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地名: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

城市地名: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量【专稿】 其名,可以看出该城市的特殊地位、产业优势、 名人名胜,使人们对拟人化、拟物化的城市名称 形成深刻印象。 (四)寄托精神愿望 不少城市由于其在国家和地区所处的重要地理 位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被寄托天下太平、长治 久安、安居乐业的意愿而得名。比如西安(长安)、 长治为长治久安之意,南宁、西宁、咸宁、济宁、 伊宁则是因祈求国土安宁的愿望而得名,保定、泰 安、吉安、南平、安康、永安为企盼永保安定、吉 祥平安、安宁康泰等意思,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 望,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充分体现。 (五)反映重大事件影响 不少城市是由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对经济社会曾做出过的重要贡献、军事上曾有过的 重要行动和设施等而留名的。比如重庆、肇庆、都 江堰是以南宋光宗赵悖先封王后即位自诩“双重喜 庆”、北宋徽宗赵佶即位后赐其原封地此名以示吉 祥喜庆、李冰父子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 而得名的,大庆则是因正值庆祝建国十周年之际传 来探井喷出石油喜讯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而 得名的,厦门、烟台、义马、三门峡则是因明洪武 年间在岛上修筑军事设施加强防备取“大厦之户” 之意、明洪武年间在临海的北山上修筑狼烟烽火 台、东汉光武帝刘秀和唐代大将秦琼曾在此饮马 (饮马谐音义马)而得来的城市名称。 (六)传达家园记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故里,那里有成长的记 忆,甚至有难以忘却的故事,家乡的名字在脑海里 最深切、最长久地留存着。每当这个名字被提起, 来自那里的人们就会回忆起当年的所见所闻,包括 山水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重大事件、风俗 习惯、节日情趣和家庭邻里关系等,重新品味那个 时候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让人刻骨铭心、永久 怀念,产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恋和 乡愁。城市地名能够传达家园记忆,这是它能够带 给人的心灵感受及其所拥有的触及人们思想的文化 力量。 二、城市地名的产生与沿革 (一)文化智慧的结晶 城出无名,凡事不便。城市地名是一个重要的 。。。。 。 。。。。。。。。。。 。’。。 。。。。。。。 ’ 。。。。。。。。。。‘。 。。 。。。。。。-● 。。。。。。。。。_●^●。。。 。。。’●''●。。。。 。。。。' 4 l城市 \ 信息资源和鉴别信号,有了城市名,才能有准确的 目的地及方位,才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各 种交流活动带来便利,反之,将难以寻找到目的 地,也找不到目标人。可见,地名是人们在生活实 践中产生的文化智慧和经验总结,经验智慧产生城 市地名。 (二)口头流传、约定俗成 最初的城市地名,显然是口头流传的,叫的人 多了,便形成一个名词概念。比如哈尔滨,女真语 为阿靳锦(转音为哈儿滨),当地人又称哈喇滨、 哈欧滨、哈鲁滨,1899年《黑龙江舆图》中汉译为 哈尔滨,长期以来的习惯称谓最后以“哈尔滨”的 名称固定下来。再如拉萨,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后于 647年建成惹萨珠壤(即大昭寺),又称逻些,由惹 萨(逻些)一词演变的“拉萨”,意为佛土、圣地, 拉萨这一城市地名流传至今。 (三)村镇地名的沿用 每座城市都是由小变大,在小村镇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不少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原村镇 的名称,还有不少城市则将该村镇地名沿袭下来, 沿用至今。比如石家庄,随铁路交通发展逐渐成为 小城镇,1925年曾在休门村划人后改名石门(取石 家庄与休门两村之名),建国前更名石家庄至今。 再如蚌埠,城名源自淮河北岸的蚌埠集(今名小蚌 埠),古书中曾称为“蚌步”,明清时已形成渔村集 镇,取名蚌埠,1947年设蚌埠市至今。再如东营, 最早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庄,随着1964年大规模 地开发胜利油田,50年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一座新 兴的石油城市,村名也变为城市名。 (四)因文化背景扬名 一些著名的城市往往是由于其浓厚的自然和历 史文化背景及渊源而闻名于世的,其城市名称已经 成为该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象征和图腾,成为该 城市特有的地名文字符号。比如桂林,最初秦始皇 置桂林郡,唐设桂州,唐代许多著名的诗文称桂州 为桂林,人们便沿用至今。大量诗文赞美桂林山水 之胜,使“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和风景如画的 魅力传遍天下,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已经 成为代表桂林城市的独有自然特色,神姿仙态桂林 山,如幻似梦漓江水,吸引着从古至今的游人,如 醉如痴。桂林地名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名片, 使人们一看到这个地名就格外向往,具有很大的自 然文化吸引力。