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国》徐庶去而复返推荐诸葛亮 隐含重大杀机(原创文章)

《三国》徐庶去而复返推荐诸葛亮 隐含重大杀机(原创文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三国》徐庶去而复返推荐诸葛亮 隐含重大杀机(原创文章)

“皇帝的新衣”账号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历史事件中吸收教训,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本账号推广的是一门实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还没有订阅的朋友,按文章右上角有“关注”就可以免费收看。徐庶是智谋之士,少年喜欢学剑,早年帮朋友报仇,报仇后把白灰涂在面上,披头散发地逃跑。官府的人把徐庶抓住,问他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府把徐庶绑在大柱子上,扒开他的衣服,洗净他的面,叫附近的人辨认,没有一个人说是认识徐庶的,官府猛人立即把刀拿出来,说要把徐庶肢解。徐庶的朋友一拥而上把徐庶救下,到了荆州地区逃难。徐庶本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但经历了前事,就不敢再暴露自己的武功,改成一个文人的装扮,以足智多谋的面貌和社会上的人交往,诸葛亮知道徐庶是一个天才级军事家。当刘备军囤于新野,徐庶马上自我推荐去见刘备,两人关系一下密切起来,徐庶为刘备做了很多事情,最后曹操知道刘备多了这样一个军师,马上开会商量如何应付,谋士有认识徐庶的,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于是把徐庶母亲软禁起来,写信要求徐庶马上到曹营去。徐庶马上和刘备解析原因,刘备这个时候非常需要徐庶这样一位军师,但他坚持要离开救母。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离开。刘备有谋士说,我们可以使一个毒计,强制把徐庶留下,曹操不耐烦的时候就会把徐母杀死,那徐庶就会心甘情愿留下为你工作了。刘备愤怒地说:'杀其母夺其子,这样的计策你也想得出,不许”。于是徐庶就走了,刘备一路送行至很远。徐庶离开后不久又折返告诉刘备,诸葛亮比我才能更高百倍,你找他代替我就可以了!刘备非常高兴。很奇怪,徐庶的记性怎么这样差呢?!在刘备账下工作那么久,都没有想起诸葛亮,刘备送他很远的路,他也没有想起要推荐诸葛亮,为什么一个人穿越一片树林后,又折返回来呢?有专家提出一个观点,那是怕刘备杀人灭口。因为徐庶和曹操是敌人,势成水火,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如果这样一位人才到了曹操的营里,就使曹操更强大,自己更弱小。如果己方阵营失败的话,死就是最终的结局!那是很现实的事情。小编“无常”都想到的问题,徐庶老先生绝对也会想到,他深知刘备是一个很虚伪的人,在人多的时候,说什么毒计他都说不可

以的,他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但还可以派出几个心腹埋伏在徐庶离开的路上,以山贼或其他名义杀死徐庶。《三国志》记载,徐庶折返后,一再向刘备进行保证,我去到那边,绝对不会为曹操献计,更推荐一个“比自己更牛的人代替自己!”。这一个礼物以及一个承诺,很可能是保命的交换条件。徐庶去了曹操那里不献计就对刘备没有伤害,来一个更牛的军师,那是徐庶的朋友,如果杀了徐庶,那更牛的诸葛亮可能因为朋友的交情,不和刘备卖命。双重原因的驱使下,徐庶安全地离开了。由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徐庶是骗了刘备,到了曹营后“不发一言”只是《三国演义》的一厢情愿。徐庶后来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如果没有献计,魏国不会把哑巴升官的。徐庶靠自己的智慧逃避了被截杀的命运。反面也看出刘备的为人,如果刘备是一个厚道的人,他的谋士也不会献计杀其母夺其子,谋士肯定了解刘备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才献上这样的毒计。徐庶还是很聪明的。小编“无常”奉劝各位读者,在人际关系当中,必须知道别人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当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使自己全身而退,徐庶给我们无数启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