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女生。 1▲白发苍颜 △báifàcāngyán △典故: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出处:宋·洪迈《容斋五笔·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2▲白发红颜 △báifàhïngyán △典故: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3▲白发千丈 △báifàqiānzhàng △典故: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例子:凡此诸人,今皆安往?我虽独存,~。(宋·刘克庄《后村全集·祭林寒斋文》第一百三十八卷)
4▲白发青衫 △báifàqīngshān △典故: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平康夜过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5▲百发百中 △bǎifābǎizhîng △典故: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例子: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6▲被发文身 △pīfàwãnshēn △典故: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例子: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被发缨冠 △pīfàyīngguàn △典故: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出处:《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例子:此种举动,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如此耶?(严复《救亡决论》) 8▲被发左衽 △pīfàzuǒrân △典故: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例子:或~,奋迅泥滓。(晋·潘岳《西征赋》) 9▲不差毫发 △bùchāháofà △典故: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朱子语类》卷十六:“自慊,正与自欺相对,不差毫发。” 10▲不悱不发 △bùfěibùfā △典故: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苍颜白发 △cāngyánbáifà △典故: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朝发夕至 △zhāofāxīzhì △典故: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唐·韩
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例子:防边防海,转运枪炮,~。(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13▲初发芙蓉 △chūfāfúrïng △典故: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例子:五言如~,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 14▲触机便发 △chùjībiànfā △典故:机:弓弩上的发箭器。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一经触发,箭便射出。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 △出处:《旧唐书·韦思谦传》:“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 15▲春笋怒发 △chūnsǔnmùfā △典故: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16▲踔厉风发 △chuōlìfēngfā △典故: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中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例子:逐渐的做一点,总不肯休,不至于比“~”无效的。(鲁迅《两地书·一二》) 17▲从宽发落 △cïngkuānfāluî △典故: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出处: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18▲大发慈悲 △dàfācíbēi △典故: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例子:他说三天之内,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请祖爷爷~,代他们打点打点!(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
19▲大发雷霆 △dàfālãitíng △典故: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例子: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20▲弹无虚发 △dànwúxūfā △例子: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21▲蹈厉奋发 △dǎolìfânfā △典故: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例子:吾父老子弟,尤当~,为民前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九回) 22▲东窗事发 △dōngchuāngshìfā
△典故: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例子:我早间见那做娘的打庆奴,晚间押番归却,打发我出门,莫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
23▲断发文身 △duànfàwãnshēn △典故: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
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例子: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汉·曹操《善哉行》诗) 24▲发策决科 △fācâjuãkē △典故: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25▲发短心长 △fàduǎnxīncháng △典故: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26▲发凡起例 △fāfánqǐlì △典故: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27▲发愤图强 △fāfântúqiáng △典故: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例子:你越是~,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28▲发愤忘食 △fāfânwàngshí △典故: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例子: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29▲发号施令 △fāhàoshīlìng △典故: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出处:《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经训》:“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 △例子: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毛泽东选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30▲发奸擿伏 △fājiāntìfú △典故: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例子:闻丈人~,惠化如神,何以至此?(《南史·傅琰传》) 31▲发聋振聩 △fālïngzhânkuì △典故: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例子: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32▲发蒙解惑 △fāmãngjiěhuî △典故: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出处: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33▲发蒙振聩 △fāmãngzhânkuì △典故: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例子: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34▲发蒙振落 △fāmãngzhânluî △典故: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例子:若一切许其登录,锐意奖进,则去此如~,如是而王道荡平,大圜停水之中,无少有坎窞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35▲发人深省 △fārãnshēnxǐng △典故: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例子:这篇报导,很有些~的东西。 36▲发人深思 △fārãnshēnsī △典故: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37▲发棠之请 △fātángzhīqǐng △典故: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出处:《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38▲发秃齿豁 △fàtūchǐhuî △典故: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出处: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39▲发硎新试 △fāxíngxīnshì △典故: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0▲发言盈庭 △fāyányíngtíng △典故: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例子: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日中未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
41▲发扬踔厉 △fāyángchuōlì △典故: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例子:倘或换一个~的的局面,人心一变,鼓舞向上,那时候大申天讨,倒要让大家看看,到底谁行谁不行.(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42▲发扬蹈厉 △fāyángdǎolì △典故: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例子: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功名万里。(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
五回)
43▲发扬光大 △fāyángguāngdà △典故: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子: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精神的与物质的遗产。(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四)
44▲发引千钧 △fàyǐnqiānjūn △典故: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 △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45▲发政施仁 △fāzhângshīrãn △典故: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出处: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46▲发指眦裂 △fàzhǐzìliâ △典故: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例子: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