又如敦煌,公元前121年西汉设敦 煌县,后称沙州,清称敦煌至今。由于吐蕃文化和 莫高窟(前秦至元各代都有开凿,成为中国现存规 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使“敦煌 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敦煌文化享誉中外,敦 煌地名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象征。再如杭州,自隋 称杭州以来,西湖美景和大运河的开凿使城市文化 繁荣发展,唐代自居易和宋代苏轼不仅留下白堤、 苏堤,还写下大量诗赋名篇,成为千古绝唱,使杭 州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白蛇传”等神话 故事脍炙人口,杭州及西湖文化驰名中外。“上有 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地名成了人间天堂的代名 词,闪烁着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光芒。 (五)随时代变迁更名 许多城市地名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易名。 城市地名变换的历史沿革留存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 化意识变化的烙印。比如宁波,公元前222年秦始 皇设会稽郡,589年隋开皇九年为句章县,621年唐 武德四年置鄞州,629年改称郧县(以郧山而得 名),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设明州(因四明山 而得名,也称四明),1194年南宋光宗始熙五年称 庆元府。元代称庆元路,明代初年,以庆元有庆贺 元朝之义,便改为明州府。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 年,把“明州”更名为宁波,称宁波府。宁波一名 自此始。民国时改宁波为朝县,1927年设宁波市, 宁波城市名称沿用至今。类似宁波,其城市地名伴 随着朝代变换和城市发展而更名的例子是比较多 的,只是更名有多有少而已,在此不再赘举。 (六)辅以城市别名 有的城市地名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一个以 上的别名,作为别称雅号,渗透着浓浓的自然、历 史、地方文化色彩和独有特色,甚至蕴藏着别致的 民间故事。比如南京的别名为石头城、金陵。石头 城之名来源于依山傍水筑城,有石城虎踞之形态。 金陵之名源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 传说在筑邑前曾埋下金人奠基,以示隆重。又如常 熟的别名为琴川,系因古琴川河流经这里,分支为 七条平行的小河,犹如七弦琴上的七根弦,每条河 上均有石砌拱桥,象架弦之码,使整个城市像一把 美丽的七弦琴,于是常熟有了一个形象的别名琴川 虽【专稿】 (琴城)。再如福州的别名为三山、榕城(简称榕)。 三山之名出自唐末五代时期,因城中闽山(即乌石 山)、九仙山(即于山)和越王山(即屏山)三山 鼎立而得名。榕城之名是因北宋年间的太守倡导种 植榕树,以营造“绿阴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 加之历代广植榕树,更使得绿榕盈城而获得榕城之 别名。更有意思的是广州的别名为五羊城(又称 五羊、羊城、穗城、仙城)。民间传说天上五位仙 人乘五羊降到人间,为解救大饥荒赐予灾民神奇 的六穗稻种结出金灿灿的谷粒。衙役知道后去抓 五位仙人,仙人飞去而留下五羊。当差役扑向五 羊时,羊变成大石头。人们修建了一座五仙观纪 念仙人,而观内的大石头据说就是仙羊变的。就 这样,广州有了五羊城的别名,五羊雕塑现在已 成为广州的标志。 三、城市地名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因社会地位而冠名 著名的古都西安,历史上多称长安,明末李自 成攻占西安后称王,曾改西安为西京,清代仍称西 安,而1930年改为西京市,1943年复称西安市至 今。开封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300多年,五代时 期曾改名东都,宋朝定国都长达168年之久,时称 东京,金灭宋后改名汴京,明代又更名开封,基本 上沿用开封至今。南京古称句吴,历史上曾叫金 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1368年朱元璋称帝 改名为南京,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称天 京,1912年恢复南京名称至今。北京在历史上曾叫 蓟城、燕京、中都,1272年忽必烈改名为大都, 1368年明攻取元大都后改名北平,1403年改称北 京,1421年又称京师,1644年清代复称北京,1928 年称北平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 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今天看来,曾叫西京、东 京的西安、开封,以及南京、北京,其作为我国古 都(帝京)的城市社会地位,是其他城市不可能比 拟的。 (二)因忌讳而易名 从历史上看,有一些城市的易名是因为统治阶 级有所忌讳而发生名称变化的,并不完全是因为其 城市的政治性质、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宗教信仰 等的需要而改变城市地名。比如常州,周灵王时曾 称延陵邑,汉代改称毗陵。291年晋惠帝将毗陵郡 量【专稿】 封给东海王越的世子毗为食邑,因避毗字之讳,便 改名为晋陵郡。589年隋文帝时期置常州,明光宗 登基,为了避讳光宗朱常洛的名讳,一度改称尝州 府。又如天门,战国时有竞陵之名,后为避讳后晋 高祖石敬瑭的“敬”字之音(竟),改名为景陵。 1726年,清雍正四年,又为了避讳康熙景陵之名, 取其城西北的天门山而改名为天门县。再如咸宁, 768年唐大历三年置永安镇,后叫永安场、永安县, 到了1007年宋景德四年,为了避讳宋太祖的永安陵 之名,取万国咸宁之义,更名为咸宁县。 (三)借著名山水而更名 历史上有的城市地名借用著名山水而更名,比 如湖州,战国时期称菰城(因产大量菰草而得名), 秦代置乌程县,三国时期叫吴兴,南朝改吴兴为震 州, ̄11602年因其濒临太湖而更名为湖州。又如乐 山,汉代时称武阳,北周时称嘉州,南宋至明代亦 称嘉定,到了清雍正时期,借城西南岷江对岸的至 乐山之名,置乐山县(乐山大佛闻名中外),乐山 之名沿用至今。建国后,比较明显的城市更名实例 是屯溪改为黄山市、大庸改为张家界市。黄山市的 前身是唐代所设的太平县,后又叫屯溪市,1987年 l1月27 13改名为黄山市,系借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 之名,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样,张家 界市原名大庸,1985年5月设大庸市,1994年4月更 名为张家界市,显然也是因张家界风景名胜区闻名 中外而借名。 (四)因行政体制变动而联名 从古至今,一些城市的地名是鉴于行政体制的 变化,取两地地名的各一部分联结起来成为新的地 名。比如福建的三明,1956年三元县和明溪县合并 为一个县,取三元和明溪两个名称的首字组合成三 明县,1960年设立三明市。又如荆州,古称江陵, 其中沙市(原称沙石市)历史上曾叫江津、夏首、 津乡、沙头等,1949年设沙市市;荆州以三国时期 的荆州城而得名,1949年设荆州行政公署,1994年 撤消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为荆沙市,即取荆州 与沙市的首字组合成荆沙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 至今。再如连云港,古称朐县,因孔子登朐山观海 而得名,又称郁州、海州(系因淮河人海之地而取 名)。1933年这里开建连云港口(取东西连岛与云 台山之间建设港口而得名)。1949年设市时,市政 府设在新浦,便各取新浦、海州和连云的首字组成 新海连市。毛泽东说: “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 市。”1961年9月2日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 (五)因历史文化名城而驰名 1982年以来,国务院分批颁布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至今已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2座。基于此, 有的城市地名发生变化时就采用历史文化名城的名 称,比如淮安市就是典型事例。淮安原为淮阴市, 淮阴名称始于秦,后曾叫清河、清江浦,民国时期 复称淮阴。1945年将清江浦和淮安县合并为两淮 市,1950年12月设清江市,1983年更名为淮阴市。 1996年进行调整,含两个区和淮阴县等5个县、代 管淮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淮阴进行 了“三淮一体” (即淮阴市、淮安市和淮阴县)城 市发展规划,2000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这显 然是突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驰名效应和文化含量。 再如,平遥、丽江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 城、丽江古城又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享 誉国内外,促进了旅游事业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 展,平遥、丽江的名声扶摇直上、驰名天下,跃升 为世界文化明星城市。 (六)借城市特色而有别名 在城市地名的发展沿革中,一些城市因为其独 特的形态、天象、地物、传说故事等而增加别名, 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它给城市地名增添了寓意 和色彩。除前面提到的南京、常熟、福州、广州的 别名外,可以再举几例。比如银川的别名是凤凰 城,系因相传银川古城是由飞来的凤凰变的;合肥 的别名是金斗城,传说唐代人观天象认为金、斗星 宿对应合肥地理的分野,故名金斗城,北门城楼叫 金斗门,南淝水叫金斗河;延安的别名是肤施,意 思是割肤施救,说是很早以前,尸毗王在此地打 坐,忽见饿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尸毗王便从 自己臂上割下一块肉喂了饿鹰,救了鸽子。这个举 动感动了神灵,于是尸毗王成了仙。为纪念他,人 们便把延安的别名叫做肤施。至于太原的别名龙 城,济南的别名叫泉城,兰州的别名金城,柳州的 别名壶城,苏州的别名吴门,温州的别名鹿城,芜 湖的别名鸠兹,六安的别名皋城,泉州的别名刺桐 城和鲤城,汕头的别名舵岛,惠州的别名鹅城,吐 鲁番的别名火州等,就不再详述了。 四、城市地名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 通过前面对城市地名诞生、发展变化以及雅号 别名的分析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地名是在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风雨陶冶、社会锤炼、时代 变革和文化涵养而保存和变换而来的,它有着浓厚 的自然地域和人文背景、深刻的历史烙印、承载着 人们的思想认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专有名词和 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该城市内涵丰富、寓意丰 厚、饱含深情、家园感强烈的城市文化名片,我们 不应当低估或忽视它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意义与能动作用。在努力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的今天,城市地名作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必 须认真对待城市地名问题,不应随心所欲,掉以轻 心,草率变更。 (一)应珍视城市地名的文化价值 城市地名虽然来源各异,但经过历史的熏陶、 沿袭和变化,已经蕴含了各自的文化价值,成为城 市文化个性特色的表征,牢牢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载入史册,闪烁着文化的光辉。比如北京、南京, 一目了然地展示着作为我国历史帝京的地位和社会 文化价值,代表着都城的名分和辉煌;桂林、杭 州、苏州等,从古至今在人们的心中是山水风景优 美城市的代名词,具有其各具特色的自然文化价 值,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邯郸,代表着一 座已经成为我国成语典故极其重要的发祥地的历史 文化名城,其文学价值尤其鲜明;曲阜之名,始见 于 L记》,是孔子故里和我国儒学的重要发源地, 如今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曲阜更是名 声大振,不容小觑。由此可见,我国不少城市地名 的文化价值非常突出,应当倍加珍惜。 (二)应为城市名称文化列传 2013年笔者看到一本 城记》,专门讲述太 原(其别名为龙城)城市历史文化沿革的故事,从 南周时期姜太公的女儿邑姜(晋祠圣母殿供奉着晋 国开国国君唐叔虞之母邑姜),一直讲述到民国时 期阎锡山的土皇帝生活,跨越三千年的太原城市文 化发展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太原(龙城)的来龙去 脉,认识到太原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传奇,增强了对 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趣和向往。 (链云港: 一座神奇的城市》则是诠释连云港自然和历史文化 独具“海、古、神、幽”等神奇特色的传略文章, 虽【专稿】 这里有神奇的“海上三山”,有花果山、水帘洞和 立壁石猴等,使吴承恩写下《西游记》;李汝珍寄 居板浦镇写出《镜花缘》;这里有孔子登临的孔望 山;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宿城);秦始皇东巡的 立石门和徐福祠;产生楹联的古海州;关汉卿《契 娥冤》中记述的娘娘庙;苏东坡赋诗的石棚山;埋 葬着水泊梁山好汉的白虎山等,这些都记述着连云 港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传奇故事,说明连云港不 仅是一个奇山奇水的海港城市,更具有丰富多彩的 城市文化内涵。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着自己的自然和 人文发展史,如果能够为其列传,便可以为城市地 名文化汇英集成增光添彩。 (三)应加强城市地名的文化宣传 近年来,我们高兴地看到电视和报刊上对城市 地名的宣传多了起来,这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知名 度、竞争力和文化魅力,有利于促进城市旅游事业 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投资建设的吸引力,有利于增 强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更加热爱这些城市。比如对 魅力城市的评比,对特色城市和城市特色的研究与 宣传,以及“福如东海”(东海)、“仁者乐山”(乐 山)、“常来常熟”(常熟)等广告语,都起到了宣传城 市地名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以为,我们不应宣传 “城市有了高度(指超高层建筑)就有了知名度”, 这会引发城市建设的攀比之风,而宣传城市的自然 和历史文化特色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真正提高城市 的知名度,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丽城 市”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宣传 城市地名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媒体可以把城市美 丽闪光的一面展示给世人,增强城市地名的感染力 和文化魅力,从而让城市地名不再默默无闻,创造 和增强能够加快城市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四)应关注城市地名的文化含量 建国以来,我国不少城市的命名是十分注重其 自然和历史文化含量的,展现了城市鲜明的个性特 征,透过地名,可以使人捕捉到城市的文化特色。 比如岳阳,众所周知,.由于李白赋诗而将“巴陵城 楼”改称岳阳楼,杜甫有《登岳阳楼》佳作,北宋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脍炙人口、名扬 天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青睐岳阳楼,记于 文,咏于诗,形于画,城市文化形象极其突出,建 国后命名岳阳是非常有意义的,充分体现了其文化 曼【专稿】 价值。又如三门峡,1957年设三门峡市,一是因相 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这一段黄河形 成人门、神门和鬼门3个峡谷,成为著名的自然奇 观三门峡;二是1957年~1960年建成三门峡水利枢 纽工程,名震全国。鉴于此,城以三门峡命名,既 有自然又有人文价值。再如鄂尔多斯,明朝蒙古族 鄂尔多斯部落徙居于此,始称鄂尔多斯。清末和民 国时期改称东胜。1983年设东胜市,2001年将东胜 更名为鄂尔多斯,显然是有文化意义的,充分体现 了该城市的民族文化特点。香格里拉的更名也有民 族的而且神秘的文化意义,其原名为中甸,2001年 更名为香格里拉,其名不仅反映民族特点,而且彰 显了《消失的地平线》小说中所描绘的神秘的文化 色彩。2012年正式成立命名的三沙市,管辖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市政府 驻西沙永兴岛,这是非常正确的具有政治(主权) 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海洋)价值 的抉择,意义深远。