑海中跃出,让我不得不想您。
今年如果没有想您,我会和往常一样看一会儿月亮,吃着甜腻的月饼,然后乏味地入睡。可今年今日今时,我却很想您。平时,我似乎从来不刻意去想您,尽管您曾经是我向同学炫耀的资本,因为您可以为我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可现在您却是我的心结。面对您的离去,我似乎不会肆意大哭,尽管内心十分伤痛,原来,伤痛到极点可以将泪水尘封。
不过,您对我的好,却无法在我的脑海里尘封。
在我5岁那年,爸妈由于要忙于工作上的事,就将我放在您家里。您是位农民,白天要忙于农活,不能过多地陪我,只能在夜幕降临时与我玩耍。还记得是中秋节那天,我看着别的小朋友吃着甜甜地月饼,便嚷嚷着跟您要月饼,您听着我幼稚无知的话,一个人在田埂间吸着烟站了好久。突然,您抱起我说,“走,孙女,爷爷和你到街上买去!”那天,我吃到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块月饼,那就叫一个“甜”啊,那时,甜就是我的天堂啊!您用微薄而又厚实的爱,为我打造了一个梦一般的中秋节。
还记得10岁那年的中秋节,那时您已是染病在身,却还是强打精神和我们一起过节,您和我们对对子,说灯谜,还有说我那过去的故事,那天天空虽然没有月亮,但看着您开心的样子,我心中的月亮渐渐地明朗起来。这是您和我们过的最后一个中秋,十个多月后,农历六月十一,您还是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要您疼爱的孙女了。您走了,走得那么令我难以接受。十五那天,我站在窗前,泪眼朦胧地望着天,泪水无声地流过我的面颊,月亮格外的圆。可我内心恨透了这皎洁无辜的月亮,一种“月圆人不圆”的哀思涌上我的心头。爷爷啊,您慢些走,莫怕,有月亮照着您前行,月儿悠悠我心悠悠,此时又巴不得月儿再亮些,好让您一路好走。 今年是您走后第五个中秋节了,今年的月儿特别圆!爷爷,您还会再惦记着您这个小孙女吗?她个子长高了,都超过妈妈了,更懂事了,一晃已初三了,学习嘛您就放心啦淡染月华,您和我之间的情,于中秋,铺陈而至,细细回味,好甜!
中秋节作文600字 篇2 9月15日是20xx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弟弟回奶奶家了,我们给奶奶拿了月饼,葡萄酒等好多礼物.
路上的时间好漫长啊!竟然还遇上了堵车.这让我很是总之无法用语言形容.在车上的`我还打起了盹儿,呵呵,早上没睡醒嘛!哎呀!终于到了.先去了近边的姥姥家,"渴死我了,有没有水?茶也行!"我快晒蔫了,一跑进院子就大喊.姥爷倒了一杯水给我,我咕咚咕咚喝了两大杯.过了一会儿,才去了奶奶家.奶奶家已经开始做饭了,我一进门就闻到香味了!"啊!真香啊!"我开心的喊了一声.
开始吃中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边,桌子上的美味佳肴满满的,色香味俱全,我看了不禁食欲大开,吃了好多,一家人边吃边说变笑,欢声笑语在奶奶家的小院子里荡漾。
晚上很快就到了,又是好多菜,我已没什么食欲,简单地吃了一点,就急忙去赏月了.
晚上的月亮又圆又亮,似圆盘,似白玉,却比圆盘还圆,比白玉还亮.里面好似有一只白兔在捣药.听妈妈说,那是玉兔,在为嫦娥捣仙药.难道还有个传说?对了,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嫦娥奔月.我读了读,噢,原来是嫦娥为了不让奸诈贪婪的逢蒙拿到仙药,吃下去成仙祸害老百姓,自己一口吞下去成了仙,飞到了月宫。我心里被善良的嫦娥而感动了.嫦娥,她那么无私,那么善良,为了广大的百姓,而飞到那遥远的月宫,过着孤独的生活。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怎么今天就圆了呢?这句话肯定不对,你看,又圆又大又亮,真像月饼呀!我吃了一口月饼,哇!甜甜的,糯糯的.美美的味道在口里萦绕.月饼月饼,意思就是像月亮的饼吗?里面其实包含很多东西,例如,希望我们的家庭都可以平安圆满.可以像它一样甜蜜,对不对?它的里面包满了许许多多的含义,不能只是吃它,而是要品味它享受它才对.要不,怎么能体会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作文600字 篇3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
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
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