47▲发综指示 △fāzōngzhǐshì △典故: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例子:不过是要小翁~,我们自然协力同心。(《续孽海花》第四十五回) 48▲奋发蹈厉 △fânfādǎolì △典故: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例子: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49▲奋发图强 △fânfātúqiáng △典故: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例子: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50▲奋发有为 △fânfāyǒuwãi △典故: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例子:能够如此~,将来甚么事不好做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51▲锋发韵流 △fēngfāyùnliú △典故: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52▲毫发不爽 △háofàbùshuǎng △典故: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例子: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 53▲鹤发鸡皮 △hâfàjīpí △典故: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出处: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54▲鹤发童颜 △hâfàtïngyán △典故: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例子:(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55▲洪炉燎发 △hïnglúliáofà △典故: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例子: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56▲后发制人 △hîufāzhìrãn △典故: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例子: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因而战胜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7▲厚积薄发 △hîujībïfā △典故: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
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58▲黄发垂髫 △huángfàchuítiáo △典故: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出处:《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例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59▲黄发儿齿 △huángfàãrchǐ △典故:比喻人长寿。 60▲鸡皮鹤发 △jīpíhâfà △典故: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出处: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例子:刻木牵丝作老翁,~与真同。(唐玄宗《傀儡吟》) 61▲间不容发 △jiànbùrïngfà △典故: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例子:这事~,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晚清文学丛钞·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62▲剪发杜门 △jiǎnfàdùmãn △典故: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
哉?” 63▲箭不虚发 △jiànbùxūfā △典故: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64▲结发夫妻 △jiãfàfūqī △典故:结发:束发,意即年轻时。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 △出处:汉·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例子:官人,我与你~,苦乐同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65▲解发佯狂 △jiěfàyángkuáng △典故:解发:把头发散开。佯:假装。散开头发假装癫狂。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比干谏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发佯狂而去。” 66▲借题发挥 △jiâtífāhuī △典故: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我触动起来,顺口骂他两句。就是你们文人说的,甚么‘借题发挥’的意思呢。” 67▲精采秀发 △jīngcǎixiùfā △典故: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68▲精神焕发 △jīngshãnhuànfā △典故: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例子: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峻青《故乡杂记》)
69▲举例发凡 △jǔlìfāfán △典故: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例子:按《春秋》经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70▲可发一噱 △kěfāyījuã △典故:真引人发笑。 71▲燎发摧枯 △liǎofàcuīkū △典故: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出处:《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72▲令人发指 △lìngrãnfàzhǐ △典故: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例子: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真~。(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73▲毛发丝粟 △máofàsīsù △典故: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出处:宋·欧阳洵《上欧阳内翰书》:“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74▲毛发之功 △máofàzhīgōng △典故: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75▲明发不寐 △míngfābùmâi △典故: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出处:《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76▲怒发冲冠 △nùfàchōngguān △典故: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例子:~,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77▲庞眉皓发 △pángmãihàofà △典故: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处: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78▲披发文身 △pīfàwãnshēn △典故: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例子: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9▲披头散发 △pītïusànfà △典故: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与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80▲起根发由 △qǐgēnfāyïu △典故: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81▲千钧一发 △qiānjūnyīfà △典故: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子:正在~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82▲牵一发而动全身 △qiānyīfàãrdîngquánshēn △典故: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出处: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83▲巧发奇中 △qiǎofāqízhîng △典故: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出处:《史记·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84▲青山一发 △qīngshānyīfà △典故: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出处: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85▲容光焕发 △rïngguānghuànfā △典故: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例子:我望着他那年青的,~,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方纪《歌声和笛音》)
86▲身体发肤 △shēntǐfàfū △典故: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87▲生发未燥 △shēngfàwâizào △典故: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出处:《宋书·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88▲诗书发冢 △shīshūfàzhǒng △典故: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89▲丝恩发怨 △sīēnfàyuàn
△典故: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90▲童颜鹤发 △tïngyánhâfà △典故: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例子:(华佗)~,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91▲吐哺握发 △tǔbǔwîfà △典故: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例子: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以纳天下贤士。(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92▲先发制人 △xiānfāzhìrãn △典故: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例子: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曲波《林海雪原》三) 93▲心长发短 △xīnchángfàduǎn △典故: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例子:虽然我六旬过,血气衰,我犹敢把三五石家硬弓开,便小觑的我~渐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迈。(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
94▲雄姿英发 △xiïngzīyīngfā △典故: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例子:想君当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95▲一触即发 △yīchùjífā △典故: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
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例子: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之势。(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96▲一发破的 △yīfāpîdì △典故: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97▲一发千钧 △yīfàqiānjūn △典故: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子:际兹~,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 98▲意气风发 △yìqìfēngfā △典故: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例子: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99▲引而不发 △yǐnãrbùfā △典故: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
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例子: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跃如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00▲英姿焕发 △yīngzīhuànfā △典故: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101▲云程发轫 △yúnchãngfārân △典故: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102▲振聋发聩 △zhânlïngfākuì △典故: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103▲整装待发 △zhěngzhuāngdàifā △典故: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104▲擢发难数 △zhuïfànánshǔ △典故: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例子: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 105▲眦裂发指 △zìliâfàzhǐ △典故: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