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最新资料推荐------------------------------------------------------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

《与朱元思书》 文本解读 深圳市育才三中 梁小亮 读精品,尝 百味 《与朱元思书》节选自一封书信,信的作者是梁朝的吴均。

节选的内容主要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绮丽的山光水色,文体骈散结合、笔墨简练明快,是南北朝写景小品文中的精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开篇第一句即如穿越般置人于天地辽阔、云淡风轻的大背景中,令人眼界开阔、心情愉悦。

举目远眺:

山峰巍峨,耸入穹苍,与天融合,共呈一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 / 8

第二句描绘了一叶小舟如阳光之鳞片随流水漂漂荡荡,惬意前行。

第一句景物的突然出现,给人以惊喜之感,第二句则仿佛已在溪流上飘荡许久,激动的心情也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悠游自在、闲适惬意的心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船就这么随着水流,游玩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富春江。

作者也领略了一路上的奇山异水,不由得发出天下独绝的赞叹。

整个第一段,就像电影开场一样,开始是平视的视角,从第二句开始,镜头慢慢往上升,到第三句时,镜头定在半空中,俯拍着自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富春江,让人很期待接下来要出场的奇山异水到底山是怎么个奇法,而水又如何的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是青白色的,清澈明净得一眼望得到水底。

这一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对静态的水进行了正面的描写。

---------------------------------------------------------------最新资料推荐------------------------------------------------------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在水底游弋欢戏的小鱼和砂砾都能一览无余,仿佛触手可及。

这一句则反面着笔,通过倏忽游动的鱼儿来侧面衬托水的清明澄澈,以动衬静。

读此句时,仿佛镜头由俯视到慢慢推进,视野缩小,游鱼细石清晰出现在眼前。

这是江水平缓流动时的情景,行文再次传达出作者安适闲淡的心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突然,镜头切换,只见急流激荡,快若利箭,浪头翻涌,势如飞马,格外雄壮。

这样的水,怎能不令作者心头为之激越冲荡?文章先写江水的文静,后写江水的飞动,这样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富春江水的变幻多姿。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水如此多姿,那么山又如何呢?只见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山高树寒,寒不仅是因为树密且绿,还因为山高遮阳,因此,山高生寒树,寒树衬山高。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各自的险要地势,互相争着向高处、远处生长。

轩邈两字,化静为动,写出山峰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远。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

其中争和前边的竞字互相呼应,把山峰的高峻险拔描绘得形象逼真。

千百成峰,又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

以上几句写山势,扣住一个奇字,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上、轩、邈、指四个动词,赋予静止的山峰以生命与活力。

作者描摹完奇山异水以后,又把人们带入一个视听新世界。

泉水击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泠泠、嘤嘤模拟水声之清越,鸟鸣之婉转,是那么的悦耳动听,那么的清润和谐。

---------------------------------------------------------------最新资料推荐------------------------------------------------------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则写出了蝉叫猿啼之声的变化多端和连绵不断。

声音的层出不穷、空谷传响也侧面写出山的连亘迭起和幽深寂静。

这样的蓝天碧水,这样的高峰绿树,这样的鸟和蝉鸣,怎能不令作者心生羡意,流连忘返?于是,作者顺理成章发出这样的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具有一飞冲天雄心壮志的人,看见这样的山峰,也要沉迷山景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琐事缠身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

从侧面衬托了山峰幽谷的高俊与神秘,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进一步歌颂了美丽的山水风光,强化了山水摄人心魄的力量。

本来,文章就此可以结束,可作者又附带写了几笔,描写了山林里的树木: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初读,会觉得这几句可有可无,细细咀嚼,会有意犹未尽之感。

5 / 8

这几句是说,这里的树木繁密茂盛,有时候昏暗深邃,有时候又会从树叶间透出日光来。

此句写出舟随水流,人随舟行,景随人变的情景。

小船在绿茵里缓行,枝条的疏密让光影时亮时暗,如阳关在与作者游戏般。

另外这本是一篇书信,自由随性地增添一笔,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些风趣。

《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如下:

一、结构层次之美。

文章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二、写作手法之美。

写异水,作者先写水的静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其中,游鱼又是以动衬静,衬托水的平缓明净。

---------------------------------------------------------------最新资料推荐------------------------------------------------------

而后的急湍甚箭,猛若奔浪则是对水的动态进行描绘。

前静后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写出了水的灵动美。

写奇山,多层次地分别描述高山、寒树、泉水、好鸟、蝉、猿,横柯疏条。

多视角描绘,先写视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写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最后写感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用简练明快的笔墨,丰富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般的山水画卷。

三、骈散结合之美。

本文骈体文的特点非常明显,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如首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句,第二段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末段的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另外,本文还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灵活多变,活泼洒脱。

精品美文,必须要慢慢咀嚼,细细揣摩,才能读出味道。

7 / 8

《与朱元思书》正是这样的美文,越是细细琢磨,越能体会到这篇小品文的千滋百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