不必讳言,也有一些城市的更 名缺乏文化含量而让人不可理解,比如晋中市,原 名为榆次。榆次老城是隋朝在汉代旧城的基础上修 筑起来的,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城内文物古迹众 多,融三晋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都市文化 于一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属于晋中地区的榆 次市于1999年改称为晋中市,这样的更名只关注了 其地理位置却失掉了它的文化含量,不一定是十分 妥当的。又如黄山市(屯溪)、张家界市(大庸) 的更名,虽然极大地增强了其文化价值,但其市区 与风景名胜区距离很远,会造成人们的误解。 (五)应提高城市地名的文化影响力 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和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 都提出要“努力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实现这一目 标,我们不仅需要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下功 夫,加强城市文化的发展更为重要,这其中,不能 不注重城市地名文化的建设及其影响力的提升。纵 观世界,一些文化强国与其有比较多的著名文化城 市是分不开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城市众多, 光有12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不够的,尚需要宣 传更多的具有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弘扬其 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扩大其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 力,让更多的城市地名载人世界文化城市的名册, 8 I城市\\ 以展示我国城市文化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强大实 力。城市文化的振兴是中华文化复兴不容忽视的重 要内容,对于城市地名的研究、重视以及慎重对 待,是提高城市地名文化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举措, 不可因事小而不为。其实,确定城市地名和弘扬地 名文化并非是一件小事。 注释: ①1956年.毛泽东南巡途径徐州时说:“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 连市 ”1958年.毛泽东对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 说.你去新海连市云台山看看孙猴子老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说明毛泽东对“孙猴子的老家”十分关注 如今.连云港市花 果山风景名胜区立有毛公碑.上镌刻着“孙猴子的老家在新 海连市”。 ②香格里拉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早在1000多年以前藏族 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 这里风景奇异而美妙,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因飞机失事而飘落该地山谷之中,奇丽 的自然景色使飞行员忘记了刚刚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惊恐.脱 口说出香格里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地方.于是香格里 拉一词不胫而走。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小说《失去的地平线》 中介绍了飞行员所描述的香格里拉 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 政府根据专家考证.认为中甸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 与小说中描述的香格里拉非常相似.说明世人寻觅半个多世 纪的香格里拉就在中句。2001年l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句县 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参考文献】 [1]阮仪三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M】.上海:同济 大学出版社.1995. 【2]丛书编委会编撰.中国历代哲学智慧【M].北京:外文出版 社.2010. 【3]老童.龙城记【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4】任致远.连云港:一座神奇的城市[M].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 公室、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995. 【5】荆其敏,张丽安.城中艺匠:图解中国名城[M].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8X(2014)01-0003-06 [收稿日期】2013g-1271 【作者简介】任致远,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编辑:李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