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______),而山上则是(______)。

①桃花刚刚盛开 ②芳菲落尽

[4]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给生字注音。

屏( ) 烛( ) 晓( ) 偷( ) 2. 根据内容填写诗句。

(1)《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这首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于: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1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写出这个季节的两句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延伸阅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写句意。

桃花映水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 A. 牧童要到哪里去? B. 牧童去哪儿了?

[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小阅读。

七夕今宵看碧霄, _________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 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 。 [3]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今宵 _________碧霄 _________

[4]写出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乞巧又叫_________ ,指的是农历_________,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6]在乞巧这一天,人间的女子会向织女乞巧__________________,乞巧的方式很多,很多民间女子通常会__________________,用五彩丝穿九空针,先穿好的叫_________,后穿好的叫 _________。

[7]古人描写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很多很多,你来默写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景物。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2 / 6

_______到来了。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欲上:想逆江而上 D.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3]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7.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呢?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_) ②在每一朵小花上(_______)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_)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______)

[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4]小朋友,你留意过秋的声音吗?仿照片段的第一小节,试着写一写。 秋的声音, 在________, 在________。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3 / 6

8.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9. 课外阅读。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乐观豁达的心境。 B.悲观难受的心境。 C.消极抑郁的心情。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反复 B.对比 C.比喻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多选) A.写的秋天的景色比别的诗要美得多。

B.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C.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登幽州台歌》作者是 ,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 A.陈子昂 B.白居易

4 / 6

C.骆宾王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独怆然而涕下”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 A.悲伤、悲怆 B.兴奋、激动 C.孤独、寂寞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 ,同时衬托出 而表现诗人 。( )

A.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慨叹生命之短暂 B.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C.天地之悠闲;人生之渺小、短促;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感慨,抒发了 想感情。( ) A.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官场顺利,春风得意

B.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C.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积极进取,矢志不移

11. 课外阅读。

江上渔人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字词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来往:________ 但:________ 美:________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舟:________ 出没:________

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 园 不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怜: 苍苔: 小扣:

[4]诗的后两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 / 6

的 ,从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 (shǎo shào) 相 (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14. 古诗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补充诗句。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_____的作品。全诗抓住__________________这天登高的习俗,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感情,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尽了万千游子客居他乡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